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队伍形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3&rec=7&run=13


    山东地处沿海,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各个朝代,
蚕丝、棉纺、陶瓷、冶铁、漕运等城镇和农村手工业都比内陆省份发达。明末清初省
内已有各类手工业作坊数百所,常年或季节性从事手工业和小商品生产者不计其数,
但是没有形成工人阶级队伍。山东工人阶级队伍的形成是与山东近代工业产生同步一
体的,主要来源于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大多就职于外国资本企业、官僚资本企业、
民族资本企业和新民主主义企业。

    一、外国资本企业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闯进中国,德、日、英
、美、俄、法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在山东取得多项权利。此后
,近半个世纪,西方列强竞相投资山东开矿、办厂,其中德国、日本和英国企业居多
。
    (一)德国资本企业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德国首先在烟台设立蛋粉厂,招收工人200多名。这是
外国资本在山东设立的首家企业。1877年(清光绪三年),德国为掠夺胶东半岛的生丝
,成立了烟台缫丝局,缫丝兼织绸。该局设有新式外国织机200多架,有工人400多名
,能生产各种绫绸。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6月,德国成立了“华德山东铁路公司
”。该公司为组装车辆和满足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客、货车维修,先后分别投资建成
青岛“胶济铁路四方机器厂”,贷款建立济南“津浦铁路济南机器厂”,两厂工人达
千人左右。1899年10月,又成立了“华德山东矿务公司”。该公司经营的坊子、淄川
煤矿,其产量仅次于开滦和抚顺,居全国第三位。据有关资料记载:1901年(清光绪
二十七年),坊子煤矿有工人3000多名;1913年,淄川煤矿有工人4200多名。
    此外,德国还在青岛、沧口、茅山等地开办了华德缫丝公司、华德山东采矿公司
、英德麦酒制造厂、海军船舶厂、青岛发电厂等。

    1872年-1919年德国在山东开办的部分企业一览表
    表1-1

┌────┬─────┬──────────┬─────┬──────────┐
│建立年代│   厂址   │        厂名        │  工人数  │      备注          │
├────┼─────┼──────────┼─────┼──────────┤
│  1872  │   烟台   │  烟台蛋粉厂        │   200    │                    │
├────┼─────┼──────────┼─────┼──────────┤
│  1877  │   烟台   │  烟台缫丝局        │   400    │                    │
├────┼─────┼──────────┼─────┼──────────┤
│  1889  │          │  德华银行          │    -     │                    │
├────┼─────┼──────────┼─────┼──────────┤
│  1898  │   青岛   │  青岛发电厂        │    60    │                    │
├────┼─────┼──────────┼─────┼──────────┤
│  1898  │   青岛   │  海军船舶厂        │   200    │                    │
├────┼─────┼──────────┼─────┼──────────┤
│  1899  │          │  德华山东铁路公司  │     -    │在柏林成立          │
├────┼─────┼──────────┼─────┼──────────┤
│  1899  │   青岛   │  德华山东矿务公司  │     -    │柏林成立,总局设青岛│
├────┼─────┼──────────┼─────┼──────────┤
│  1901  │   坊子   │  坊子煤矿          │  4000    │                    │
├────┼─────┼──────────┼─────┼──────────┤
│  1902  │   青岛   │  胶济铁路四方工厂  │     -    │1900年动工,1902年竣│
│        │          │                    │          │工,1903年投产      │
├────┼─────┼──────────┼─────┼──────────┤
│  1902  │   青岛   │  德华缫丝工业公司  │  1300    │                    │
├────┼─────┼──────────┼─────┼──────────┤
│  1904  │   淄川   │  淄川煤矿          │  4200    │                    │               │
├────┼─────┼──────────┼─────┼──────────┤
│  1904  │   青岛   │  英德麦酒制造厂    │     -    │                    │                │
├────┼─────┼──────────┼─────┼──────────┤
│  1904  │          │  胶济铁路          │     -    │                    │                │
├────┼─────┼──────────┼─────┼──────────┤
│  1904  │   济南   │  禅臣洋行          │     -    │                    │                    │
├────┼─────┼──────────┼─────┼──────────┤
│  1906  │   济南   │  礼和洋行          │     -    │                    │                │
├────┼─────┼──────────┼─────┼──────────┤
│  1907  │   茅山   │  华德山东采矿公司  │     -    │                    │
├────┼─────┼──────────┼─────┼──────────┤
│  1908  │   济南   │  石泰岩饭店        │          │                    │
├────┼─────┼──────────┼─────┼──────────┤
│  1912  │   济南   │  义和洋行          │     -    │                    │
├────┼─────┼──────────┼─────┼──────────┤
│  1912  │   济南   │  太隆洋行          │     -    │                    │
├────┼─────┼──────────┼─────┼──────────┤
│  1912  │   张店   │  金岭镇铁矿        │     -    │                    │
├────┼─────┼──────────┼─────┼──────────┤
│  1913  │   济南   │  津浦铁路济南机器厂│   400    │10年动工,1913年投产│
├────┼─────┼──────────┼─────┼──────────┤
│  1919  │   济南   │  亨利洋行          │     -    │                    │
├────┼─────┼──────────┼─────┼──────────┤
│  1919  │   济南   │  瑞来公司          │     -    │                    │
├────┼─────┼──────────┼─────┼──────────┤
│  1919  │   济南   │  美最时洋行        │     -    │                    │
└────┴─────┴──────────┴─────┴──────────┘
    说明: 资料源于《山东工人运动史》 、《青岛工人运动史》、《济南工人运动史》
《淄博工运》。

     (二)日本资本企业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日本对德宣战,并派军队入侵山东。从此,
日本从德国手中攫取在山东的铁路和矿山经营权。 1914年9月、11月,日本以没收德
国资产为名, 先后占领了坊子、淄川煤矿,并开采经营。1919年4月,日本停开坊子
煤矿,将其机器设备运往张店,开采金岭铁矿。为掠夺山东资源,日本还以青岛为中
心投资办厂。1921年3月《远东时报》载:日本在山东设立的工厂达139家。1915年至
1925年10年间, 日本在青岛的纺织业和其他产业投资达5亿元;其中仅在青岛的大纱
厂有内外棉、 大康、钟渊、宝来和隆兴6大纱厂,拥有纱绽24.9万枚。1922年,日本
在青岛开办的50万元以上的工厂80余家。 1925年,青岛日营工厂工人总数1.8万名,
约占青岛产业工人总数的60%。
    此外,日本还在山东各地开办了一些公司、洋行。据日本1919年2月发表的统计
,日商在济南开办的公司、洋行、银行、工厂等194家。

    1908年-1933年日本在山东开办的部分企业一览表
    表1-2

┌────┬──┬────────┬───┐
│建立年代│厂址│厂名            │工人数│
├────┼──┼────────┼───┤
│1908    │博山│博东公司        │-     │
├────┼──┼────────┼───┤
│1911    │青岛│祥泰木行        │150   │
├────┼──┼────────┼───┤
│1913    │青岛│华东火柴公司    │120   │
├────┼──┼────────┼───┤
│1915    │张店│金岭铁矿        │1200  │
├────┼──┼────────┼───┤
│1915    │青岛│胶东铁工厂      │39    │
├────┼──┼────────┼───┤
│1916    │青岛│青岛啤酒公司    │137   │
├────┼──┼────────┼───┤
│1916    │青岛│东洋印刷社      │48    │
├────┼──┼────────┼───┤
│1916    │青岛│内外棉纱厂      │4290  │
├────┼──┼────────┼───┤
│1916    │青岛│大杉洋行制油工厂│33    │
├────┼──┼────────┼───┤
│1917    │青岛│东和油坊        │100   │
├────┼──┼────────┼───┤
│1917    │青岛│山东火柴公司    │300   │
├────┼──┼────────┼───┤
│1917    │青岛│大连制冰厂      │100   │
├────┼──┼────────┼───┤
│1918    │青岛│青岛磷寸株式会社│335   │
├────┼──┼────────┼───┤
│1918    │青岛│青岛纱厂        │530   │
├────┼──┼────────┼───┤
│1918    │青岛│和田木工厂      │91    │
├────┼──┼────────┼───┤
│1919    │青岛│滨恒木厂        │74    │
└────┴──┴────────┴───┘

续表

┌────┬──┬───────┬───┐
│建立年代│厂址│厂名          │工人数│
├────┼──┼───────┼───┤
│1920    │青岛│三井油厂      │52    │
├────┼──┼───────┼───┤
│1920    │青岛│大康纱厂      │4000  │
├────┼──┼───────┼───┤
│1920    │青岛│吉泽油坊      │50    │
├────┼──┼───────┼───┤
│1920    │青岛│三菱油坊      │30    │
├────┼──┼───────┼───┤
│1921    │青岛│钟渊纱厂      │3750  │
├────┼──┼───────┼───┤
│1922    │青岛│隆兴纱厂      │1407  │
├────┼──┼───────┼───┤
│1922    │青岛│潍新化学工业社│42    │
├────┼──┼───────┼───┤
│1922    │青岛│富士纱厂      │1300  │
├────┼──┼───────┼───┤
│1923    │青岛│宝来纱厂      │1300  │
├────┼──┼───────┼───┤
│1924    │青岛│北川漂辫工厂  │37    │
├────┼──┼───────┼───┤
│1924    │青岛│孤山窑厂      │150   │
├────┼──┼───────┼───┤
│1925    │青岛│光阳硫化磷工厂│53    │
├────┼──┼───────┼───┤
│1926    │青岛│泰和漂辫工厂  │37    │
├────┼──┼───────┼───┤
│1927    │青岛│培林洋行      │200   │
├────┼──┼───────┼───┤
│1928    │青岛│山东窑业公司  │36    │
├────┼──┼───────┼───┤
│1929    │青岛│河合制杆厂    │233   │
├────┼──┼───────┼───┤
│1930    │青岛│青岛胶皮工厂  │52    │
├────┼──┼───────┼───┤
│1930    │青岛│大裕胶皮工厂  │51    │
├────┼──┼───────┼───┤
│1933    │青岛│秋田木材工厂  │77    │
├────┼──┼───────┼───┤
│1933    │青岛│中国崂山烟厂  │66    │
├────┼──┼───────┼───┤
│不详    │张店│丝厂          │2000  │
├────┼──┼───────┼───┤
│不详    │济南│丝厂          │200   │
├────┼──┼───────┼───┤
│不详    │淄川│鲁达公司(煤矿)│7000  │
├────┼──┼───────┼───┤
│不详    │济南│三井洋行      │-     │
├────┼──┼───────┼───┤
│不详    │济南│东亚公司      │-     │
├────┼──┼───────┼───┤
│不详    │济南│中国洋行      │-     │
├────┼──┼───────┼───┤
│不详    │济南│山香洋行      │-     │
├────┼──┼───────┼───┤
│不详    │济南│汤成洋行      │-     │
├────┼──┼───────┼───┤
│不详    │济南│大全洋行      │-     │
└────┴──┴───────┴───┘
    说明:资料来源于《山东工人运动史》、《山东省志·劳动志》、《济南工人运动史
》、《青岛工人运动史》、《淄博工运志》。

    (三)英国资本企业
    1898年7月英国逼使清政府签订《订租威海卫专条》。此后,以威海为基地,展
开对山东经济侵略。1903年至1927年,英国先后在威海、青岛、济南等地开办了一些
企业。如:在威海最先开办了范成金矿,在青岛开办了大英烟草公司、亚美亚煤油公
司、培林洋行和峰村油坊等,在济南开办了亚西亚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南英商保险
公司和祥太洋行等。
    1903年-1927年英国在山东开办的部分企业一览表
表1-3

┌────┬──┬─────────┬───┐
│建立年代│厂址│厂名              │工人数│
├────┼──┼─────────┼───┤
│1903    │威海│范成金矿          │-     │
├────┼──┼─────────┼───┤
│1913    │济南│亚西亚公司        │-     │
├────┼──┼─────────┼───┤
│1913    │济南│英美烟草公司      │-     │
├────┼──┼─────────┼───┤
│1914    │济南│卜内门洋行        │-     │
├────┼──┼─────────┼───┤
│1917    │济南│祥太洋行          │-     │
├────┼──┼─────────┼───┤
│1918    │济南│扬子保险公司      │-     │
├────┼──┼─────────┼───┤
│1919    │济南│南英商保险公司    │-     │
├────┼──┼─────────┼───┤
│1921    │青岛│峰村油坊          │100   │
├────┼──┼─────────┼───┤
│1927    │青岛│培林洋行          │200   │
├────┼──┼─────────┼───┤
│不详    │青岛│大英烟草公司印刷部│380   │
├────┼──┼─────────┼───┤
│不详    │青岛│亚美亚煤油公司    │157   │
├────┼──┼─────────┼───┤
│不详    │青岛│大英烟草公司      │1400  │
├────┼──┼─────────┼───┤
│不详    │济南│太古洋行          │-     │
└────┴──┴─────────┴───┘

    说明:资料来源于《山东工人运动史》、《青岛工人运动史》、《济南工人运动史》
。
    烟台开埠后,在德、日、英投资开办企业同时,俄、法、意、美、希腊等帝国主
义国家步其后尘,相继在山东开银行、设洋行、办工厂,运走原料和半成品,进行经
济掠夺和经济渗透。

    二、官僚资本企业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推行“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时,奕 、曾
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在各地开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山东地方官僚也相
继兴办了一批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
    (一)军工企业
    1875年11月(清光绪元年十月),清政府批准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济南建立山东机器
局,这是山东第一家官办近代军工企业。该局初办时有250多人,兴盛时期发展到10
00多人,能制造枪支、火药、地雷、炮弹等军工产品。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中日
甲午战争爆发,军火需量骤增,巡抚李秉衡趁机扩充设备,制成新式后膛抬枪和抬炮
,在甲午战争中发挥了作用。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天津北洋机器制造总局被八
国联军烧毁。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将残存的机器设备运至德县
(今德州市),开办了北洋机器制造局。该局占地700多亩,设机器厂、木工厂、造纸
厂、淋硝厂等13个分厂,是当时华北最早的化工厂。1909年(宣统元年),有工人500
0多名。
    (二)民用企业
    19世纪70年代后,山东地方官僚资本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1881年(清光绪七年
),清政府兴建的中国首条陆路电线津沪线开通。在津沪电线架设期间,洋务派成立
了天津电报总局,并在山东境内设立了临清、济宁分局,巡抚周恒祺设立了济南电线
及电报局。1885年-1894年(清光绪十一至二十年)间,巡抚陈士杰、李秉衡等人筹资
架设了济南至烟台、烟台至威海、胶州至青岛等线路。从此,山东电讯业开始发展(
《山东工人运动史》第42页。)。洋务运动期间,山东地方官僚资本还兴建了一批官
办厂矿,其中有烟台华丰工厂、登州铅矿、淄川铅矿、淄川煤矿等。

    三、民族资本企业
    从19世纪70年代,在外国资本企业和官僚资本企业刺激下,山东相继开办了一批
商办和官督商办的民族资本企业。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
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山东民族工业趁机发展。其中,以采矿业和纺织业发展
最为迅速。
    (一)采矿业
    1880年(清光绪六年),米协麟、戴华藻集商银2万两在峄县(今枣庄)创办中兴矿
局(《山东省志·大事记》上册第44页载:1880年。《山东工人运动史》第41页载:
1878年。),1882年(清光绪八年)建成,开煤井12个。据称,是年9月,该矿日出煤1
20余吨,矿工人数由最初百人逐步增至三四千人,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办煤矿。188
7年(光绪十三年),李宗岱集商股创办平度金矿。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李赞勋创办
招远金矿,该矿是甲午战争前国内最大的民族采矿业。据第一次《山东矿业报告》记
载:1903年招远金矿最盛时,开矿人员达3000名,每日平均产金20两以上。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中国先后建立近代煤矿12家,其中山东5家:枣庄中兴煤矿公司、章丘
天源煤矿公司、博山华东公司、博山悦升煤矿公司、博山吉成煤矿公司。1916年,仅
淄川、博山矿工增至1万多名。
    (二)纺织业
    1915年,潘复、靳云鹏在济南投资185万元建立鲁丰纱厂,1919年正式出纱。19
19年,由民族资本筹建的华新纱厂建成投产,有工人1800多名,是当时中国民族工业
中较有影响的企业。此外,烟台、周村、潍县等地缫丝、织绸业迅速发展。据《中国
丝业》记载:1918年,烟台有丝绸工厂40多家,工人4.8万多名(包括冬季临时工)。
    (三)其他各业
    山东的面粉加工业是仅次于纺织业而迅速发展的新兴民族工业,以济南最为兴盛
。1915年至1922年8年间,山东新增面粉企业92家,工人达数千人。自19世纪下半叶
以来,各地还兴办了一批酿造、钟表、火柴、玻璃、食品、榨油、皮革等民族资本企
业。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由著名侨商张弼士投资300万元创办的张裕葡萄酿酒公
司,是中国首家近代酿酒公司,其产品远销南洋各地。1915年,该公司生产的“白兰
地酒”获国际金奖,公司蜚声中外。1914年,由丛良弼集资创办的济南振业火柴股份
有限公司,在济宁设立第二火柴厂,共有工人一千多名。1915年,李东山在烟台独资
创办的宝时造钟厂,是中国第一家机械制造钟表业,是中国民族钟表业中的佼佼者。

    1873年-1919年山东部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企业一览表
    表1-4

┌──┬──┬─────────┬───┬──────────┐
│建立│厂址│厂名              │工人数│备注                │
│年代│    │                  │(约数)│                    │
├──┼──┼─────────┼───┼──────────┤
│1873│烟台│轮船招商局烟台分局│50    │官督商办,为招商局  │
│    │    │                  │      │19分局之一。1874年  │
│    │    │                  │      │招商局“雅典号”到  │
│    │    │                  │      │烟台港。            │
├──┼──┼─────────┼───┼──────────┤
│1875│济南│山东机器局        │1200  │官办,民国元年易名  │
│    │    │                  │      │山东兵工厂。初为25  │
│    │    │                  │      │0人,至甲午战争时发 │
│    │    │                  │      │展到千余人。        │
├──┼──┼─────────┼───┼──────────┤
│1879│烟台│华丰工厂          │700   │官商合办,有织机67  │
│    │    │                  │      │6台。               │
├──┼──┼─────────┼───┼──────────┤
│1880│峄县│中兴矿局          │2000  │官督商办,1895年倒  │
│    │    │                  │      │闭。1899年复开办,  │
│    │    │                  │      │1908年完全改归商办  │
│    │    │                  │      │,易名“中兴煤矿公  │
│    │    │                  │      │司”。矿局最盛时,  │
│    │    │                  │      │矿工约三四千人。    │
├──┼──┼─────────┼───┼──────────┤
│1881│临清│天津电报局临清分局│20    │官督商办,1900年毁  │
│    │    │                  │      │于义和拳。          │
├──┼──┼─────────┼───┼──────────┤
│1881│济宁│天津电报局济宁分局│40    │官督商办。          │
├──┼──┼─────────┼───┼──────────┤
│1883│登州│登州铅矿          │-     │官办,当年即停。    │
└──┴──┴─────────┴───┴──────────┘

续表

┌──┬───┬────────┬───┬──────────┐
│建立│厂址  │厂名            │工人数│备注                │
│年代│      │                │(约数)│                    │
├──┼───┼────────┼───┼──────────┤
│1883│淄川  │淄川铅矿        │300   │官办,1988年试炼矿  │
│    │      │                │      │砂,因成本高、铅色  │
│    │      │                │      │不佳,无法出售,遂  │
│    │      │                │      │停办。              │
├──┼───┼────────┼───┼──────────┤
│1887│平度  │平度金矿        │600   │1887年称平度矿务局  │
│    │      │                │      │,为山东第一家新法开 │
│    │      │                │      │采金矿,商办,1889年 │
│    │      │                │      │与宁海州金矿合并,改 │
│    │      │                │      │为官督商办。        │
├──┼───┼────────┼───┼──────────┤
│1888│淄川  │苏家堤煤矿      │500   │官办,3年后开办人山 │
│    │      │                │      │东巡抚张曜病故,矿  │
│    │      │                │      │即停办。            │
├──┼───┼────────┼───┼──────────┤
│1890│宁海州│宁海金矿        │300   │官督商办。          │
├──┼───┼────────┼───┼──────────┤
│1890│烟台  │协成机器局      │80    │商办。              │
├──┼───┼────────┼───┼──────────┤
│1891│招远  │招远金矿        │1000  │官督商办,数年后因  │
│    │      │                │      │经营不善,采掘陷于  │
│    │      │                │      │停顿,1896年1月被封 │
│    │      │                │      │闭,翌年5月恢复。   │
├──┼───┼────────┼───┼──────────┤
│1894│烟台  │张裕葡萄酿酒公司│300   │商办,1892年开始筹  │
│    │      │                │      │建,1894年附设葡萄  │
│    │      │                │      │种植园和玻璃厂,用  │
│    │      │                │      │工多达千余人。      │
├──┼───┼────────┼───┼──────────┤
│1915│济南  │鲁丰纱厂        │-     │靳云鹏、潘复投资,  │
│    │      │                │      │山东最早民族资本棉  │
│    │      │                │      │纺织厂。            │
├──┼───┼────────┼───┼──────────┤
│1915│烟台  │宝时造钟厂      │      │李东山投资开办,中  │
│    │      │                │      │国第一家机械造钟厂  │
│    │      │                │      │。                  │
├──┼───┼────────┼───┼──────────┤
│1919│青岛  │华新纱厂        │1800  │时为山东最大的民族  │
│    │      │                │      │资本棉纺织厂。      │
└──┴───┴────────┴───┴──────────┘

    说明:资料来源于《山东工人运动史》第44、45页。

    四、新民主主义企业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为适应战争需要,在中共山东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山
东解放区和根据地内,相继办起了一批新民主主义的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
    (一)军工企业
    山东根据地的军事工业,主要有胶东、鲁中、渤海、滨海、鲁南等五部分组成。
1938年3月,山东第一个兵工厂--胶东兵工厂在黄县(今龙口市)建立。到1939年初,
该厂工人由初建时的50名发展到500多名,能生产子弹、炮弹、地雷、步枪、迫击炮
等。1941年,胶东和清河部队在春季讨伐赵保原(赵保原,国民党顽固派,时任国民
党苏鲁战区暂编第十二师师长。)战役中,解放了一批国民党的枪械修理人员,又扩
建了3个兵工厂。开始,每厂内几十人,不久各发展到二三百人以上。到1942年,胶
东兵工厂已能生产捷克式轻机枪等复杂武器。鲁中军区兵工厂于1938年在益都县(今
青州市)建立,开始几十人,设有翻砂、机工、木工、修理等作业组。到1945年,该
区发展到8个厂,职工1000多名,能生产机枪、迫机炮等重武器。此外,渤海、滨海
两区建有十几处兵工厂。1946年底,华中军区8个兵工厂先后迁至山东根据地滨海区
。至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全省共37个兵工厂,有工人两万多名。
    (二)民用工业
    1938年下半年,为抗战需要,胶东、鲁中等地职工会组织工人办起了以被服生产
为主的小工厂。从此,产生了根据地的民用生产企业。1939年,中共山东分局向各地
党组织和工会发出“开展农村工业,组织生产合作社”的号召,各地以农村职工会为
中心,办起了一批纺织、造纸、制革、化工、铁业等小型工厂。据1944年统计:胶东
、鲁中、渤海、滨海、鲁南区有民用公营工厂88家,有职员、工人4490名。除公营工
厂外,解放区和根据地的群众办起了一批生产合作企业。到1944年底统计,全省解放
区和根据地内成立各种合作社2000处,仅纺织工人达5万多名。抗战胜利后,由于形
势相对稳定,山东老解放区各地民主政府重视发展民用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到1
946年8月,全省解放区已有纺车247万辆,织机48万架,分别比1945年增长1.33
倍和1.37倍,年产棉布500多万匹(40×1码为一匹。码:英制单位,一码为0.91
44米。),基本满足解放区军民需要。此外,解放战争期间,随着解放区的扩大,解
放区的化工、造纸、轻工机械及日用品生产都有较大发展。

    1944年山东抗日根据地公营工厂职工统计表
    表1-5

┌──┬───┬───┬───┬──────┐
│地区│工厂数│职员数│工人数│资金数(万元)│
├──┼───┼───┼───┼──────┤
│胶东│55    │1240  │1985  │1783        │
├──┼───┼───┼───┼──────┤
│滨海│10    │130   │531   │691         │
├──┼───┼───┼───┼──────┤
│鲁中│14    │149   │299   │306         │
├──┼───┼───┼───┼──────┤
│鲁南│4     │5     │90    │154         │
├──┼───┼───┼───┼──────┤
│渤海│5     │5     │56    │68          │
├──┼───┼───┼───┼──────┤
│合计│88    │1529  │2961  │3002        │
└──┴───┴───┴───┴──────┘

    说明:表内工厂和职工不含矿山。资料来源于《山东工人运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