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9&rec=302&run=13

山东省志·农机志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济南

责任编辑 张帆
封面设计 王康乐

鲁新登字01号

山东省志·农机志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济南经九路胜利大街)
山东新华印刷厂印刷
*
880×1230毫米32开本14.5印 张14插页273千字
1993年12月第1版1993年12月第1次印刷
印数1-3000
ISBN7-209-01512-4
K·201定价:33.00元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名誉主任 王众音
顾问 张敬焘
主任 赵志浩
第一副主任 宋法棠
副主任 马连礼 于克颖 张子明 刘守璞 王修智
    李化诚 席星加 张守富
委员 周文彬 刘守杰 王科三 韩福元 丁学超
   易元秋 赵锦良 郭长才 周文昌 杨传升
   王永清 季星如 刘志厚 刘雨温 吕可英
   于占德 石洪印 王焕清 史学通 黄子良
   孙其海

《山东省志》总纂组
顾问 席星加 李化诚
总纂 张守富 史学通 孙其海 黄子良
副总纂 袁伯渠 王福航 王文恒 王复兴
编纂  张起  张连三 林秀玲 周春艳 夏照林

《山东省志·农机志》
总纂 张守富 史学通
副总纂 袁伯渠
编纂 夏照林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1981年)

主任 王众音
副主任 张子明 于克颖 许剑波 辛玮狄井芗
 方正 刘汉彬 刘长明 张家骅 陈芳彬
 宋英 谭天  崔介  靳星五 王仲荦
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光华 马耕农 尹涛  王炳琴 王希坚
 王华民 王力生 王力翔 王伯群 王学强
 田勤耕 孙笑生 孙书义 刘翔鸥 刘献林
 刘元勋 刘兰英 刘本奎 毕健  安作璋
 李恒奎 李汉英 李青田 李士钊 陈锡德
 谷前  苏克强 张全景 张逊三 张晓枫
 张云昌 赵宏弼 赵俊堂 杨再文 杨维屏
 周坚夫 周子明 所梦九 单程  金宝珍
 金松源 柳青  侯连三 席星加 柴诚
 徐刚  秦永文 高金兰 梅枫  鲁萍
 鲁在 王宣 董海山 路遥
顾问 杨希文 郑鹤声 张维华 廉立之 冯毅之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1984年)

主任 王众音
副主任 张敬焘 张子明 于克颖 刘守璞 刘汉彬
    席星加
委员 周文彬 李富章 韩福元 尤芳湖 张家骅
 刘雨温 高维真 肖洪  陈芳彬 齐松涛
 季星如 程湘清 石洪印 史学通 黄子良

《山东省志·农机志》编纂委员会

主任 隋洪义
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贵法 冯云武 边宗和 刘希成
 许国平 孙绪英 李仑绩 李希堂
 张谧  徐仲龄 韩山盛 董佑福
主审 李仑绩
副主审 韩山盛
主编 张谧
副主编 谢俊华 刘忠国
编辑 张谧  谢俊华 吴绪银 王宗亮
   刘忠国 李令民

           编辑说明

  一、本志上限1840年,下限1985年。鉴于山东文化古老,历史上又没有专门系
统的农具记述,为了给读者提供全面信息资料,充分发挥志书功能,增设传统农具
篇,以反映历史全貌。
  二、本志引用资料的原则是:保持原貌,勘正误字;宁有疑窦,不作妄断;补
脱删衍,择善而从。对珍贵资料和意见不同者,尤重保存原貌。
  三、本志所引用资料,有的在文内标出,有的用页末注,有的融入志文,不再
加注。
  四、本志引用的古籍插图,或历史上使用农具的照片,有些不够清晰,但能保
持历史原状,为避免走样,均按原图、原样制版。
  五、本志所用计量单位均用当时本系统通用计量单位。
  六、本志采用的有关统计资料,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的,均以省统计局
公布的统计资料为准,其中没有的数字则以省直各业务部门出版的资料为准;属建
国前的,则以有关资料和旧志为准。

   目录

概述(1)
第一篇 环境与区划
 第一章 环境(16)
  第一节 自然环境(16)
  第二节 经济环境(22)
 第二章 区划(39)
  第一节 组织实施(39)
  第二节 分区(43)

第二篇 传统农具
 第一章 古代农具(54)
  第一节 原始、奴隶社会农具(54)
  第二节 封建社会农具(61)
 第二章 近现代传统农具(73)
  第一节 耕种工具(75)
  第二节 灌溉工具(88)
  第三节 收获、脱粒工具(93)
  第四节 加工工具(103)
  第五节 农业运输工具(109)
  第六节 其他工具(114)

第三篇 农业机械化
 第一章 发展历程(120)
  第一节 近代农机具的引进(120)
  第二节 传统农具的增补与改良(122)
  第三节 新式农具推广及农具改革运动(130)
  第四节 发展排灌机械(137)
  第五节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138)
 第二章 农用动力机械(152)
  第一节 固定动力(152)
  第二节 行走动力(161)
 第三章 机械化机具(172)
  第一节 耕种机具(172)
  第二节 植保机具(184)
  第三节 灌溉机具(187)
  第四节 收获机具(194)
  第五节 加工机具(206)
  第六节 农业运输机具(215)
  第七节 农田基本建设机具(218)
 第四章 农业机械化水平(228)
  第一节 农机动力装备水平(229)
  第二节 农机化作业水平(233)

第四篇 科教与鉴定
 第一章 农机化科研(243)
  第一节 科研机构(243)
  第二节 科技成果(245)
  第三节 农机化试点(249)
  第四节 国际交流(253)
  第五节 科普读物(258)
 第二章 农机教育(261)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262)
  第二节  高等专业教育(268)
 第三章 农机鉴定(273)
  第一节 机构(273)
  第二节 标准、设备、方法(274)
  第三节 鉴定项目(277)
  第四节 农业机械推广 许可证制度(291)

第五篇 农机服务
 第一章 农机生产服务(296)
  第一节 县级生产服务(296)
  第二节 乡镇级生产服务(299)
  第三节 村级生产服务(301)
  第四节 个体生产服务(304)
 第二章 农机技术培训(307)
  第一节 农民技术培训(307)
  第二节 岗位培训(311)
 第三章 农机推广(314)
  第一节 半机械化农具推广(314)
  第二节 机械化农具推广(324)
  第三节 机械化作业项目推广(330)
  第四节 新机具、新技术推广(339)
 第四章 农机维修(351)
  第一节 维修体制、业务(351)
  第二节 维修制度、方法(362)
  第三节 维修管理(368)
 第五章 农机具供销(372)
  第一节 供销体制(372)
  第二节 经营原则、范围(374)
  第三节 经营方式和效益(382)
  第四节 商品流转管理(387)
  第五节 财务管理(390)
  第六节 销售价格(393)
  第七节 仓储、运输、商检管理(398)
  第八节 积压、报废处理(400)

第六篇 农机管理
 第一章 管理机构(407)
  第一节 省农机管理机构(407)
  第二节 市地农机管理机构(409)
  第三节 基层农机管理机构(411)
 第二章 管理内容(416)
  第一节 生产管理(416)
  第二节 劳动管理(423)
  第三节 机务管理(425)
  第四节 财务管理(431)
  第五节 安全监理(438)
  第六节 油料管理(443)
  第七节 统计管理(447)
附山东省1986~1990年农机化统计资料提要(450)
编后记(453)

             编后记

  《山东省志·农机志》是在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的领导主持下,由《山东省
农机志》办公室具体承编,并组织有关局属单位和各市地《农机志》编纂人员共同
努力完成的。
  1982年5月,省农机管理局接受承编《农机志》的任务后,抽调1名同志兼职筹
备这项工作,编纂工作无实质进展。1983年6月机构调整时,建立了编纂委员会,
编委会由11人组成:(按姓氏笔划为序)马洪喜、边宗和、刘希成、许国平、李文阁、
李仑绩、李希堂、范竹村、张同进、张谧、程云青。李文阁任主任;主编马洪喜,
副主编张谧;办公室主任范竹村,副主任张谧。此后充实了5名编志人员(其中1人
借调),1984年以后增加到7人,从此《农机志》编纂工作开始正常进行。参加初稿
撰写的成员有张谧、谢俊华、任弘、孙绪英、赫光世、吴学金、邢瑞连、杨兆琪、
巢亚平、许锦英、吴绪银、徐建华、谢零、张洪芹及各地市、县有关编志人员。办
公室工作人员先后有:任弘、谢俊华、马训然、王宗亮、吴绪银、姜文智、张洪芹、
宋永志、汤天娥、李素惠、刘忠国、冯中华、李令民。
  本志编纂工作在系统内采取“上下结合、左右配合、互相协助、共同编志”的
原则,局属各处、室、站、公司动员了近20人先后投入编志工作。编志期间召开了
威海、昌乐、淄川、潍坊、桓台、青州、历城7次全省性《农机志》工作会议,对
推动系统内编志工作的开展以及资料的收集、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把好志稿
质量关,还在兖州、淄博、寿光、泰安、卧虎山、蓬莱、临沂、海阳召开了不同性
质的审稿校对会议。
  10年的编志过程,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3~1984年。主要是建立班子,调配人员,学习经验,设计篇目,
制订计划。同时,在兖州举办了全省《农机志》编志人员培训班,学习方志学知识,
着手搜集资料。
  第二阶段:1985~1986年。主要集中力量,上下结合,左右配合,广征博采,
积极搜集、整理资料,拍摄照片,建立资料室。其间,先后到北京、上海、南京、
武汉、江苏、江西、安徽、山西、湖北、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市及省内近百
个单位搜集资料,拍摄照片,行程万余里。截止1986年年底,共搜集资料近1000万
字,拍摄照片500多幅,编写了《山东农机化》史志专辑3期。搜集的这些资料,为
编写志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篇目和分工,局属各单位即着手编写志稿。
  第三阶段:1987~1988年。主要根据搜集的资料和各处、室报来的原始志稿资
料,召开了不同类型的审稿会,逐件审核、校对、补充、完善,在此基础上完成了
60万字的《农机志》资料长编。在此期间还配合中国农业博物馆,历时1年,将具
有山东特色的传统农具录制成《山东传统农具鸟瞰》,真实记录了山东古代农耕文
明的历史状况,抢救性地保存下了珍贵的资料,对编志工作也起了促进作用。
  第四阶段:1989~1990年。在《农机志》资料长编基础上,经过反复考证、核
实、琢磨、修改,完成了《农机志》(讨论稿),随之先后在淄博、卧虎山、蓬莱召
开了本系统编志人员、老干部和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审稿会。根据多方面对《山
东省农机志》(讨论稿)提出的意见,又进行了加工、补充、调整、修改。1990年7
月在海阳县进行了最后一次核实、审定。共经十改篇目,七次审核,九易其稿,于
1990年10月完成《山东省农机志》,在全省农机系统内部发行。
  第五阶段:1991~1992年。鉴于编委成员人事调动和离退休人员较多,为加强
编志领导,调整充实了编委成员。随后在专业志的基础上又着手按省志办研究确定
的篇目进行改写、调整、增删、核实、润色。1991年年底完成《山东省志·农机志》
(评议稿),并于1992年元月12日在泰安召开了专家评议会。会后根据修改意见,农
机局史志办公室又进行了调整、删修,于6月份在临淄区召开了有关修改人员会议,
对志稿又作了审议。经过6个月的努力,于1992年10月将送审稿正式报送省地方史
志编纂委员会。
  本志由于时间跨度大,编辑人员不足,又无范本可资借鉴,加上水平所限,难
免有所失误和遗珠之憾,殷切希望专家、学者和读者赐教、匡正,并对所有支持我
们的单位和同志深表谢意。

编者

199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