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职工队伍素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3&rec=14&run=13


    职工队伍素质主要表现在政治、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建国后,全省职工队伍
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一、政治素质
    建国初期,职工中的党团员成分较少,随着党团组织的发展,职工中的党、团员
力量不断壮大。据1982年、1986年、1992年省总工会三次全省职工队伍状况抽样调查
表明:1982年职工中的党员约占职工总数的14%,团员约占适龄青年总数的50%;198
6年职工党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上升到17%,团员占适龄青年总数的比例上升到66.2%
;分别比1982年增长3个和16.2个百分点;1992年职工党员占职工总数25%,分别比1
982年、1986年增长11和8个百分点。
    建国后至1993年,全省职工中有639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模(全国先进生产者、
先进工作者),394人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有9018人被省政府授
予职工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有1574人被省总工会授予“富民兴鲁”劳动奖
章。每年各地基层企事业单位都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的政治地位提高,其当家做主的
主人翁责任感不断增强,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投身改革开放,充分
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提合理化建议,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献计出
力,是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增强、政治素质提高的具体体现。建国以来,1950年至199
3年,全省基层单位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共1548.1万件,已实施571万件(此数为26年
的统计,其中缺少1964至1978和1982年统计资料。),采纳实施率36.8%,创造了大量
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国后部分年份基层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统计表
    表1-16

┌──┬───────┬───────┬────┐
│年份│提出建议总件数│已实施建议件数│实施率% │
├──┼───────┼───────┼────┤
│1950│5889          │1437          │24.4    │
├──┼───────┼───────┼────┤
│1956│46237         │20174         │43.6    │
├──┼───────┼───────┼────┤
│1960│2692020       │1104211       │41.0    │
├──┼───────┼───────┼────┤
│1963│316072        │219959        │69.6    │
├──┼───────┼───────┼────┤
│1983│104508        │51608         │49.4    │
├──┼───────┼───────┼────┤
│1985│538371        │200452        │37.2    │
├──┼───────┼───────┼────┤
│1989│117201        │23678         │20.2    │
├──┼───────┼───────┼────┤
│1993│1607795       │449397        │28.0    │
└──┴───────┴───────┴────┘

    说明:资料来源于1950年-1993年《山东工会统计资料》。

    二、文化素质
    职工文化素质是从识字为主的扫盲运动开始,逐步向初等、中等、高等文化水平
提高。建国初,全省职工中文盲约占70%以上。1950起,在全省职工中掀起了以扫盲
为主的第一次文化教育高潮。此后,1956年、1958年又分别掀起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文
化教育运动高潮。从1950年至1966年,全省在职职工扫除文盲28万名,有27.7万名达
到高小文化程度,19万名达到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据1963年至1992年省总工会4次
企业职工队伍状况抽样调查表明:职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大幅度下降,高中以上文化
程度大幅度提高。

    建国后4次职工文化程度抽样调查情况统计表
    表1-17

┌────┬────┬────┬────┬────┬──────┐
│文化程度│文盲占% │小学占% │初中占% │高中占% │大专以上占% │
│年份    │        │        │        │        │            │
├────┼────┼────┼────┼────┼──────┤
│1963    │8.1     │51.8    │30.6    │8       │1.5         │
├────┼────┼────┼────┼────┼──────┤
│1982    │-       │25      │48      │25      │2           │
├────┼────┼────┼────┼────┼──────┤
│1986    │-       │23.5    │39      │34      │3.5         │
├────┼────┼────┼────┼────┼──────┤
│1992    │-       │4.3     │31.9    │40.8    │23          │
└────┴────┴────┴────┴────┴──────┘

说明:资料来源于山东省总工会档案资料。

    三、技术素质
    新中国成立后,职工学习技术要求迫切。据1949年秋省总工会统计,济南、青岛
、博山、潍县等地开办工人技术培训班93个,参加学习的职工3.1万名。随后,党和
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职工技术水平,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加强了
这方面工作力度。1980年,全省企业举办技术学校906所,参加学习的职工10.17万人
。据1984年至1988年统计,全省参加岗位技术培训的职工84.2万人,在技术等级达标
考核中,有80%的职工达到技术工人等级标准和从业人员的基本功标准,有20万名职
工通过了定级考核。从1988年起,省劳动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人事局等共同组
织了多次青工技术学习竞赛。1990年,全省有200万名工人参加了业务技术学习,55
.3万人取得了技术等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