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农业资金投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8&rec=50&run=13


    新中国建立前,农业生产主要靠农户投入小量的直接经营的费用,维持简单再生
产。新中国建立以来,除农户投资外,国家财政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支援农业生产。建
国初期主要是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事业费两项,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增加“支
援农村生产支出”项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三靠投入的方针指导下,1982年增加“财政支农周转金”,1989年增加“农业发展基
金”,此外,国家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每年还发放大量农用信贷资金,形成多形式、多
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业资金投入机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一、国家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一)农业基本建设投资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兴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三场、农牧技术推广等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本建设。 从1949年到1990年山东省共投入农业基本建设费635
196万元, 占基本建设总投资额的7.3%。其中用于水利建设投资占农业基建投资总额
的77.5%。 各个时期农业基建投资占基建投资总额的比重不同。在农业发生困难后的
恢复调整时期,农业基建投资比重上升;农业形势好转,农业基建投资比重下降。
    建国初,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年-1952年) ,由于经过长期战争破坏,国家
加大农业基建投资,这时期投资5975万元,占基建投资总额的25.6%,其中,19 51年
占33%,主要用于河流的治理和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和种子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五”时期 (1953年-1957年) ,农业基建投资21524万元,占基建投资总额的
14.8%,主要用于河流治理及农技、种子、畜牧兽医站、农场等的建设。
    “二五”时期 (1958年-1962年) ,农业基建投资83305万元,占基建投资总额的
18.9%, 主要用于修建水库、引黄灌溉及农场建设,以及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
羊、崂山猪等地方良种辅导站的建设等。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3年-1965年) ,这个时期农业基建投资在国家经济困难的
条件下大量增加, 3年共投入49218万元,占基建投资总额的34.9%,是投资比重最大
的时期,其中1963年投资比重占38.9%。主要用于改碱除涝、河流治理及农业3场的扩
建等。
    “三五”时期(1966年-1970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干扰,农业基建投资74090
万元, 占基建投资总额的22.6%,比重开始下降,重点用于河流治理、引黄灌区设施
等。
    “四五”时期(1971年-1975年) ,农业基建投资123426万元,占基建投资总额的
17%, 重点用于沂沭河洪水东调,引黄灌区建设及畜牧生产基地、种猪场、省家畜改
良站建设等。
    “五五”时期(1976年-1980年) ,农业基建投资113196万元,占基建投资总额的
10.1%,重点用于湖、河、水库的治理配套工程、农牧良种场及生产基地建设等。
    “六五”时期(1981年-1985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逐步推开,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一度出现卖粮难、卖棉难、卖猪难的现象,使人们
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粮食过关了,生产过剩了,对农业基建投资又大量减少,投资额
50122万元, 仅占基建投资总额的3.3%,其中1985年占2.6%,重点用于几个大水库的
加固、引黄灌区的维修扩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兽医技术中心、以及农牧良种
生产基地建设等。
    “七五”时期(1986年-1990年),农业基建投资比重继续下降,投资额1140 79万
元,占基建投资总额的2.7%,其中1988年仅占1.9%,是建国以来农业基建投资比重最
低的一年。全省继1985年棉花减产,1986年油料减产,1988年又出现粮食减产,引起
了领导的重视,农业基建投资比重开始回升,1989年上升到5%。主要用于农业商品基
地建设、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水库加固、湖区建设及河流治理等。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见表3-1。
(二)农业事业费
    农业事业费是用于农林水等有关部门发展各项事业的经费,包括人员工资、设备
购置及各项业务费等。新中国建立后至1990年共支出508683万元。其中,国民经济恢
复时期支出1365万元, 占同期财政总支出的2.55%;“一五”时期,农业事业发展较
快,事业费支出10524万元,占同期财政总支出的5.44%;“二五”时期农业事业费支
出30255万元,占同期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下降为4.21%;1963年-1965年经济调整时期,
财政支出大幅度削减,但农业事业费仍有增长,3年支出20988万元,占同期财政总支
出的7.93%; “三五” 时期受“文化大革命” 干扰,农业事业费大量减少,支出21
733万元,占同期财政总支出的3.94%;“四
五” 时期农业事业费支出有所回升, 支出48549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5.13%;
“五五” 时期农业事业费支出继续增长, 支出额达到81624万元, 占财政总支出的
5.93%;“六五”时期,农业事业费支出比“五五”时期有增长,支出104459万元,占
同期财政支出的5.88%; “七五”时期农业事业费支出189186万元,占同期财政总支
出的4%。农业事业费支出情况见表3-2。

             国家对山东省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表
表3-1
                                                              单位:万元
┌──┬──────────┬─────────┐
│年份│农业基建投资        │其中:农牧业基建投│
│    │                    │资                │
│    ├───┬──────┼──┬──────┤
│    │金额  │占基建总投资│金额│占农业基建投│
│    │      │%           │    │资%         │
├──┼───┼──────┼──┼──────┤
│1949│261   │18.6        │30  │11.5        │
├──┼───┼──────┼──┼──────┤
│1952│2984  │22.8        │169 │5.7         │
├──┼───┼──────┼──┼──────┤
│1957│6843  │17.4        │808 │11.8        │
├──┼───┼──────┼──┼──────┤
│1962│6026  │27.1        │913 │15.2        │
├──┼───┼──────┼──┼──────┤
│1965│15896 │32.2        │1086│6.8         │
├──┼───┼──────┼──┼──────┤
│1970│15085 │15.8        │744 │4.9         │
├──┼───┼──────┼──┼──────┤
│1975│22096 │12.3        │756 │3.4         │
├──┼───┼──────┼──┼──────┤
│1978│27825 │11.1        │1502│5.4         │
├──┼───┼──────┼──┼──────┤
│1979│22851 │9.2         │2451│10.7        │
├──┼───┼──────┼──┼──────┤
│1980│17423 │6.5         │1707│9.8         │
├──┼───┼──────┼──┼──────┤
│1981│8243  │4.6         │1115│13.5        │
├──┼───┼──────┼──┼──────┤
│1982│9384  │3.5         │1859│19.8        │
├──┼───┼──────┼──┼──────┤
│1983│7523  │3.0         │1552│20.6        │
├──┼───┼──────┼──┼──────┤
│1984│12346 │3.7         │1998│16.2        │
├──┼───┼──────┼──┼──────┤
│1985│12626 │2.6         │2393│19.0        │
├──┼───┼──────┼──┼──────┤
│1986│15451 │2.5         │2176│14.1        │
├──┼───┼──────┼──┼──────┤
│1987│15245 │2.0         │5018│32.9        │
├──┼───┼──────┼──┼──────┤
│1988│18575 │1.9         │4767│25.7        │
├──┼───┼──────┼──┼──────┤
│1989│43177 │5.0         │2753│6.4         │
├──┼───┼──────┼──┼──────┤
│1990│21631 │2.3         │3802│17.6        │
└──┴───┴──────┴──┴──────┘

说明:农牧业投资中包括农牧业投资和农牧服务业的投资。

                山东省农业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情况表
表3-2
                                                            单位:万元
┌──┬────────┬────┬──┬─────────┬────┐
│年份│农业事业费      │支援农村│年份│农业事业费        │支援农村│
│    ├──┬─────┤生产支出│    ├───┬─────┤生产支出│
│    │合计│其中:农牧│        │    │合计  │其中:农牧│        │
│    │    │业事业费  │        │    │      │业事业费  │        │
├──┼──┼─────┼────┼──┼───┼─────┼────┤
│1950│266 │6.0       │        │1971│5447  │2365.9    │5800    │
├──┼──┼─────┼────┼──┼───┼─────┼────┤
│1951│364 │203.0     │        │1972│7268  │3033.0    │8335    │
├──┼──┼─────┼────┼──┼───┼─────┼────┤
│1952│735 │442.0     │        │1973│8625  │3011.2    │13355   │
├──┼──┼─────┼────┼──┼───┼─────┼────┤
│1953│433 │402.7     │        │1974│12591 │3288.5    │11694   │
├──┼──┼─────┼────┼──┼───┼─────┼────┤
│1954│1447│556.8     │        │1975│14618 │3647.0    │12288   │
├──┼──┼─────┼────┼──┼───┼─────┼────┤
│1955│1954│1393.8    │        │1976│15477 │4246.2    │13642   │
├──┼──┼─────┼────┼──┼───┼─────┼────┤
│1956│3344│2717.1    │140     │1977│11384 │4321.3    │21015   │
├──┼──┼─────┼────┼──┼───┼─────┼────┤
│1957│3346│2274.3    │1424    │1978│14708 │5474.2    │25513   │
├──┼──┼─────┼────┼──┼───┼─────┼────┤
│1958│3247│2608.1    │1435    │1979│18827 │5787.8    │22985   │
├──┼──┼─────┼────┼──┼───┼─────┼────┤
│1959│6125│2198.7    │9991    │1980│21228 │6276.0    │17194   │
├──┼──┼─────┼────┼──┼───┼─────┼────┤
│1960│8414│3180.2    │15303   │1981│17670 │5219.7    │11084   │
├──┼──┼─────┼────┼──┼───┼─────┼────┤
│1961│6977│1982.5    │20415   │1982│21390 │6158.7    │16135   │
├──┼──┼─────┼────┼──┼───┼─────┼────┤
│1962│5492│2174.3    │4034    │1983│19764 │7170.4    │18294   │
├──┼──┼─────┼────┼──┼───┼─────┼────┤
│1963│7612│2337.3    │4417    │1984│21585 │7731.0    │17927   │
├──┼──┼─────┼────┼──┼───┼─────┼────┤
│1964│7291│2433.5    │5329    │1985│24050 │8483.0    │18403   │
├──┼──┼─────┼────┼──┼───┼─────┼────┤
│1965│6085│2128.2    │3963    │1986│27382 │9481.4    │22510   │
├──┼──┼─────┼────┼──┼───┼─────┼────┤
│1966│4995│2309.2    │5430    │1987│31967 │10294.6   │25583   │
├──┼──┼─────┼────┼──┼───┼─────┼────┤
│1967│4881│1897.3    │4847    │1988│38635 │12219.6   │39666   │
├──┼──┼─────┼────┼──┼───┼─────┼────┤
│1968│3720│1332.9    │3756    │1989│43016 │13642.5   │59187   │
├──┼──┼─────┼────┼──┼───┼─────┼────┤
│1969│3792│1404.0    │3891    │1990│48186 │15107.3   │63662   │
├──┼──┼─────┼────┼──┼───┼─────┼────┤
│1970│4345│1592.6    │4044    │    │      │          │        │
└──┴──┴─────┴────┴──┴───┴─────┴────┘

说明:1.合计数转引自《中国农业全书(山东卷)》,其中农牧事业费由农业厅计财处
提供。
2.1953年农牧事业费原报表为805.7万元,按合计数口径扣去流动资金、建设、教育3
项费用调整为402.7万元。
    (三)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为改善农村基本生产条件,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国务院决定自1956年起由国家财
政直接拨付支援农村生产资金。按照“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的原则,有选
择、有重点地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援内容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补助费、
支援农村合作生产组织资金、农技推广和植保补助费、农村草场和畜禽保护补助费、
农业发展专项基金、 发展粮食生产基金等支出。1956年-1990年共支出532691万元。
其中1956年、1957年1564万元;“二五”时期51178万元;1963年-1965年国民经济调
整时期13709万元; “三五”时期21968万元;“四五”时期51472万元;“五五”时
期100349万元; “六五”时期81843万元;“七五”时期210608万元。在历年农业生
产支出中, 随着农村生产重点任务的变化,形成3个高峰期:一是1960年、1961年,
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搞土地深翻整平、修梯田、改良土壤、小型水利建设等,两年支出
达35718万元, 占同期财政支出的9.52%;二是1976年-1980年,重点支援兴办集体企
业发展多种经营、农业机械和设备购置、农田水利建设等补助,共支出100349万元,
占同期财政支出的7.29%; 三是1989年、1990两年重点支援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
和农业商品基地建设等项目, 2年共支出122849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5.2%。有力
地支援了农业综合开发,建成了一批农业商品基地。支援农业生产支出见表3-2。
    (四)财政支农周转金
    财政支农周转金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使用的重点是:支
援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性项目,支持名、特、优、稀等商品生产基地,支持发展横
向经济联合和综合经济效益好的项目。 1982年-1990年全省累计发放支农周转金28.4
亿元, 其中用于支持国营农业企事业单位增强服务功能的资金8.5亿元,用于农村合
作经济组织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村办乡办企业的资金19.9亿元。这些资金的投入,对
于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五)农业发展基金
    山东省从1989年根据国务院的通知精神,为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而
建立农业发展基金。使农业投入增加了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1989年、1990两年共征
集农业发展基金86817.6万元,相当于同期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的70%。两年共安排支出
78323.2万元, 其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支出38322万元,占49%;用于黄淮海平原农业
综合开发、黄河三角洲开发共支出2.1亿元,占支出的26.8%;用于开垦宜耕荒地及土
壤改良支出10451万元,占总支出的13.3%;用于农业技术推广5730万元,占总支出的
7.3%;其他为扶持畜牧养殖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等。

    二、农用信贷资金
    农用信贷资金,是国家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发放的农业贷款,包括向农业企
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贷款,及向收购农副产品单位的预购定金贷款,按
政策规定的专项贷款。贷款期限有一年以内的短期周转贷款,也有一年以上的中长期
贷款。 农用信贷是农业资金投入的一条重要渠道。新中国建立以来,1949年-1990年
共发放贷款7434447万元。 各个时期农业贷款有其不同特点。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
五”时期,农业贷款的方针是“深入农村,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发展生产”,在帮
助农民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同时,又大力支持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发放贫农合作基金
贷款, 这个时期共发放农业贷款102507万元,其中贫农合作基金贷款1亿多元。1958
年-1965年,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办人民公社、“大跃进”和对国民经济进行
“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农业贷款大量增加,8年共发放农业贷款2412
75万元, 其中1958年就发放农业贷款6亿多元,支持农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
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 时期, 发放农业贷款314032万元, 农业贷款主要用于
“农业学大寨”和农业机械化。由于受“左”的干扰,农业贷款收回率较低。1977年、
1978年发放农业贷款146343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贯彻“因地制宜地支持
商品生产, 讲求经济效益,活跃农村经济”的农村金融工作总方针,1979年-1990年
发放农业贷款6630290万元。
    在农业贷款上,先后进行了四方面的改进:一是由单纯支持粮食生产扩大到支持
多种经营,促进农业全面发展;二是由单纯支持社队集体经济,扩大到支持承包户、
专业户共同发展;三是由单纯支持生产环节,扩大到支持流通环节,搞活商品流通;
四是从单纯重视放贷,转变为放贷和管理并重,提高贷款使用效益。以上四方面的改
进, 使农村信贷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1990年农业银行、信用社当年农贷发放额累计
124.6亿元,为1978年的14.79倍。农用信贷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经济的发展。见表3-
3。
                            山东省农用信贷资金情况表
表3-3
                                                                    单位:万元
┌──┬───────┬───────┬──┬─────────┬────────┐
│年度│当年累计发放  │年末余额      │年度│当年累计发放      │年末余额        │
│    ├───┬───┼───┬───┤    ├────┬────┼────┬───┤
│    │合计  │其中:│合计  │其中:│    │合计    │其中:  │合计    │其中:│
│    │      │农业  │      │农业  │    │        │农业    │        │农业  │
├──┼───┼───┼───┼───┼──┼────┼────┼────┼───┤
│1949│220   │220   │193   │193   │1970│28116   │18409   │97501   │91681 │
├──┼───┼───┼───┼───┼──┼────┼────┼────┼───┤
│1950│1684  │1684  │700   │700   │1971│35489   │22993   │56895   │48732 │
├──┼───┼───┼───┼───┼──┼────┼────┼────┼───┤
│1951│2860  │2860  │1748  │1748  │1972│38372   │24273   │58874   │49976 │
├──┼───┼───┼───┼───┼──┼────┼────┼────┼───┤
│1952│9894  │9894  │3796  │3637  │1973│47388   │31741   │58446   │49475 │
├──┼───┼───┼───┼───┼──┼────┼────┼────┼───┤
│1953│10523 │10523 │6082  │6053  │1974│47539   │30465   │63227   │52128 │
├──┼───┼───┼───┼───┼──┼────┼────┼────┼───┤
│1954│7882  │7882  │8051  │8016  │1975│64690   │44437   │69972   │56298 │
├──┼───┼───┼───┼───┼──┼────┼────┼────┼───┤
│1955│12728 │12728 │11898 │11748 │1976│102679  │62204   │101031  │68989 │
├──┼───┼───┼───┼───┼──┼────┼────┼────┼───┤
│1956│45158 │41075 │34271 │33096 │1977│112815  │67436   │122037  │78743 │
├──┼───┼───┼───┼───┼──┼────┼────┼────┼───┤
│1957│22986 │15641 │33183 │31396 │1978│120337  │78907   │135620  │88396 │
├──┼───┼───┼───┼───┼──┼────┼────┼────┼───┤
│1958│70090 │60730 │56826 │49984 │1979│141412  │93557   │139224  │92076 │
├──┼───┼───┼───┼───┼──┼────┼────┼────┼───┤
│1959│47739 │38559 │55414 │46939 │1980│221112  │137144  │159674  │99412 │
├──┼───┼───┼───┼───┼──┼────┼────┼────┼───┤
│1960│48057 │37889 │78379 │64241 │1981│325772  │193559  │192615  │107539│
├──┼───┼───┼───┼───┼──┼────┼────┼────┼───┤
│1961│24380 │22364 │77270 │64999 │1982│374847  │230332  │211090  │109314│
├──┼───┼───┼───┼───┼──┼────┼────┼────┼───┤
│1962│22066 │18561 │75921 │65681 │1983│500680  │301638  │245811  │118695│
├──┼───┼───┼───┼───┼──┼────┼────┼────┼───┤
│1963│26079 │19341 │79662 │69681 │1984│1019813 │588110  │567762  │243947│
├──┼───┼───┼───┼───┼──┼────┼────┼────┼───┤
│1964│28991 │20027 │82586 │70783 │1985│987322  │583619  │633215  │325680│
├──┼───┼───┼───┼───┼──┼────┼────┼────┼───┤
│1965│36439 │23804 │86353 │73265 │1986│1340119 │576207  │942088  │362972│
├──┼───┼───┼───┼───┼──┼────┼────┼────┼───┤
│1966│41313 │29271 │91222 │84911 │1987│1864501 │817293  │1245710 │497156│
├──┼───┼───┼───┼───┼──┼────┼────┼────┼───┤
│1967│28918 │17331 │92431 │85952 │1988│2191311 │919040  │1506876 │579064│
├──┼───┼───┼───┼───┼──┼────┼────┼────┼───┤
│1968│23207 │14065 │92497 │86353 │1989│2280795 │943723  │1792340 │690075│
├──┼───┼───┼───┼───┼──┼────┼────┼────┼───┤
│1969│27843 │18843 │96513 │90054 │1990│2948106 │1246068 │2173673 │840590│
└──┴───┴───┴───┴───┴──┴────┴────┴────┴───┘

说明:1958年-1961年农业贷款中包括乡镇企业(社队企业)贷款。

    三、农业合作基金
    农业合作基金是农业集体经济自我积累,自我投入的资金。山东省自1987年创办
农业合作基金以来,将原生产队、生产大队集体积累的剩余资金,清理收回的各种欠
款,和联产承包过程中集体财物的作价款、土地征用补偿费、公积金、公益金,以及
闲散不用的其它资金,按一定利率存入农业合作基金会,由基金会投放到急用资金的
农业生产项目中。到1990年全省共集聚资金7.8亿元,累计投放9.3亿元。这些资金多
数用于集体农业企业,部分用于联合体和专业户的生产项目。

    四、农户资金投入
    农户资金投入是农业生产投资的主体,包括生产经营费用支出和生产性固定资产
支出。新中国建立以来,由于农业经营体制的变革,农户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变动,
农户投资表现出不同的变化。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户分散经营,农户是农业资金投入的主体。由于长期战争破
坏,农业生产遭到严重摧残,农民收入水平很低,投入能力极其有限,1949年农民人
均生产投入只有9.28元。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让农
民休养生息,农业生产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1952年农户人均投入增加到1 2.71
元,比1949年增长36.9%。
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农业实行集体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农业生产资金投
入的主体,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农用生产物资价格的上涨,农业投资呈上升趋势,各项
资金投入占当年总收入的比重,1960年以前在30%以下,1961年-1975年在31%~40%之
间,1976年以后提高到40%以上,1977年高达43.3%。农户投入仅限于经营少量的家庭
副业, 资金投入明显减少,1955年人均投入13.9元,1956年减少到5.5元。尔后,在
较长时间内农民家庭副业被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强行割除,农户资金投入更是大大
减少,多数年份在人均2元左右,最少时仅1元多。70年代后期,农民自留地、家庭副
业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农户生产投资再度出现增长趋势,到1978年已达到人均20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陆续在全省推行,再次使农户转
变成农业生产资金投入的主体。 这一时期大致分为两段:1978年-1982年为“三级所
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过渡时期,农户经
营从总体上讲仍是集体经营的一个层次,生产投入的主体仍是农村集体经济,但农户
生产投入增长较快,主要是短期经营费用支出,5年间农户投资由20元增长到57.44元,
增长了近2倍。 1983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省普遍实行,基本确立了农户投
资的主体地位,加上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集体经济一度受到削弱,农户
生产投资迅速增长, 1983年农户人均生产投资达到129.4元,此后,随着集体经济在
改革中不断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的地方在农业投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
业投入出现了多元化, 农户生产投资所占比重相对减少,增长速度逐渐减缓,198 8
年人均投入242.16元, 6年时间增长不到一倍。1988年后由于经济过热给农民带来了
不利的外部环境,农业生产出现徘徊局面,有的农民实际收入出现下降,影响了投入
水平的提高,到1990年农户人均生产投入255.47元,仅比1988年增长5.5%,扣除物价
因素,实际投入还有所下降。在1990年农户投资中,生产经营费用占92.9%,生产性固
定资产投资仅占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