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9&rec=38&run=13

  距今5000~6500年。包括西至黄河北岸,东至半岛,南连苏、皖北部一带。因
发掘遗址位于泰安大汶口一带而得名。它继北辛文化发展而来,大约延续了2000年
之久。制作的工具有穿孔的石斧、石锄、石镰、石刀、石铲等,复合装柄工具增多。
特别是石铲由厚而薄,越做越精。大汶口遗址中出土的用鹿角制的中耕工具--鹿角
锄,“比北辛出土的粗壮,这更便于握住锄地,使用时也较为得力”(吴汝祚:《
海岱文化区的史前农业》(《农业考古》1985年第1期)。)。这充分说明,当时人们
已懂得中耕田间管理的重要意义。胶州市城南三里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座
贮藏粮食的库房基地中有很大的窖穴,其中贮有1.2立方米的粟粒。在墓葬中几乎
都有猪头随葬,最多的一墓达33头。这些都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
发展,剩余谷物有所增加。
  图2-5 大汶口文化的鹿角锄和石刀
  1.鹿角锄;2.石刀
  图2-6 骨镰及骨镰复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