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果树嫁接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9&rec=34&run=13

中国的嫁接技术最初出现于汉代,据西汉《氾胜之书》记载,当时嫁接已用
于蔬菜上,用的是一种靠接法。到北魏时,中国的嫁接术已从蔬菜发展到果树,
方法上也从靠接发展到皮下接和劈接。有关果树的嫁接,首先是由贾思勰在《齐
民要术》中记载下来的。
嫁接,贾思勰称之为“插”,他认为果树使用插的方法繁殖,能收到“插者
弥疾”的效果,即能提早结果。这方面,贾思勰总结了当时果树嫁接的丰富经验,
将中国的嫁接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插梨第三十七》中,贾思勰以梨
树为例,对此作了详细的记载。
关于梨树砧木的选择,贾思勰在书中指出,应选择棠树和杜树。用棠树做砧
木,梨长得大而且肉质细,其次是用杜树、桑树做砧木,但果实品质太差。用杜
树作砧木,应当先种杜,一年后才能用。粗壮的杜树可以插五个接穗,小的可以
插三枝或两枝。梨、棠、杜都是蔷薇科植物,亲缘相近,嫁接容易成活,贾思勰
虽然在当时还不懂得亲缘的道理,但已观察到梨、棠、杜树嫁接容易成活的现象。
关于嫁接时期,贾思勰在书中指出以“梨叶微动为上时,将欲开莩为下时”,
即以梨的叶芽将要开放时为最好,最迟不能过梨树快要开花的时候,因为这时树
液流动,嫁接最易成活,表明当时已掌握了嫁接的最佳时期。
贾思勰还就梨树嫁接的方法,作了十分细致的介绍。他说嫁接时先要用麻丝
在树桩上缠十多道,在离地五六寸高处,将杜树锯断。不先缠麻,插时树皮容易
绽裂;树桩留得太高,遇上大风,接穗处易绽裂,可留得稍高一些,梨树成活会
早些。但树桩要用草袋围着,里面用土填满,直到把桩遮没。刮风时,要用竹笼
将树围住,以防披裂。
再用竹片斜削成竹签子,刺入砧木的树皮和木质部之间,深约一寸多。然后
在好梨树上折取枝条作接穗,长五六寸,枝条要选用向阳的,用背阴的枝条结果
少,折取的枝条要削成过心的斜尖,大小长短和竹签一样,用刀在斜面上轻轻划
一圈,刮去黑色表皮,切不可伤绿皮,伤了绿皮,就会死去。然后拔去竹签,插
上梨枝,一直插到刀刻的圈为止,让梨枝的斜面贴上砧木的木质部,树皮的一面
和砧木的树皮紧紧相连。插好后,用丝绵将杜树裹严,上面封上熟泥,再用土掩
盖,只让梨枝露出头,再在梨枝上浇水,水吸尽了,再盖些土,不要使土干涸发
硬。这样,梨树嫁接的成活率可达到百分之百。这段详细的记载,反映了贾思勰
对嫁接技术的娴熟,和当时嫁接成活率之高。
贾思勰在书中还指出,接穗枝条生着部位的不同,对结果的迟早有着极大的
影响。“用根蒂小枝,树形可喜,五年方结子;鸠脚老枝,三年即结子,而树丑。”
根蒂小枝,是指生长不充实的徒长枝,用这种枝条作接穗,将来树形虽然长得好
看可爱,但要五年后才能结果。鸠脚老枝,是分叉像斑鸠脚的老枝条,这是一种
已生长充实的结果树,用这种枝条作接穗,虽然树形长得不美观,但三年就可以
结果。说明此期中国已懂得利用多年生果树发育年龄的阶段性,用嫁接的措施来
促进果木提前开花结果了。
贾思勰还指出,梨树嫁接,除用棠、杜作砧木外,亦可用桑、枣、石榴等不
同科的树木作砧木, 并能达到“治十收得一、二”的效果,即有10%-20%的成活
率,说明此期中国已开始掌握远缘嫁接技术,并有了成功的记载。
上述事例说明,贾思勰在果树嫁接方面,已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