徭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1&rec=124&run=13

原志银力二差共银三千七百一十九两四钱一分七毫三丝三忽。
果品银,四十两。
工部营缮虞衡二司①料价连费,共银三百六十七两钱八分;木柴连费共银一百一十八两
八钱四分三厘二毫。
德府药材银,四两。
胖袄连费,共银一百四十一两九钱八分②。
柴夫连费,共银一千八百九十三两六钱二分八厘六毫。
泉夫停役征银,五百四十七两八钱③。
本县库夫二名工食银,二十四两,闰月银八钱。
本县禁子工食银,一十四两④,闰月银四钱。
祭祀银,七十九两一钱。
乡饮银,一十二两⑤。
岁贡银,一十八两⑥。
历科举人车价银,一十二两,万历二十三年奉文增银九两,共银二十一两。
进士举人牌坊、武举盘缠、长夫银,二十两。
堂邑与嘉祥二王民校银,八十四两⑦,万历二十三年奉文减银五十两,实征银三十四两。
德府长史司柴薪五名⑧,每名银一十二两,共银六十两,闰月银二两。
本县马夫三名,每名银四十两,共银一百二十两。
府学斋夫二名⑨,银二十四两,闰月银八钱。
本县儒学斋夫四名,每名银十二两,共银四十八两,闰月银一两六钱。
本县儒学膳夫四名⑩,每名银十两,闰月银二钱三分厘四毫。
铺陈银,七两五钱,万历二十七年奉文裁革。
本府快手一名,银十二两,万历二十三年奉文裁革。
本县柴薪七名,工食银八十四两,闰月银二两八钱。
狐狸皮银,七两五钱,费银一钱五厘。
科举市民银,十两五分三厘二毫,岁派银二两三钱三分八厘一毫二丝三忽。
三院修理衙门执事等项银,三两。
按察司抄案书手工食银,一十四两。
摊派算手工食银,三两六钱。
【注释】
①虞衡:古代掌山林川泽之官。虞、衡分职,周汉已然,魏晋以来,概称虞曹、虞部。
隋代以后虞部属工部尚书。明改为虞衡司,清末始废。②胖袄:棉上衣。元明时亦专指
边防将士或锦衣卫的冬服。③泉夫:不详。疑为凿井汲水的人夫。④禁子:狱卒。⑤乡
饮:古代嘉礼之一。指乡饮酒礼。亦称“乡饮酒”。周代乡学三年业成大比,考其德行
道艺优异者,荐于诸侯。将行之时,由乡大夫设酒宴以宾礼相待。谓之“乡饮酒礼”。
历朝沿用,亦指地方官按时在儒学举行的一种敬老仪式。⑥岁贡:地方政权每年向朝廷
进贡的礼品,由百姓缴纳。⑦堂邑:旧县名。治今山东聊城西北。1956年撤销,分别划
归聊城县和冠县。嘉祥:县名。属山东。⑧长(zhǎnɡ)史:官名。自南北朝以后,
历代王府均沿设长史,总管府内事务。⑨斋夫:旧时学舍中的仆役。⑩膳夫:学舍中掌
饮食的仆役。铺陈:指被褥卧具。快手:旧时衙署中专管缉扑的役卒。科举:封建时代
对官吏的政绩优劣考核上报。三院:清初改内阁为三院,即弘文院、秘书院和内院。皆
置大学士、学士等官。执事:旧时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事所用的牌、伞等物。

力差银一千五百九十三两三钱四分一厘。
泉夫见役一百二十名,每名工食银十两八钱,桩、草银二钱四分,共银一千三百二十四
两八钱。万历二十五年奉文增添银一百九十二两,连闰共银一千五百一十六两八钱。
本县并两衙、教谕、训导、文庙、布按分司门子共十名①,工食银四十五两,闰月银一
两五钱。
本县皂隶十名②,主簿四名,典史二名③,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一百一十五两二
钱,闰月银三两八钱四分。
本县儒学库子一名,工食银六两,闰月银二钱。
本县禁子四名,每名工食银一十二两,刑具银二两,共银五十六两,闰月银一两六钱。
本县预备仓斗级二名④,工食银二十四两,又加查盘雇役搬剥使费银一十五两⑤,共银
三十九两,闰月银八钱。
司兵共银一百二十六两,闰月银四两二钱一厘。
灯夫十名,每名工食银三两六钱,共银三十六两,闰月银一两二钱。

新修志
银力二差俱编入条鞭⑥,详税粮内。
按唐制,户有调丁有庸⑦,男子年十八以上给田百亩,则庸调所自出也。至宋行免役之
法⑧,亩税一钱(以下看不清——注者)自条鞭法立,民无不称便者,实皆仿其意而行
之。然法久则弊生,故曰有治人无治法⑨,非无法也,无所以法法者也。颜子有言⑩:
竭马之力而策之不止,非蹶则佚。驭民者将何之操乎!
【注释】
①布按: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门子:管门的人。②皂隶:衙门里的差役。③典史:官
名。元始置,明清沿置,为知县下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如无县丞、主簿,则典史兼
领其职。④斗(dǒu)级:主管官仓、务场、局院的役史。斗谓斗子(管仓掌斗的吏
役),级谓节级。⑤搬剥:搬指搬运,剥指去掉外皮。⑥条鞭:条鞭法。即一条鞭法。
明中叶以后的赋役制度,清代因之。⑦调(diào):古代赋税的一种。汉末、魏、
晋有“户调”。唐代有“租庸调”。“调”随乡土所产缴纳。⑧免役法:亦称“募役法”、
“雇役法”。宋王安石新法之一。将差役改为雇役的役法。⑨治人:指治理国家的人才。
治法:严整的法律法规。⑩颜子:颜回。蹶:颠仆;跌倒。佚:通“逸”。逃亡。驭民:
统治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