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9&rec=1&run=13

贾思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因著农书《齐民要术》著称于世。关于他
的生平,史籍阙载,仅从其著作题名中,知他曾任后魏高阳郡太守。但南北朝北
魏时有两个高阳郡:一为本郡,在今河北省高阳县境内;一为侨置郡,在今山东
淄博市临淄区西北30里。贾思勰究竟在何处任职,近代以来中外学者考证颇多,
尚无定论。关于他的里籍,学术界大多认为他与《魏书》有传的贾思伯、贾思同
是同族兄弟,都是北魏时齐郡益都县(治所在今山东省寿光市城南益城村)人。近
代有学者推论贾思勰和贾思同可能是同一个人,终因缺乏实证,未得到多数学者
的认同。
北魏时期,居住在青州齐郡益都县的贾氏,是一个世代为官的士大夫家族。
贾思勰作为这个大家族的一员,有着从事农牧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实践体验;作
为地方行政长官,出于巩固封建政权的考虑,“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自序)便
成了他的牧民为政之道。于是,借助家族本身的有利条件,通过博览群书和实地
考察, 大约在公元533年-544年间,贾思勰写成了农业巨著--《齐民要术》。虽
说“齐民”是平民,“要术”是谋生的方法,但就全书内容而言,该书也可以说
是一部农牧业经营管理学著述。
《齐民要术》 系统地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历代劳动人民积累的宝贵
的农业生产经验,体现了很高的技术成就。在耕作方面,该书总结了黄河流域各
族人民精耕细作抗旱保墒的经验,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技术措施;总结了先进的
种植制度--绿肥轮作制,并研究鉴定了多种绿肥作物,特别是豆科绿肥作物的肥
效,研究了它们的增产效果,使土地能够连续种植,用养结合,为农业连续增产
开辟了新途径。在种子处理方面,总结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选种、留种和良种繁育
制度,提出比较明确的品种命名原则。该书分门别类,对每一种作物的品种、生
物学特性,如何因地因时制宜地进行栽培管理等,作了详细论述,特别总结了果
树林木培育、扦插、压条、嫁接等技术要领与基本原理,以及蔬菜精耕细作的栽
培技术。在畜养方面,总结了外形鉴定、饲养管理、选种、育种、畜产品加工等
方面的宝贵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而且比较系统的畜牧科学文献。在兽医方面,
收集了阉割法、直肠掏结术、中兽医辨证论等,这些经验是中国及世界兽医学上
的最早成就。该书还系统地总结了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成就,详细记载了古代蚕桑
生产技术,特别是“低温催青法”和“用盐杀茧”的盐腌法。这些,在中国科技
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
《齐民要术》 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书中广征博引文献资料160种以上,佚
书《氾胜之书》、《四民月令》、西晋的《广志》等,即有赖于《齐民要术》方
得以辑录传世。
《齐民要术》的撰著体现了贾思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他充分借鉴前人的
著述成果,广泛收集民谣民谚,访问有经验的老农,在农业生产中作了深入的调
查研究,用实践的科学方法来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对前人提法的不当之处,
予以大胆否定。《齐民要术》多处引用《氾胜之书》的内容,但对于《氾胜之书》
的迷信或不合实际之处给予了否定,并提出了自己有创见性的看法。
《齐民要术》对中国传统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创立的农学体系包括
农、林、牧、副、渔等诸多项目,涉及天文、气象、植物、土壤、肥料等多方面
的专门知识。后世农书多以它为蓝本,如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
明代的《农政全书》 , 清代的《授时通考》,这四部大型农书都继承、吸取了
《齐民要术》的精华。
《齐民要术》在世界科技史上也具有较大影响,受到外国学者的关注。公元
9世纪,日本宽平年间(公元889-896年),藤源佐世编著《日本国见在书目录》,
收录了《齐民要术》。至12、13世纪,《齐民要术》已有多种版本在日本广为流
传。1940年以后,日本著名学者西山武一研究华北旱地农业时,对《齐民要术》
推崇备至,除收集一些版本外,还到山东临淄实地访查。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
约瑟高度评价《齐民要术》,其助手将《齐民要术》译成了英文。
《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业百科全书,问世
已有1400多年。它丰富多彩的内容闪烁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之光,获得古今中
外众多学者的推崇和赞扬。它不仅是研究古代农业技术史的珍贵文献,而且是从
事现代化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历史上, 贾思勰作为一个地方官吏, 因官位不显而未能正史立传,但一部
《齐民要术》则足以使他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彪炳青史,百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