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庶澄(1893.7~1927.4.4) 字莘舫。文登文城东关(今峰西村)人。出身士 绅官僚家庭。宣统元年(1909年)考入烟台宪兵学校,肄业。1912年参加文登辛亥革 命学生军。同年底就学于济南军官讲习所。1914年初转入江苏军官教育团学习,深得 军官教育团监理张宗昌的赏识。毕业后,到张宗昌部第六混成旅任副官。1918年3月, 擢升为张部暂编第一师少校参谋副官。 1924年升任镇威军第十三梯队司令,随即改为东三省陆军第三师补充第二旅旅长。 在直奉战争中,毕庶澄率工兵打败吴佩孚的前线指挥彭守莘部;在率部南下与孙传芳 作战中表现勇敢; 在平息渤海舰队风潮中, 因调解有方升任司令,领海军中将衔。 1925年1月,率奉军两个团的兵力进抵江阴,25日抢战江阴炮台,包围并炮击江阴城。 围城3日, 迫使守城的齐燮元军旅长陈孝思投降。此役,毕庶澄为奉军占领江阴立下 战功。 5月,在驻防邹县、临沂时,又因劝降地方武装马士贵有功,极得张宗昌的信 任,与张宗昌、褚玉璞拜为把兄弟,先后被提升为海疆防御总司令、胶东镇守使、第 八军军长等职,其公馆设在青岛原提督大楼。 1927年2月, 毕庶澄率直鲁联军驻守上海,与国民革命军对峙。蒋介石在他进退 维谷之际,派其同乡崔唯吾劝降。毕庶澄为继续保有上海,对蒋介石委任的第四十一 军军长之职, 并不表示拒绝,国民革命军奉令暂不攻上海。 但上海的工人和民众则 预有准备, 要夺取军阀的武装,推翻其在上海的统治。3月21日,上海爆发第三次工 人武装起义。经过激战,毕庶澄的司令部被武装工人占领。此时,白崇禧及薛岳部周 凤岐第二十六军亦突破松江防线,进抵上海。毕庶澄率残部退入英租界。毕本非实心 投蒋, 遂着其参议冯翥清代职,自己则于3月24日,乘日本轮船神丸号逃回青岛。抵 青后即赴徐州晋见张宗昌,遭张怒斥,令其回青岛候命。毕庶澄在上海的投蒋活动被 禇玉璞、吴广新探知并报告张宗昌。4月4日,持有张宗昌手谕的褚玉璞用电话召毕庶 澄到省城商谈军事。毕只带卫队团长马文龙赴济,刚下火车,就被褚玉璞的伏兵乱枪 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