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化技术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16&rec=287&run=13

(一)文化教育
1958年,各劳教所相继开展了文化教育。1960年2月,省宝山劳教所对全所
6926名劳教人员的文化程度进行摸底,分别编成初中、高小、初小、扫盲班。进行
了不同层次的文化教育,学习时间每天4小时。1964年,遵照省劳改局《关于抓好
三类人员教育几个问题的通知》,各劳教单位选择了部分改造表现好、罪错轻、文
化程度较高、有一定教学水平的劳教人员担任教员,并结合实际情况,编写通俗读
本进行授课。12月,根据省劳改局《在三类人员中扫除文盲工作的意见》,开展了
扫盲和小学教育。1980年,根据全省劳改、劳教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开展了文化教
育。
1982年2月,在省第一劳教所召开了全省劳教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
了该所文化教育的经验。同年9月,全省各劳教单位普遍开展了文化教育,并建立
了教学机构,基本上达到了教员、教材、时间、编班、制度五落实。
1985年,全省各劳教单位根据全国劳教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全省劳改、劳教单位
负责人会议精神,按照办特殊学校的要求,把文化教育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进一
步充实了教师队伍,落实了教学时间,每周不少于5课时。全省各劳教单位的文化
教育基本纳入正规。截至年底,全省参加文化学习的劳教人员4195人,入学率达71.
5%;办起各类文化班113个,其中扫盲班20个,初小班29个,高小班34个,初中班
24个,高中自修班6个;累计有1503人摘掉了文盲帽子,3168人高小毕业,574人领
取了初中补习合格证书。
1986年,各劳教单位以扫盲和小学教育为主,有条件的单位举办了初中以上文
化补习班或函授班。文化教育实现了课堂化、正规化。
(二)技术教育
劳动教养创办初期,全省各劳教单位结合当时农业生产的需要,对劳教人员进
行了农业技术教育,主要学习水

稻、棉花等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技术和农田水利灌溉方面的知识。1958年后,根据生
产实际,对劳教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
1962年开始,根据劳教人员的改造表现,对其技术熟练程度评定了技术等级。
1980年,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原则,对全省劳教人
员开展了各类技术教育。
1983年严打斗争开始后,地市劳教所技术教育一度停办。省第一劳教所的基建、
木工、电工、机械制图、缝纫等12个技术班坚持了正常教育,参加学习的313人。
1985年底,全省7个劳教所共办技术学习班43个,参加学习的劳教人员1032人,
占劳教人员总数的17.6%,经过考核有52人获三级工以上技术证书,其中四级的10
人。
1987年,各劳教所根据昆明办学会议精神,调整了师资队伍,全省技术教员由
1986年底50名增加到84名。技术教育着重进行了职业技术教育和岗位培训。
1988年,各劳教所把技术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配备了专职干部,进一步充
实了技术教育力量,调整了教育时间。对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劳教人
员,进行了系统地专业技术教育。对文化水平较低,家居农村或无业的人员,进行
了短期职业技术培训。
1989年后,各劳教单位狠抓了岗位培训,加强了上岗前的技术培训和在岗技术
教育。对重点生产岗位人员采取集中培训和以师带徒的方法,提高劳教人员的岗位
生产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