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新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9&rec=226&run=13

一、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
  小麦精少量播种栽培技术是将传统的大肥、大水、大播量高产栽培技术,改变
为“足肥、足水、小播量”的一种更高产的新技术。该技术是在地力较高、水肥条
件好的高产地块上,通过降低亩播量,处理好群体与个体发育的矛盾,改善群体内
有效分蘖的光照和营养条件,成穗率高,单株穗多、穗大、粒多、籽粒饱满,从而
获得更高产。
  山东省农机部门从1984年开始进行小麦精少量播种机具的研制和改造。在2BX
-3和2BX-9型谷物播种机的基础上对排种机构作了新设计,研制出了2BBJ-3型和
2BBJ-6型小麦精少量播种机。主要改进了四个方面:排种轮从原来的10个槽改为16
个槽,囊种槽深度和宽度相应缩小,使排种均匀性提高;增加清种毛刷,保证排种
可靠性,减少种子破碎;由原来下排种变为上排种,避免了因震动造成地头漏种的
弊病;排种轮转速提高了一倍。同时,对原来的3行和9行常量播种机也进行了改造,
方法简便易行,即用三轮车36齿的大轮盘或自行车48齿大轮盘代替原驱动轮,使排
种轮速度增加0.8~1.4倍,播种均匀性有明显的改善。为了达到小麦精少量播种的
农艺要求,将9行减为6行播种,把原带锥度的输种管变为折叠式排种管。按上述两
种方法研制和改制的精少量播种机,经过多点大面积试验考核,均达到了农艺要求。
  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省种、增产的显著经济效益。小
麦精少量播种的麦田,亩播量在6公斤以下,如果常量播种按9~10公斤计算,每亩
节省良种3~4公斤。一般每亩增产小麦40~75公斤。

二、玉米套种机具及其半机械化技术
  玉米套种半机械化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它采用人畜力套种耧,在麦行之
间进行玉米套种,由于机械作业,下种均匀,覆土严密,利于出苗,可以保证玉米
密度。一般人工套种玉米每亩株数只能达到2800~3200株,而采用机械套种玉米,
每亩可播4500~6000株。各地实践证明,每亩多播1500株,亩增产100公斤左右。
龙口市1984年以来就注意推广这项技术。由于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
济效益,因此,它已引起各级领导的极大注意,各地正在采取一切措施来推广应用
这项技术,这为玉米的增产增收开拓了新的途径。

三、深耕机械化技术
  用畜力或小拖拉机耕地,其耕深一般在15厘米左右,常年累月在耕层下形成了
一个5~10厘米厚的犁底层。这层土壤孔隙度小、透水性能差,使作物根系不易下
扎,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发育。机械深耕是采用深耕犁,打破坚硬的犁底层,逐年加
深耕作深度,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一个深厚的土层,增产效果明显。
  用大中型拖拉机耕深25厘米以上,比一般小型拖拉机耕深增加10~15厘米,一
般可增产10~15%。在大中型拖拉机较少的地区,采用小型拖拉机配套单铧深耕犁,
耕深可达20厘米以上,也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用大型拖拉机配套深耕犁,在山丘砂
石地耕作,其耕深达30~50厘米,种植花生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据蒙阴等地测试,
亩增花生50~75公斤。

四、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
  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可大面积提高单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缓和
农忙季节劳力紧张的矛盾,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社会效益。
  花生机械播种是高产的关键措施。花生机播不仅能保证行距、穴距均匀,播深
一致,还能使出苗期提前2~3天,出苗率提高5%。同人工作业相比提高工效20~
30倍,作业成本降低50%以上。近几年来,推广的花生播种机主要有倾斜圆盘式、
可调外槽轮式、侧面充种垂直圆盘式和内侧囊种式等8种,其中,装有内侧囊种式
排种器和单行人力播种机、膜上打孔滚轮式播种机、四行机引花生播种机、铺膜播
种联合作业机的播种效果比较理想。
  常见的花生收获机械有4HW-800、4HW-1100、4HW-1600型花生挖掘机,分别与
泰山-12/25/50型拖拉机配套,一次可完成挖掘、抖土、集条铺放等工序。试验证
明,在沙壤土适墒适时的情况下,挖掘损失率不大于3%,破碎率不大于1%。
  花生机械脱壳可大大降低用工量,提高生产效率。据试验,人工剥壳1.5公斤/
小时,吨作业成本为300元;机械脱壳200~500公斤/小时,吨作业成本50元。山东
近几年推广应用的6BH-300型花生剥壳机,破损率小于1%,基本达到出口和作种的
要求。

五、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
  田间农作物秸秆利用机械直接粉碎抛撒于地表,随即耕翻入土,较传统的秸秆
还田省去了割、捆、运、铡、沤、送、撒等多道工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效,减
轻劳动强度,争抢农时,而且提高了秸秆还田的质量。
  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必须按一定的技术工艺规范进行。玉米秸秆用机械直接粉碎
还田的工艺是:摘穗→秸秆粉碎→施肥→旋耕或耙茬→深耕→耙平→机械播种→浇
水。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的工艺是:联合收获秸秆粉碎抛撒→整地→播种(或不整地
进行贴茬播种)。
  秸秆还田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特别是对弥补土壤中钾肥的不足
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增产。据测,连续3年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增加0.06~0.
12%,土壤含水率提高1.5%,小麦、玉米可增产10%左右。
  近几年,各地推广的还田机数量很大。推广应用的有与东方红-75型、铁牛-55
型、泰山-50型、泰山-25型、泰山-12型等拖拉机配套的各种还田机械,使用效果
都较好,均可满足秸秆还田的农艺要求。

六、玉米青贮机械化技术
  青绿状态的玉米秸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喂
养牲畜的好饲料,尤其是对解决越冬牲畜饲料有积极意义。
  近几年,许多地方开始采取机械化青贮玉米秸秆技术,收到了收获及时、切碎
质量好、保持养分高、贮存时间长等良好效果。人工用铡刀切碎每万公斤需用16个
劳动日,按每工日3元计算,万公斤切碎成本为48元;但机械切碎每万公斤只需6元,
所以仅机械切碎一项,万公斤就可节省作业成本42元。机械切碎饲喂损失仅为1.27
%,而人工切碎饲喂损失为20.73%,大大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

七、机械施肥技术推广
  自1978年以来,各地研制了多种类型的施肥机具进行推广使用。1980年,省农
机管理局安排长清县和寿光县农机化所分别进行人、畜力施肥机具和机引施肥机具
的选型工作,通过大面积的田间试验,选出了适应农村需要的机具。在参选的农具
中,按配套动力分机动和畜力2种,按排肥机构分有弹簧搅龙式、刮削盘式、分段
搅龙式和强制排肥式。比较适用的机型主要有:长清的2F-1A型锥铲式氨水耧、鄄
城的2F-1Z型钢管振动化肥耧和掖县的2F-1G型滚筒碳铵耧,与拖拉机配套的施肥机
具有文登县的1LS-3型、桓台县的2HC-1100型、寿光县的2F-535QD型施肥机及诸城
县的手摇施肥装置等。
  化肥的施用,人工撒施不但工效低,劳动强度大,而且由于撒施不匀,易挥发
浪费,肥效利用率低。据测定,碳铵地表撒施肥效仅为28.5%,而机械深施,可吸
收58.5%。自1982年以来,全省各级农机推广部门在研究深施化肥方面做了大量的
试验及机具推广工作。如文登县、诸城县农机化所将化肥深施装置改装在东方红-
75型和泰山-25型拖拉机配套犁上,化肥均匀地撒于犁底沟内,减少了挥发,提高
了肥效利用率。1982年,潍坊地区推广了这种施肥方法,有670台改装的犁底施化
肥机具,作业质量较好。据诸城县农机化所在吕标公社大英村试验,亩施碳铵35公
斤,犁底深施比人工耕前撒施化肥,每亩可增收小麦13.2%。

八、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方法,具有省水、省工、节能、适用性广、促进作
物增产等特点。1975年,山东引进推广喷灌技术,是年全省喷灌机具达到1493套,
喷灌面积达到8.36万亩。到1981年,全省喷灌机具发展到4.8万套,喷灌面积达到
224.7万亩,占当年机灌面积的4%。
  1982年7月,省农机管理局受农牧渔业部农机化局委托,对日照、荣成两县下
达了小型移动式喷灌技术试验示范课题,内容是喷灌机的性能试验和对比选型,花
生、小麦的田间喷灌试验、软管引灌试验等。目的是通过不同灌水方法对比试验,
分析喷灌增产原因,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大面积推广喷灌技术提供依据。通过两年
的试点试验和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两县试点喷灌面积1583亩,其中花生
770亩,增产幅度为14~16%,亩增花生34.5~36.5公斤,亩增值34~37元;小麦
增产幅度为10~20%,亩增小麦27.5~41.5公斤,亩增值10~15元。1984年,日照
县喷灌机发展到2229套,喷灌面积达到15万亩,荣成县喷灌机为4712套,喷灌面积
达30万亩。该课题于1984年12月通过评审验收。
  1984年,省农机服务公司受农牧渔业部农机化局的委托,对梁山、滕县两县农
机化所下达了小型移动式喷灌技术试验示范课题,目的是为了取得大面积推广和管
理经验。两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对山地丘陵、沿黄临湖、平原井灌区的喷灌技术
作了试验示范,取得了小型喷灌机具在不同自然条件、土壤类型、社会经济条件下
的推广使用经验,对喷灌机具的维修、配件供应、经营管理等也作了探索,制订了
《小型喷灌机具流动服务工作细则》和《小型喷灌机具出租暂行管理办法》。1985
年11月,该课题通过了评审验收。
  1985年,全省喷灌机具保有量达到80363套,其中以烟台市最多,为24662套。
烟台、潍坊、青岛、临沂4市地的喷灌机具拥有量占全省总量的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