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粮食加工工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9&rec=62&run=13

  杵臼 将石块凿成凹槽,把籽粒放在槽中,用一个相当重量的下部椭球形的石
棒或木棒连续入槽舂击,将壳和糠击落,再经吹簸得净米,或将籽粒粉碎得米糁,
或将瓜干、豆饼舂碎。用杵臼舂米,全靠臂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现临沂、菏
泽地区仍有使用。
  图2-59临沂地区使用的杵臼
  碓 碓是利用杠杆原理,在木架上装一小横轴,上置一长木杆,杆头装碓头,
另一端短而靠轴,供人用脚踩压,脚压碓头翘起,脚移开碓头下落,借以舂击臼中
的谷粒。支点靠近脚踩一端,用于增加碓头冲击力。现仅流行于临沂地区的山区农
村。
  图2-60临沂县使用的脚踏碓
  磨 春秋时山东鲁南人公输班发明。汉出土文物和石刻画像说明当时已广泛使
用,现仍为农村常用的加工谷物的工具,但已逐渐被淘汰,大宗粮食加工已不使用。
  磨是由两扇磨齿齿纹完全相反的圆形石块磨扇组成,下扇装一短轴,上扇安在
下扇上面,并凿有磨眼,以便注入籽粒,可以绕轴旋转。谷物由上扇的磨眼徐徐注
入,随着上扇绕轴旋转,谷物在两扇之间均匀散开受磨而成粉,最后由两扇夹缝中
流到磨盘,将粉收起经筛而得面。磨扇直径一般75厘米,上扇厚20厘米,下扇厚18
厘米,磨台高75厘米,直径135厘米。每天工作10小时,可磨小麦100公斤左右。磨
分干、水两大类,干磨磨面粉,水磨磨浆汁。
  另有一种拐磨(小磨),体积较小,磨台四周有沿成槽,利用曲柄连杆作用,使
往复运动变为圆周运动。水磨是先将籽粒泡好,与水同时注入磨眼,主要用于制作
浆汁  图2-61威海市农民使用的磨

  水力磨 利用水的冲动力推动石磨运行。山东利用水力作动力带动农具的较少,
仅有水力磨,在济南、章丘、桓台、临淄、沂源等少数地方使用,而且为数不多。
章丘县的水力磨构造极为简单,由水冲动卧轮,带动磨(碾)转动。有的是由水冲动
一个立轮,立轮的横轴一端装上齿轮,与磨(碾)立轴的下端所装的一个齿轮衔接,
使磨(碾)转动,但这种磨很少。章丘使用水力磨最早记载见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
~1515),起源何时不详。据清代道光年间所编《章丘县志》记载:“自百脉水北
流而至,冲击碾石岂,涵泽万亩……沿河居民灌田畴,置水磨,种稻植荷,受
其利者,甲于他邑。”济南市内也有利用泉水带动磨(碾)的,后均因水源不足等原
因而绝迹。
  图2-62章丘县水力磨遗址
  碾 山东农村谷物加工所用的碾主要有3种:
  1、槽碾用一根横木,一端装上一个石制辊,一端固定石立柱上,用手来回推
动横木,使其在一个梭形的石槽中往复地碾轧需要粉碎之物品。现仅临沂地区的少
数村庄还在使用。
  图2-63平邑县农民使用槽碾粉碎地瓜干
  图2-64昌邑县使用的碾
  2、辊碾(碾、海青碾、石辊轴、碾子)辊碾曾为山东农村主要谷物加工工具,
现仍使用,但数量不多。碾有花碾、光碾之分。花碾是在石辊表面凿有凹槽或花纹,
用于粮食的脱壳、去皮;光碾没有花纹或凹槽,用于粉碎谷物。碾台是用石和砖砌
成的圆台,圆台上安立轴,用一个大石辊,辊处安木框,框两旁中间装有短轴,短
轴插入石辊两头中间槽中,用人或牲口带动木框,石辊随木框滚动,将谷物碾碎。
碾台一般高68厘米,直径177厘米,碾底直径114厘米,碾轮(石辊)直径46厘米,长
48厘米。
  3、石呙碾由槽碾发展而来。在碾台周围有凹槽,石辊沿槽转动,将槽碾
往复运动改成圆周运动。老式油坊多用石呙碾,后改新法榨油,多弃之不用。
  罗、脚踏罗 经磨、碾、杵臼粉碎的粮食,需要分离出精细面粉时,均需用罗。
罗用丝织成,具有粗细不同的孔眼(筛小麦粉者每平方寸38孔,筛玉米面者每平方
寸32孔),镶在木框底部,用手来回抖动,可获得较细面粉,或用于筛出籽粒中的
灰尘、细沙。它虽然效率低,但制造容易,筛选少量粮食仍很方便。
  另有一种脚踏罗,是利用人的两脚操纵的粮食加工工具,效率远远高于手工罗,
结构较为复杂。1949年前,为城镇粮食加工作坊主要筛罗工具,富有人家或饭店、
馍铺也有使用,1949年后渐已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