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乡镇级生产服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9&rec=205&run=13

  70年代,乡镇级农机生产服务组织发展很快,由1969年的247处社营拖拉机站,
到1979年发展到2060处。但在经营模式、服务内容上仍因袭国营拖拉机站旧路,缺
乏活力,国家集体停止亏损补贴后,处境越来越难。80年代,面对农村改革出现的
新形势、新问题,首先进行了组织整顿,将社营拖拉机站与公社农机管理站合并改
称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将撤销的站恢复建制,采取了几项重大发展措施,采用“
滚动型”的办法,创办经济实体,以经济实体的方式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到1985
年,全省乡镇农机站都成为经济实体型的服务组织,拥有固定资产、储备资金、货
币资金等达3.29亿元,利润达1114万元。同时,千方百计扩大服务范围,由原来的
单纯为种植业农田作业服务,增加到农机维修、培训、销售、开发、运输等7个方
面30多项,进入了农村各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广大服务领域。1962年多
种作业仅占总作业量的2%,1980年占30%,1985年占80%。终于摆脱困难,走上
“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壮大、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形成了“服务-
创收-更好服务”的运营格局。1953-1985年山东省拖拉机站增减情况见表5-1。
  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中,各种农机所有者在服务竞争中展示了各自的优势和劣
势。乡镇农机站的优势:1.它是国家基层的农业事业单位,承担着农机管理与服务
的双重职能,能协调农机事业的发展;2.以社区为单位配备大型农机具,可以节省
大量投资,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安丘县乡镇农机站的利用率高于村有、户有的
1倍多,农机总值仅占全县的4.84%,但秋季机耕面积却占50%;3.便于集中调动,
保证农业重点,有利于人员岗位培训,提高素质;4.有利于农机具维修保养,延长
使用年限,降低作业成本;5.有利于解决贫困村暂时买不起农机具,又一时解决不
了耕种的困难;6.乡镇农机站本身就是组织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因素,通过服务,能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逐步引导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去,纳入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轨道;
7.便于解决农机人员的福利待遇。由于它拥有自己的优势,加上经营得法,在不少
县区乡镇农机站已经成为发展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而它们自己也摆脱了
困境,实现盈余。劣势是:1.经营权、使用权、所有权不能紧密配合;2.容易恢复
平均主义和官办作风;3.不能满足所有被服务单位争农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