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凡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3&rec=1&run=13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
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
    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
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
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
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泰山犹若东天一柱,其优
越的地理位置,奇特的高山气候现象,为古人所尊崇,以致古代帝王巡狩、封禅必
于泰山,泰山逐渐成为儒、释、道合流的名山。
    “高山仰止,景行行之”。从孔夫子到康南海,历代文人骚客登览岱岳,留下
难以计数的华章诗篇。翻检古代文献,涉及泰山内容者林林总总,洋洋大观,在中
国乃至世界山岳文化中独领风骚。泰安也因泰山而名扬海内外,泰安的变迁发展与
泰山息息相关。
    历史上的泰山界齐鲁、屏燕赵,其周围地区成为鏖兵的疆场,农民起义的鼙鼓
曾数度震撼封建统治的殿堂。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徂徕山高擎抗日武装斗
争的大旗,谱写了彪炳史册的历史篇章。
    泰山象一位阅尽人间沧桑的老人,时刻关注着影响着泰安的历史进程。人民革
命的胜利,使泰安、泰山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泰山的建设、管理进入新的历
史时期;始于上个世纪中叶的泰山科学研究成就斐然,赋于泰山文化崭新的内涵。
1978年,国务院公布泰安为开放城市。80年代初,泰安人民开展了前无古人的山城
建设,山城旧貌换新颜。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泰山为世界人类自然遗产
和文化遗产,泰山和泰安的开放与建设步入了新的阶段。泰山这座硕大无朋的天然
博物馆以及整洁优美的泰安市正敞开襟怀,迎迓四海宾朋的光临。
    我1979年初到1989年初,在泰安工作了十年,亲身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泰安和泰山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泰山、泰安怀有深厚的感情。80年代初,我在泰
安市工作时曾分管过修志工作,并参加了1984年4 月召开的首次《泰山志》编纂工
作会议。因此对泰安的修志工作一直不曾释怀。1993年,江总书记亲自为《泰山志》
题签,体现了中央领导对修志工作的关怀和对泰山的重视。泰安和泰山是一个整体,
有关泰山的内容是《泰安市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故尔写好《泰安市志》意义
非同小可。要真实准确地把握历史,脱出旧志窠臼,科学地反映泰山文化的深刻内
涵,更非易事。然修志工作者业承班马,不惮辛劳,历经十数寒暑,终事业有成。
    章学诚说志书乃“天下公物”。修志是一项地方最重要的文化系统工程。志书
是权威的官方地情书,具有资政、存史、教化的作用,堪称优秀的乡土教材。我诚
挚地希望《泰安市志》能在这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今年香港要回归祖国怀抱,将召开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
大会。《泰安市志》的出版,不啻泰安人民献给两大盛事的一份厚礼。欣喜之情难
以言喻,谨为序。

                                                     宋法棠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序

    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发表不久,《泰安市志》稿
杀青,是一件十分可喜可贺的事情。我们谨代表泰山区委、区政府向关心支持《泰
安市志》编修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修志工作者表示衷心谢忱。
    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春潮涌动,百废
俱兴,国家欣逢盛世,中央领导大声疾呼倡导修志,迅即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修志
的格局。当时在泰安市(县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组建修志机构,集合一批有志此
道者共襄盛举,开始编修一代社会主义新方志。
    泰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泰山之阳是中国古
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远在细石器时期,先人就休养生息在汶河流域。6300~4500
年前,东夷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大汶口文化。泰山位居中国东方,古人认为
东方是阴阳交代、初春发生之处,故天子巡狩、封禅必于泰山。泰山声誉益隆,被
尊为五岳之首。汉代以降,佛、道教传入泰山地区,儒释道汇于一山。由于封建统
治者假神道设教,东岳庙遍布天下。明、清以来,泰山圣母碧霞元君影响及于半个
中国。历代文人骚客景仰泰山,登岳揽胜,留下无数诗篇华章。翻检四部文献几乎
无处不有“泰山”印记。历史上,泰山周围地区又是鏖兵的疆场。农民起义军和我
党领导的武装力量都曾在此演出过威武雄壮的活剧。晚近以来,国内外科学家开展
了对泰山的现代科学研究,赋予泰山文化崭新的内涵。泰山阅尽人间沧桑,深刻影
响着泰安的历史进程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雄鸡一唱天下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泰安
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特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泰安人
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迅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泰山的管理、建
设、研究开创了新局面,泰安、泰山的面貌焕然一新。四海宾朋纷至沓来,友谊播
向世界。
    泰安作为一个县级市有那么多不同凡响之处,能否实事求是地把握历史,真实
准确地反映从自然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情况,是《泰安市志》的旨趣所在。修志界的
前辈曾对修好《泰安市志》寄予厚望,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但1985年机构改革后,
原泰安市划分为两个县级区,已建立的基层修志机构基本解体,给修志工作带来诸
多困难。地方志是资料性著述,资料匮乏成为修志的最大难题。史志办同志面对困
难,不惮辛劳,戮力工作,深入有关单位、埋首档案馆室搜求、查阅资料、口碑,
殚精竭虑,苦心孤诣,阅十数个寒暑,“衣带渐宽终不悔”。
    我们认为修志是一项地方文化建设系统工程,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传播中华
民族文化薪火的大事,抓好修志工作就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因此在1993年机
构改革修志工作停顿两年后,本届党委、政府下决心着力抓好修志工作。今年召开
了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李铁映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主管修志工作,第
一届修志再次掀起高潮。我们坚决响应中央号召,在省、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加
大工作力度,对《泰安市志》编修工作给予全面支持。经过修志工作者年余的辛勤
工作,志稿修改告竣。通过修志,我们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作出了宝贵贡献,亦为下届修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泰安市志》是一部权威的地情书,是一部优秀的乡土教材,有着资政辅治、
鉴往昭来的作用。希望各级、各界读好志、用好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为序。

                                 中共泰安市泰山区委书记    李金明
                                 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甲太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序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
    编纂《泰安市志》,记载泰安人民近百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
苦卓绝的斗争历史,以及建国以来艰苦奋斗、拼搏创业的历史功绩,以留传后世,
鉴往知来,既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迫切需要和泰安人民多年来的愿望。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泰安历
届领导的关怀下,经过广大史志工作者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泰安市志》终于问世
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也是泰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一项丰硕成果。
    泰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5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6300-4500年前,
我们的祖先就在大汶河两岸广袤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成为中华
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进入近代以来,泰安人民为反抗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
做出了重大贡献。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泰安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
奋斗的精神,战天斗地,拼搏进取,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泰安
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泰安市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泰安的历史
发展进行了认真地、实事求是地记载,其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完备,特点突
出,文风端正,融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于一体,可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新方志,
具有极重要的“资政、教育、存史”价值。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爱国主义乡土教
材,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泰安、热爱泰安、建设泰安,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泰安市郊区是1985年建立的县级区。建区以来,郊区人民发扬“开拓创新,务
实高效,艰苦奋斗,争强夺先”的精神,立足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扭住发展不放松,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不断登上新的台
阶。
    我们两人到郊区任职以来,深感责任重大,唯恐一日懈怠,愧对泰安人民,故
时刻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立足郊区实际,确定了建设“农业强区、工业大区”的
工作思路,经过认真组织实施,已初步取得了成效。在职期间,适逢《泰安市志》
编竣,不胜欣喜。在此,我们向关心支持《泰安市志》编纂工作的各级领导,向为
编纂《泰安市志》付出心血的史志工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 希望郊区广大干
部群众,认真读志、学志,以增强建设家乡的光荣感、使命感;希望各界朋友,通
过阅读志书,进一步加深对郊区的了解,支持郊区的发展,共同为郊区历史谱写新
的篇章。

                                   中共泰安市郊区委员会书记  张显义
                                   泰安市郊区人民政府区长    辛培俊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凡例

    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地记述本市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
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按事业立志,排列以自然、经济、政治、文化为序,卷首为凡例、概述、大
事记,卷末为附录、编后记。全志共34编,以编统率章节。为突出泰山,专设泰山编
。
    三、上限为1912年,下限为1984年。有些事物为说明原委,适当上溯或下延。本
着详近略远的原则,建国后事物为记述重点。
    四、泰安市(县)建置变化频繁,根据时空统一原则,记事以当时建置称谓和境域
范围为准。
    五、采用述、志、记、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体。
    六、除个别编外均设小序,用以提要勾玄或补充编章内容之缺。
    七、涉及驻泰地区以上单位内容,纳入有关章节简要记述。
    八、对建国后政治运动不设专编记述,分别记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
    九、人物编收录范围为泰安籍或在泰安有影响的人物;排列以卒年为序,卒年不
详的以生年编排;生卒年不详的按人物所处大致年代、时间排列。
    十、用语体文记述体,行文严格遵循《山东省新编各级地方志书行文规定》。
    十一、资料来源于档案、文献、调查资料。建国后数字,以统计部门资料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