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9&rec=57&run=13

  镰(镰刀,古称钅至、艾、锲、钩) 自古以来,镰刀的形状几乎没有多大变化。
它用于收获不同的作物,一镰多用,构造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为农家必备
工具,几乎每人一把。山东所用镰刀种类甚多,流行较广的约10余种,有裤镰、钉
镰和专用镰刀之分。济南郊区通用型镰刀规格为:木柄长59厘米,直径2.5厘米,
呈屈曲型;镰刀刃部长14厘米,宽3厘米。
  图2-48左:裤镰;右:钉镰

  山东名牌传统农具中以收获工具中的镰刀为最多。主要有:
  八陡镰刀 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因产地地处博山八陡而得名。据《续修博
山县志》记载,当时八陡有炉71盘,镰刀十几个品种,制镰工人百余人,常年生产,
年产镰刀百万张以上。
  图2-49八陡镰刀厂生产的各种镰刀
  1949年后,八陡镰刀最盛时品种达40多个规格和型号。后由分散经营改建成八
陡镰刀厂,实行机械化生产,有大弯口、小弯口、白齐头、鹅头、木背、削镰等十
几个规格,年销量高达202万张,畅销于山东、山西、河北、辽宁、内蒙古、陕西、
云南、甘肃、贵州、安徽等省、自治区。八陡镰的特点是“背厚、膛空、夹刃钢”。
背厚,增加强度,不易变形;膛空则为好镰;夹钢出快,不易钝。群众称赞八陡镰
“清钢利刃、不崩不卷、易磨耐用”,更有“八陡锅,八陡镰,既地道,又保险”
的美誉。特别是1965年研制成功的复合钢镰刀新材料,开创了镰坯统一化、标准化、
机械化“三化”生产的新阶段,荣获1965年举办的全国农具新技术展览会的一等奖,
轰动全国同行业。
  曲堤镰刀 曲堤镰原产于济阳县三教乡董家庄,以曲堤镇为贸易集散地而得名。
曲堤镰起源于明永乐年间,已有500多年历史,历史悠久,美誉不衰,可与博山八
陡镰媲美,是山东省使用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名牌产品。曲堤镰的特点是品种齐
全,轻巧美观,刃口坚固,经久耐用。
  图2-50济阳县镰刀厂产品
  曲堤镰 以原产地董家庄的董氏制作的蝎子牌、葫芦牌商标最著名。60年代初,
董家庄建立济阳县镰刀厂。随之,更新设备,年产镰刀由15~30万张提高到40万张,
由4个品种增加到8个品种,销售到山东、河北、山西、河南、湖北、黑龙江、湖南、
安徽、内蒙古、辽宁、陕西等11个省、自治区,1974年迁至济阳县城内。1978年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整顿,增加设备,全部工艺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
品种由8个增加到22个,年产量达220万张,产值达77万元,产品畅销,并和美国、
加拿大、日本、泰国、法国签订贸易合同,成交额达102万元,其中与法国莫佩斯
贸易公司一次订货3.82万张,成交额19万元。
  王一摸镰刀 “王一摸”为农民给镰刀制造人王信兄弟的美称艺名。王氏兄弟,
临清人。他们制作的镰刀与北京“王麻子”剪刀、保定“王三能”菜刀齐名。清嘉
庆年间,王信兄弟以打造镰刀为业,因手艺特殊,质量优良,买主不用挑选,顺手
摸一把,保证好使,因此号称“王一摸”镰刀。这个名牌产品长期只是单家独户打
造,从业人员不过百人。1980年以后,乡成立镰刀服务公司,实行专业生产,从业
人员达2600多人,年产镰刀120万张。
  羊桥镰刀 源出滕县羊庄乡陈庄,早在200多年前即开始生产,至今不衰。
1953年,滕县羊庄和官桥一带民间匠人成立手工业联社,以生产镰刀为主,合两庄
之名作为镰刀的牌号,故称羊桥镰刀。后改建为官桥镰刀厂。该镰刀有48个品种和
型号,现以生产双面钉镰为主,曾多次获奖。1983年,产量达93万张。
  王国干镰刀 寿光县前杨庄王国干打制的镰刀,故名。在寿光和临近县风行40
多年,如同北京“王麻子”剪刀那样在当地享有很高的信誉。
  王国干镰刀有两个特点:一是淬火淬得好,刀刃非常锋利。二是镰头的式样制
作合理。刃部有15厘米长是弯的,从镰裤开始,刀刃逐渐向外弯,弯到11厘米的地
方,又向里弯。用这种镰刀割庄稼,庄稼一碰到镰刀,就从镰刀根部向尖部滑去,
可是镰尖向里弯,能拦住庄稼,不叫它自由向外滑,庄稼就可以轻快地被割下来。
  栾宫镰刀 莱芜上游镇东栾宫村生产的镰刀,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年间就很
有名,加工作坊以祖传生产方式经营,直到80年代,栾宫镰刀仍远销黑龙江、辽宁、
吉林等省、市。全村有红炉28盘,年产镰刀10万张。它完全靠手工制作,所用工具
是砧子、红炉、锤子、钳子等。他们生产的镰刀,在吸收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
又注入了新的技术。镰刀采用优质钢材为原料,经过锻制、砂轮磨刃、上油抛光等
工序制成。刀的式样按刀尖区分,有正尖、斜尖两种;刀体有正体、月牙体两类。
  图2-51栾宫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