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元明清时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9&rec=49&run=13

元代为鼓励农桑,由司农司主持撰修、刊刻《农桑辑要》。该书大量摘引、
阐述《齐民要术》的内容,可见其影响之大。此期王祯所著《农书》,对《齐民
要术》也多有引用。由《农桑辑要》、《农书》的撰著可见,贾思勰“采捃经传,
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的农书撰写途径,成为后来治农学者的必由之
路。这进一步巩固了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在中国农学典籍中的核心地位。
明代农业有较大发展,商业、书籍刻刷行业趋于繁荣。《齐民要术》数次得
到刊刻印行。明代王廷相在嘉靖甲申年(1524年)为马直卿刊刻《齐民要术》所写
的“后序”中称“其书播殖五种,畜字六扰,区灌瓜蔬,栽树果实,条贯时宜,
靡不该载,大抵训农裕国之术”。并进一步阐发贾思勰的农业思想:“盖国者富
民其要术也;富民者农事其先务也;教农者有司之实政也;稽术者为政之大纲也。”
阐释益国、富民、教农、稽术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但相近时期的学者杨慎 (1488
年-1559年)在《丹铅总录》中指出,《齐民要术》广引古书奇字,“文人其犹嗫
之,况民间其可用乎?”
清代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纂修《四库全书》,将《齐民要术》收入。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齐民要术》十卷,后魏贾思勰撰。”“思勰
始末未详,惟知其官为高平(高阳)太守而已。”《提要》在叙说《齐民要术》版
本流传中的窜入、夹注、计量等疑点外,也指明“盖唐以前书文词古奥,校勘者
不尽能通,辗转讹脱,因而讹异固亦事所恒有矣。”清代学者姚振宗在《隋书经
籍志考证》(1895年)中则提出“贾思勰和《魏书》里的贾思伯、贾思同是同族兄
弟”的说法。在清代以前,农家学者人数很少,他们读《齐民要术》也只以技艺
书看待,不注重章句的考订。这使《齐民要术》所引古籍片段得以保存原来引用
的模样,尤其是“经部”书中的辞句,有不少与经过后来经学家们删改过的颇不
相同。所以清代乾嘉以来的朴学者们特别珍视《齐民要术》。如戴震、阮元、王
念孙、王引之、郝懿行、毕沅等,都曾对《齐民要术》下过功夫。他们把《齐民
要术》当作考订经史文字的素材,或作为校勘纠误的对象。但他们较少留意《齐
民要术》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实用意义。考订、校勘方面的进展导致优秀版本的探
寻。杨守敬(1839年-1915年)曾致力于搜集散佚古籍,在述及《齐民要术》时称:
“此书宋本固不可得,津逮本、照旷本非罕见,乃因其所得本偶欠,遂不再求他
本以补之,且不照原书行式,以留他日校补,卤莽如此,真所谓刊刻之功,不蔽
其潜妄之罪也。”他曾于清末在驻日使馆任职,1897年撰有《日本访书志》,谈
到在日本见到宋本《齐民要术》残卷时说:“余所得系小岛尚质以高山寺本影钞,
精好如宋刻。”用以校勘其它版本“补脱厘误,大有裨益”,“唯未得原书全本
照之,终为恨事”。1911年,罗振玉(1866年-1940年) 到日本,曾往访高山寺,
并据高山寺藏本影印,题《北宋椠齐民要术残本》,包括《齐民要术》的卷五、
卷八(缺最后半页)。罗振玉以高山寺藏本校对当时较为流行的中江榷署渐西村舍
本,于第八卷即发现“讹夺至众”,第五卷更是“尚多舛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