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相畜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9&rec=37&run=13

相畜术,即现代的家畜外形鉴定,是从家畜外形鉴定其优劣的一种方法。中
国在春秋战国时已有相畜术,当时的伯乐、九方皋都是著名的相马专家。到北魏
时,相畜术有了新的发展。贾思勰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将中国的相畜术发展到
了一个新的水平。
(一)关于“筋马”和“肉马”的相法
筋马类似现代干燥型的骑乘种,是良好的战马;肉马类似现代结实型的乘挽
兼用种,是良好的役用马。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对此提出了一个简要的鉴
别原则:“望之大,就之小,筋马也;望之小,就之大,肉马也:皆可秉致。”
(《养牛、马、驴、骡第五十六》)“望”,是指站在距马较远的地方观察;“就”,
是指就近察看马体。筋马作为骑乘马,体型及甲较高,特别是马头,常常呈昂
着远眺的姿态,从侧面看去,给人以“望之大”的印象;肉马的体型及甲较矮,
马头重垂,从侧面看去,给人以“望之小”的感觉。近看时,由于筋马的头较小,
头颈较细,皮薄,胸围较窄,给人有“就之小”的印象;肉马头大,颈粗短,胸
围较宽,给人有“就之大”的感觉。
(二)关于马匹优劣的鉴定
贾思勰说,马匹鉴定,首先要去除劣马,凡具有“三羸”、“五驽”特征的,
都是劣马,应在首先淘汰之列。他说:“凡相马之法,先除‘三羸’、‘五驽’,
乃相其馀。 ” 所谓“三羸”,是指大头小颈、弱脊大腹、小胫大蹄特征的马;
“五驽”,是指长颈不折、短上长下、大髂短骨、浅髋薄髀、大头缓耳等特征的
马。
贾思勰所说的“羸”,是指羸弱无力的马,所说的“驽”,是指迟钝少力的
马。这些都是严重失格,没有经济价值的马。
“三羸”之所以失格,是因为“大头小颈”,马体的重心前移,跑不快,容
易摔倒;“弱脊大腹”是腰陷,腹大无力,既缺乏耐力,又速度不快;“小胫大
蹄”是胫骨太细,造成前肢的负重增加,大蹄造成步伐沉重,致使马匹的负重力
和支持力减弱,难于提高速度。
“五驽”之所以失格,因为“大头缓耳”是神经反应缓慢的表现;良马的颈,
弯如鸡鸣,颈肌有力而且姿势优美,“长颈不折”是颈细长不弯曲,是失格的表
现;“短上长下”是躯体与四肢的比例不相称;“大髂短骨”是躯体发育前后不
相称;“浅髋薄髀”是后肢骨胳和肌肉发育不良的表现。
可见“三羸”、“五驽”都是有严重缺陷的马,这类马不论用于乘骑,还是
用来负重,都是不合格的。在给大群马作外形鉴定时,应首先把这些有严重缺陷
的马淘汰,再给其余的马匹作全面细致的鉴定。
(三)关于马匹鉴定的重要部位
贾思勰认为,鉴定一匹马:重要的是要观察头、目、脊、腹、四肢等部位,
其标准是:“马: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光;脊为将军,欲得强;腹
胁为城廓,欲得张;四下为令,欲得长。”意思是:马体中,头的重要好比国王,
要长得正直而有棱角;马眼重要如丞相,目光要明亮、清澈;背脊如将军,要坚
强有力能负重;胸腹象城墙,要充实鼓出;四肢如县令,要修长。这五句话指出
了外形鉴定时马匹的重要部位及其重要程度,形象而又通俗,为马匹的鉴定提出
了一个简明的鉴别原则。
(四)“相马五脏法”--关于马体外形与内部器官关系的鉴定方法
贾思勰认为,马匹的优劣和内部器官有密切关系,而内部器官的状况又可以
从马体的外形中得到反映,因而提出了一个由表及里的“相马五脏法”。其内容
是:“肝欲得小,耳小则肝小,肝小则识人意。肺欲得大;鼻大则肺大,肺大则
能奔。心欲得大;目大则心大,心大则猛利不惊,目四满则朝暮健。……肠欲得
厚且长,肠厚则腹下广方而平。脾欲得小。肷腹小则脾小,脾小则易养。”意思
是马的肝要小,耳朵小的肝就小,肝小懂人意;肺要大,鼻大肺就大,肺大就能
奔跑;心要大,眼睛大的心就大,心大,突然受到刺激也不会惊慌;眼神饱满的
马,可朝暮健步走;……肠要厚而长,肠子厚,肚皮下广方而平;脾要小,肷窝
小的脾也小,脾小容易驯养。
从现代生理解剖学来看,肺大和“能奔”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明显的。肺是气
体交换部位,肺活量大利于奔跑。至于肝、耳和“识人意”之间,心、目和“猛
利不惊”之间,脾、肷腹和“易养”之间,看不出有什么直接的相关性。这可能
是当时还未搞清楚神经中枢的作用,误将高级神经活动和心、肝等联系起来了。
但是,相马五脏法的意义,并不是具体对某一部位的相法,而是反映了在距
今1 400多年前的农学家已注意到体表外貌和内部器官之间、 结构与功能之间的
相关性,已注意到由表面联系到内部来推断马的生产性能,这种由表及里的相法,
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相畜术上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