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秦汉时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9&rec=43&run=13

  秦始皇北却匈奴,经营河北,遣兵远戍,徙民实边,后方供应基本依赖黄(今
黄县)、月垂(今福山区)、琅琊(今诸城),这说明秦时东海之滨是农业发达的
富庶地区。汉代农业生产工具比战国时又有进步,方銎宽刃钅矍、双齿钅矍
、三齿耙、四齿耙、钩子镰、耧车等,在山东各地相继出现。
  这一时期出土铁农具的地点明显增多,计有莱芜、临淄、滕县、泰安、东平、
安丘、莒县、莒南、日照、巨野等县。山东是全国汉代画像石刻较多的地区,其中
不少关于农业生产的题材,都反映当时山东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一人扶犁耕
地法不仅出现,而且已经普及。汉代山东还出现了举世闻名的农学家胜之。在胜之
著农书时代,农业生产工具大致有耒耜、、锄、钅矍、锸、锋钅至、艾、
铫、钱、钅甫、犁、铧、耧等10多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安丘县出土的汉代犁
壁。犁壁的发明,是耕犁的一个重大发展。没有犁壁的耕犁达不到碎土、翻土的目
的,还必须借助锄、铲一类农具的帮助,有了犁壁就能翻土碎土。犁壁有一定的方
向,向一侧翻土垡,把杂草埋在下面作肥料,同时还有除虫作用。欧洲的耕犁直到
十一世纪才有记载,而山东至迟汉代就有犁壁,要比欧洲早一千年。
  图2-13 济南出土的西汉石磨
  图2-14 汉代铁农具
1.三齿耙;2.铲
  汉代劳动人民不仅有丰富的耕地治土经验,而且掌握了农作物中耕和加强田间
管理的方法。《胜之书》就曾提到,“早锄早获”。《释名》载,“锄者,助也,
去秽助苗长也”,意思是说及时中耕锄地,既可锄去田间杂草,又可松土保墒,促
进禾苗生长。山东汉画像石中的执锄画像,都是长柄立耨形象。山东泰安出土的汉
画像石中,一人执锄除草的画像,明确地表明一个农夫正在田中熟耘。
  图2-15滕县宏道院犁
  图2-16滕县黄家岭犁
  图2-17山东泰安汉代锄草画像石(摹本)
  在汉初农业生产工具大规模的改进过程中,创造最突出的新式工具是耧车。三
脚耧车,是公元前一世纪赵过在总结、吸收前代条播工具成果的基础上改进的。贾
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引用东汉桓帝时人崔宀是《政论》所载:“武帝以赵过为搜
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
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这里所说的“三犁”,实际上是指耧车的三个耧腿而言。
所以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案三犁共一牛,若今三脚耧矣。”这种三腿耧车
的效率竟达“日种一顷”,大大提高了播种速度。
  独轮车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创造。它发明于汉代,当时称“辇”、“鹿车”、“
辘车”。据考证,这种独轮车是由一个轻便的独轮向前滚动,就把它叫做“辘轳车”
与“辘卢车”,并简称为“辘车”、“鹿车”。据汉武梁祠画像描绘与有关文字记
载,可知“鹿车”就是一种车轮置于车架前部的手推车。
  汉代粉碎工具除磨以外,还增加了脚踏碓。脚踏碓用杠杆原理,在杠杆的一头
安装一个杵头,杵头对准臼。另一头可用脚踏,借助人的重量将杵杆踏起,然后松
脚,杵杆下落就可以舂米。脚踏碓目前在临沂一带仍在使用。
  三国时,山东琅琊郡(今沂南县)人诸葛亮创制了“木牛流马”。据《三国志·
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巧思,损益连驽,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木牛流
马可载重500斤左右。较鹿车增加一倍多,宜于山路行驶,车轮在车架中部,双辕,
可用牲畜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