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土地利用结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9&rec=6&run=13

  山东土地经过自然和人为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如下几种类型:
  耕地 据1985年统计,全省耕地10556.58万亩,人均耕地1.37亩,每个农业人
口占有耕地1.58亩,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3.5亩。在现有耕地中,旱地10345.
3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8%,其中水浇地面积6848.34万亩,占旱地面积的66.19%,
水田221.0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
  林地 全省有宜林山地、河滩5000多万亩,还有700多万亩的荒山、荒滩、四
旁隙地及农林间作地未被利用,发展林业是有潜力的。在造林、育林、护林和森林
资源利用方面机械化的任务十分繁重。
  牧地 全省牧地面积800多万亩,占土地面积的3.5%。鲁北滨海草滩300万亩,
由于碱化植物体内含盐较多或纤维过粗,家畜不爱吃,未能被充分利用。山东牧地
资源少、质量低且分散,影响了牧业机械化的发展。近年来,肉牛、肥猪和鸡的饲
养机械化,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水面 全省内陆水域约400万亩。其中湖泊200万亩,水库130万亩,坑塘50万
亩,河道10万亩,沿海水深10米以内浅滩涂面积1700多万亩。其中可供养殖滩涂面
积300多万亩,但机械化程度不高,尚未引起重视,只是水产品的冷藏、保鲜、加
工的机械化有新的发展。近来来,内陆湖湾池塘养鱼机械化开始提上日程。
  荒山荒地 全省荒山、荒地面积约700多万亩。荒山多分布在鲁中南山区,荒
地多分布在渤海沿岸的盐碱荒地。
  1949-1955年,山东耕地面积还逐年增加,1956年以后,30多年来,山东耕地
面积和人均耕地日趋减少。1949年人均耕地2.88亩,1965年人均2.10亩,到1985年
仅为1.37亩。山东土地利用的基本特点是利用率高,人均占有量少。全省耕地率达
45.9%,平原地区甚至超过50%,高出全国水平数4倍多。而人均占有耕地则低于
全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