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寺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20&rec=15&run=13


一、兴国禅寺

    位于济南千佛山上, 占地约两公顷,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规模为市区佛教寺院之
最。该寺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 ,宋代扩建,宋末毁于兵燹。明成化四年(1468
年) 又建造佛殿两座,并从旁侧建起僧房和仓库,殿内塑释迦牟尼、地藏王菩萨、十八
罗汉、四大天王等像。清嘉庆至咸丰年间,增建了观音堂、佛爷
殿、千手佛等,寺内计有禅院4个、殿7座。1952~1966年释隆海任住持。1983年被国
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寺庙。当年,进行了全面维修。通宝为方丈,佛庵为监院。
二、灵岩寺
    位于泰山西北麓,长清县万德镇灵岩峪方山(灵岩山)之阳,距济南市区54公里。
传说前秦永兴年间(357~358年)竺僧朗公在此说法传教。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
446年)灭法,佛事遂废。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法定禅师在方山之阳重建寺院,
兴旺起来。此后,唐、宋、元、明各代为寺院盛期。最盛时有僧侣500多人,殿宇50
多座,禅房500多间。至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仍有殿宇36座、亭阁18座。寺院布
局宏伟,主要有千佛殿、大雄宝殿、御书阁、钟鼓楼、辟支塔、墓塔林等。唐代,该
寺与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江苏南京的栖霞寺和湖北江陵的玉泉寺共誉为“域内四绝
”。1982年灵岩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数建筑现保存完好。
三、神通寺
    位于历城县柳埠镇琨瑞山金舆谷,距济南市区35公里。始称朗公寺,前秦皇始元
年(351年)竺僧朗(俗姓李,冀人)在泰山一带从事佛教活动时始建,是山东地区最早
的佛教寺院,从东晋至隋代一直是山东地区的佛教中心。隋开皇三年(583年)改称神
通寺。唐代为寺院最鼎盛时期,有僧人500多名。唐末五代衰败。元代中期至明成化
年间得以恢复和发展。明天启年间衰败,至清末民初寺院荒芜,殿宇倾圮。现保留的
隋唐以来文物古迹主要有四门塔、龙虎塔、千佛崖石窟造像等。四门塔和千佛崖造像
、龙虎塔分别于1961年和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净居寺
    位于济南市区东圩子门迤南(今后岗子街)。原是灵岩寺的跨庙,又称草寺。宋代
建,明代重修,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修后改称净居寺。1918年再次重修,共有楼
殿120间,土地13.3公顷,僧人80余名,为十方常住大寺。每逢阴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
大季头和二月十五、四月十五小季头,十方游僧来去不断。1918~1948年先后有德馨
、鉴慧、妙莲、可观、静斋住持。该寺曾为全市佛教活动中心,与各地大寺庙多有联
系。解放后,僧人多散去。1954年华东邮电休养所迁此。1975年在此建济南市职业病
防治院。80年代初仍存大殿、东西厢房、山门、藏经阁、七级玲珑塔(木制)。
五、其他寺庙
    开元寺位于济南市郊佛慧山(大佛头山)下。原名佛慧山寺。初建于唐开元年间(
713~741年),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重修。明代改称开元寺。寺院占地约4500平方
米,原有正殿5间,东、西配殿各3间,以及摩崖造像和题记等。已废。
    华林寺位于市区正觉寺街东。唐天宝十年(751年)建。明崇祯四年(1631年)遭大
火,唯存正殿。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嘉庆十年(1805年)各修1次。已废。1948年
解放前,除大殿外,余均为居民住宅。后相继为山东省公安厅劳改工作管理处,山东
省监狱和部队驻地。
    安 寺位于馆驿街。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建。
至1938年屡次修葺。占地3000平方米,有山门、前后大殿和钟楼等,塑有三世佛、观
音、罗汉、四大天王等像。已废。
    正觉寺位于正觉寺街。唐代修建,明崇祯四年(1631年)遭大火,清嘉庆三年(1798
年)重修。1972年拆除尚存的大雄宝殿。
    汇泉寺位于大明湖东南角。始建年代不详。明洪武元年(1368年)、清嘉庆五年(
1800年)重修。解放前夕已废。
    福慧禅林位于后宰门街。明代修建,清道光年间修补。已废。
    兴隆庵位于棋盘街。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1921
年各重修1次。已废。
    白衣庵位于仁智街。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1941年各重修1次
。1941~1972年住持为续道、续庆等。1972年后改建为工厂。
    甘露寺位于西门内。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创立。原有前、后大殿及东、西厢房
,约70余间。解放前夕已废。今为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驻地。
    准提庵位于院西大街(今泉城路)。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1951年房产归公。
    抱厦庙位于新西门内。清代建。已废。
    太平寺位于西城根街。唐贞观年间建,原名孝感寺,明初改称太平寺。已废。
    慈林院位于西公界街。始建年代不详,明隆庆三年(1569年)曾重修,为子孙庙。
已废。
    慈仁院位于布政司街皇亲巷。建于清康熙年间。已废。
    圆通庵位于院东大街。清康熙初年建。已废弃。1971年改为历下区人民医院仓库
。
    伏魔庵位于南门里。清代建。已废。
    朝阳庵位于南马道。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重修,清光绪年间再
次重修。原有房屋10间,建国后拆除。
    大悲庵位于海晏门外。清乾隆元年(1736年)建。已废。
    观音院位于大明湖西南抱厦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修建。1962年改作他用
。
    观音堂位于卫巷。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年间重修。已废。
    水潮庵位于后营坊街西口,临山水沟。约建于明代,曾名三圣堂、金地院,祀观
音大士。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曾重修。已废。1963年拓
宽趵突泉南路时拆除全部残留建筑。
    十君阎王殿简称“十王殿”,位于馆驿街西口。始建年代不详。正殿供佛像,两
庑供十殿阎君。清末拆除,在其址建德华饭店(后称津浦铁路大厦)。
    女子莲社位于小北门里四道红桥。1912年建,1948年被国民党军队拆毁。
    净土庵位于北郊凤凰山。建于1937年,与女子莲社为一家。已废。
    菩提寺位于魏家庄。1914年建,1958年并于白衣庵。
    崇实佛学会位于县学街,原为历城县文庙,占地3.3公顷,1938年春改为崇实佛学
会使用。
    三圣堂位于花园庄。明末清初建,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已废。
    兴福寺位于济南市郊区段店镇演马庄西南。始建于宋,毁于元,明弘治年间复建
。后多次重修。建有山门、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占地面积约1900平方米。现存正
殿和后殿。1979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月阳寺位于郊区黄台山南坡。建于元代延 四年(1317年),明隆庆三年(1569年
)重修。1946年国民党军队在此修筑军事工事,寺庙建筑遭损。1963年全部拆除。
    万寿寺又称“万善寺”,位于郊区北园镇鹊山西麓。明崇祯八年(1635年)建,清
道光、光绪年间重修。建国前,仅存昆卢阁。后被鹊山小学使用,80年代末被拆除。
    兴隆寺位于郊区泺口。始建年代不详。1946年毁坏。
    大悲寺位于郊区段店镇大金庄村西峨眉山上。清初金家庄一金姓好佛者创建,祀
观音菩萨。至民国屡有修建,形成由山门、正殿、配殿、钟亭、白衣阁、文昌阁等建
筑组成的一组颇具规模的庙宇。昔日,每逢阴历二月十九日在此举办山会,热闹异常
。现已荒废,但主要建筑尚存。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顶,殿内东西山墙嵌1
933年《重修峨眉山三大士殿碑记》;配殿分为东、西两座,均面阔3间、进深2间、
悬山顶;钟亭为石筑歇山顶四面敞亭;白衣阁在正殿后上方,悬山顶,现已坍塌,仅
存西山墙;文昌阁(光绪年间建)在白衣阁东侧,悬山顶,前有卷棚抱厦,巍峨壮观,
但已破损严重。
    般若寺位于济南市郊区姚家镇龙洞村东佛峪内。始建于隋文帝时期。现存摩崖造
像20余尊,多为隋唐时开凿,有历代摩崖题记30余处。
    佛隐寺位于历城县港沟镇蟠龙山。金代建于东龙洞外。已废。
    乡义寺位于历城县港沟镇朱凤山,又称朱凤寺。创建于北齐武平年间(570~576
年),占地约3000平方米。现存山门1座,大殿5间,东西殿各3间,禅房2间,戏楼1座
,石塔1座,石刻造像2尊。1985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每年四月初
二至初五在此举行山会。
    云台寺位于历城县港沟镇芦南村,又称南寺;因坐落在天井峪,亦称天井寺。元
代元贞元年(1295年)创建。明成化、万历年间多次重修。现存大殿1座,殿内西墙有
石刻佛像17尊,殿壁镶石碑3通。1985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鹫寺位于历城县港沟镇西邢村。始建于元代,后几经改建,增设了禅门、憨师
殿、佛爷殿、观音殿,清乾隆年间又增设千佛大阁1座。寺院占地8公顷。现存殿宇5
座,配殿1座。1985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位于历城县锦绣川乡大佛寺村南。始建年代不详。清末民初已废,仅存小
石塔1座。
    朱老庵兴教寺位于历城县锦绣川乡李家庄。始建年代不详,明代曾重修。已荒废
。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泉寺位于历城县仲宫镇东郭而村,因南泉而得名。唐代建。已倾废,仅存石钟
亭1座。
    醴泉寺又称四合寺。位于历城县仲宫镇康王山南坡。始建年代不详,元代至正年
间曾重修。已废圮,尚存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修醴泉寺》碑。
    普门寺位于历城县仲宫镇北道沟村。始建年代不详。已废。现存石碑及石刻造像
3尊。
    涌泉庵位于历城县柳埠镇白虎山南麓,因庵侧涌泉得名。始建于南北朝齐梁之间
,隋开皇时重修。占地面积6380平方米。现存后殿1座,面阔3间、进深2间,为清代
重修。涌泉东有唐代单层佛塔1座,涌泉旁有明代石桥1座。
    九塔寺位于历城县柳埠镇灵鹫山,因寺内有九顶塔而得名。始建于隋、后梁之间
,盛于唐天宝年间。现存有九顶塔、观音殿3间、俗房3间、碑碣7通及灵鹫山造像。
九顶塔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圣寺(讲书院)位于历城县孙村镇小辛庄。创建于元代。明万历年间因成为远近
僧侣讲习经卷的中心,故改称为讲书院。至民国初,先后重修5次。现存山门、前殿
、后殿、东西配殿及钟楼各1座,太阳宫1座,清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碑记1通。19
85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寺位于历城县唐王镇韩家庄。明成化七年(1471年)创建。寺院分四大院:中
有大雄宝殿,前有甬道直通庙门,殿内有十八罗汉塑像,东西厢房有钟楼各1座;西
院有道教的泰山圣母像,东院有文昌阁,后院除僧舍外主要是义学。现存大雄宝殿,
殿后有明嘉靖年间、清道光年间重修碑记各1通及画像碑1通。1985年被列为县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兴国寺位于章丘县曹范镇叶亭山。据清顺治六年(1649年)重立碑文记载,兴国寺
始建于元代,“立一巨观,东西两侧建有伽蓝殿宇”。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曾进行
规模较大的修葺。此寺坐北朝南,寺院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50米,有正门1座,
东西各有一小侧门,在正门上方有一匾额,上写“兴国寺”。正殿中央有如来大佛石
刻雕像,高5.5米。如来大佛背面是南海观音塑像,四周是神态各异的18尊罗汉,墙
壁上有精工绘制的各种彩画。南大殿内塑有“四大天王”偶像;东殿宇是关帝堂;西
殿宇是阎君廊房。清末民初,寺内尚有僧人。建国后,兴国寺改作学校。“文化大革
命”期间,神像和壁画均毁坏,只剩石刻的如来雕像。1979年,该寺被列为济南市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隆寺位于章丘县阎家峪乡石匣村,俗称“东寺”。始建年代不详。初仅有数间
草庙,创始人董继升,有训徒10人。庙内佛爷殿置如来佛、菩萨等数尊塑像。清乾隆
、光绪年间多次重修,增建山门、殿内佛像被毁。现寺院主要建筑尚存,部分石碑保
存完整。
    龙泉寺位于章丘县明水镇百脉泉畔。明景泰元年(1450年)由一李姓人氏出资捐建
,初名“隆泉寺”,住持为比丘尼圆智。明天顺五年(1461年)进行扩建。该寺坐北朝
南,北有大殿,雕有释伽牟尼佛像;东西建厢房,其西厢房塑18罗汉像;南为龙王庙
;西南为山门。“品”字形百脉泉池居寺院中,寺庙总占地约1公顷。明嘉靖年间进
行大修,并更名为“龙泉寺”。著名书法家雪蓑题写寺门匾额“龙泉古刹”、大殿匾
额“梵王宫”。清乾隆年间,明水康清冕捐地4亩扩充寺院,高僧毕太和主持督修寺
庙。1935年,对百脉泉池周围建置栏杆,池北壁嵌名人题刻。1958年章丘县政府由绣
惠迁至明水,推倒佛像,寺院成为县机关办公地点。1981年县机关迁出。现梵王宫殿
尚存。
    盘泉寺位于章丘县明水镇侯家村北。始建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清末民初多次
修复。寺院西南角有鱼池,因泉水上冒时形似盘状,故得名盘泉,寺因泉名。整个寺
院坐北朝南,分东西两大院落。东院为主寺,有天王殿、中殿、梵王宫及钟楼;西院
有老君殿、鱼池和禅房。寺院南大门为山门,建有戏台,天王殿内置四大天王塑像;
穿过天王殿为中殿,西有菩萨殿,东有关爷殿,中殿迎门为金菩萨(龙吉公主),两侧
24尊塑像分别代表24个星宿。出中殿为梵王宫,面阔28米,进深8米,高6米,内有释
伽牟尼、如来佛、阿弥陀佛和18罗汉像,匾额“梵王宫”三字由明代书法家雪蓑书写
。西院老君殿内有老君像,昔日章丘铁匠外出之前多来此祈求平安。现大部分被毁,
原址改为章丘大葱良种场。
    石峪寺又名石峪庵、玉皇庙。位于章丘县普集镇三山峪村。建于明永乐二年(14
04年)。有院落三处,正中山门,东西钟楼、鼓楼经廊房与大殿相通,殿内供地藏王
菩萨。东院有僧舍、禅房、厨房、栏圈;西院有储藏房、碾棚、磨棚。1938年2月,
时任小学教师的李曼村、宋乐生等60余人在石峪寺宣布武装起义,创建章丘人民抗日
救国军。时任寺院主持的能仁,与众僧倾其所蓄,暗中从汉奸手中购买枪支、弹药支
持抗日。1939年秋,寺庙被日军烧毁。后经修葺,恢复宗教活动。“文化大革命”期
间又遭破坏。1986年,为纪念先烈,教育后人,普集镇政府拨款将幸存的山门、大殿
重新维修,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永清寺位于章丘县刁镇永清寺村。建于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初称白云寺,明
代重修后称延庆寺,清代改称永清寺。坐北朝南,占地约1.33公顷,主要有大雄宝殿
、文昌阁、钟鼓楼等,正门为二层建筑,上有观音阁,门外有一广场,有戏台与寺门
相对。每年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鬼节(农历十月初一)两次庙会,每次会期4~5天
,热闹异常。民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大部分建筑遭破坏。1937年,日军入侵,庙
会停止。50年代初,殿内佛像多被毁,但庙会恢复,1958年又停止。1968年大殿被拆
。现仅遗大钟一口,存于章丘博物馆。
    衔草寺位于长清县崮山镇关家峪。始建于北魏,后荒废。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
76年)重修殿宇,开堂佛事活动极盛。明末衰败。清代复兴。现仅存元代石塔1座、墓
塔1座等。
    四禅寺位于长清县张夏镇土屋村。曾名永庆寺。始建年代不详。已荒废,尚存大
殿和宋代经幢等。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泉庵位于长清县张夏镇通明山西,为四禅寺的下院。始建年代不详,明中叶为
鼎盛期,明末遭兵燹,清代和民国曾重修。现已荒废,尚存门楼、正殿、南配殿及明
、清、民国碑碣数通。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居寺位于长清县万德镇坡里庄西。元代创建,明、清均重修。已荒废,尚存大
殿及明清碑碣2通。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逢寺位于平阴县龟山。唐代建。已废。
    宝峰寺位于平阴县翠屏山,始建于唐代。金大定年间,寺内有七圣母殿、白衣士
阁。明代兴盛,创建多宝佛塔1座。嘉靖元年(1522年)重修寺院。1958年后,佛事活
动停止,宝峰寺倒塌。现存多宝佛塔1座,明嘉靖元年平阴县水山宝峰寺多宝佛塔碑
记2通。多宝佛塔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