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空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rec=113&run=13

第五章 空运

第一节 机场建设

东营飞机场位于东营市人民政府驻地东北方向13公里处,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投资
建设,济南空军工兵二团勘察设计,并承担机场设备订货和安装任务。按二级承备机
场标准设计, 保证三叉戟、安-12等中型运输机安全起落。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
程于1984年10月开工, 次年9月基本竣工,共完成场道、房建、通讯、导航、夜航设
备安装、调度、气象站等9类72项工程,总造价4662万元。
机场跑道长2200米, 宽50米,为砼式结构,两端600米,厚0.27米,中端厚0.25
米。 两端安全道长400米,宽100米,平行滑行道长2200米,宽18米;3条联络道长15
0米,宽16米;土质迫降场长2200米,宽90米;中间停机坪长240米,宽88米,面层混
凝土厚0.27米。整个机场占地约200公顷。
机场共购进各类设备168台(套、部),已安装120台,其余48台存于仓库内待安装。
调度、 气象、 通讯、 导航、电力主要设施安装就位,运转正常,各种车辆良好。1
985年9月23~24日,由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和济南军区空军组成的一期工程竣工验收
组,认定工程质量总体优良。随后开始机场二期工程建设,主要有候机楼、航管楼、
综合楼、双回电力线等项目及配套工程。
由于机场建设初期缺乏经验,有关项目审批手续不符合国家规定程序,致使东营
机场第二期工程于1986年5月停止建设。
1987年7月12日, 东营市人民政府以东政发[1987]85号文,向山东省人民政府
上报《关于请求启用东营机场的报告》。省政府组织实地考察后,于1988年2月19日,
以鲁政发[1988] 19号文件向国务院上报《关于启用东营机场的请示》。1989年4月
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国函[1989]28号文件,作出《关于东营民用机场建设问
题的批复》。同意东营机场建设立项,并确定由东营市人民政府负责机场的经营管理。
东营市人民政府和胜利石油管理局收到《批复》后,成立东营机场工作领导小组,
在加强机场一期工程管理的同时,对机场的进一步完善和正式启用通航问题多次研究。
东营机场自建设以来,人员编制变化较大。筹建阶段,按二级单位航站要求,从
济南军区空军部队各机场抽调96名干部、战士转业到飞机场,从事各项专业工作。后
来胜利油田又培训15名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机场。由于机场缓建,大部分人员陆续调出
机场。 1989年12月缩编,暂定编38人。1995年,有干部8人,职工30人,从事调度、
气象、通讯、导航、站勤等各项专业工作。

第二节 机场试航

1985年9月29日, 飞机在东营机场试航北京成功。 此后, 在东营机场先后起降
“子爵号”、“歼七三”、“运七”、“运八”等8种机型、116架次,多次完成黄河
三角洲及浅海石油地质勘探、 黄河防凌等任务。1986年12月4日,黄河冰凌漫滩,危
及孤东油田的正常生产,黄河滩区部分油井和职工被冰水围困。在此紧急关头,胜利
油田向济南空军求援, 济南空军派出8架飞机到东营救灾,飞机起降加油全在东营机
场, 在阴雪天气能见度仅几十米的情况下,从冰水里救出油田职工200多人,运送一
大批救灾物资, 保证冰滩中油井的正常生产。1987年12月2日,原联邦德国援助东营
的200头黑白花奶牛, 全部由安2飞机由北京转运到东营机场安全降落。1988年3月23
日下午1时,中国空军一架M歼-7战斗机在万米高空耗尽燃料,危急中安然降落在
东营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