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71&run=13

根据古书记载,大豆种植历史约有四、五千年。秦汉以前叫菽,秦汉以
后称豆。从西周到秦汉时期,主要在黄河流域种植。大豆为豆科蝶形花亚科
大豆属,一年生植物。是粮、油间用作物,根部生有根瘤,根瘤菌能固定空
气中的氮,供大豆生长需要,且能肥田。大豆分无限结荚者和有限结荚者。
以豆粒皮色分有黄豆、黑豆、青豆、褐豆。大豆含蛋白质、油脂,食用者多
与玉米、小米、高粱混合食用。主要用于榨油,亦用于制作豆腐、豆浆、酱
油等。豆饼亦可作酱油、豆腐、饲料。荚皮、豆秸粉碎后亦为优质饲料。
一、种植历史与发展水平
大豆是境内种植最早的农作物之一,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自80年代以
来,栽培的主要品种先后有文丰7号、文丰5号、齐黄21号、向阳1号、美国9
号、鲁豆1号、鲁豆4号、鲁豆5号、科丰6号、鲁豆11号、豆角44号等。
大豆在境内分布较广,各地均有栽培。境内大豆种植有两种形式:一是
小清河南及黄河沿岸的高产地块种植麦茬夏大豆;二是黄河滩区以半春播的
半春大豆。
建市前的生产水平
建市前,在大豆生产中,人们存有广种薄收的旧习,由于管理粗放,大
豆产量一直在低产阶段徘徊。20世纪50年代,境内大豆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
面积的20%左右,最高年份达到27%,总产与品质居全省领先水平。20世纪60、
70年代,由于片面追求粮食单产指标,大豆面积逐年压缩。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大豆生产才得到恢复和发展。
建市后的生产水平
1983年,境内大豆种植面积25953公顷,每公顷单产1192公斤。1998年,
境内大豆播种面积达到高峰,春、夏大豆播种面积达到66377公顷,占当年粮
食作物面积的28%。1999年后,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豆面积大量压减,
至2000年,大豆种植面积由1999年的61476公顷突减为47208公顷。2002年,大
豆种植面积23583公顷,降到建市以来的最低点。
20世纪80年代,大豆每公顷的产量水平稳定在1100~1530公斤。90年代,
实施大豆综合栽培技术推广、大豆高产优质品种推广等项目,大豆单产水平
有很大提高。1994年,夏大豆高产栽培项目完成时,全市大豆单产提高到每
公顷2194公斤,为建市以来最好水平。1994年后,由于黄河断流和伏旱等因
素的影响,大豆单产大幅波动。2002年,境内大豆公顷产量为1331公斤。
1992~1994年,东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实施了黄河三角洲夏大豆丰产栽
培技术试验项目, 极大地带动了大豆产区的大豆生产和种植技术的提高。
1995年,该项目获得了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1995年,实施的高产大豆
新品系8716推广项目,曾创下当时大豆最高产记录,每公顷产量达到5400公
斤。1996年,该项目获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1998年,垦利县承担实施
的山东省“10万亩大豆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丰收计划项目,平均公顷产
量2211公斤, 比前三年每公顷增产705公斤。 2000~2001年,垦利县承担的
“大豆优质品种推广”全国丰收计划项目,两年累计实施面积26886公顷,平
均公顷产量2106公斤, 比实施项目前每公顷增产402公斤。1998年,项目区内
7.3公顷高产示范田,公顷单产达到3438公斤,创下垦利县大豆产量最高记录。
二、大豆栽培技术
建市初,境内常年种植面积3.5万公顷左右。由于忽视生产上的技术管理,
普遍存在着品种混杂、管理粗放等现象。大豆生育期间不施肥、不间苗、不
浇水,缺苗和疙瘩苗现象比较严重,致使单产水平低而不稳。针对制约大豆
产量提高的品种混杂、土壤肥力低下、管理粗放等因素,农业技术人员在多
次试验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推广新成果、新技术,配套组装出适合黄河三角
洲地区的“五改、一增、一提高”的夏大豆栽培技术。其技术要点是:
(一)改混杂品种为高产早熟优良品种。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用早熟、
高产、抗病的鲁豆4号为主推品种。
(二)改不疏苗为疏苗,确定适宜的密度。经过试验,境内大豆种植的
适宜密度为每公顷25~35万株。田间管理中主要采用早间苗、留匀苗的措施,
确保大豆苗全、苗匀、苗壮,实现了合理密植。
(三)改不浇水为适时浇水。根据大豆需水规律和当地气候特点,提出
在大豆花荚期遇旱浇水,以满足大豆生长需要。
(四)改不施肥为施肥。针对土壤肥力低的现实,结合大豆生育期短、
需肥较集中的实际,采取苗期和花荚期二次追肥的方法。苗期追施过磷酸钙
450公斤/公顷,始花期追施尿素75~112.5公斤/公顷。
(五)改粗放管理为精耕细作。中耕是一项传统农业技术措施,它具有
疏松土壤、保蓄水分、消灭杂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在大豆生产中
具有良好的增产作用。生产中可结合间、定苗进行。以中耕两次以上为好。
(六)增加投入,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在前茬作物播种时,每
公顷增施优质土杂肥30000公斤;通过高留茬的方式,每公顷还田农作物秸秆
2250公斤; 苗期每公顷增施过磷酸钙450公斤, 花荚期每公顷增施尿素75~
112.5公斤。
(七)提高播种质量。播种质量是保证大豆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
重要措施。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提高播种质量:一是精选种子;二是适时早播;
三是足墒播种;四是播深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