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农业运输工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9&rec=64&run=13

  山东农业运输工具繁多。近现代山东平原地区农村多以各种车辆为主,丘陵、
山区多以扁担、人抬、牲口驮及木轮车为主。
  大车(双轮车、花轮车) 全省各地均有,是1949年前农村的主要运输工具,用
硬杂木制造,由车轮、车轴、车辕和车箱组成。车轮四周镶嵌铁瓦,虽坚固耐磨,
但牵引困难,破坏路面严重。因造价高,需要多头牲口牵引,一般为富裕农民所用。
当运载禾捆时,前后装一个很高的木架;运土杂肥时,前后各装一个荆条编成的半
圆挡板。山东大车多为轮转轴不转,独临沂一带有轴、轮同转者。1958年前,山东
大车多为木轮,以后逐渐为胶轮所代替。但结构基本未变,载重量增多,行速加快。
1985年全省拥有胶轮大车19.2万辆。
  图2-66大车(上:木轮大车;下:胶轮大车)
  太平车(四轮大车、葫芦头车) 古称“合挂大车”。太平车重心低,车箱呈长
方形,四轮均为木制,无车辕。把套拴在车的一头,直接由牲口牵引。由于没有导
向机构,不能拐直弯。装卸物品方便,载重量也较大,行车慢而稳,牵引役畜头数
较多,驾驭较难。鲁西北和鲁中南平原一带流行。60年代已少见,70年代被淘汰。
  图2-67太平车
  独轮车(推车、推车子、押车、孤独车、一轮车、木车、一轮明月) 为山东
1949年前后农村使用较多的运输工具。嘉祥县汉石刻画像说明,汉代山东已使用独
轮车。独轮车最大的特点是独轮,运行轻便,根据用途不同,有种种不同装置。在
山东广泛应用的有:
  平车平面车架,用于装运禾捆及其它杂物。
  图2-68平车
  土车 车架左右及后部,均用浅木板围起,搬运土杂肥、土、沙等。
  图2-69土车
  双载独轮车 车轮直径比前两种大,轮两侧均有平台,轮在平台中心。载重量
为100~200公斤,日行20~30公里,无前辕,一人推行。有的在独轮车上加布帆装
置,运输力加大。40年代开始用胶轮代替木轮,60年代已普遍使用胶轮。胶轮由钢
圈和橡胶轮胎组成,充气后可载重200~300公斤,因装有滚珠轴承,故轻便省力。
现为山东农村主要运输工具。1985年,全省拥有胶轮双载独轮车794.2万辆。
  图2-70建国后流行的胶轮双载独轮车
  图2-71平邑县农民使用的二把手车
  二把手车 由车轮、车架、前把、后把组成。除轴为铁制外,余均为木制。前
后有辕,2人驾驭。前者拉,掌方向;后者推,掌平衡。通过口令,紧密协作。负
荷量可达700~800公斤,适宜长途运输。1949年前,鲁中南、潍坊一带山区多见,
以游业为生的铁匠等也多使用。60年代后已绝迹。
  人力两轮车 简化了的大车,俗称地排车。分中、小型两种,主要区别于辐条
的粗细,车形的大小。小者多为人力曳引,大者多为牲畜曳引。平原地区小型地排
车已取代独轮车,拥有量极多,1985年,全省达522万辆。
  图2-72人力两轮车
  拖车(托车、陀车、犁架子) 拖车是农家进行耕种时,由牲畜拖动,把犁、耙
等农具由家中运往田间,或由田间运回的工具,构造简单,无轮,靠滑行,实为陆
橇。
  图2-73济南市附近的拖车
  驮篓 放在牲畜背上的驮物工具,由鞍形木架、编篓组成。带篓可装载货物,
去篓可运载禾草庄稼。现山区农村仍多见。除外,扁担、背篓、筐等运货工具,在
山区尚能见到。
  图2-74莱芜县使用的驮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