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祥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1&rec=108&run=13

《春秋》之书②,纪灾而
不纪祥,将以灾祲示省戒③,不欲以符瑞启侈心也④。书获麟⑤、书有年⑥,不应见而
见,是亦灾耳。至治之世⑦,未尝无灾,如浲水警予⑧,大木斯拔⑨,并见于虞周之史。
遇灾而惧何足讳?与今圣主当阳⑩,车书一统,所谓祥者固郅隆之所应召,即不幸而见
灾,为人牧者正不可诿诸天行之数,而不惕然以自省也。作灾祥志。
【注释】
①灾祥:谓吉凶变异的征兆。②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孔子依据鲁
国史官所编《春秋》 加以整理修订而成。③灾祲(jīn):犹灾异。省(xǐng)戒:
省察警惕。④符瑞: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侈心:奢侈之心。一说恣肆之
心。⑤获麟:《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
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
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按:《春秋》一书,终
于鲁哀公十四年。杜预,西晋将领、学者,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⑥有年:丰收;
年成好。《春秋·桓公三年》:“有年。”⑦至治:指安定昌盛、教化大行的政治局面
或时世。⑧浲水警予:《尚书·虞夏书·大禹谟》为“降水儆予”。“帝曰:‘来,禹!
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这是帝舜准备让位于禹时称赞大禹治水功劳说的一
句话。 “降水儆予” 即上天降下洪水警告我们。浲,hónɡ,大水。⑨大木斯拔:
《尚书·周书·金滕》:“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指
大树连根拔起。斯,劈开;裂开。⑩当阳:古称天子南面向阳而治。亦以指帝王登位。
车书:《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车乘的轨辙相同,书牍的字体相
同, 表示文物制度的划一,天下一统。郅隆:昌盛,兴隆。应(yīng)召:应为“应
(yìng) 兆”。应验的征兆。诿(wěi):推委;推辞。天行:犹天命。惕然:警觉
省悟貌。


景王二十年丙子冬①,有星孛于大辰。《公羊传》曰②,大辰,大火也③。蔡邕曰④,
角亢八度,至尾四度,谓之大火。
赧王二十一年丁丑⑤,嬴、博之间地坼及泉⑥。见淖齿数齐湣王语中⑦。

昭帝元凤三年癸卯,泰山莱芜山南,汹汹似数千人声,视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
四十八围。《眭弘传》以为⑧,石阴类,下民象,当有庶民为天子者。坐妖言诛。已而
宣帝起民间。

明帝青龙四年丙辰,有星孛于大辰。

武帝泰始五年己丑,大水。
惠帝元康五年乙卯,夏六月,雨、雹、大水。
永康二年四月,彗见齐分⑨。
哀帝兴宁元年癸亥,秋八月,有星孛于角亢。
南宋⑩
文帝元嘉二十五年戊子,饥。
二十八年辛卯,魏人入寇,赤地无余,春燕巢于林木。

文帝天嘉五年甲申,大水,饿死者不可胜计。

太宗贞观元年丁亥,夏,大旱,诏所在赈恤,无出年租。
高宗永徽二年,大水。
总章元年戊辰,大饥,旱。
玄宗开元三年乙卯,大蝗。
四年丙辰,复蝗。
德宗贞元元年乙丑,夏,蝗。东至海,西尽河陇,群飞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叶及
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己酉,大水。冬十月,霖雨伤稼。
理宗绍定五年壬辰,闰九月,彗出于角。
【注释】
①周景王二十年丙子: 公元前525年, 鲁昭公十七年, 干支纪年为丙子年。②公羊传
(zhuàn):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专门阐释《春秋》。
旧题战国时公羊高撰。 ③大火:星名。简称“火”,即心宿。④蔡邕(yōng):东汉
文学家、书法家。通经史、音律、天文,善辞章。⑤赧(nǎn)王二十一年:前294年,
为丁卯年,不是“丁丑”。这年为(田)齐湣王七年。(以下年号、年份太多,不再注
释) ⑥坼(chè):分裂;裂开。⑦淖(zhuō)齿:楚国将领。按:淖齿之语见《战
国策·齐策六》 “齐负郭之民有狐咺(xuān) 者” :“王奔莒。淖齿数之曰:……
‘嬴、博之间,地坼及泉,王知之乎?’……于是杀闵(湣)王于鼓里。”淖齿之语并
未交代年份。湣王共十七年,但湣王死后,其子襄王隐姓埋名,藏于民间。襄王立在多
长时间之后,亦不知。所以这个年份很难断定。志书作者断定为周赧王二十一年,想必
有所据。——注者。⑧眭(suī)弘:字孟。以明经为议郎,至符节令。⑨齐分:即齐
国分野。⑩南宋:指刘裕建立的南朝时期的宋朝,史称“刘宋”。不能称为“南宋”。
饥:《中华大字典》注:谷不孰(熟)为饥。即指荒年。不是饥饿。魏:指北魏。春燕
巢于林木:春燕本应在居民住宅梁上筑巢,现巢于林木,为怪异现象。河陇:古地区名。
指河西与陇右。靡:无。孑遗:遗留;剩馀。饿殍(piǎo):饿死的人。霖雨:连
绵大雨。


世宗至元九年壬申①,淫雨,河水溢,圮田庐②,害稼。
泰定帝泰定三年丙寅③,饥,令免济南等郡县民租半。
成宗元贞元年乙未,大水。
仁宗延祐元年甲寅,三月,霜雪三日。
文宗天历元年戊辰,大水。
至顺元年庚午,饥,命有司赈之④。
顺帝至正六年丙戌,大饥;地震,七日乃止。
七年丁亥,地震,有声如雷。
十八年戊戌,地裂,大饥,死者枕藉⑤。
十九年己亥,大蝗。
二十三年冬十月,赤地千里⑥。

永乐十五年丁酉⑦,旱,蝗。
天顺元年丁丑,饥,人相食。
宪宗成化九年癸巳,昼晦。
十年甲午,大稔⑧。
二十年甲辰,大旱。
二十一年乙巳,地震。
二十二年,大饥。
孝宗弘治五年壬子,大水;饥。
七年申寅,大稔。
世宗嘉靖八年己丑,秋,蝗。
十年辛卯,蝗。
三十一年壬子,大水,坏民禾稼。
三十二年,大饥。民相劫掠,行旅不通。
穆宗隆庆二年戊辰,大水,漂没东乡民舍数百间。
神宗万历十五年丁亥,蝗。
十六年,饥,人相食。
二十二年甲午,春,大饥,流民入境者万计,诏开仓赈之。
二十四年丙申,秋,蝗。
四十二年甲寅,三冬无雪。
四十三年乙卯,春夏大旱,野无苗。
六月汶水绝流,宫山火炽。七月始雨。八月霜降,晚禾尽杀⑨。入冬盗起,家有斗粟尺
布者,亦不能保,至剥树皮、剉草节,杂糠粃啖之⑩。老幼男女遗弃委置,尸骸横道。
九月停征。
四十四年丙辰,正月,人相食,有食马粪者,甚至父杀其子食之。夫妇兄弟自相杀食,
逃入淮徐地方者以十数万计。邑人礼科给事中亓诗教奏,遣御史过(guō)庭训亲赍冏
金十六万两、仓米十二万石赈山东饥;免知县张弘襟觐,留任救荒。赈臣以三月至邑。
春复大旱,二麦皆焦。民间妇女为贩稍者货买殆尽,漕运总督湖广陈荐有疏(载《艺文
志》)。五月,雨。七月,飞蝗蔽野,食秋禾一空,村落如。
四十五年丁巳,六月,飞蝗复至,络绎不绝,四野充斥,夏禾食尽。遗种生蝻,攒食晚
禾无存者,历七、八、九月,寸草不留。
天启七年丁卯,三月,昼晴雷鸣。
崇祯三年五月初三日,冰雹,自午至未,大者如盘,平地积深尺余,田禾顷刻净尽,树
木打伤,飞鸟几无遗种。
十三年庚辰,大饥,斗粟数金,人相食。

顺治元年甲申,二月,大风,昼晦,又日赤如血。秋,大稔。
二年乙酉,三月,有黑气自西北来,声如沸鼎。正午,忽暗,咫尺莫辨。大风发屋拔木,
鸟兽鸣嘷。移时,向东南去。
是年夏,遍生虸蚄,形似蚕而小,色驳。蠕蠕栖禾稼间,食茎穗都尽,不可扑灭。
四年丁亥,七月,恒雨,两月不止,官署圮,民间屋垣尽坏,苗朽不熟。
七年庚寅,三月,螟害苗。四月,雨雹,广二十余里。香山前尤甚,或长如枕,圆如磨,
如拳者不可胜计。自午及申,禾麦靡烂,禽兽多斃,树为之童。五、六月,无雨,地尽
赤。七月初三日,雨。遍地生紫蝗,秋苗食尽。
十四年丁酉,夏,恒雨。麦大熟。汶河生鱼。七月,谷有双穗。岁大稔。
十六年己亥,夏,蝗;秋,螟,禾豆不熟。
(说明:原志缺“明宪宗成化九年”至“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部分,现据民国二十四
年县志补之。是否确当,待考。——注者)
【注释】
①世宗:应为世祖。元世祖忽必烈。②圮:音pǐ。坍塌。不是“圯”。圯,音yí。桥。
古东楚方言。③泰定帝:按时间先后顺序,泰定帝应在仁宗之后、文宗之前。志文把泰
定帝列在成宗之前,从时间(年代)上说,不妥。④赈(zhnè):本作“振”。救济。
“唐太宗贞观元年” 条中的“赈恤”,即救济;抚恤。⑤枕藉(zhèn jí):纵横相
枕而卧。⑥赤地:旱灾、虫灾严重时,地面光赤,寸草不生。⑦永乐:明成祖年号。下
面天顺、天启、崇祯,分别为明英宗、熹宗、思宗年号。⑧稔(rěn):庄稼成熟。⑨
杀: 致死。⑩啖:吃或给人吃。礼科给事中:官名。御史:官名。赍(jī):带着。
冏金:闪闪发光的金子。冏,音jiǒng。明亮、有光貌。石(dàn):旧重量单位,一
百二十市斤为一石。稍者:小,年轻。此处应指小女孩。漕运总督:官名。漕(cáo)
运:本意指水路运输,后指历代将所征粮食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主要是水
运,间或有部分陆运)。蝻(nǎn):蝗的幼虫。常成群吃稻、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
攒(cuán) :聚集;集中。自午至未:从午时至未时。午,十二时辰之一,大致相当
十一时至十三时。未,十三时至十五时。顺治:清世祖年号。沸鼎:盛有煮开的汤水的
鼎。 嘷: “嗥(háo) ”的异体字。移时:历时;经时。虸蚄(zǐ fāng):粘虫
(一种粮食作物的害虫)的俗称。蠕蠕(rú):昆虫爬动貌。恒雨:恒,长久。屋垣:
房屋和墙垣。 朽:腐烂。螟(míng):螟蛾的幼虫。一种蛀食稻心的害虫。申:十五
时至十七时。靡(mí)烂:腐烂。童:被砍光。

新修莱芜县志卷之二终

新修莱芜县志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