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类 管理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1&rec=155&run=13


    20世纪20年代以后,济南饮食服务业各行业相继建立同业公会,其职能是议定等
级价格、协助收税、调解会员纠纷以及捐款、摊派费用等。旅馆业、照相业、理发业
同业公会,均在20年代中、末期建立,稍晚建立同业公会的有饮食业、浴池业和洗染
业。
    建国初期,饮食服务业由济南市工商局管理。1953年,执行山东省商业厅《私营
企业暂行条例施行办法》(草案),明确了有关私营饮食服务业的停业、复业、转业、
迁移以及独资、合资企业转让等规定和办理方法。1954年,济南市饮食服务业雇用3
人以上、账目健全的企业按照“四马分肥”的原则分配利润。
    1956年1月,成立济南市饮食公司和福利公司(后改为服务公司),管理全市饮食
服务业。初建时,济南市饮食公司有12个科室,管理人员39人,下设市中、历下、槐
荫、天桥、泺源5个区店。济南市福利公司辖旅馆、理发、照相、浴池、洗染、租赁
6个行业,设13个科室,管理人员53人,下设5个区店。饮食、福利两公司均归济南市
商业局管辖;1957年初,划归济南市服务局管辖。1958年1月,饮食、福利两公司撤
销,下属各区店合并为以区划分的饮食服务区店。
    1959年10月,济南市第二商业局建立饮食服务科,有管理人员5人;下辖4个区店
,有管理人员80人。11月,建立济南市饮食服务公司,设6个科室,有管理人员21人
,直接管理4个区店,并对章丘、长清、历城、肥城、泰安、宁阳、新汶、莱芜8个县
的饮食服务公司进行业务指导。
    1964年1月,撤销对8个县公司的业务指导关系。3月,市饮食服务公司分为济南市
饮食公司和济南市服务公司。饮食公司设14个科室,有管理人员44人;4个区店撤销
,设国营核算店17个,合作店由各区的合作管理处管理。服务公司设11个科室,有管
理人员50人;4个区店撤销,6个行业的国营店按地区建立了20个核算店,合作店分别
由各区的合管处管理。
    1975年7月,济南市饮食公司将所辖核算店撤销,建立4个区店,将聚丰德饭店、
汇泉饭店、燕喜堂饭店、红星饭店、纬三路回民饭店和制修厂、豆粉厂划归公司直属
管理。
    1981年1月,济南市饮食、服务两公司合并为市饮食服务公司,设19个科室,有
管理人员117人;下辖16个核算店,1个制修厂,1个豆粉厂。市中、历下、天桥、槐荫
4个区各设有区饮食公司和区服务公司。
    1985年,饮食服务业除租赁业已消失外,仍有饮食、旅馆、理发、浴池、照相、
洗染6个行业。济南市饮食服务公司以管理国营大、中型企业为主;部分中、小型企
业和集体企业由区公司管理。街道办事处开办的饭店、旅馆、洗染店等由区街服务公
司管理;待业青年经营的饭店和服务性企业由济南市劳动服务公司管理;个体经营者
由工商局管理;粮食部门、供销社、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开办的饮食服务企业,由
开办单位自行管理。由于饮食服务业多部门管理,造成有些行业盲目发展,旅馆业、
照相业、洗染业等行业已呈饱和状态。
    建国初期,各县无专门的饮食服务管理机构。50年代中期,各县分别设饮食服务总
店、饮食公司、服务公司或县商业局饮食服务科,管理饮食服务业。50年代末至60年
代初,各县先后设立饮食服务公司,对饮食服务业进行管理。

企业选介

一、汇泉饭店
    汇泉饭店,座落在泺源桥东侧,原址在江家池北侧,1886年由历城张公坟庄人张
钦创办,时称锦盛楼。1927年德盛楼买下锦盛楼,两店合一,称为德盛楼饭庄。193
7年改为汇泉楼。该店以烹制传统济南菜闻名。名菜有糖醋黄河鲤鱼、活鱼三吃、红
烧面筋、糟煎鱼片等。该店经营的鱼类菜尤有特色,将黄河鲤鱼养在店内水池中,顾
客点选后,捞出当场摔死烹制,极受顾客欢迎。
    1965年,新汇泉楼在泺源桥东竣工,改称汇泉饭店,为5层楼,设有饭店综合部
、馄饨部、酒菜部、甜食部、旅馆部等,营业面积4435平方米,是济南新兴的综合性
饮食企业。1985年与新建的温泉服务楼合并,成为一个兼有饭店、旅馆、浴池的综合
性饮食服务企业,有职工266人,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除经营传统名菜外,又新增
仿膳菜点。名小吃有烤鸭、清油盘丝饼、油酥小烧饼、高汤鸡丝馄饨、银丝卷以及各
色宴席点心。
二、燕喜堂饭庄
    燕喜堂饭庄是家地道的历下风味代表店。旧址在芙蓉街金菊巷内。由赵子俊投资
3000元,创办于1932年南燕北返的3月,故名燕喜堂。
    燕喜堂饭庄以清汤、奶汤烹制的菜肴闻名,名菜有清汤燕菜、奶汤鱼翅、奶汤鸡
脯、锅火
曰

羽
蒲菜、干烂鱼片等。该店以经营炒菜、宴席为主,饭菜品种不仅质高量大,且价格略
低于同业。燕喜堂经营比较灵活,成桌的酒席,件数品种虽较固定,但允许顾客在件
数范围内自由点菜。1946年赵子俊病故后,燕喜堂饭庄经营每况愈下,解放前夕,濒
临倒闭。1956年公私合营后,经营状况渐好。1959年由金菊巷迁至泉城路。1985年扩
建后在二楼增设高级餐厅,三、四楼开办高档旅馆。仍以经营传统的历下风味菜为主
,辅以西餐、“红楼”菜、川菜等名菜。一楼经营中、低档菜肴。普通、高级餐厅俱
备,能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要。
三、聚丰德饭店
    位于经三纬四路路口的聚丰德饭店,1947年8月由马义顺等14人集资5000元开办
。初时菜肴以闽粤风味为主,因北方人不习惯南方口味,营业情况不佳。1950年4月
房东将聚丰德所赁房屋暗自卖出,聚丰德被迫停业。1950年7月,王丕有、王兴南等
7人合资900元在旧址重新开业,仍延用原字号。该店建筑面积230平方米,前后两个
院落100平方米,从业人员32人。1960年在原址翻建成两层营业楼,面积500多平方米
,有从业人员64人。聚丰德的7位股东均系饮食业科班出身,堂、灶、柜、案各工种
人员齐备,技术力量较强。
    聚丰德以经营山东菜为主,并引进西餐。该店烹制的菜选料精、下料准、调料全
、刀口均匀、火候适度,色、香、味、形俱佳,五六十年代成为闻名省内外的名餐馆
。该店的名菜有油爆双脆、九转大肠、干烧鱼、蟹黄鱼翅、烤鸭等,名吃有五仁包、
油饣旋、豆沙包、状元饺、佛手酥等。该店技术力量强,著名的特一级厨师王兴
南尤精于刀工,垫布切肉丝、剔鸡是其拿手绝活。特一级厨师程学祥擅长烹制火候菜
,在省内外同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四、奇美理发店
    1928年,由江苏省江都县高书麟等人投资现洋500元创办,店址在经三路纬二路
路口。理发师均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聘请,并从上海购置12把备有活动靠背的新式
铁转椅,店堂雅致整洁,以高质量的理发、吹风和烫发赢得顾客盈门。当时社会名流
、京剧名伶和军、政上层人物大都到该店理发,驻济南的美、英、德、日等国领事馆
经常派车接送该店理发师给领事馆人员理发、烫发。
    解放以后,奇美理发店保持传统服务项目和服务特色,注重理发技术和服务质量
的提高,在同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1985年扩建,更新设备,楼下以男活为主,楼
上专做女活,以烫发为主。多次聘请上海名师指导,结合本地情况,创制新发型,为
多层次的消费者服务。
五、神仙理发店
    神仙理发店设在经二路纬四路路口,由江苏省江都人高书元投资400元于1935年
创建,时有技工10余人,并聘请上海、南京的烫发名师。为保持声誉和保证理发质量
,高书元经常监督技工操作,发现理发质量问题,立即亲自操作修整。该店设专职服
务员,免费供应茶水、香烟。店门口竖立广告牌,装扩音器,宣传该店的理发、烫发
名师以及服务项目。其技术设备、服务质量在济南理发业名列前茅。解放以后,神仙
理发店在服务质量、服务项目和技术设备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在顾客中享有盛誉。
六、中国理发厅
    位于经四路纬二路路口的中国理发厅,开业于1946年2月,当时有铁制转椅10把
,从业人员9人,是中型理发店。解放以后直到70年代末,虽然技术力量和理发设备
有所增强和更新,但仍属于理发业的中档店。1980年初,扩建为现代化的理发厅,理
发设备和技术力量堪称济南一流水平,营业面积270平方米,有职工37人;理发业几
名特级理发师汇集中国理发厅,以优良的服务和高超的技艺,使该店名声大振,在山
东省内理发同业中名列前茅。1985年增设理发工具商店,还新增理发师推荐发型和顾
客点选发型等服务项目,根据季节变化,推出各式新发型,在顾客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
七、铭新池
    铭新池,由张斌亭等人创办于1933年。地处经三路纬二路路口。铭新池采纳国内
大浴池的优点,为中西式二层楼建筑,建筑面积2734平方米。铭新池分为六大部,有
座位314张,大小房间67间,每部均设有理发室、寄存处、厕所等。
    铭新池以方便顾客为经营宗旨,为顾客提供洗浴用品,免费供应香皂、雪花膏、
茶叶等,以优良的设施、高水平的服务和良好的浴池卫生以及池清水热,赢得了社会
各阶层人士的赞誉。为保持浴池的声誉,铭新池制定了一整套店规、店章,规定严、
要求高,重视服务质量,注意精打细算,在同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解放初期,铭新池接待过宋庆龄、邓颖超等国家领导人和苏联专家、苏联红旗歌
舞团,获得好评。1982~1985年期间,铭新池增设了旅馆、小吃部、冷饮部,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都有明显的提高。
八、皇宫照相馆
    皇宫照相馆位于经三路纬四路路口附近,为二层楼房建筑,营业面积500平方米
,1932年春由张鸿文投资大洋1万元创办,门面有6根雕绘的龙柱,装饰富丽堂皇,极
有气势,故名皇宫。该店首先在同业中使用长条转机等先进设备,并从北京聘请照相
技师和暗房技师以及济南有名的整修、着色技师。皇宫照相馆主要为当时社会中上层
人物服务,以优良的设备和高超的技艺获得顾客的赞誉。
    解放以后,皇宫照相馆的人像摄影艺术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省市举办的摄影展览
。该店转机曾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照像。60年代初被山东省商
业厅定为特级店,成为全省声誉最高的照相馆之一。
    1978年以后,除原有的长条转机照、艺术照、喷绘、着色、翻拍等传统项目外,
又增加了彩色摄影、彩扩、广告照、结婚照以及销售照相器材等,成为综合经营企业
。
九、美利洗染公司
    美利洗染公司系1985年初由美利洗染店与正大洗染店合并而成。美利洗染店位于
经二纬四路口附近,1934年由上海中央洗染店投资2000元开办,营业面积160平方米
,从业人员5人,均由上海派来。正大洗染店在泉城路西段,1931年由天津正大染厂
投资600元开办,营业面积300平方米,从业人员18人,技工均自天津聘请。美利、正
大两店设备优良,技术力量强,经营项目多,操作精益求精,在竞争中发展很快。1
942年,美利有从业人员32人,正大有从业人员29人。美利垄断了商埠区社会上层人
物的生意,擅长干洗各种皮衣、戏装舞衣和水洗西服以及染呢绒衣料。正大包揽了老
城区上流人物的生意,专染绫罗绸缎,对各种高档服装的织补极为拿手。
    解放以后,美利、正大两店经营良好,声誉极高,经久不衰。1985年,美利、正
大两店合并为美利洗染公司,有从业人员171人,拥有大型干洗机、熨烫机等先进设备
。经营项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以优良的服务质量赢得了广大顾客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