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近代农机具的引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9&rec=71&run=13

  20世纪初,山东就已开始引进新式农机具。据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出
版的《东方杂志》记载:“自来欲善其事先利其器……中国之农具,大半借资于人
力,其致用也缓;外洋之农具,类多取用于机械,其成功也速……现在东省试验场
已由美国购进农具20余种,日本购来数十种,多能试验合用。惟凿井机器尚未动用,
其动转是否得法,应俟访延技师,另行考察。”这在当时来讲,是全国引进新式农
机具规模较大的一次。据《中华民国统计提要》记载:“从民国18年到22年的5年
时间,青岛海关输入农业机械价值47835.29银元,烟台海关在民国22年一次输入
6721.21银元的新式农具。”当时虽然引进了一些新式农具,但在使用、示范、推
广上具有很大局限性,远没有与农民群众经济承担能力和生产的需要相结合,当然
不会对农业生产发挥多大作用。
  行走作业机械在山东最早出现,是在20世纪30年代。1934年,威海泰茂洋行竹
岛园艺场管理者美国人约翰逊从美国引进两台小型拖拉机,从事果园生产。至于柴
油机、邦浦(水泵)、轧花机、织布机、榨油机等,最早引进年代不详,但后来得到
一定发展,受到农民欢迎。
  在引进新式农具的同时,山东开始自制和推广新式农具。1906年,山东济南工
艺传习所已能生产皮辊轧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
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民族工商业有所发展。当时山东在民族工商业农机具制造业
中具有代表性人物为潍县滕虎忱。1920年滕虎忱在潍县创办了华丰机器厂,开始仿
制日本“石丸式”织布机,出产“丰”字牌织布机,并同时制造弹花机、榨油机、
轧花机、水车等产品。
  继青岛复记铁工厂之后,滕虎忱于1932年秋试制成功了15马力柴油机,质量不
亚于英国产品。随着社会需要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又连续试制成功了18马力、25马
力柴油机,与外国产品相比,亦不逊色,为民族工业争得了荣誉。
  据《中国实业志·山东省》(1936年)记载,山东铁工厂较著名者共155家,资
本累计254665元,厂内职工5824人。其分布地点,青岛最多,为55家;济南次之,
为26家。烟台11家、潍坊14家、威海10家、博山8家、周村6家、济宁6家、日照3家、
高密2家、临邑2家、临清2家、掖县2家、龙口2家、莱芜2家,高唐、平原、夏津、
滕县各1家。
  专门制造经营农具的作坊,起源甚早,因制造农具可以小资本经营,故每县较
大市集往往有之。惟略具规模,能生产出犁铧、车箭、车穿及水车等大件农具的,
在当时山东108县2市1特区中只有青岛正祥和铁工厂,莱芜厚生、艺瞻工厂,掖县
沙河德顺祥工厂、朱桥镇吉兴盛,高唐同顺成,平原裕兴顺铸铁厂,临邑顺聚成铧
店、义聚成铧店,日照北场义立公铁工厂、碑廓立太、湖西头广生,龙口永源工厂、
震隆工厂等14家,共有职工246人,投资5.1万元,生产产品有水车、弹花机、犁铧、
榨油机、车箭、车穿及生铁器具,产品总值10.6万元。产量最多的为水车,潍县约
920架,济南约30架,莱芜60架,掖县21架,博山46架,龙口约16架,共计年产
1093架。而全省车穿、车箭、犁体等年产共约22.75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