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9&rec=44&run=13

  在三脚耧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一脚耧、两脚耧,还创造了播种后的覆土器-挞,
中耕农具--锋,特别是铁齿楱和耢的出现,说明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和防旱保墒的能
力大大提高。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益都钓台里(今寿光县)人,大约在533~544年间写成的《
齐民要术》,全面总结了六世纪以前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也反映
了山东农业及农具情况。从其记载的栽培技术中,可以看出南北朝时代农业生产工
具的种类比汉代大大增加,使用方法也大有改进。当时记载的农具有20多种,有的
文献说30多种,其中不少是东汉刘熙《释名·释用器》所未载的。主要有:
  一、整地工具-犁(长辕犁、蔚犁),鲁斫、铁齿楱、劳、陆轴、锋、锨;
  二、播种工具-耧、挞、窍瓠等;
  三、中耕工具-锄、镞、锋、耩等;
  四、灌溉工具-桔槔、辘轳、柳罐等;
  五、收获储藏工具-镰、箪、等;
  六、运输工具-车。
  这时普遍注意到使用机械工程原理创造和改进工具,如耕犁、耧车、脚踏车、
水碾、水磨。据《齐民要术》介绍,这时条播仍使用耧车,点播则发明了瓠种。值
得注意的是这时在农具使用上不仅能掌握生产工具特点灵活运用,而且能因耕地情
况使用不同形制的工具。山东创造了一种适宜山区耕种的“蔚犁”,其形不知,只
知犁体变小,回转省力,较为柔便。据《齐民要术》记载:“今自济州迤西,犹用
长辕犁、两脚耧。长辕耕平地尚可,于山涧之间,则不任用,且回转至难,费力,
未若齐人蔚犁之柔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