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国外影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5&rec=47&run=13

一千二百多年来,颜真卿的书法不仅惠及中国历代书法家,而且播及海外,对
日本、朝鲜等东方国家影响尤为深远。当代,随着中西交流的日趋广泛,颜书也逐
渐为欧美所知,使西方人领悟到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早在日本应神天皇十五年(公元289年),汉字就传入日本, 日本的书法史也从
此开始。到了奈良时代,遣唐使的频繁派遣,日本留学生和学问僧大批来唐学习汉
文化、取经,使中国文化的输出与日俱增。从书法方面看,盛唐时期的颜真卿书风,
影响了日本平安时期的书法。平安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空海和尚,于804年来唐取经、
习书,他不仅学习王羲之的行草书,对唐代新兴的书风也吸收得很好。归国后潜心
研究书法,将王羲之和颜真卿的书法风格融为一体,其书既遒劲典雅,又浑厚流动。
他的《灌顶历名》写得率意随便。虽是草稿,但其中却有明显的颜真卿的《祭侄文
稿》和《争座位帖》的笔意,笔势雄健,有篆籀气。日本的野本白云在《书道全集》
中评论道:“用笔或敦厚,或浑朴,或清劲……如果在中国书法中找匹俦的话,那
么它是与颜真卿《争座位帖》、《祭侄文稿》二帖有共同之趣的。”由于空海汲取
了中国书法的丰富营养,他善作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被人称为“五笔和
尚”,成为平安初期的书界泰斗。
江户中后期,以汉字书法称雄的大家贯名海屋,专习晋唐名家书法。学习中接
触最多的是王羲之《圣教序》、《十七帖》,孙过庭《书谱》,颜真卿《争座位帖》
,其临摹精心,几可乱真。由于他学习王、颜用功甚勤,不仅技巧相当成熟,而且
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颜书对日本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现代日本书坛名家,大多从“颜体”中
汲取过艺术营养。著名书法家柳田泰山,二十岁就随其父到中国上海等地,同中国
书法家进行书艺交流。其书取法于颜真卿,又借鉴欧阳询、柳公权的笔法,形成了
自己的风格:遒劲挺拔,端庄古拙,拙中透雅。
日本现代书家在师法“颜体”时,特别注重在临摹上下功夫。长兴会常任理事
杭迫柏树,非常推崇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颜氏家庙碑》,并加以整碑临摹在
社中展(全临摹展)中展出。创玄书道会审查委员矢壁柏云钟情于《争座位帖》,年
轻时曾多次临摹此帖。在临摹时,试验用浓墨表现有厚味的线条,或用较坚硬的唐
笔,或用纯羊毫的和笔,做了种种的努力。著名书法家井上有一很喜爱《颜氏家庙
碑》,他反复临摹此碑,其《临颜氏家庙碑》已由中国的学林出版社出版。太玄会
副会长浅见锦龙酷爱颜真卿的书法,年轻时将《祭侄文稿》当作临摹范本。后来参
加了海军航空队,尽管军队不准带任何私人物品,他仍冒着查出来被殴打的风险,
始终随身携带此帖,直到战争结束。1986年秋,他特意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看了此帖
的墨迹本,深深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按他自己的说法:“《祭侄文稿》是我的
分身。”
朝鲜半岛毗邻中国,其书法直接受到中国的影响,每个时代的书家对中国的名
家之作都有所摹仿。晋唐时的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虞世南,宋元及以后的苏
轼、赵孟 、董其昌等都曾深刻影响过朝鲜书法。如李种德的字,儒雅秀逸,兼有
“二王”和颜真卿的风格。车云辂和金义元的字豪放雄强,师法颜真卿。
朝鲜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是李朝的金正喜。金正喜(1786-1856年), 字元
春、秋史、阮堂。1809年二十四岁时,他作为“冬至谢恩使”副使,随父亲金鲁敬
来中国北京朝贡。他在北京期间,得到了擅长“颜体”的翁方纲和倡导碑学的阮元
的指教,又与中国学者、书家交游,使其大开眼界。他搜集了大量中国历代拓本和
法帖。金正喜的书法起初摹仿颜真卿和董其昌,回国后,精研欧阳询、翁方纲、阮
元诸家,最终创出了格调高古的“秋史体”。其书法与传统的书法相比,重古拙的
美,在书写中拙巧相生,刚劲奇崛,令人惊叹。由于他一反数百年来独尊赵孟 的
传统书风,大胆创新,而被朝鲜书法界誉为“书圣”,“朝鲜书法史上的最高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