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9&rec=27&run=13

“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既是贾思勰之所以著述《齐民要术》的目的和指
导思想,也体现了他的农业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是他作为封建官吏为政之道的具
体反映和体现。
当然,贾思勰所谈的“齐民”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虽然,“齐民”一词的
涵义本于《史记》“齐民无盖藏”之语,但就书中所说“齐民”而言,并非是指
一般的老百姓,而是有着众多生产资料的富有之家。贾思勰所谈“齐民要术”,
并非是一般农民的谋生之道,而主要是富有之家的致富之经。
不过,又不能不看到,贾思勰毕竟是一个官至太守的封建官吏。从维护地主
阶级政权的目的出发,他非常注重正常社会秩序的维护,主张为政之道“要在安
民,富而教之”(《自序》)。这样,就使他的农为国本思想得到了深化,从而建
立起一个教授农民生产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农家富则社会安,社会安则国家盛
的经济思想逻辑。因此,在《齐民要术》的《种谷第三》、《种芋第十六》中,
贾思勰也一再提到“少地之家所宜遵用”、“救饥馑,度凶年”、“土功之时,
一劳永逸,亦贫家之宝”等,指导一般农民家庭,起码是自耕农发展农业生产,
从而使他的“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的观点带有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为达到“富而教之”的目的,贾思勰在《自序》中提出应该切实强化国家在
农业管理方面的职能。他认为:“家犹国,国犹家。是以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
思良相,其义一也。”他痛斥腐朽堕落的王公贵族对农事不闻不问,“既饱而后
轻食,既暖而后轻衣”,指出由于他们挥霍无度,“加以政令失所”,从而造成
灾荒连年。贾思勰异常推崇劝课农桑卓有成绩的地方官员,并把他们作为“要在
安民,富而教之”的楷模。他指出,诸如“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
民时”,以及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等,都属于农为国
家“政首”的充分体现。他列举了前代赵过、任延、王景、皇甫隆、茨充、崔寔
、龚遂、召信臣、颜裴、杜畿等著名劝课农桑的地方官吏的政绩,指出了教民农
稼在安民富民中的重要性。贾思勰认为,各级官吏都应有诸如“神农憔悴,尧瘦
癯,舜黎黑,禹胼胝”的以身作则精神,从而得出了“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四
肢不勤,思虑不用,而事治求赡者,未之闻也”的结论,充分体现了一个有作为
的地方官吏的进取精神。
贾思勰将自己“富而教之”的一片苦心,完全融化在《齐民要术》整部著作
之中。他不仅系统地论述和总结了从大田粮食作物种植到蔬菜、果林栽培,再到
家畜家禽饲养和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将一整套农家多种经营的宏伟规划纳入
《齐民要术》的构思中,而且对每项经营都进行三番五次的对比,以求为农家寻
找最佳经营方案。他认为,实现最佳农作效益的总原则是:“顺天时,量地利,
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种谷第三》)这就是说,在农业
生产中,人们必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去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因地制宜地进
行农业活动,才能确保农产丰收。这种观点,看到了人与自然、农作物与自然、
人与农作物之间应有的关系,把强调人的因素放到了一个较为科学的高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