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干部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4&rec=502&run=13


    干部队伍
    1940年6月起, 抗日民主政府各级干部多是从革命斗争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中
挑选。特别注意从革命知识分子和从荣誉军人中选拔。临时参议会则由中共党员、
非党左派和中间派各三分之一组成。县政府内也委任部分开明士绅任职。1947年,
文登县从农村青年中选拔165名干部到县政府、 粮站、征收分所工作。1949年大批
干部南下参加接收新区,致使境内干部缺额;中共文登、昆嵛两县县委从农村中选
拔优秀青年,经培训充实到党政机关。1952年12月15~28日,文登县第五期新干部
训练班录用干部82名,1953年举办第六期干训班录用干部65名。1956年,文、昆两
县合并后,干部数量超编, 只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干部队伍。
1966年,从农村选拔60名服役制干部,服役期5年,1970年转为正式干部。1971年,
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和复员军人中推荐录用68名干部充实到公社党政机关工作。1973
~1976年,从农村推荐137名“三不脱离”(不脱离农村、不脱离生产、不脱离群众)
干部到公社机关工作。1978年,全部转为国家正式干部,并从农村选聘115名青年
(平均年龄22周岁)作为合同制干部分配在乡、镇党政机关工作。1981~1985年,
从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城镇待业青年中招考录用干部,分配到工商、物价、税务、
银行、保险、司法等部门工作。1986~1990年,在事业单位固定工人和企业基层干
部(固定工)中,招聘大、中专(非正规学校)毕业生208人为国家正式干部,同
时将62名机关中“以工代干”人员转为干部。
    新中国建立前,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1949~1990年,大、中专以上学校
毕业生由政府分配,享受干部待遇。1949~1959年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164名,其
中大专65名。1966年以前由人事科分配,“文化大革命”中由县革委政治部分配,
1978年转人事局分配, 1983年转教育局分配。 1990年,全市共有大、中专毕业生
(含相当者)7346名,其中大专毕业生2637名,中专及技校毕业生4709名。
    文登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从前线转业回来的荣誉军人多参加地方工作。建
国初期军队转业干部多安置在党政机关。1963年接收两批军转干部共78人,安置在
商业、供销系统工作。1969~1975年,接收287名军队退伍干部,均做复员处理,发
给安家补助费, 回农村生产劳动。1980年,根据中央指示,这287名退伍干部全部
改办转业安排工作。1976~1985年,接收部队精简整编而转业的干部1156名。1986~
1990年接收安置军转干部328名。1990年文登市干部队伍结构(见表14~6)。
    机关编制
    1940年6月, 文登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设县长1人,下设4个科及承审室。
县委、政府共有干部不足百人。1944年文登县政府编制386人,县长1人,工商管理
局、公安局、邮电局、民政科、农林科、财粮科、司法科共7个科局,科局长各1人,
工作人员共188人。 下辖12个区和1个镇,有工作人员198人。文西行署机构设置同
文登县, 县级有194人, 下辖13个区有干部206人。1949年,文登县政府系统实有
350人,缺编58人。县长1人,下设秘书处和民政科、财政科、实业科、司法科、教
育科、 卫生科、公安局、粮食局共8个科局,正副科局长12人,工作人员98人;下
辖12个分区有正副区长15人,工作人员255人。昆嵛县党委系统在编349人。县委正、
副书记各1人,下设秘书处和组织部、民运部、宣传部、农委、青委、妇委6个部委,
正副部长、 书记6人,工作人员65人,下辖13个分区委,有正副书记16人,工作人
员260人。
    1956年,文、昆两县合并,县人委系统设正副县长5人,下设办公室、民政科、
交通科、人事科、卫生科、文化科、转委会、计划委、体委、教育局、财政局、税
务局、水产局、工业局、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粮食局、邮电局、公安局、检
察院、法院、手工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人民银行、农业银行、保险公司共27个
单位,有干部588人。县委系统在正副书记5人,下设办公室、审干办、组织部、宣
传部、工业交通部、财贸部、文教部、政法部、生产合作部、水产部、监察委员会、
党训班、报社、工会、团委、妇联、工作队共17个单位,有干部186人。
    1961年,为减轻国家经济负担,全县精减国家干部596人,其中教职工362人。
1962~1963年,精简干部844人,其中教职工475人。被精简的职工分别办理了退休、
退职手续回乡生产或把户口带回农村,在社办企业工作。1965年经济形势好转后,
部分被精简职工陆续回原单位,同时,各单位对精简回乡者进行了检查,对生活确
有困难者发放部分生活补助费。1965年全县干部编制847人,其中县级346人,公社
级501人;实有1072人,其中县级县委系统119人,县政府系统427人,公社级526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 干部编制不定。1978年后,干部人数增加较快。1981年8
月,由县委政工书记、组织部长、政府人事局长等为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编制委员会
成立, 办公室设在人事局, 专管编制工作,控制党政群机关人员总额和分配。到
1985年全县干部编制达到1864人, 实有1705人;县政府设正副县长4人,下设办公
室、民政局、人事局、劳动局、计划委、统计局、物价局、文化局、教育局、卫生
局、职教办、侨办、科委、体委、计生委、经委、城建委、多企局、农牧局、林业
局、水利局、水产局、财政局、税务局、审计局、粮食局、商业局、工商局共28个
局, 有干部450人。各乡镇政府设正副乡(镇)长4人,共有干部388人。县委系统
有正副书记4人, 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农工部、企政部、政法
委、老干局、档案局、纪委、党校、机关党委共12个单位,有干部147人;乡(镇)
党委系统设正副书记3人,有干部144人。此外,县人大常委会20人,县政协16人,
人民团体138人,司法部门402人。
    1990年底,全市党政群机构设置见有关编章,干部编制见表14~7,干部在编总
额分别是1940年、1956年的20倍和3倍。
     表14~6       1990年文登市干部队伍结构               单位:人
┏━━━━━━━━━━━━━━┯━━━━━━┯━━━━━━┯━━━━━━┯━━━━━━━┓
┃            项目            │  行政机关  │  事业单位  │  企业单位  │     合计     ┃
┠──────────────┼──────┼──────┼──────┼───────┨
┃            总计            │    2120    │    5832    │    2055    │    10007     ┃
┠────┬─────────┼──────┼──────┼──────┼───────┨
┃  文化  │     大专以上     │    401     │    1683    │    364     │     2448     ┃
┃  结构  │       中专       │    684     │    2854    │    485     │     4023     ┃
┃        │       高中       │    423     │    379     │    403     │     1205     ┃
┃        │     初中以下     │    612     │    916     │    803     │     2331     ┃
┠────┼─────────┼──────┼──────┼──────┼───────┨
┃  政治  │     共产党员     │    1824    │    2513    │    1404    │     5741     ┃
┃  结构  │     共青团员     │    178     │    780     │    225     │     1183     ┃
┃        │     民主党派     │     --     │     1      │     --     │      1       ┃
┃        │      无党派      │    118     │    2538    │    426     │     3082     ┃
┠────┼─────────┼──────┼──────┼──────┼───────┨
┃  年龄  │     25岁以下     │    207     │    1045    │    204     │     1456     ┃
┃  结构  │    26~30岁      │    348     │    766     │    207     │     1321     ┃
┃        │    31~35岁      │    281     │    566     │    308     │     1155     ┃
┃        │    36~40岁      │    416     │    533     │    443     │     1392     ┃
┃        │    41~45岁      │    324     │    649     │    259     │     1232     ┃
┃        │    46~50岁      │    260     │    701     │    259     │     1220     ┃
┃        │    51~55岁      │    177     │    1066    │    244     │     1487     ┃
┃        │    56~60岁      │    107     │    506     │    131     │     744      ┃
┠────┼─────────┼──────┼──────┼──────┼───────┨
┃专业技术│     高级职称     │     1      │    110     │     10     │     121      ┃
┃人员    │     中级职称     │     31     │    1144    │    219     │     1394     ┃
┃        │     初级职称     │    347     │    4141    │    1198    │     5686     ┃
┗━━━━┷━━━━━━━━━┷━━━━━━┷━━━━━━┷━━━━━━┷━━━━━━━┛
    注:干部总额中,男性7519人,女性2488人;少数民族5人。
    任免
    中共文登县委建立以后,一直遵循“党管干部”的原则,分级负责,统一调配。
抗日战争时期,县委负责人由上一级党委直接任命。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政府委员均
由上级党委提名,县临时参议会讨论通过。县委各部委办、政府各科局负责人,均
由上一级党委任命。 1946年以后,县级干部均由上一级党委直接任命。1954~1956
年,分别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制度,县级负责人由上级党委直接提出
候选人,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1956年10月,县级管理的干部分别划归县委组织部
和县委农业生产合作部、 财贸部、文教部、政法部、工业部6个系统。属县委主管
或兼管的干部调动仍由县委组织部办理手续,凡属县人民委员会的一般干部调动,
经县委分管部门同意后,由县人委人事科办理手续。1961年,将各系统管理的干部
改为县委组织部统一管理,人事科仅管理一般干部。1967年,群众组织“夺权”后,
县革委干部由“支左”部队代表协调有关方面,提出名单,报上级革委批准,一般干
部调动由县革委组织组负责。1977年,明确干部管理范围、任免及审批程序。县委
直接管理的干部,有县委委员、县革委常委;县委学校、县革委直属部门党的核心
领导小组和行政职务正副职;县委各部委、室、校的秘书、干事、理论辅导员及相
当或以上职务的干部,县贫协、工会、妇联、共青团常委。县委委托组织部管理的
干部,有县委各部、委、室、校及贫协、工会、妇联、共青团、公安、法院的中层
正副职,招待所正副职,县直各系统部门党总支委员、支部正副职和县直机关党委
委员。县革委会委托人事局管理的干部为县革命委员会各办、室、局、社的中层正
副职。1982年,县人民政府序列的干部调动、任免手续,均由人事局办理。1984年
机构改革后,县委直接管理的干部范围从下管二级改为下管一级。主要管理各部委
办局正副职、各乡镇党政正副职及党委委员和比局低半格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县
委委托组织部管理的干部为各部委办局中层干部,一般为股级、副股级干部,企业
政治部分管工交财贸物资系统所属企业方面的干部,  政府人事局管理一般干部。
1987年末, 企政部撤销,所管干部归组织部管理。1987~1990年,市(县)级干部
仍由上级党委提名, 党代会、人代会、政协届次会议选举产生。1980年9月起,政
府序列的各委办正副职由市(县)委提名,其正职由人大常委会通过后公布;其副
职由政府公布。 非政府序列的政府下属部门正副职及市委所属部门正副职, 由市
(县)委直接公布。党政机关各部门股级干部任免由组织部直接公布;代理县长、
副县长,由上级党委提名,人大常委会通过后公布。干部任免调配,坚持工作需要、
任人唯贤、学用一致的原则,适当照顾干部实际困难。1979年后,干部调配注意解
决夫妇两地分居问题。
表14~7          1990年文登市党政群团机关编制
┏━━━━━━━━━━━━━━━━┯━━━━━━━━┯━━━━━━━━┯━━━━━━━━┓
┃              项目              │      总计      │      县级      │     乡镇级     ┃
┠────────┬───────┼────────┼────────┼────────┨
┃      总计      │   编制人数   │      2127      │      1205      │      922       ┃
┃                │   实有人数   │      2035      │      1263      │      772       ┃
┠────────┼───────┼────────┼────────┼────────┨
┃      党委      │   编制人数   │      443       │      173       │      270       ┃
┃                │   实有人数   │      377       │      146       │      231       ┃
┠────────┼───────┼────────┼────────┼────────┨
┃      人大      │   编制人数   │       22       │       22       │       --       ┃
┃                │   实有人数   │       23       │       23       │       --       ┃
┠────────┼───────┼────────┼────────┼────────┨
┃      政府      │   编制人数   │      994       │      520       │      474       ┃
┃                │   实有人数   │      942       │      527       │      415       ┃
┠────────┼───────┼────────┼────────┼────────┨
┃      政协      │   编制人数   │       17       │       17       │       --       ┃
┃                │   实有人数   │       19       │       19       │       --       ┃
┠────────┼───────┼────────┼────────┼────────┨
┃    人民团体    │   编制人数   │      148       │       48       │      100       ┃
┃                │   实有人数   │      144       │       42       │      102       ┃
┠────────┼───────┼────────┼────────┼────────┨
┃    司法部门    │   编制人数   │      442       │      419       │       23       ┃
┃                │   实有人数   │      530       │      506       │       24       ┃
┠────────┴───────┼────────┼────────┼────────┨
┃           待分配编制           │       61       │       6        │       55       ┃
┗━━━━━━━━━━━━━━━━┷━━━━━━━━┷━━━━━━━━┷━━━━━━━━┛

    奖励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对政绩突出的干部以口头表扬为主。
1958年,大兴“拔白旗,插红旗”,干部奖惩混乱、轻率。“文化大革命”期间,以派
别“划线站队”衡量干部。1986年成立岗位责任制领导小组,制定《文登县干部奖惩
暂行规定实施意见》,建立干部工作岗位责任制。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分等奖励。
表14~8        1986~1990年文登市(县)党政机关干部受奖人数
┏━━━━┯━━━━┯━━━━━━━━━━━━━━━━━━━━━━━━━━━━━━━━━┓
┃  年度  │  参评  │                             受奖人数                             ┃
┃        │  人数  ├────┬───┬────┬────┬────┬────┬────┨
┃        │        │  合计  │ 先进 │  记功  │ 记大功 │  升级  │  劳动  │占参评人┃
┃        │        │        │工作者│        │        │        │  模范  │数%     ┃
┠────┼────┼────┼───┼────┼────┼────┼────┼────┨
┃  1986  │  2547  │  527   │ 381  │   80   │   50   │   13   │   3    │ 20.69  ┃
┃  1987  │  2744  │  559   │ 395  │   88   │   60   │   13   │   3    │ 20.37  ┃
┃  1988  │  2609  │  507   │ 366  │   81   │   50   │   7    │   3    │ 19.43  ┃
┃  1989  │  5081  │  774   │ 610  │   90   │   58   │   11   │   5    │ 15.23  ┃
┃  1990  │  6946  │  864   │ 642  │  128   │   71   │   16   │   7    │ 12.44  ┃
┗━━━━┷━━━━┷━━━━┷━━━┷━━━━┷━━━━┷━━━━┷━━━━┷━━━━┛

    惩戒
    由市(县)委纪律检查部门和政府人事(科)、监察局(1988年成立)负责。
建国初期,重点查处贪污和违纪干部。60年代初期重点查处违反国家政策法令、玩
忽职守、投机倒把和严重官僚主义造成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干部。“文化大革命”期
间,干部惩戒制度被破坏,大批干部受迫害。1979年后,重点查处经济违纪干部,
同时,对历史案件进行复议。
表14~9           1950~1990年文登市(县)干部受行政处分及复议情况
┏━━━━━┯━━━━━━━━━━━━━━━━━━━━━━━━━━━━━━┯━━━━━━━━━┓
┃    时间  │                         原处分人数                         │     复议情况     ┃
┃          ├──┬───┬──┬──┬──┬──┬──┬──┬──┬──┼───┬──┬──┨
┃          │合计│ 开除 │开除│撤职│降职│降级│记大│记过│警告│其他│维持原│改变│撤销┃
┃          │    │      │留察│    │    │    │过  │    │    │    │处分  │原处│原处┃
┃          │    │      │    │    │    │    │    │    │    │    │      │分  │分  ┃
┠─────┼──┼───┼──┼──┼──┼──┼──┼──┼──┼──┼───┼──┼──┨
┃  合计    │536 │ 215  │ 25 │112 │ 7  │ 35 │ 74 │ 47 │ 13 │ 8  │ 239  │ 49 │248 ┃
┃1950~1966│233 │  95  │ 4  │ 69 │ 4  │ 8  │ 18 │ 24 │ 4  │ 7  │ 105  │ 20 │108 ┃
┃1967~1976│251 │ 113  │ 16 │ 37 │ 1  │ 25 │ 43 │ 13 │ 3  │ -- │  86  │ 27 │138 ┃
┃1977~1990│ 52 │  7   │ 5  │ 6  │ 2  │ 2  │ 13 │ 10 │ 6  │ 1  │  48  │ 2  │ 2  ┃
┗━━━━━┷━━┷━━━┷━━┷━━┷━━┷━━┷━━┷━━┷━━┷━━┷━━━┷━━┷━━┛

    退职退休离休
    退职  1940~1952年, 县政府对丧失工作能力的干部职工作退职处理,分工龄
长短一次性发给相应数额的粮食作安置费。 1952~1957年,退职补助费不超过本人
12个月的工资总额。 1958年后, 退职费提高到不超过30个月的工资总额。 1961~
1963年,办理退职干部521人。1957年5月,对退职干部改按月发给本人标准工资的
40%,低于20元钱按20元发给。此后仅有数人停薪留职,无退职者。
    退休  1957年,境内开始实行退休制度。凡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连续工
龄满10年可办退休。因病或因公致残,经医生证明者,亦可退休。退休费为月标准
工资50~70%。1978年后,退休费提高为月标准工资60~90%。1980年,始对终生无子
女者,按原工资100%发给;只生一个孩子的退休费增加5%。1983年,退休人员每月
增加5元。 1985年退休干部每人每月发给生活补贴17元。1966年,全县有退休干部
443人;1990年增加到1950人。
    离休  享受退休待遇的干部, 如属1949年9月30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可办离
休。 1981年,按国务院有关规定,为118名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行政18级以上退休
干部改办离休。1984年为1253名新中国建立前参加革命的退休干部改为离休。1990
年底,全市共有离休干部2248名。离休干部生活待遇从优,工资按原工资额发给,
其中1937年7月6日前、 1937年7月7日至1942年12月31日、1943年1月1日至1945年9
月2日,不同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每年分别增发2个月、1个半月、1个月的标
准工资。
    1982年3月成立县老干部休养所, 建筑面积6859.4平方米,接收行政14级及县
处级以上干部89人进所休养。所内有疗养室、浴池、小卖部、图书馆、游艺室等设
施。1985年,县委老干部局成立,专职负责离休老干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