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3&A=3&rec=103&run=13

2月13~14日山东统配煤矿工作会议暨全省煤矿双文明先进单位、劳动模范表彰会议在淄博矿务局召开。

2月26日国家计委副主任干志坚、中国石化总公司总经理陈锦华等一行10人到淄博视察齐鲁乙烯工程建设情况。

2月27日淄川区双沟乡白沙村煤井发生重大透水事故, 在井下作业的24人中有7人遇难,17人脱险。3月7日,事故的3名直接责
任者被依法逮捕。

3月《淄博日报》讯:国家科委确定淄博市为全国三个星火计划密集区建设单位之一,并给予资金扶持。

4月1日齐鲁乙烯工程配套项目——全国第一套戊烷油加氢精制装置,在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建成投产。

4月6日省长李昌安在淄博市视察,并与淄博第一棉纺织厂工人交谈,了解工作情况。

1987年4月7~9日,省委书记梁步庭(右二)到淄博视察。图为视察齐鲁乙烯塑编厂4月7~9日省委书记梁步庭到淄博视察。

4月10日淄博电业局为全市最后一个无电村——萌水镇南池村送电,淄博市成为全省第一个村村通电的市。

4月14日市委、市政府举行报告会,特邀江苏省无锡市无线电厂厂长俞中良介绍发展企业联合和经营管理的经验。

4月28日美国铝业公司总裁弗泰洛夫一行3人到山东铝厂考察。

5月4日经轻工业部鉴定,淄博印铁厂的涂料铁生产线达到国内同行业上等水平,被定为国家生产涂料铁定点厂。该厂年加工涂
料铁2000吨,创产值71万元。

5月18日淄博矿务局所属矿(厂)开始试行矿(厂)长负责制和集体承包经营责任制。

5月23~25日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到淄博市视察纺织企业。

5月25日齐鲁乙烯一期工程年产30万吨乙烯裂解装置投料试车成功。

5月29日淄博市第一家农民办的电厂——淄川区龙泉发电厂正式开工兴建。设计容量1.2万千瓦,年发电量7200万度。1988年6
月15日竣工,7月8日并网发电。

6月1~3日国务委员康世恩在石油部副部长李敬、副省长兼胜利油田党委书记李晔陪同下,到齐鲁石化公司视察。

6月2日淄博市物资贸易中心、淄博钢材市场正式开业。

6月10日市委、 市政府发出《关于对高石英质日用细瓷荣获国际发明展览金牌奖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奖励的决定》。给省硅酸盐
研究所记特等功一次,主要研制者、副所长张方训记特等功一次,晋升一级工资,其他有功人员由省陶瓷公司分别给予奖励。
是年4月,省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高石英质日用细瓷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十五届国际博览会上获发明展览金牌。

6月11日淄博、苏州、丹东、佛山、成都5市丝绸公司第二次经济技术协作经理会在淄博丝绸公司举行。

6月17日以淄博塑料助剂厂为主研制的多元醇脂肪酸酯类PVC用润滑剂通过鉴定。该产品是国家科委安排的1986年“星火计划”
项目之一,填补了国内空白。

6月19日山东铝厂与罗村镇举行联办山东铝厂第二水泥厂签字仪式。

6月20~2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国务院副秘书长阎颖等一行7人在副省长谭庆琏等陪同下,先后视察山东省陶瓷公司、
博山陶瓷厂、淄博合成纤维中试厂、淄博毛纺厂、淄博织染厂、淄博第二织染厂、淄博毛巾厂、淄博毛毯厂和淄博纺织贸易中
心。市委书记赵志浩、市长王怀远、市委副书记韩新民陪同视察。

6月23日全国建筑卫生陶瓷能耗标准审议会在淄博召开。

6月在轻工部组织的全国陶瓷优质产品复查评比中, 评出优胜产品47项。其中,淄博市有15项产品获优胜奖,获奖数列全国第
二名。博山陶瓷厂象牙黄餐具、滑石瓷茶具、盖杯及四仕女瓷雕各获总分第一名。

7月3日国内第一个钒钛黑色陶瓷远红外辐射加热器在淄博卫生瓷厂通过鉴定,投入批量生产。

7月9日齐鲁30万吨乙烯厂北防排洪和乌河改善工程全线贯通,该工程经过临淄、桓台、张店3区县,全长12.5公里。

7月29日淄博市70多个厂家1600多种产品赴北京参加部分省市名、 特、优、新轻工产品展销订货会,这是淄博市轻工产品第一
次大规模打入首都市场。

8月21日淄博钢铁联合公司成立。

8月23~25日由国家科委主持的全国PVC加工用润滑剂现场技术交流会在淄博举行。专家们认为,该产品具有国际水平,应迅速
在全国推广应用。

8月淄川工具厂研制的弹性夹紧硬质合金可转位细齿、 密齿面铣刀系列产品,通过省级鉴定。接盖快换式系列面铣刀的设计结
构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9月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市属以上企业负责人会议,讨论《关于大力发展城镇集体企业的决定》。

9月17日《淄博日报》以《山东铝厂吃废渣吐黄金化害为利》为题,报道山东铝厂28年间共消化赤泥废渣338万吨,生产优质高
标号水泥1159万吨,赤泥利用率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成绩。

9月22日中日坚固呢补偿贸易项目建成投产典礼在淄博织染厂举行。市长王怀远受代省长姜春云的委托出席典礼表示祝贺。

9月26日齐鲁30万吨乙烯工程一期举行竣工投产典礼。 国务院发贺电。国务委员康世恩、省委书记梁步庭、代省长姜春云、中
国石化总公司总经理陈锦华为典礼剪彩。市领导赵志浩、王怀远参加剪彩仪式。

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工程一期竣工投产剪彩仪式9月26日至10月4日在第三十六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由省硅酸
盐研究所、淄博瓷厂、博山陶瓷厂共同研制成功的滑石质日用细瓷获金牌奖。

9月28日全省最大的地方电厂——张店热电厂一期工程通过验收,开始发电。

10月10日山东陶瓷联合总公司在博山成立。该公司是跨地区、跨行业,紧密、半紧密、松散形式相结合,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
群体,由淄博、临沂、枣庄、烟台、济宁等地市的32个生产、科研、设计和学校等单位组成。

10月13日在国家经委召开的第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会议上,齐鲁石化公司获“全国优秀单位”称号。

10月22日全国重点建设项目——220千伏傅家变电站竣工送电,15万千伏安变压器正式投入运行。该工程总投资2761.7万元,
2月25日动工建设,仅用8个月就建成投产。

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大化肥厂表彰大会上,齐鲁石化公司第二化肥厂受到国务院嘉奖。

10月27日副省长马世忠在齐鲁石化公司现场办公,协调解决30万吨乙烯二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历史性时刻,在2011年即将收
关之际,淄博市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及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这是淄博工业新的跨越,是淄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
程碑,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

齐风泱泱,淄水汤汤。淄博,这片诞生龙山文化、齐文化的古老土地,这座拥有百余年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的老工业城市,
带着历史的风尘,踏着时代的脚步,依靠不懈的奋斗,铸就了万亿的辉煌。回首百余年历史,几多风雨,几多艰难,风雷激荡,
壮丽恢弘。这是浓墨重彩的光辉史册,是可咏可叹的华丽乐章,也是我们应该冷静思考、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再续辉煌的新
的起点。
奋进的历程辉煌的成就

淄博工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的夏商周时期。春秋时期,齐国已掌握了当时先进的冶铁和冷兵器制
造技术。周至汉时期,齐都临淄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聚集地,成为全国重要的冶金、纺织、制车、制陶、漆器制作、铸镜
手工业发展中心之一。明清时期,周村因“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而成为当时中国丝绸最大的
供货地和外销地。博山“陶者以千数”,成为名噪一时的陶瓷产地,以“瓷城”遐迩闻名,同时,因西冶街及其迤西一带几乎
家家户户以琉璃为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琉璃之乡”。

在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里,淄博的自然资源被帝国主义列强大量掠夺,由于西方工业文明和生产方
式的不断输入,淄博现代工业由此发端,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起步,资源型产业结构开始形成。
以中德1898年《胶澳租借条约》签订、德华矿务公司1904年建立淄川炭矿为开端,帝国主义逐步加紧对淄博自然资源的掠夺。
据统计, 1906~1914年,德国从淄博掠走煤炭186.8万吨。1942年,日本一年中从淄博掠走煤炭408.2万吨。其间,惘然不顾
中国矿工生命安全,酿成了震惊中外的北大井透水惨案,淹死矿工多达536人。1898~1945年, 德日帝国在淄博掠夺铁矿达47年
之久,并相继开办耐火材料厂和华北轻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南定工场。

西方先进机器生产方式的输入刺激了淄博现代工业的发展。淄博各民营煤矿蒸汽动力机器得到普遍应用,煤炭产量大幅提
高, 占到全省的60%以上。1906年,德国人建起淄博第一个电厂—淄川炭矿电气厂。博山率先办起民营博山电灯公司,周村同
丰缫丝公司建起发电所,民族电气事业开始兴起。1937年,淄博共有发电机25台,总容量1.51万千瓦。1904年,博山玻璃公司
成立,采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工艺技术,被誉为中国新法制造玻璃之始。1905年,博山下河工艺传习所兴办,工匠逐渐回流,
促进了陶瓷行业复兴。

1904年,胶济铁路及张博支线全线贯通,周村被辟为商埠。随后工商贸易开始活跃,谦祥益绸布庄、东来升绸布庄、大富
洋行等一批老字号渐具影响,淄博成为省内最大的蚕丝绸集散地和原产地,传统手工业逐步发展壮大。20世纪30年代,周村漂
染业居山东之冠。

淄博解放初期,山东新华制药厂由胶东迁至张店,山东人民政府工矿部化学总厂在博山开工建设,第一家机械化国营纺织
厂鲁新纱厂正式投产,奠定了淄博成为新中国重要工业城市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淄博工业百废待兴,伴随着国家对淄博大规模投资,自然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工业面貌发生翻天
覆地的变化,迅速形成了重化工业的总量优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及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淄博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1956年,全市私营工业22个行业398户,私营商业26个行业741户全部纳入公私合营,淄博地方工业发展由此起步。
1950年以后,一大批机械、冶金、医药、采掘等行业相继落户淄博,淄博工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山东电气厂、山东
电极厂、张店农药厂、山东人民制丝厂、山东铝厂、新华制药厂、南定热电厂、辛店电厂、淄博钢厂、淄博铝厂、淄博人民制
药厂、淄博化肥厂等先后新建或扩建投产。“一五”期末,全市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3.7倍,资源性产业占全市国民经济
的比重达到53%。 电力工业得到高速发展,鲁中电网成为山东最大的电网,同时又是山东电网的负荷中心和西电东送、南电北
调的重要枢纽。至60年代中期,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和冶金为主体的重工业结构。

1966年,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破土动工,成为淄博工业历史上一次重大转折。齐鲁石化的建设,带动了一大批石化企
业相继上马,化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奠定了淄博石化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淄博工业结构由此也开始向重化工产业结构转
变。

在这一时期,淄博工业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第一个大型氧化铝生产基地—山东铝厂第一期
工程建成,中共中央办公厅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发来贺信,周恩来总理发来贺电。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到山东铝厂、张
店砂轮厂等企业视察。 同期,淄博工业企业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100立升搪玻璃反应罐、国内第一支机制硅碳棒、国内第一台
压力900吨的大型热压机、国内第一条棕刚玉加工联动线、国内第一台1100KVA倾倒炉、国内第一个人工喉、省内第一台自制集
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建设了国内第一个较大规模的化学合成原料药非那西丁车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专门从事氧化铝生产技术
研究的厂办研究所,建成国内第一座以重油为燃料的隧道窑,山东金刚砂厂成为全国第一家磨料出口企业。博山电机厂、博山
真空泵厂、昆仑瓷厂、省生建八三厂、淄博电热电器厂、淄博无线电二厂、博山灯泡厂等为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卫星上天、潜
艇下海等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贺电表彰。

在国家主导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历史背景下, 淄博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拥有量占到全省的1/4,工业产出总量长期占到全省
第二位,用电量全省第一位。七十年代,煤炭、铁矿石、铝等工业品的产量分别占到全省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和10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奏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乐章,开启了中国一个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新时代。
淄博工业的历史画卷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淄博工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淄博人民进行了
可歌可泣的艰辛探索,取得了永载史册的宏伟业绩,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前期,农村经济体制率先改革,而后改革重点转移到城市,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国
有企业体制的改革开始进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强化了淄博工业的基础地位,初步构建了工业空间格局。

全市企业股份制改革开全国之先河,迈出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基础性一步。1984年,周村镇长行村在全省第一家实行了
股份合作制改革。1988年,周村区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农改试验区,拉开了淄博市股份合作制改革试验的序幕。同年,山东农药
厂和中国第四砂轮厂分别改组为股份公司,并作为全国第一批股份制试点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
步。

1986年,全市企业开始推行以厂长负责制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为中心环节的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全面
铺开。其后,全市所有企业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经济责任制,部分企业试行了租赁制和股份制,企业兼并开始出现。
1992年,国内第一家公司型封闭式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批准设立,总规模3亿元人民币。1993年,淄博证券交易自
动报价系统成立,成为全国首家规模最大、交易技术最先进规范的场外交易市场,先后有56家企业挂牌交易,注册股民50万人,
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

在这一时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地区国民经济的新生力量,为淄博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1985年,市五届五次全委
扩大会议把发展乡镇企业摆到战略地位,提出对城乡经济实行“挂、网、联”。市委、市政府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
召开发展乡镇企业誓师大会,提出乡镇企业工业产值五年内翻两番的目标。乡镇企业迅速崛起,既强化了淄博工业的基础地位,
也促进了工业空间布局的形成。

1988年3月,淄博市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全市对外开放开始起步。鲁泰、华辰等一大批企业实行了合资合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老工业城市特有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和加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集中爆发,淄博工
业进入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探索,全力以赴抓调整,实现了调
整中发展向发展中调整的转变,为步入新世纪后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全面开启,淄博工业步入深化改革开放新阶段。1994年,市委、
市政府充分利用全国18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政策优势,在全市全面铺开公司制改革和资产重组。20家企业被列为全
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12家中小企业被列为全市首批实施股份合作制改组试点企业。到2010年底,实施企业兼并、破产、
收购400余家,涉及资产总额300多亿元。1997年11月,齐鲁石化公司兼并淄博化纤总厂和淄博石油化工厂,成为当时全国最大
的企业兼并案。

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量的企业兼并、重组、破产,造成10万多产业工人下岗,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成为当时的重要
任务。1996年,淄博市再就业服务中心成立。1996年至1999年,全市通过各种渠道累计安置下岗职工10.6万人,年再就业率保
持在60%以上;破产企业中,有70%以上的职工实现重新上岗,再就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995~1996年, 山东农药、华光陶瓷、四砂股份先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新华制药在香港联合
交易所挂牌上市。以此为开端,淄博工业加快了进军资本市场的步伐。

1998年,实施抓大放小、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市区两级财税体制、企业内部改革等“四大改革”举措,政府管理工业
经济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发展区县板块经济奠定了基础。

1999年,淄博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创立,全市国有资产实现集中运营。管理和运营市属15家企业的国有资产,及时有效地化
解了四砂股份的风险,组织实施兰雁、工陶、凤阳、华辰等一批大中型企业的整体改制。

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确定实施“结构优化战略”。2000年,明确了“三个层次、四个一批”的结构调整
主线,并开始以“三○工程”为载体,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同时,清理整顿了农村基金会,按照国家要求,稳妥关闭淄博证券
交易自动报价系统。

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淄博市为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同年,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批准为全国首批53家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招商引资成为提升产业档次的重要增量。至1999年底,全市利用外资项目1723个,合同利用
外资20.6亿美元。先后与日本旭硝子、韩国三星、美国派瑞格等世界500强建立了合作关系。

进入21世纪后,通过艰辛的探索和调整,淄博工业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不断推进工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速度数量型向质量
效益型转变,工业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总体发展战略不断完善。2002年,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
的总体部署。2007年,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把节能降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的工作指导方针。随后进一步提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十条意见,统一全市上下对重化
工业的认识,明确工业经济发展方向。2009年,市委提出坚定不移走内涵发展的路子,突出结构调整,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突
出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总体工作思路。科学发展的理念逐步完善,内涵发展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2009年,胡锦涛
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对东岳集团、新华医疗器械集团等企业进行了视察关怀,并对淄博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
求。

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从2003年起,全面实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二次改制”。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经
营者持大股、职工参股等多种形式,使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最大限度退出。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建立国有资产
运营机构,形成了“市国资委—资产经营公司—企业”的三级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体系。对大成集团实施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并启动委派财务总监、年薪制、期股制试点。

产业结构调整更加扎实有效。 2004年,开始实施“双百工程”,提前完成“5年1500亿”技改计划,传统行业的技术装备
和工艺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2009年,启动创新成长型企业培育计划。2011年,启动推进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产业结构调整
向纵深推进。

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全面展开。从2002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四宝山地区水泥企业43条生产线进行了搬迁改造。2008年,实
施中心城区东部化工区搬迁改造,同时对南部建材区综合整治,对张钢和焦化煤气厂实施搬迁,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初见成效,
园区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产业聚集度大幅提升。

高新技术、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三个亮点”日益凸显。组织实施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科技成果转
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涌现出一批起点高、
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品。全氟离子膜打破美国杜邦公司垄断,成功实现产业化。超白玻璃被用于奥运主场馆,传统产业成功
实现高新化。从2003年起,市委、市政府连续多年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实施“三年倍增”计划,开展“三强竞赛”
活动,突出抓好“四个一批”,民营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2004年开始,招商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
引进了西门子、西铁城、中化集团、山钢集团等一大批战略投资者。同时,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大
力推动跨国经营,淄博工业开始全面融入全球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全面打响。 从2005年开始,启动生态市建设,先后实施两轮碧水蓝天行动计划,累计投资230亿元,
整治污染企业4800多家,新上治污设施680多台套,全市8条主要河流全部达到恢复鱼类生长要求,整体水环境恢复到1985年以
前水平。2006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市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加大节能减排考核和处罚力度,实行节能减排目标问责制和“一票
否决”制,对违法排污企业实行顶格处罚。2007年,华能白杨河电厂3台5万千瓦机组被爆破拆除,成为山东省“上大压小”、
节能减排“第一爆”。2008年,提出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目标。2009年,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2×300兆瓦机组扩建工程正式
开工,全市提前一年半在全省率先完成“上大压小”任务。“十一五”期间,彻底结束了淄博市立窑水泥生产历史,关停淘汰
小化工、小钢铁、小造纸等“土小”企业3800余家。加大产业转移力度,先后在宁夏、甘肃等地建设了一批“飞地园区”,为
工业经济发展腾出更多空间。

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从2001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2002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新材
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搭建起了凝聚全国乃至国际创新人才资源的新平台。从2004年开始,实施了对省级
以上研发机构和国家名牌产品奖励制度。2004年,淄博市被命名为“中国陶瓷名城”。2009年,淄博市被授予“淄博陶瓷当代
国窑”地理标志,陶瓷地域品牌全面叫响,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陶瓷名城”的形象和影响力。2010年,淄博市被授予“新材料
名都”称号。

县域经济快速崛起。市委、市政府相继提出突出发展中心城区,支持临淄、桓台、高新区率先发展,促进淄川、博山、周
村三个老工业区科学发展,支持沂源、高青突破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形成了区县竞相发展格局。淄川区、周村区、临淄
区、 桓台县4个区县列入省30强区县。桓台县由传统的农业县发展成为工业强县,连续10年入选全国百强县。沂源县由一个国
家级贫困县、省10个重点贫困县之一,成为全省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县份之一、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最高的县份,打造
出典型的“沂源现象”。2009年,高青县被划入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沂源县享受中西部地区国
家投资政策,淄川区被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淄博工业的百年历程,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正确领导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期的工业发展中,历届市委
市政府与时俱进,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淄博特色的发展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淄博作为一个
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形成的老工业城市,面对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的巨大压力,面对老工业城市结构性、体制性矛盾集中爆发,
面对企业破产重组和职工下岗再就业等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改革主动权,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破
难,稳妥推进,有效破解一个个难题,化解一个个矛盾,使淄博工业涅重生。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
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个坚持三个突出”的总体工作思路,推动并基本实现了老工业城市转型,具有百年工业
历史的淄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淄博工业的百年历程,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历史。淄博现代工业在中华民族遭遇多重压迫下艰难起步,在勤
劳勇敢的淄博人民手中逐渐积累,逐步壮大。新中国成立后,全市人民以当家做主的豪迈情怀,勇做时代发展先锋,不怕困难,
敢为人先,创造了一个个发展奇迹,取得了一个个骄人成就,为支援国家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国家发展贡献了大量
的税收财富。在共和国历史上,淄博工业写下了饱蘸深情、雄浑庄重的一笔,淄博人民留下了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光辉形象。
淄博工业百年历程,是全市工业战线干部职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历史。淄博工业拥有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他们的青春
奉献于企业,心血渗透于企业,理想融合于企业。对工业,他们有着深厚的眷恋之情。淄博工业拥有一支勤劳聪慧、甘于奉献
的产业大军。他们以主人翁的苦干实干精神,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克服困难,不怕牺牲,建成了大批重点工程,为
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淄博的产业工人承受了剧烈的改革阵痛,承担了沉重的改革成本,挺过了艰难的深层次
矛盾爆发期。在实践中,他们努力提高能力素质,成为提升淄博工业档次、重塑淄博工业竞争力的主要支撑。淄博工业拥有一
支刻苦钻研、成果丰硕的科技人才队伍。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广阔舞台上,淄博的科技工作者不辱使命,刻苦攻关,为淄博工业
贡献出一系列创新成果,创造出无数个荣誉和第一,推动了老工业城市转型,推动了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百年风雨,百年奋斗。淄博工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铸就了今日的辉煌。回首淄博工业走过的历程,
我们自豪地看到:

淄博工业已经形成了较为雄厚的综合实力。淄博工业连续实现新跨越,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新中
国成立以来,全市工业产值过百亿用了39年,从百亿到千亿用了12年,从千亿到5000亿用了8年,而从5000亿到万亿仅仅用了3
年。销售收入百亿用了41年,从百亿到千亿用了12年,从千亿到5000亿用了6年,而从5000亿到万亿仅仅用了3年。利税过50亿
用了49年,从50亿到百亿用了5年,从百亿到千亿用了8年。

淄博工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比较竞争优势。淄博作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医药生产基地和建材主产区,工业在全国的地
位更加稳固。 东岳2000吨离子膜、鲁泰6万锭卡摩纺等一批新产品、新工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绿色制冷剂等产品产量占世界
第一位,氧化铝、解热镇痛药产量居全国首位,聚氯乙烯、化学品氧化铝、特种装饰纸、牛仔布、黄原胶、头孢类原料药、陶
瓷新材料等近90种产品在全国居前三位。全市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10户,过50亿元的企业18户,过10亿元的企业77户,8家
企业进入全省工业企业100强, 5家企业进入全国企业500强。创建了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
医药产业基地、国家泵类产业基地、国家先进陶瓷产业基地、国家功能玻璃特色产业基地、国家色织布产业基地。淄博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被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齐鲁化工区、博山经济开发区、沂源经济开发区等
被授予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
淄博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48位。

淄 博 工 业 已 经 初 步 建立起新型的工业体系。工业门类涉及35个行业,化工、建材、冶金、机械等支柱产业占工业
总量的70%以上,其中化工占35%。传统工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30%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达
到60%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24.4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达到38.15%。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医药、汽车及机电装备和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均保持较快增长。
2010年实现产值26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3%。

淄博工业内涵发展的模式初步形成。创新驱动日益强劲。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全市省
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173家,其中国家级8家,拥有院士工作站27个,数量居全省首位。拥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282家, 所有大型企业集团都建立了研发机构,中小型企业大多都有稳固的技术依托。全市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占销
售收入的比重超过2%以上。 品牌经济带动力显著增强。目前,全 市 拥 有中国驰名商标46件,山东省著名商标180件,中国
名牌30个,山东名牌143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两化融合”
力度不断加大。 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达到28%。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市能耗总量以年
均8.17%的增长速度支撑了GDP年均14.33%的增长,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23.09%,化 学 需 氧 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
削减19.06%和27.31%,工业连续十余年实现增产不增水,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
到91%。

淄博工业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全面提速。 与11个国外城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稳
定的经贸合作关系。2010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7.2亿美元, 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十几家发展到1000多家,
出口产品由以原料型产品为主发展到9大类近1200余种。截至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数达到203个,21家
世界500强企业来我市投资。 40多家企业走出国门,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宏达矿业收购秘鲁邦沟铁矿等一批购买国
外矿产资源项目扎实推进,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

淄博工业融合互动发展局面加快形成。工业与服务业融合步伐加快。淄博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作,以物流园区、物流
中心、专业市场、配送中心多个层级为主导的现代物流框架初步形成,物流“旱码头”的雏形基本形成。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
全市金融机构达到5大类13家, 有22家上市公司、24支股票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省第三位。齐鲁股
权托管交易中心逐步成为全省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已达36家。以商赢网、卓创资讯为龙头的信息服务业跨越发展。全市
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达到530处,年成交额达550亿元,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31处。工业反哺农业能力大幅提高,全市农村劳动力
的70%务工,农民收入的70%来源于非农产业。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效果初显。产业规划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衔
接更加紧密,12个省级以上园区既是产业隆起带,也是城区延伸带。城乡统筹为拓宽工业发展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业发展
又加快推动镇域经济不断实现新跨跃。 截至2010年,全市拥有经济强乡镇28个,其中工业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4个,过20亿元
的10个。
宝贵的经验深刻的启示

“几许风霜与韶光,几多梦想与辉煌”。回首淄博工业产值过万亿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感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
验十分宝贵,提供的启迪发人深省。

工业经济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研究和把握规律,并按照
规律的要求,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与时俱进,科学决策,持续推动了淄博工业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奋力开拓,抢抓机遇只争朝夕,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释放。我们抓住计划经济加快向市
场经济转型的重大机遇,采取“三分”“两活”“一联”等多项战略性措施,推动乡镇企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使淄博成为当
时全国乡镇企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我们抓住国家深化企业改革的重大机遇,争取到了“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市”、“清产核资
扩大试点市”、债转股、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市、“国家体改委股份制试点联系市”等一系列国家政策,并争取和积累了下岗职
工再就业补贴、养老基金转移支付、重大项目资金扶持等一大批扶持资金,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工业经济由
此逐步走出徘徊驶入快车道,并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体系。我们立足淄博组群式城市的基本特点,变一个积极性为
多个积极性,变一个驱动力为多个驱动力,通过深入实施“四大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激活“板块经济”活力,构筑
起了工业发展新的空间格局。进入科学发展新阶段,我们对工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
导下,提出了结构调整是主线、节能降耗是关键、环境保护是“命门”等一系列工作指导思想,理清了产业轻重关系,科学定
位产业发展方向。在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水平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推动传统工业向重而优、重而特、重而附加值高方
向转变的同时,坚持高端高质高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大批传统产业实现脱胎换骨式的提升发展,走出了一条传统
产业高新化,高技术产业规模化的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正是深刻把握了工业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客观规律,我们才奋力开拓了
淄博工业发展的新境界。

淄博工业发展的历程还告诉我们:

必须始终牢固树立工业兴市的理念,强化工业兴则淄博兴、工业强则淄博强的意识,努力推动工业经济不断实现新跃升。
淄博因工业而兴起,城市因工业而形成,工业是淄博的立市之本。淄博悠久的工业发展史、特殊的资源禀赋、雄厚的工业基础、
庞大的产业大军决定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工业、促工业、强工业,努力推进全市工业加快转型发展,在更高层次上不断实
现新跃升。

作为老工业基地,淄博工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淄博共为国家贡献了
4.4亿吨煤、 2400万吨铝土矿、1.09亿吨铁矿、3200亿千瓦时电。淄博工业上百种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我们规
模庞大的基础原材料加工工业有力支援和支撑了全国全省工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过度的资源能源消耗也让我们由一个资源
丰富的城市变为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并付出了高昂的社会和环境成本代价。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共为全市提供了1.2万亿元的增加值,1680亿元的上缴国家税金。
全市从业人员中的三分之一从事工业生产,同时,还吸纳了近30万外来人口,淄博之所以成为全国人流、物流、资金流最为密
集的地区之一,工业需求是主要因素。

工业使淄博较早地接触到现代文明。早在20世纪初,淄博就有了我国较早的铁路,有了炭厂、缫丝厂、玻璃公司、琉璃厂、
印染厂、铁厂等众多现代厂矿企业,有了发电厂、电灯,有了周村商埠这一当时最发达的商业文化和票号、银行、寄庄、商社
等现代商业元素,有了股份公司等企业组织形式和工商业同业公会、企业总工会等行业管理模式,有了工业传习所等工业教育
培训研发机构,有了“金红茶碗”“刻花大花瓶”“内画大鼻烟壶”等一批在国际国内获奖的名优品牌。

工业是淄博城市文明的主要载体。齐文化“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和“开放包容、兼收并蕴”的精神特质,为淄博工
业发展注入了固有的文化基因,工业发展又为文化传承提供了生动有力的坚实载体。从未停止创新发展的琉璃产业让我们增加
了叫响“淄博琉璃明清官窑”的底气,陶瓷工业在万年薪火传承基础上的重新崛起让我们有能力重塑“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形
象,走向文化创意产业的丝绸纺织工业让我们审视定位“丝绸之路起点淄博”,新材料产业的高速发展让我们获得了“新材料
名都”的荣耀……一张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激发了全市人民科学创业的激情,工业与文化紧密融合,使淄博的城市文明内涵更
加丰富。

淄博之所以能在国际国内产生重要影响力,是因为我们曾经拥有过的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因为淄博工业对全国全省发展作
出的巨大贡献,是因为淄博工业的源远流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因为淄博工业正在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许多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曾经有过“去工业化”阶段,导致产业空心化、过度虚拟化。2008年国际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其遭受重创。深刻教训面前,他们不得不进行认真反思。美国重拾实体经济,开始“再工业化”;日本重提
“环境立国、生物产业立国、纳米科技立国”,启动新工业化;法国扶持“竞争力集群”,力求走创新发展的路子。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都一再告诫我们,工业是淄博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能邦宁,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我们必
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工业兴市,以工业促发展,以工业的由大变强推动科学发展,这是我们对未来的承诺和对现实必须承担的责
任。

必须始终牢固树立结构调整是主线的理念,坚持在调整中发展、发展中调整,努力提升工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结构调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升淄博工业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调整始终伴随着淄博工业发展的全过程,成为工
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

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开放前后,我们开始有意识的对产业轻重比例关系进行调整。从“八五”时期开始,
实施“腾飞计划”等一系列产业调整举措;“九五”时期后,重点实施“61020工程”,培植壮大6个支柱产业、10拳头产品以
及20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进入“十五”时期,按照“三个层次四个一批”的结构调整主线,组织实施“三〇工程”“双百工程”,
以大规模的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十五”时期后三年逐步形成“五大基地、十大优势系列产品”发展格局;“十一五”期
间, 坚持双轮驱动,组织实施“5年1500亿技改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工程。2011年以来,又按照抓产业链的思路组织
工业结构调整,首批推出六条产业链,整合政府可调控的资源对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点和核心项目实施突破,带动整条产业链实
现提升发展。

坚定不移地加大所有制结构的调整。1980年,淄博毛巾厂周村分厂作为全市第一个工农联合企业,终结了改革开放前单一
的公有制结构。1986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与2002年以后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的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大会,促使民营经济空前繁
荣。1985年,以我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淄博建筑陶瓷有限公司的设立为标志, 淄博的外向型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市
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基本到位,所有制形式已由过去单一的公有制逐步调整为公有制、私有制、混合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相互
依存、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领导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从改革开放前的党委领导模式到改革开放初期广泛采取的厂长负责
制,从股份合作制的初步探索到股份制经济的全面兴起,厂长制逐步被公司制代替,从公司制的建立到1993年以后的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对企业领导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积极稳健、效果明显。目前,全市经认定的规范股份制企业已达1156家,居
全省第一位,全市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布局调整。逐步确立“以园区建设为龙头,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发展思路。新世纪
初,以淄博高新区、齐鲁化工区、新华医药工业园“三驾马车”为重点的园区经济蓬勃发展,全市园区建设数量最多的时候达
到86个,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但由于园区布局散乱,造成土地浪费现象严重。2004年,我们对园区进行大规模的整合
撤并,保留发展12个省级以上园区,并着力建设以节能环保、微电子、电子元器件等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
同时,围绕促进城市建设、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三和谐”,实施了一大批产业布局调整项目,搭建起了工业集聚发展的空间
格局。

围绕调优调强工业,结构调整经历了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历史性转变。通过持续不断地调整,调出了淄博工业发
展的激情和活力,调出了淄博工业日益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日益突显的比较竞争优势。
必须牢固树立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千方百计提升创新驱动力,持续为工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日益成为抢占发展先机的决定性因素,市场竞争实质上已经成为技术竞争、人才竞
争,谁掌握了技术和人才,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回顾淄博工业发展的创新之路,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创新对于促进淄博这样一个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战略主导下,淄博工业进入由大企业内设研发机构为主的创新发展阶段。依靠大企业多、国家投入大的
优势,淄博工业创造了一大批全国第一和具有先导意义的创新成果。特别是淄博工业为新中国军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淄博工业进入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的创新阶段。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土
壤和广阔的需求空间。通过深入实施工业技术振兴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和丰收计划,加快建立星火技术密集小区建设,
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并由此在全国较早提出了“科教兴市战略”,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星火计划密集区试点
单位之一、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市、全国科技兴市山东试点带城市,淄博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地市级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市五
区三县全部进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行列,这在全国各地市中是唯一一家。

进入新世纪,淄博工业进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新阶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广泛的产
学研战略合作深入开展,以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为主要形式的企业研发机构数量
大幅增加,全市大中型以上企业全部建有自已的研发机构,以东岳离子膜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和创新项目加快
实施,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围绕创新能力建设,以“一校五院”联合创建山东工程技术研
究院为标志,科技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创新联盟不断涌现。科技体制改革和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对科技创新的支撑
作用日益强化,新材料技术论坛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性科技交流平台。市高新区以争创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为目标,
对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辐射带动能力全面增强。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一批创新成长型企业和优势名牌企业快速成长。目前,创
新型企业、创新型产业、创新型园区多轮驱动下创新型经济日益成为淄博工业的主导。

创新离不开人才。淄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早在1984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改善知识分子生活条
件的10个方面的规定。1994年,全面实施人才战略,把实施人才工程作为跨世纪的重大举措。2009年,制定《关于加强高层次
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 等4个人才队伍建设文件,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大量创新性政策和
具体办法。同时,积极搭建科技创业园区、民营科技园区、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筑巢引凤,为高端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载体。
东岳集团的“以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的人才观,激发人才智慧迸发涌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机
制不断健全,聚天下贤才为我所用,淄博日益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创业的“热土”。

面对资源枯竭、要素约束与市场竞争加剧的新形势,我们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加快实现由资源依赖向科技
支撑、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只有如此,“淄博制造”与“淄博创造”才能相互支撑、比翼齐飞,持续为工业发展注入
强大动力。

必须牢固树立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理念,增强战略思维和全球眼光,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
外部活力。

作为一个依托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淄博之所以能够跳出“荷兰病”、“资源诅咒”的窠臼,就是通过观念更
新改变路径依赖,通过改革开放扫清发展障碍。

20世纪90年代中期,淄博工业体制矛盾集中爆发,“老大难”问题集中显现,我市曾连续三年GDP增速在10%以下,国有企
业亏损面达到一半以上,全市工业企业利润、利税增幅在全省处于后三位,各类企业不良贷款大幅增加,被各大银行列为“金
融高风险区”,全市有10多万职工下岗。同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在困难面前,不等
不靠,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开启了波澜壮阔而又充满艰辛的主动转型、“自费”转型历程。从承包租赁、分块搞活到整体
改制再到破产重组、兼并联合、产权转让,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对国有资产实
行授权经营到组建重点企业集团,从推进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到率先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
改革不断深化。以财税、金融、流通、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的配套改革稳步推进,人才、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改革基本
到位,多层次、较完备的市场体系加快形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以优化服务环境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
显著,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全面加强。

从开放初期的重视进出品贸易,到1992年后合资合作企业的风起云涌,再到2002年后的“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淄博工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特别是通过实施引资与引智并举,部分外资企业开始将全球研究
中心或企业总部整体迁至淄博。通过推进“市外即外”的大开放格局,不仅引进了大量国外优质资本,而且中化、中海外、华
润、茂业等国内知名企业也纷纷抢滩淄博。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为我们不断破
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

必须始终牢固树立统筹兼顾的理念,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以更宽的视野看待工业发展,实现工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发展工业必须统筹兼顾,做到多个产业共同繁荣、多种要素共同支撑、多个文明共同进步。

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动力,城镇化为工业化创造需求。作为一个先有产业后有城市的组群式城市,我们高度重视城市化和
工业化的融合互动发展。早在1986年,就采取城市工业与乡镇企业“挂网联”方式,开始了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探索。此后,
又发挥组群式城市城乡结合面广、工农关联度高、要素交流频繁的优势,加快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特别在明确“中心凸显、十字展开、组团发展”的城市发展思路后,按照城市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
展。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仅显著增强了城市的承载辐射能力,也为优化工业能源结构、提供水资源等生产要素支撑、
为软件等创意产业和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结合“四个层级”建设,在城市连接带打造了
若干个产业带,桓台县马桥镇和临淄区凤凰镇被评为全国高水平综合发展城镇。2009年,更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性机遇,
策划实施了总投资200亿元以上的“两区三村”改造建设工程,起到了促统筹、惠民生、拓空间、带产业等多重功效。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20世纪90年代初,我市相继建成的淄川服
装城、建材城、周村纺织大世界、临淄齐鲁化工商城等一大批专业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加速发展。全力打造鲁中物流“旱码头”,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形成了一大批第三方物流、专业物流和综合性物流,大大减少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
服务中心,国内各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为全省性的股权交易市场,为企业发
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本支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新材料技术论坛”促使新材料产业一跃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加大企业
剥离办社会和主辅业分离力度,促进了工业设计、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推进。从环境立市到全面建设生态市再到争创全国环保模范城,要
把淄博变为“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气更爽”的生态和谐宜居城市,需要胆识和气魄,更需要科学把握,稳步推进。要达
到这一目的,必须做到既要保持经济发展不出现大起大落,又要确保落后产能逐步淘汰出局,高耗能、高污染局面实现根本性
改观。为此,我们持续强化“关键”“命门”意识,用足用活节能减排倒逼机制,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生态文明
建设攻坚战。加快建成了城市垃圾焚烧电厂、城镇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城市环保基础设施,为生态文明构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
“防线”;狠抓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污染治理,大力实施“因景治污、因景植绿、因景修路”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为
生态文明构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绿色“屏障”;狠抓以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为重点的综合环境整治,彻底根治化工异味、秸杆焚
烧、含酚废水、粉尘烟尘等阻碍生态文明发展的一个个“毒瘤”;牢固树立新的资源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拉长产业链,
强化产业配套,把大批的中间产品、初加工产品变成了新的发展资源,打造出生态文明建设一个个新的“节点”;全面推进结
构节能、工程节能、技术节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土小”企业,大力盘活存量土地,加快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向资源能源优
势区转移,为生态文明建设腾出了一个个“空间”。目前,淄博的低碳环保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生态与工业协调推进,绿
色增长、可持续发展推动淄博工业逐步走向内涵发展之路。

实践证明,牢固树立统筹兼顾意识,是系统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的根本方法,也是工业经济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必须始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激发各方积极性和主观能
动性。

人民是推动历史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首要准则。推进工业发展必须以
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推进工业领域的各
项改革,必须统盘考虑社会成本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措施的协调性,让改革成果充分惠及于
民。

淄博工业跨越发展的过程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的过程。切实保障企业职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根据经济发展
水平和物价水平,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定期制定企业工资指导线,完善工资支付和欠薪应急保障金制度,全市城镇职工平
均年收入由1978年的570元增加到2010年的3.39万元,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7元,年均增长13.6%。全力解决就业这一民生第一
需求。从20世纪初的企业办劳动服务公司到90年代开始深入实施的再就业工程,从为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到全面推
行的“就业援助计划”,就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特别在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积极采取“六个一批”、“先安置
后破产”等方式,加大下岗分流人员安置工作,促进了老工业城市转型的平稳过度。加快健全完善社会保障这一民生第一防线。
逐步健全完善了以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实现市级统
筹和社会化发放,同时,多方筹措资金,全面解决5.5万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4.2万“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
统筹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保障体系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加快健全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企业自建住房
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较好解决了企业职工住房问题。大力培育企业文化。在全国较早成立企业文化协会,深入开展企业文
化示范单位等基层创建活动, “善小”、“顺意”等企业文化品牌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在国家权威机构对全国200个大中城
市企业文化建设综合指标评比中,淄博市位列前十名。高度重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健全完善专
家查隐患、部门抓监管、政府抓督查、企业抓落实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在一个高危行业众多的重化工业城市,始终保持了安
全生产形势的基本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淄博工业的职责所在,推进工业改革发
展必须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豪迈的起点光辉的未来

“千舟竞发东风助,正是扬帆启航时”。淄博工业过万亿,将使淄博人民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去创
造淄博工业新的业绩,以更加豪迈的胸怀拥抱淄博灿烂美好的明天!
淄博工业过万亿,融汇了四百二十万淄博人民百余年来的光荣与希望,承载着一个对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工业城市的未来与梦
想。

工业过万亿昭示我们,淄博工业经济将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按照国际工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目前,淄博市工业化进程大体位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阶段。从这一时期国际上
的普遍规律来看,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增长模式、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等各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
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但重化工业仍然是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纵观世界工业发展
历程,工业化由轻工业到重化工业,再由重化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演进,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产业演变的一般规律。工业化
的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投资积累、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一阶段,高技术产业
和新兴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最终需求产生结构性变化,中间产品的需求份额迅速提高。最终需求向具有更高收入弹性的产品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更加
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得到普及。制成品的收入弹性、需求份额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由于技术发展、需求变化和
部门分工的加强,中间产品的需求份额迅速上升。

知识、技术、人才、文化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上升。当重化工业发
展到一定阶段,科技水平相对发达,高技术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生产率增长加速,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将超过资本的贡献份额,
新型工业化将更多地依赖知识、技术、人才、管理等软生产要素,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竞争力、发展力的核心因素。经济增长的
动力将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模式将由粗放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更加紧密,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趋势。工业经济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城市功能完善、城市人
口聚集方式的要求更高,工业化和城镇化彼此依赖,互相促进,关系日益密切。对服务的最终需求增加较快,生产性服务业,
如金融、信息、广告、咨询服务等发展迅速。工业介入农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局面加快形成。
工业过万亿要求我们,要在全球的视野下认清和把握好工业发展的新趋势。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世界已经步入全球化时代,任何城市的发展都不可能自外于全球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必须以更宽广的
视野和高度,从世界经济的走向来谋划我市工业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展呈现以下新的特征和趋势:

创新发展成为主流,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把创新发展作为推进
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举措。美国率先推出国家创新战略,加大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投资力度,吸纳全球人才,力
图保持其在世界高新技术和高端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日本全力突破模仿传统,加快由技术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基础研究
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欧盟全力整合各国技术资源,在一系列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重大领域推出了联合创新计划,意
在争取在重大高新技术领域的制高点。新兴发展国家也都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创新计划,力争尽快跻身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前
沿。借助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各国普遍的政策选择和发展战略,
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以高制胜、以新创优形成世界经济发展的热潮。

低碳环保成为趋势,“绿色经济”加快兴起。由于过度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使人类开始抛弃以高消耗和
高排放促进发展为特征的模式。联合国气候大会尽管因各国工业化程度和利益诉求不同,没有达成有约束力的最终协议,但低
碳环保的理念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西方发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建立了碳交易市场,旨在夺取低碳经济话语权和市场
控制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选择。

向实体经济回归成为潮流,“再工业化”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普遍选择。大量工业性投资投向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
的状况,迫使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实体经济,加快由过去的“去工业化”向“再工业化”转变。但是,目前阶段的“再工业化”
不是简单地照搬以前的产业,而是基于“绿色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再工业化,是在加快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和技术进步的过
程中,以新兴产业支撑创新型经济,实现实体经济的转身与复苏。

资源争夺愈演愈烈,提升吸引、利用、整合资源的能力是许多资源转型城市的选择。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源日益稀缺。特
别是随着新兴工业国家的兴起,资源利用主体开始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争夺战日趋激烈。
许多国家不惜以战争为代价,抢夺对全球资源特别是能源的控制权。占有和控制资源,特别是战略资源的多寡,将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同时,从国外资源城市的转型发展看,转型的过程也是逐步将支撑性资源由不可再生的
资源转向可再生的人力技术资源的过程。

工业过万亿警示我们,要以清醒的头脑,审慎的眼光,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宏观环境、
发展趋势和内在动力,牢牢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找准存在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迎接新的挑战。
今后一个时期,既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攻坚期,也是工业转型的加速期。把握得当,就能抢得先机、利及长远,把握失当,
将会错失良机、处于被动。综观新阶段新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能够大有作为的
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世界经济格局看,经济格局调整加速,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强,世界经济衰退有长期化危险。短期内对外需拉动构成
挑战和压力,长期看为企业加快全球化竞争步伐,引进先进技术,吸引高层次人才提供了难得机遇。当前,全球经济正处在二
战以来最大的一波调整周期中,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存在长期化的危险,尤其近年来,发达经济体复苏步伐显著
放缓,主权债务问题以欧洲为中心在全球深化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持续的通货膨
胀和产能过剩压力,政策在刺激和稳健中陷入两难,经济增长动能明显不足。世界经济走势的整体低迷,将直接影响外需拉动,
短期内不利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但历史的经验表明,经济危机伴随长时间的经济低迷,往往是国际经济格局的新一轮洗牌,
新增长方式、新兴技术、新兴产业在这一时期将会集中显现。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变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经济地位,增强我
们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使我们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金融危机对发展方式转变形成的倒逼机制,有利于
引导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和工艺设备更新,通过加快引进海外先进技术、装备及高层次人才,加快提升我市工业化水平的进
程。

从国内经济未来趋势看,国内经济增速存在高位回落的趋势,通货膨胀势头尚未完全控制,大宗消费品拉动经济增长的能
力趋弱。短期看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规模,长期看有利于扩大内需,带动服务业加快发展。2008年底,我们采取的扩内
需、保增长措施使我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但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减弱,国内经济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受
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双重作用,通胀形势一直比较严峻。基于防通胀形势下的紧缩信贷政策,又导致资金面出现紧张,中小
企业融资难的矛盾日益凸显。以房地产、汽车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消费在国家持续调控政策累积效应下,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对
经济的拉动能力开始下降。经济处于收缩期,将使诸多企业尤其是建材、冶金、化工等周期性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而从长期来
看,国家政策重心向刺激消费、鼓励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倾斜,对于非周期、弱周期行业如电子信息、医药、食品等企
业加快发展是个难得机遇,有利于我们加快优化提升产业层次的步伐。

从区域经济竞争态势看,城市间竞争压力加大,淄博既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也存在借势发展、弯道超车的机遇。随着全
省交通网络的重新布局,我市交通枢纽地位有所弱化,作为鲁中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受到影响。相对于济南、青岛等区域性
中心城市,我市技术、人才、信息、区位等优势不足,相对于滨州、潍坊、东营等周边市,我市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等优
势也不明显,这使我们无论是发展高端产业,还是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我市的钢铁、纺织、
化工、机械等支柱产业与国内、省内同类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趋同,市场同质化、低层次过度竞争严重。同时也应看到,区域经
济一体化也为我们带来了借力发展的良好机遇。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构建经济带、城市群、都市圈等为标志,以统筹协
调发展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战略梯次推进、区域突破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
经济带,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经济带都已初具规模,以天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环渤海经济带渐露雏形,我省“一
蓝一黄”两大发展战略被确定为国家战略,半岛制造业基地、半岛城市群、省会都市圈等几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也在构建之中。
如果我们把握好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主动融入、科学对接,将有助于我们工业要素和资源的优化组合,通过借势借力加
快突破发展的瓶颈。

从面临的政策环境和淄博的实际情况看,科学发展成为“十二五”时期的主线,结构调整、节能减排、集约利用土地任务
艰巨。短期内对扩大工业总量规模形成严厉制约,对传统发展方式形成严峻挑战,长期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有利
于加快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助推内涵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是贯穿“十二五”期间的一条主线,转方式、调结构的本质要求就是
强化对资源能源和生产要素消耗的约束,“十二五”期间,国家的约束性指标不仅比“十一五”时期更严格,而且增加了碳排
放指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能源消耗大市来讲,碳排放指标将使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同时,土地、资源等有
形空间及环境容量等无形空间都对我市工业形成严重制约,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无法维系,我们对此
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但更要看到,国家将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
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将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作为先导产业,在资金、税收、人才、技术、设备等若干领域给予强力
支持和引导,我市诸多产业与国家战略方向相吻合,具备了加快实现跨越发展,对全市工业经济形成新的强力支持的基础条件
和外部环境,只要我们把握机遇,用好政策,加快内涵发展,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弯道超越”,赢得未来先机。

面对现实,展望未来,我们意志在胸,豪情满怀。我市工业经济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的挑战,既面临突出的困
难,更蕴藏着巨大的希望。但无论前进道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咬定内涵发展不动摇,加快工
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就一定能在过万亿的基础上,再铸淄博工业的新辉煌。

在新的发展阶段,淄博工业应当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推进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发展、重构发展优势,实现工业文化、
工业品牌、工业基地和城市发展的和谐统一,朝着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跨越的目标阔步前进,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这一使命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由外延
式发展为主向内涵发展为主转变,实现以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实现以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业为主向高附加值的
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实现以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实现以分散块状经济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为
主转变。

——这一使命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
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级特色新材料产业基
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医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重大产业基地,以及氟硅材料、高端装备
制造、电力电子等优势产业链,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这一使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坚持统筹发展的理念,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城镇化为依
托,优化工业布局,提升工业发展集聚力。加快重点产业布局调整,打造起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优势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
转型升级示范区和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四个重点产业集中区”。突出区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起全市30个具有区域特色的
重点产业集群。有效提升园区的载体功能,把全市12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这一使命要求我们,必须推进工业经济与服务业经济的融合发展,工业发展为服务业创造更多需求,服务业发展为工
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结构优化、技术先进、
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新格局。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淄博工业实现新跨越,必须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着
力构建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体系,再造竞争新优势。

没有落后的产业属性,只有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只要调整得当,传统产业完全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催生新兴产业。
采用产业升级、发展产业链等方式,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是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以更大的力度和决心推进传
统产业改造升级。切实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着力使用先进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业标准和工艺技术装备水平,
着力构建重而优、重而特、重而附加值高的产业体系。产业链经济是提升产业协作水平,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提升产业附加值,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牢固树立新的资源观,把培育发展产业链作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老工业城市转
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利用丰富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在横向融合、纵向延伸上做文章,推动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逐级
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演进,形成专业化分工合理、上下游产品衔接配套的产业链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和重点,是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要切实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大力实施新
兴产业倍增工程,全力打造新材料、精细化工、新医药等千亿产业集群,努力提升新兴产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高技术产业
具有高渗透性、高倍增性和高带动性,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对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我市技
术、人才优势,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努力在生物、信息、激光、航天等高技术领域实现新突破。凝练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突

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坚定不移地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路子。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淄博工业实现新跨越,必须强化各类现代要素支撑,为现代工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把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支撑。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
体系,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促进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企业的创新主
体作用,围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自主创新
的能力和水平。

把人才智力建设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整体开发”的方针,加强人才队
伍建设,大力开发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市场拓展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具有战略思维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
伍。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人力资源公共信息网络建设,推
进人才市场一体化,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快形成以知名学者和专家为核心、以优秀中青年学科和业务带头人为骨干的创新群
体。

把金融体系建设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建设全市金融中心,鼓励引导市内外金融机构入驻发展。支持本地金
融机构发展,充实资本金规模,优化股权结构。鼓励外部金融机构入驻淄博,重点引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和国内外
知名保险机构。加快淄博金融市场建设,依托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建设全省性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形成辐射全省的重要股权交
易平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淄博工业实现新跨越,必须大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为现代工业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排放空间”“能耗空间”和土地空间已经成为一个企业、一个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条件,是宝贵的稀缺资源。大力拓展
土地、排放和能耗空间,是实现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关键。

更加重视节能降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强低碳技术推广,加快建立低碳循环型生产体系,倡导低碳型消费模式,积极
构建低碳型消费社会。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形成节约型
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全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结构性减排,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着力构建从资源生产、消费、污染物产生到污染排放的
全过程总量减排倒逼传导机制。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大对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的防治力度,全面改善环境
质量。以生态市建设为抓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更加重视土地集约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完善土地市场制度,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尝试建立城乡统一的集体土地
流转市场。加强闲置土地的盘活利用,鼓励采用农用地挖潜、合村并居、农村居民点复垦等多种方式,腾出更多土地空间。加
强存量土地管理,制定标准,建立以投入产出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标准的用地规模审核制度,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切实提高土地
利用效率。

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必须更加重视淘汰落后和推进产业转移。按照产业政策,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市场手段,坚决淘汰
钢铁、造纸、焦炭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落后产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建陶、纺织等行业向中西部地区和国外进行产业转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淄博工业实现新跨越,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水平。
完善功能区划,优化工业布局调整、推进要素空间集聚,是提升产业集聚水平、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重要途径。

完善主体功能区划促进生产要素集中和产业集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是产业布局调整的前提和基础。按照“优化结构、
保护自然、集约开发、共同发展”的原则,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明确开发方向,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
发政策,合力布局城市发展区、工业承载区、生态农业生产区、自然文化保护区,使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
护更加融合协调。

工业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聚集、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把重点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工业布局调整的关键环节,
按照“产业聚集、行业配套、企业集群”的原则,着力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突出发展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
升园区的服务水平和配套能力,推动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发展,打造产业链比较完整的产
业集群,形成功能定位明确、产业特色鲜明、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业园区空间布局。
把融入全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作为推进产业布局调整的重大举措。加强与“一黄一蓝”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对接,充分挖掘
政策潜力,顺势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积极融入济南都市圈建设,深入推进城际交通、通讯、信息一体化,加强产业、人才、科
技协作,以实现同城效应。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淄博工业实现新跨越,必须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共升,工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夯
实工业发展的基础。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和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与依托,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是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重
要推动力。加快城镇体系建设,是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重要依托,也是加快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有效举措。从组
团式城市的实际出发,牢固树立“全域淄博”理念,坚持产业规划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的有机衔接,按
照产业发展的要求,完善提升城镇功能,调整优化空间布局,突出城镇特色和产业优势,有效聚集各类资源,使新型城镇化格
局和产业空间布局有效结合,加快形成现代产业发展和城镇化相互适应、相互补充的“两化”融合新格局。中心镇是组团式各
城区之间的连接带,也是未来承接工业布局最主要载体。要按照规划先行、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制度创新的原则,

推进强镇扩权,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增强城镇在资源、人才、技术、产业等方面的集聚功能和带动作用。
现代工业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服务业又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两者的融合互动是提升
现代工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实现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推动工
业发展的有益补充,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和二三产业融合,鼓励工业企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聚焦与生产制造紧密关联的领域、
环节和重点项目,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
争取把淄博打造成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区。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淄博工业实现新跨越,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形成促进工业转型发展的良好氛围。
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
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
财政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等领域改革。强化管理创新,重点引导企业加强战略管理、经营模式、人才机制、风险管理、技术
管理、信息化管理、品牌运作、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
构,完善多层次的企业管理激励机制。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诚信体系。加强科技人员
和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机制创新,完善绩效评价机制、人才引进机制以及职业经理人评价机制,培养造就一支有利于淄博工业经
济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优秀企业家队伍。

强化政策引导和服务,是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积极探索制定灵活多样的政策措施,引导新兴产业发展和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激发工业经济发展新活力。强化目标考核,建立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引导企业科学发展。优化经济
发展环境,实行政务公开,加强协调服务,提高服务效能。加大民营经济扶持力度,放宽民营资本市场准入条件,扩大市场准
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为工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世出艰辛”。工业过万亿是一部史诗,记载着百年工业气势磅礴、绚丽多彩的壮丽诗篇;工业过万
亿是一座丰碑,铭刻着淄博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创造的震古烁今、波澜壮阔的千秋伟业;工业过万亿是一个坐标,昭示着老工
业城市实现新的转型发展伟大实践的美好未来。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
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勇于奉献、敢于争先的淄博儿女,一定能绘就出淄博工业繁荣发展的新画卷,谱写出淄博大地美好生活
的新篇章。

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11月16日山东建材机械厂研制的球磨机主轴承布基酚醛塑料瓦衬,通过部级鉴定。鉴定认为此产品属于中国首创,为球磨机主
轴瓦衬材质更新开创新途径。

11月在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平板玻璃协会首届全国新技术应用交流会上,淄博平板玻璃厂的“熔窑保温技术改造项目”获技术开
发成果一等奖。

12月10日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淄博分公司在市电机电器公司举行开业典礼。

12月20日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齐鲁石化公司热电厂一号5万千瓦热电机组正式发电。

12月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公司淄博分公司成立。

12月省硅酸盐研究所张方训研制成功的高石英质日用细瓷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是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84.7亿元。 乡村工业全年完成工业产值23.3亿元,实现利税3.47亿元,乡村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
业总产值的27.6%,占地方工业总产值的48.8%,成为全市重要的经济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