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收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1&rec=98&run=13

一、地产菜收购
解放初期,济南蔬菜商业属于自然产销状态,由市土产公司负责淡旺余缺调剂。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 在郊菜生产自给率偏低的情况下, 市场渐呈供不应求之势。
1953年,市政府贯彻“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财经总方针,责成农业部门支持郊区
蔬菜基地建设, 增加生产,并由市合作联社建立蔬菜机构专责蔬菜购销。1955年,收
购蔬菜5000万公斤,供求接近平衡。1956年,市蔬菜公司采取统一收购的形式,把蔬
菜批销给私营菜贩零售。社会主义改造后,渐有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成分并存
经营,郊菜上市逐步增加,品种丰富。1957年,市区郊菜收购量6350万公斤,实际供
应750 0万公斤(包括外购菜),是建国后供应最好的一年。
1958年,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1959年后连续三年农业歉收,对蔬菜需求大量增加
。1959~1961年每年平均上市蔬菜8000万公斤,供应偏紧。1961年,国家在对蔬菜基
地实行派购包销的同时,实行蔬菜凭证限量供应。派购比例一般在80%左右,其余允
许到集贸市场自售,后因粗细品种上市多少悬殊,改为以销定购。1962年,实行收菜
到园(田),以质协商论价,与菜农签订合同进行包销。当年,根据中央关于对蔬菜经
营“大统小放”的指示精神,结合在灾害时期重量轻质所造成的危害,市蔬菜公司对
大白菜、大萝卜、大葱和秋菜腌制原料等几种主要品种统一管理,其他季节性细小品
种全部放开经营,组织产销见面,参照国营价格议价成交。当年郊菜收购6377.5万公
斤。
1963年,采取以销定产计划经营的收购方式,改商业部门统一收购集中调运为统
一管理集中交易的经营方式,恢复菜农进城送菜。市蔬菜公司根据“全年经营,既管
粗也管细以粗为主”的精神,通过合同定购、奖售的办法,参与生产,参考历年销售
量签订合同定购,蔬菜上市情况好转,鲜菜达到50多个品种,基本上恢复到1957年的
购销状况。1964年按照蔬菜自然流向,把近郊生产队固定到蔬菜交易市场,在贯彻产
销合同的前提下,组织各种经营单位和商贩凭证入场选购,由市场验质划价,日均成
交一般在25万公斤上下。1965年国家对郊菜实行统一收购和分配,符合质量标准的,
全部由国家统购包销。全年上市量达1.05亿公斤,基本恢复正常供应。
1966年,蔬菜收购采取统购统销加限额的方式。“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头几年,
市场供应尚可维持,但时多时少,甚至有时供过于求。1970年后由于强调“就地生产
、就地供应”的做法,又加取消了社员自留地,导致蔬菜倒流,上市品种减少,淡旺
季差明显突出,市场供应很不稳定。1973年中共济南市委对蔬菜产销加强领导,将面
积、品种、数量、质量和上市时间落实到生产队,注意搞好地区之间的调剂,结果数
量有所上升,但因上市集中、品种单一,质量反而有所下降,蔬菜供应仍处于淡缺旺
烂的被动局面。
1978年,继续恢复内需外调和对外销售以旺补淡的经营措施,又加对蔬菜生产实
行各种联产承包制,调动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当年上市总量23472万公斤,比上年
增加9%。1982年蔬菜上市23825万公斤,人日均吃菜已稳定在0.5公斤以上。1984年
,改统购包销为多渠道上市,全民、集体、个体一齐交售,允许菜农将部分蔬菜自由
出售,经销单位也可到地头采购。1985年,进一步放开搞活,内外渠道畅通,上市蔬
菜品种丰富。
1960~1985年济南市区国营蔬菜商业地产蔬菜收购量

┌──┬────┬────┬──┬────┬────┐
│年份│收购总额│收购总量│年份│收购总额│收购总量│
│ │(万元) │(万公斤)│ │(万元) │(万公斤)│
├──┼────┼────┼──┼────┼────┤
│1960│865.1 │12554.08│1973│1165.8 │16287.96│
├──┼────┼────┼──┼────┼────┤
│1961│715.5 │12136.38│1974│1171.5 │17005.54│
├──┼────┼────┼──┼────┼────┤
│1962│1162.0 │11065.10│1975│1313.6 │18975.05│
├──┼────┼────┼──┼────┼────┤
│1963│1048.0 │11526.95│1976│1299.8 │19877.74│
├──┼────┼────┼──┼────┼────┤
│1964│729.0 │8557.88 │1977│1419.3 │22635.12│
├──┼────┼────┼──┼────┼────┤
│1965│715.5 │10646.08│1978│1503.4 │23472.79│
├──┼────┼────┼──┼────┼────┤
│1966│855.2 │13280.72│1979│1562.4 │23892.26│
├──┼────┼────┼──┼────┼────┤
│1967│974.1 │15630.91│1980│1550.9 │22449.93│
├──┼────┼────┼──┼────┼────┤
│1968│1049.4 │16683.59│1981│1684.9 │22516.73│
├──┼────┼────┼──┼────┼────┤
│1969│966.9 │13972.59│1982│1789.6 │23825.79│
├──┼────┼────┼──┼────┼────┤
│1970│944.6 │13700.89│1983│1525.5 │14856.07│
├──┼────┼────┼──┼────┼────┤
│1971│961.0 │12820.94│1984│1450.8 │15481.76│
├──┼────┼────┼──┼────┼────┤
│1972│1196.0 │16412.37│1985│823.8 │6576.89 │
└──┴────┴────┴──┴────┴────┘

注:各年份均以混合平均价计算。

二、外购
建国后,济南市蔬菜经营部门在坚持以郊菜收购为主的同时,于1953年开展外地
收购业务,补充市场不足。当年购进2396万公斤,其中大白菜822万公斤、大葱188.
5万公斤、土豆118万公斤,其他为青蒜、芹菜、大蒜等。1955年郊菜供需基本平衡,
但为调剂品种和季节差,从章丘、桓台、历城、胶县、泰安、莱芜等地购进大白菜5
00万公斤、大葱700万公斤,还有少量的韭菜、冬瓜、蒜苔、腊梅瓜、黄瓜和土豆等
四五百万公斤。
1958年起,尤其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郊菜上市大幅度减少,每年都组
织专人到外地采购,3年总计购进1.275亿公斤,占总供应量的33%,但供应仍然紧张
。1962年初,由46个专区、36个县调入4951.5万公斤,并生产豆制品293.5万公斤调
剂市场,蔬菜供求才有所缓和;年底又从外地调入1470万公斤,基本上解决了由于灾
害造成的供求偏紧状况。1966年后外地收购逐渐减少,只在淡季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才
组织外购。
1972年后,外购菜逐渐增加,1978年达4972.32万公斤。此后,年外购蔬菜多为
二三千万公斤,既充实了市场,又平抑了菜价。

1953~1985年济南市区国营蔬菜商业外购蔬菜总量

单位:万公斤
┌──┬────┬──┬────┬──┬────┐
│年份│数量 │年份│数量 │年份│数量 │
├──┼────┼──┼────┼──┼────┤
│1953│2396.00 │1964│2441.36 │1975│2217.84 │
├──┼────┼──┼────┼──┼────┤
│1954│1982.00 │1965│1067.90 │1976│3198.81 │
├──┼────┼──┼────┼──┼────┤
│1955│2061.50 │1966│1665.23 │1977│4159.87 │
├──┼────┼──┼────┼──┼────┤
│1956│417.86 │1967│497.24 │1978│4972.32 │
├──┼────┼──┼────┼──┼────┤
│1957│621.83 │1968│2654.67 │1979│1482.42 │
├──┼────┼──┼────┼──┼────┤
│1958│342.12 │1969│1531.16 │1980│1970.18 │
├──┼────┼──┼────┼──┼────┤
│1959│8155.78 │1970│269.40 │1981│3000.87 │
├──┼────┼──┼────┼──┼────┤
│1960│2531.88 │1971│561.70 │1982│2569.66 │
├──┼────┼──┼────┼──┼────┤
│1961│2063.10 │1972│1612.99 │1983│2622.13 │
├──┼────┼──┼────┼──┼────┤
│1962│4868.00 │1973│1259.29 │1984│2640.27 │
├──┼────┼──┼────┼──┼────┤
│1963│893.33 │1974│3071.78 │1985│3082.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