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队伍形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3&rec=7&run=13

山东地处沿海,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各个朝代,
蚕丝、棉纺、陶瓷、冶铁、漕运等城镇和农村手工业都比内陆省份发达。明末清初省
内已有各类手工业作坊数百所,常年或季节性从事手工业和小商品生产者不计其数,
但是没有形成工人阶级队伍。山东工人阶级队伍的形成是与山东近代工业产生同步一
体的,主要来源于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大多就职于外国资本企业、官僚资本企业、
民族资本企业和新民主主义企业。

一、外国资本企业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闯进中国,德、日、英
、美、俄、法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在山东取得多项权利。此后
,近半个世纪,西方列强竞相投资山东开矿、办厂,其中德国、日本和英国企业居多

(一)德国资本企业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德国首先在烟台设立蛋粉厂,招收工人200多名。这是
外国资本在山东设立的首家企业。1877年(清光绪三年),德国为掠夺胶东半岛的生丝
,成立了烟台缫丝局,缫丝兼织绸。该局设有新式外国织机200多架,有工人400多名
,能生产各种绫绸。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6月,德国成立了“华德山东铁路公司
”。该公司为组装车辆和满足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客、货车维修,先后分别投资建成
青岛“胶济铁路四方机器厂”,贷款建立济南“津浦铁路济南机器厂”,两厂工人达
千人左右。1899年10月,又成立了“华德山东矿务公司”。该公司经营的坊子、淄川
煤矿,其产量仅次于开滦和抚顺,居全国第三位。据有关资料记载:1901年(清光绪
二十七年),坊子煤矿有工人3000多名;1913年,淄川煤矿有工人4200多名。
此外,德国还在青岛、沧口、茅山等地开办了华德缫丝公司、华德山东采矿公司
、英德麦酒制造厂、海军船舶厂、青岛发电厂等。

1872年-1919年德国在山东开办的部分企业一览表
表1-1

┌────┬─────┬──────────┬─────┬──────────┐
│建立年代│ 厂址 │ 厂名 │ 工人数 │ 备注 │
├────┼─────┼──────────┼─────┼──────────┤
│ 1872 │ 烟台 │ 烟台蛋粉厂 │ 200 │ │
├────┼─────┼──────────┼─────┼──────────┤
│ 1877 │ 烟台 │ 烟台缫丝局 │ 400 │ │
├────┼─────┼──────────┼─────┼──────────┤
│ 1889 │ │ 德华银行 │ - │ │
├────┼─────┼──────────┼─────┼──────────┤
│ 1898 │ 青岛 │ 青岛发电厂 │ 60 │ │
├────┼─────┼──────────┼─────┼──────────┤
│ 1898 │ 青岛 │ 海军船舶厂 │ 200 │ │
├────┼─────┼──────────┼─────┼──────────┤
│ 1899 │ │ 德华山东铁路公司 │ - │在柏林成立 │
├────┼─────┼──────────┼─────┼──────────┤
│ 1899 │ 青岛 │ 德华山东矿务公司 │ - │柏林成立,总局设青岛│
├────┼─────┼──────────┼─────┼──────────┤
│ 1901 │ 坊子 │ 坊子煤矿 │ 4000 │ │
├────┼─────┼──────────┼─────┼──────────┤
│ 1902 │ 青岛 │ 胶济铁路四方工厂 │ - │1900年动工,1902年竣│
│ │ │ │ │工,1903年投产 │
├────┼─────┼──────────┼─────┼──────────┤
│ 1902 │ 青岛 │ 德华缫丝工业公司 │ 1300 │ │
├────┼─────┼──────────┼─────┼──────────┤
│ 1904 │ 淄川 │ 淄川煤矿 │ 4200 │ │ │
├────┼─────┼──────────┼─────┼──────────┤
│ 1904 │ 青岛 │ 英德麦酒制造厂 │ - │ │ │
├────┼─────┼──────────┼─────┼──────────┤
│ 1904 │ │ 胶济铁路 │ - │ │ │
├────┼─────┼──────────┼─────┼──────────┤
│ 1904 │ 济南 │ 禅臣洋行 │ - │ │ │
├────┼─────┼──────────┼─────┼──────────┤
│ 1906 │ 济南 │ 礼和洋行 │ - │ │ │
├────┼─────┼──────────┼─────┼──────────┤
│ 1907 │ 茅山 │ 华德山东采矿公司 │ - │ │
├────┼─────┼──────────┼─────┼──────────┤
│ 1908 │ 济南 │ 石泰岩饭店 │ │ │
├────┼─────┼──────────┼─────┼──────────┤
│ 1912 │ 济南 │ 义和洋行 │ - │ │
├────┼─────┼──────────┼─────┼──────────┤
│ 1912 │ 济南 │ 太隆洋行 │ - │ │
├────┼─────┼──────────┼─────┼──────────┤
│ 1912 │ 张店 │ 金岭镇铁矿 │ - │ │
├────┼─────┼──────────┼─────┼──────────┤
│ 1913 │ 济南 │ 津浦铁路济南机器厂│ 400 │10年动工,1913年投产│
├────┼─────┼──────────┼─────┼──────────┤
│ 1919 │ 济南 │ 亨利洋行 │ - │ │
├────┼─────┼──────────┼─────┼──────────┤
│ 1919 │ 济南 │ 瑞来公司 │ - │ │
├────┼─────┼──────────┼─────┼──────────┤
│ 1919 │ 济南 │ 美最时洋行 │ - │ │
└────┴─────┴──────────┴─────┴──────────┘
说明: 资料源于《山东工人运动史》 、《青岛工人运动史》、《济南工人运动史》
《淄博工运》。

(二)日本资本企业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日本对德宣战,并派军队入侵山东。从此,
日本从德国手中攫取在山东的铁路和矿山经营权。 1914年9月、11月,日本以没收德
国资产为名, 先后占领了坊子、淄川煤矿,并开采经营。1919年4月,日本停开坊子
煤矿,将其机器设备运往张店,开采金岭铁矿。为掠夺山东资源,日本还以青岛为中
心投资办厂。1921年3月《远东时报》载:日本在山东设立的工厂达139家。1915年至
1925年10年间, 日本在青岛的纺织业和其他产业投资达5亿元;其中仅在青岛的大纱
厂有内外棉、 大康、钟渊、宝来和隆兴6大纱厂,拥有纱绽24.9万枚。1922年,日本
在青岛开办的50万元以上的工厂80余家。 1925年,青岛日营工厂工人总数1.8万名,
约占青岛产业工人总数的60%。
此外,日本还在山东各地开办了一些公司、洋行。据日本1919年2月发表的统计
,日商在济南开办的公司、洋行、银行、工厂等194家。

1908年-1933年日本在山东开办的部分企业一览表
表1-2

┌────┬──┬────────┬───┐
│建立年代│厂址│厂名 │工人数│
├────┼──┼────────┼───┤
│1908 │博山│博东公司 │- │
├────┼──┼────────┼───┤
│1911 │青岛│祥泰木行 │150 │
├────┼──┼────────┼───┤
│1913 │青岛│华东火柴公司 │120 │
├────┼──┼────────┼───┤
│1915 │张店│金岭铁矿 │1200 │
├────┼──┼────────┼───┤
│1915 │青岛│胶东铁工厂 │39 │
├────┼──┼────────┼───┤
│1916 │青岛│青岛啤酒公司 │137 │
├────┼──┼────────┼───┤
│1916 │青岛│东洋印刷社 │48 │
├────┼──┼────────┼───┤
│1916 │青岛│内外棉纱厂 │4290 │
├────┼──┼────────┼───┤
│1916 │青岛│大杉洋行制油工厂│33 │
├────┼──┼────────┼───┤
│1917 │青岛│东和油坊 │100 │
├────┼──┼────────┼───┤
│1917 │青岛│山东火柴公司 │300 │
├────┼──┼────────┼───┤
│1917 │青岛│大连制冰厂 │100 │
├────┼──┼────────┼───┤
│1918 │青岛│青岛磷寸株式会社│335 │
├────┼──┼────────┼───┤
│1918 │青岛│青岛纱厂 │530 │
├────┼──┼────────┼───┤
│1918 │青岛│和田木工厂 │91 │
├────┼──┼────────┼───┤
│1919 │青岛│滨恒木厂 │74 │
└────┴──┴────────┴───┘

续表

┌────┬──┬───────┬───┐
│建立年代│厂址│厂名 │工人数│
├────┼──┼───────┼───┤
│1920 │青岛│三井油厂 │52 │
├────┼──┼───────┼───┤
│1920 │青岛│大康纱厂 │4000 │
├────┼──┼───────┼───┤
│1920 │青岛│吉泽油坊 │50 │
├────┼──┼───────┼───┤
│1920 │青岛│三菱油坊 │30 │
├────┼──┼───────┼───┤
│1921 │青岛│钟渊纱厂 │3750 │
├────┼──┼───────┼───┤
│1922 │青岛│隆兴纱厂 │1407 │
├────┼──┼───────┼───┤
│1922 │青岛│潍新化学工业社│42 │
├────┼──┼───────┼───┤
│1922 │青岛│富士纱厂 │1300 │
├────┼──┼───────┼───┤
│1923 │青岛│宝来纱厂 │1300 │
├────┼──┼───────┼───┤
│1924 │青岛│北川漂辫工厂 │37 │
├────┼──┼───────┼───┤
│1924 │青岛│孤山窑厂 │150 │
├────┼──┼───────┼───┤
│1925 │青岛│光阳硫化磷工厂│53 │
├────┼──┼───────┼───┤
│1926 │青岛│泰和漂辫工厂 │37 │
├────┼──┼───────┼───┤
│1927 │青岛│培林洋行 │200 │
├────┼──┼───────┼───┤
│1928 │青岛│山东窑业公司 │36 │
├────┼──┼───────┼───┤
│1929 │青岛│河合制杆厂 │233 │
├────┼──┼───────┼───┤
│1930 │青岛│青岛胶皮工厂 │52 │
├────┼──┼───────┼───┤
│1930 │青岛│大裕胶皮工厂 │51 │
├────┼──┼───────┼───┤
│1933 │青岛│秋田木材工厂 │77 │
├────┼──┼───────┼───┤
│1933 │青岛│中国崂山烟厂 │66 │
├────┼──┼───────┼───┤
│不详 │张店│丝厂 │2000 │
├────┼──┼───────┼───┤
│不详 │济南│丝厂 │200 │
├────┼──┼───────┼───┤
│不详 │淄川│鲁达公司(煤矿)│7000 │
├────┼──┼───────┼───┤
│不详 │济南│三井洋行 │- │
├────┼──┼───────┼───┤
│不详 │济南│东亚公司 │- │
├────┼──┼───────┼───┤
│不详 │济南│中国洋行 │- │
├────┼──┼───────┼───┤
│不详 │济南│山香洋行 │- │
├────┼──┼───────┼───┤
│不详 │济南│汤成洋行 │- │
├────┼──┼───────┼───┤
│不详 │济南│大全洋行 │- │
└────┴──┴───────┴───┘
说明:资料来源于《山东工人运动史》、《山东省志·劳动志》、《济南工人运动史
》、《青岛工人运动史》、《淄博工运志》。

(三)英国资本企业
1898年7月英国逼使清政府签订《订租威海卫专条》。此后,以威海为基地,展
开对山东经济侵略。1903年至1927年,英国先后在威海、青岛、济南等地开办了一些
企业。如:在威海最先开办了范成金矿,在青岛开办了大英烟草公司、亚美亚煤油公
司、培林洋行和峰村油坊等,在济南开办了亚西亚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南英商保险
公司和祥太洋行等。
1903年-1927年英国在山东开办的部分企业一览表
表1-3

┌────┬──┬─────────┬───┐
│建立年代│厂址│厂名 │工人数│
├────┼──┼─────────┼───┤
│1903 │威海│范成金矿 │- │
├────┼──┼─────────┼───┤
│1913 │济南│亚西亚公司 │- │
├────┼──┼─────────┼───┤
│1913 │济南│英美烟草公司 │- │
├────┼──┼─────────┼───┤
│1914 │济南│卜内门洋行 │- │
├────┼──┼─────────┼───┤
│1917 │济南│祥太洋行 │- │
├────┼──┼─────────┼───┤
│1918 │济南│扬子保险公司 │- │
├────┼──┼─────────┼───┤
│1919 │济南│南英商保险公司 │- │
├────┼──┼─────────┼───┤
│1921 │青岛│峰村油坊 │100 │
├────┼──┼─────────┼───┤
│1927 │青岛│培林洋行 │200 │
├────┼──┼─────────┼───┤
│不详 │青岛│大英烟草公司印刷部│380 │
├────┼──┼─────────┼───┤
│不详 │青岛│亚美亚煤油公司 │157 │
├────┼──┼─────────┼───┤
│不详 │青岛│大英烟草公司 │1400 │
├────┼──┼─────────┼───┤
│不详 │济南│太古洋行 │- │
└────┴──┴─────────┴───┘

说明:资料来源于《山东工人运动史》、《青岛工人运动史》、《济南工人运动史》

烟台开埠后,在德、日、英投资开办企业同时,俄、法、意、美、希腊等帝国主
义国家步其后尘,相继在山东开银行、设洋行、办工厂,运走原料和半成品,进行经
济掠夺和经济渗透。

二、官僚资本企业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推行“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时,奕 、曾
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在各地开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山东地方官僚也相
继兴办了一批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
(一)军工企业
1875年11月(清光绪元年十月),清政府批准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济南建立山东机器
局,这是山东第一家官办近代军工企业。该局初办时有250多人,兴盛时期发展到10
00多人,能制造枪支、火药、地雷、炮弹等军工产品。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中日
甲午战争爆发,军火需量骤增,巡抚李秉衡趁机扩充设备,制成新式后膛抬枪和抬炮
,在甲午战争中发挥了作用。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天津北洋机器制造总局被八
国联军烧毁。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将残存的机器设备运至德县
(今德州市),开办了北洋机器制造局。该局占地700多亩,设机器厂、木工厂、造纸
厂、淋硝厂等13个分厂,是当时华北最早的化工厂。1909年(宣统元年),有工人500
0多名。
(二)民用企业
19世纪70年代后,山东地方官僚资本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1881年(清光绪七年
),清政府兴建的中国首条陆路电线津沪线开通。在津沪电线架设期间,洋务派成立
了天津电报总局,并在山东境内设立了临清、济宁分局,巡抚周恒祺设立了济南电线
及电报局。1885年-1894年(清光绪十一至二十年)间,巡抚陈士杰、李秉衡等人筹资
架设了济南至烟台、烟台至威海、胶州至青岛等线路。从此,山东电讯业开始发展(
《山东工人运动史》第42页。)。洋务运动期间,山东地方官僚资本还兴建了一批官
办厂矿,其中有烟台华丰工厂、登州铅矿、淄川铅矿、淄川煤矿等。

三、民族资本企业
从19世纪70年代,在外国资本企业和官僚资本企业刺激下,山东相继开办了一批
商办和官督商办的民族资本企业。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
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山东民族工业趁机发展。其中,以采矿业和纺织业发展
最为迅速。
(一)采矿业
1880年(清光绪六年),米协麟、戴华藻集商银2万两在峄县(今枣庄)创办中兴矿
局(《山东省志·大事记》上册第44页载:1880年。《山东工人运动史》第41页载:
1878年。),1882年(清光绪八年)建成,开煤井12个。据称,是年9月,该矿日出煤1
20余吨,矿工人数由最初百人逐步增至三四千人,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办煤矿。188
7年(光绪十三年),李宗岱集商股创办平度金矿。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李赞勋创办
招远金矿,该矿是甲午战争前国内最大的民族采矿业。据第一次《山东矿业报告》记
载:1903年招远金矿最盛时,开矿人员达3000名,每日平均产金20两以上。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中国先后建立近代煤矿12家,其中山东5家:枣庄中兴煤矿公司、章丘
天源煤矿公司、博山华东公司、博山悦升煤矿公司、博山吉成煤矿公司。1916年,仅
淄川、博山矿工增至1万多名。
(二)纺织业
1915年,潘复、靳云鹏在济南投资185万元建立鲁丰纱厂,1919年正式出纱。19
19年,由民族资本筹建的华新纱厂建成投产,有工人1800多名,是当时中国民族工业
中较有影响的企业。此外,烟台、周村、潍县等地缫丝、织绸业迅速发展。据《中国
丝业》记载:1918年,烟台有丝绸工厂40多家,工人4.8万多名(包括冬季临时工)。
(三)其他各业
山东的面粉加工业是仅次于纺织业而迅速发展的新兴民族工业,以济南最为兴盛
。1915年至1922年8年间,山东新增面粉企业92家,工人达数千人。自19世纪下半叶
以来,各地还兴办了一批酿造、钟表、火柴、玻璃、食品、榨油、皮革等民族资本企
业。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由著名侨商张弼士投资300万元创办的张裕葡萄酿酒公
司,是中国首家近代酿酒公司,其产品远销南洋各地。1915年,该公司生产的“白兰
地酒”获国际金奖,公司蜚声中外。1914年,由丛良弼集资创办的济南振业火柴股份
有限公司,在济宁设立第二火柴厂,共有工人一千多名。1915年,李东山在烟台独资
创办的宝时造钟厂,是中国第一家机械制造钟表业,是中国民族钟表业中的佼佼者。

1873年-1919年山东部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企业一览表
表1-4

┌──┬──┬─────────┬───┬──────────┐
│建立│厂址│厂名 │工人数│备注 │
│年代│ │ │(约数)│ │
├──┼──┼─────────┼───┼──────────┤
│1873│烟台│轮船招商局烟台分局│50 │官督商办,为招商局 │
│ │ │ │ │19分局之一。1874年 │
│ │ │ │ │招商局“雅典号”到 │
│ │ │ │ │烟台港。 │
├──┼──┼─────────┼───┼──────────┤
│1875│济南│山东机器局 │1200 │官办,民国元年易名 │
│ │ │ │ │山东兵工厂。初为25 │
│ │ │ │ │0人,至甲午战争时发 │
│ │ │ │ │展到千余人。 │
├──┼──┼─────────┼───┼──────────┤
│1879│烟台│华丰工厂 │700 │官商合办,有织机67 │
│ │ │ │ │6台。 │
├──┼──┼─────────┼───┼──────────┤
│1880│峄县│中兴矿局 │2000 │官督商办,1895年倒 │
│ │ │ │ │闭。1899年复开办, │
│ │ │ │ │1908年完全改归商办 │
│ │ │ │ │,易名“中兴煤矿公 │
│ │ │ │ │司”。矿局最盛时, │
│ │ │ │ │矿工约三四千人。 │
├──┼──┼─────────┼───┼──────────┤
│1881│临清│天津电报局临清分局│20 │官督商办,1900年毁 │
│ │ │ │ │于义和拳。 │
├──┼──┼─────────┼───┼──────────┤
│1881│济宁│天津电报局济宁分局│40 │官督商办。 │
├──┼──┼─────────┼───┼──────────┤
│1883│登州│登州铅矿 │- │官办,当年即停。 │
└──┴──┴─────────┴───┴──────────┘

续表

┌──┬───┬────────┬───┬──────────┐
│建立│厂址 │厂名 │工人数│备注 │
│年代│ │ │(约数)│ │
├──┼───┼────────┼───┼──────────┤
│1883│淄川 │淄川铅矿 │300 │官办,1988年试炼矿 │
│ │ │ │ │砂,因成本高、铅色 │
│ │ │ │ │不佳,无法出售,遂 │
│ │ │ │ │停办。 │
├──┼───┼────────┼───┼──────────┤
│1887│平度 │平度金矿 │600 │1887年称平度矿务局 │
│ │ │ │ │,为山东第一家新法开 │
│ │ │ │ │采金矿,商办,1889年 │
│ │ │ │ │与宁海州金矿合并,改 │
│ │ │ │ │为官督商办。 │
├──┼───┼────────┼───┼──────────┤
│1888│淄川 │苏家堤煤矿 │500 │官办,3年后开办人山 │
│ │ │ │ │东巡抚张曜病故,矿 │
│ │ │ │ │即停办。 │
├──┼───┼────────┼───┼──────────┤
│1890│宁海州│宁海金矿 │300 │官督商办。 │
├──┼───┼────────┼───┼──────────┤
│1890│烟台 │协成机器局 │80 │商办。 │
├──┼───┼────────┼───┼──────────┤
│1891│招远 │招远金矿 │1000 │官督商办,数年后因 │
│ │ │ │ │经营不善,采掘陷于 │
│ │ │ │ │停顿,1896年1月被封 │
│ │ │ │ │闭,翌年5月恢复。 │
├──┼───┼────────┼───┼──────────┤
│1894│烟台 │张裕葡萄酿酒公司│300 │商办,1892年开始筹 │
│ │ │ │ │建,1894年附设葡萄 │
│ │ │ │ │种植园和玻璃厂,用 │
│ │ │ │ │工多达千余人。 │
├──┼───┼────────┼───┼──────────┤
│1915│济南 │鲁丰纱厂 │- │靳云鹏、潘复投资, │
│ │ │ │ │山东最早民族资本棉 │
│ │ │ │ │纺织厂。 │
├──┼───┼────────┼───┼──────────┤
│1915│烟台 │宝时造钟厂 │ │李东山投资开办,中 │
│ │ │ │ │国第一家机械造钟厂 │
│ │ │ │ │。 │
├──┼───┼────────┼───┼──────────┤
│1919│青岛 │华新纱厂 │1800 │时为山东最大的民族 │
│ │ │ │ │资本棉纺织厂。 │
└──┴───┴────────┴───┴──────────┘

说明:资料来源于《山东工人运动史》第44、45页。

四、新民主主义企业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为适应战争需要,在中共山东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山
东解放区和根据地内,相继办起了一批新民主主义的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
(一)军工企业
山东根据地的军事工业,主要有胶东、鲁中、渤海、滨海、鲁南等五部分组成。
1938年3月,山东第一个兵工厂--胶东兵工厂在黄县(今龙口市)建立。到1939年初,
该厂工人由初建时的50名发展到500多名,能生产子弹、炮弹、地雷、步枪、迫击炮
等。1941年,胶东和清河部队在春季讨伐赵保原(赵保原,国民党顽固派,时任国民
党苏鲁战区暂编第十二师师长。)战役中,解放了一批国民党的枪械修理人员,又扩
建了3个兵工厂。开始,每厂内几十人,不久各发展到二三百人以上。到1942年,胶
东兵工厂已能生产捷克式轻机枪等复杂武器。鲁中军区兵工厂于1938年在益都县(今
青州市)建立,开始几十人,设有翻砂、机工、木工、修理等作业组。到1945年,该
区发展到8个厂,职工1000多名,能生产机枪、迫机炮等重武器。此外,渤海、滨海
两区建有十几处兵工厂。1946年底,华中军区8个兵工厂先后迁至山东根据地滨海区
。至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全省共37个兵工厂,有工人两万多名。
(二)民用工业
1938年下半年,为抗战需要,胶东、鲁中等地职工会组织工人办起了以被服生产
为主的小工厂。从此,产生了根据地的民用生产企业。1939年,中共山东分局向各地
党组织和工会发出“开展农村工业,组织生产合作社”的号召,各地以农村职工会为
中心,办起了一批纺织、造纸、制革、化工、铁业等小型工厂。据1944年统计:胶东
、鲁中、渤海、滨海、鲁南区有民用公营工厂88家,有职员、工人4490名。除公营工
厂外,解放区和根据地的群众办起了一批生产合作企业。到1944年底统计,全省解放
区和根据地内成立各种合作社2000处,仅纺织工人达5万多名。抗战胜利后,由于形
势相对稳定,山东老解放区各地民主政府重视发展民用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到1
946年8月,全省解放区已有纺车247万辆,织机48万架,分别比1945年增长1.33
倍和1.37倍,年产棉布500多万匹(40×1码为一匹。码:英制单位,一码为0.91
44米。),基本满足解放区军民需要。此外,解放战争期间,随着解放区的扩大,解
放区的化工、造纸、轻工机械及日用品生产都有较大发展。

1944年山东抗日根据地公营工厂职工统计表
表1-5

┌──┬───┬───┬───┬──────┐
│地区│工厂数│职员数│工人数│资金数(万元)│
├──┼───┼───┼───┼──────┤
│胶东│55 │1240 │1985 │1783 │
├──┼───┼───┼───┼──────┤
│滨海│10 │130 │531 │691 │
├──┼───┼───┼───┼──────┤
│鲁中│14 │149 │299 │306 │
├──┼───┼───┼───┼──────┤
│鲁南│4 │5 │90 │154 │
├──┼───┼───┼───┼──────┤
│渤海│5 │5 │56 │68 │
├──┼───┼───┼───┼──────┤
│合计│88 │1529 │2961 │3002 │
└──┴───┴───┴───┴──────┘

说明:表内工厂和职工不含矿山。资料来源于《山东工人运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