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级农机修造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9&rec=234&run=13

  国、社营拖拉机站的农机维修,属于自我服务型,修配厂又多集中县城,随着
农机拥有量的增多,分布的点多面广,农机维修满足不了需要,政府大力提倡发展
三级农机修造网。为加强农机维修工作,提高农机完好率,经国务院批准,1969年
8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和第八机械工业部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建设县农机修造厂
工作会议,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会议代表,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关于“每个县都要有农
机修理制造厂”的指示。会议提出县农机修造厂的建设要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的方针,走自己武装自己的道路。县农机修造厂要平战结合,修造结合,以修
为主。1970年5月,省革委生产指挥部在荣成县召开了全省农机修造网现场会。荣
成县的做法是:在积极完成农机具修造任务的前提下,大搞自制设备,自己武装自
己。县、社农机厂的各种机床由1966年前的79台,发展到280多台,全县30个公社
修配厂都配有车、锤、钻,6个重点公社厂配备有车、钻、铣、刨、锤五大件,多
数生产队建立了修配组,形成又修又造、以修为主的三级农机修造网。县一级农机
修造厂、农具厂分片包干,负责为社、队提供必要的设备,培训技术人才和担负机
械设备大修等任务。
  (一)县农机修造厂
  为落实全国建设县农机修造厂工作会议精神,1969年底,省革委下达了《关于
建设县农机修造厂的通知》,提出了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农机修理任务要由县、
社、队全部担负起来,尽快实现大修不出县、中修不出社、小修不出队。凡没有县
农机修造厂的县,可在手工业管理系统农机修配企业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扩建,不要
铺新摊子。县农机修造厂要坚持支农的服务方向,基建水平要求到1972年达到每县
平均拥有机床和锻压设备60台左右。设备来源除国家在年内平均给每县10台外,济
南市、青岛市各自从自制设备中每年拿出60台、淄博市每年拿出30台支援工业基础
薄弱的地区。省、地市支援县农机修造企业的建设任务暂定3年不变。建设县农机
修造厂的资金由切块给地方18个部门的投资中适当安排,不足的部分由地、县从自
筹资金中安排解决。自1969年到1978年的10年间,全省对农机修造厂的累计投资达
6200余万元。全省县农机修造厂发展到112个,职工总数达到34781人,拥有金属切
削机床6608台,锻压设备734台,修理设备852台。1979年,修理拖拉机30820台,
修理柴油机12410台,修复各种拖拉机、内燃机配件597920件。各县农机修造厂普
遍建立了“三线、一部、一队”(农机修理线、旧件复新线、配件生产线,修理服
务门市部,下乡巡回修理服务队),承担起农机维修工作。
  1979年以后,全省多数农机修造厂转为农机制造厂,仅有少数厂还承担农机维
修任务。农机维修任务由县拖拉机站(拖修厂)、乡镇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维修专业
户承担。
  (二)公社农机修配厂
  公社农机修配厂始建于60年代初期,属社办集体企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设
备条件比较差。进入70年代,省农机工作主管部门提出,公社农机修配厂一般配齐
车、钻、刨、锤、焊五大件。据1976年底统计,全省公社农机修配厂2015个,基本
上社社有农机修配厂,职工总数达到139932人,多数为亦工亦农工人。公社农机修
配厂拥有各种修理设备12190台,平均每厂拥有6台,主要承担本公社农机具修理和
小农具及配件的生产。
  (三)大队农机维修组织
  主要有两种形式:大队农机维修组和农机队维修保养间。
  1.大队农机维修组。大队农机维修组首先是在经济基础比较好,农机化程度高
的地区建立的。进入70年代,大队维修组有了发展,省提出到1972年要配齐台虎钳、
手摇钻、丝锥板牙、砂轮等四小件。大队农机维修组一般1至2人,配有简易车床、
电气焊等。据1976年年底统计,全省共有大队农机维修组3120个,维修设备11250
台。大队农机维修组的修理方法一般是换件修理,并对一些中、小农具进行焊补修
理。
  2.大队农机队维修保养间。70年代,随着队营农机数量的增长,为切实解决队
营农机保养维修跟不上、机具完好率低的问题,省农林局提出了各经营农机的大队
要以保养间为重点搞好“农机大院”的要求。全省各县农机管理部门首先抓了经济
基础较好,农业机械较多,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大队农机队保养间的建设。据1976年
底统计,全省有15670个农机队建立了保养间,并配备了各种必需的维修保养工具,
占全省农机队总数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