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镰、铲、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9&rec=59&run=13

  爪镰(鉴刀、扦刀) 爪镰多用于切断高粱穗部,呈长方形,上有两个穿绳小孔,
手穿绳而握,以利于作业。现农村已很少使用。
  铲 铲是古代一种翻土、中耕、除草工具,称钱、铫。现流行在山东菏泽地区
沿黄一带的铲分3种,即斜铲、平铲、尖铲,用来收割、除草、中耕、点播开穴,
当地俗称“铲杆”,工作时称“抢地”。收割小麦时多用斜铲,它是运用手腕力量
贴地面,用其划去麦秸。历史上菏泽地区沿黄一带,耕作粗放,农作物产量低,收
割小麦多用铲,而不用镰。用铲收割小麦,麦粒掉落损失大。据科研部门调查,每
亩落粒10公斤左右。但由于它收割粗放种植的小麦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因而至今
仍在使用。铲柄长200~250厘米(另有一种40~50厘米短柄者,间苗除草专用),铲
头呈扇状,钢板制成,刃部锋利,一边长约12厘米,一边长约9厘米,呈斜形,下
部宽15厘米。1人每天可铲麦2~3亩。
  钳(别棒、咬撅) 流行于山东菏泽、聊城等地黄河冲积平原的产棉区,是一种
人力拔棉柴的专用工具。钳为木制,农民称木老虎钳子,亦称别棒,起源较早。其
结构是用一块长35厘米,宽12厘米,厚6厘米的木料做座,座中间开一长槽,座右
前部1/3处开缺口与槽相通,长槽上靠前置一横轴,轴上安置一根长约80厘米的木
柄,可以绕轴前后摇动,上为手柄,下端呈马蹄形。工作时将棉柴喂入缺口,操纵
手柄,马蹄形部分向前挤住棉柴,钳座以其后端为支撑点上翘,棉柴随即拔出。使
用别棒每人每天可拔棉柴0.5~1亩。60年代改为铁制,木制绝迹。铁制老虎钳巧妙
地利用了杠杆原理。使用铁老虎钳每人每天可拔棉柴1.5~2亩。同时,还流行用拔
钩、搂钩、搂镰拔除棉柴。这几种工具,构造极为简单,制造容易。以上人力拔棉
柴工具均适于砂质轻壤,含水适中的地块。
  图2-53A:别棒;B:搂镰;C:拔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