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家世与家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8&rec=3&run=13

辛弃疾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 五月十一日(公历5月28日)诞生于金统治下
的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四风闸。其先代可称簪缨世家。据辛启泰《稼轩先
生年谱》,他的始祖维叶为唐大理评事,由狄道(甘肃临洮)迁来历城。高祖师古,宋
儒林郎。曾祖寂,宾州司户参军。祖父赞,朝散大夫,陇西郡开国男,亳州谯县令、
宿县令,知开封府,赠朝请大夫。父文郁赠中散大夫,英年早逝。过早失去双亲的辛
弃疾自幼与祖父相依为命,他的祖父辛赞是一个富有民族观念的读书人。他目睹国土
沦丧后的惨状,怀念故国,把报国的一片赤诚和希望都寄托在辛弃疾身上。
辛弃疾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期曾师从蔡松年(字伯坚)、刘瞻(字岩老),与党怀
英同学。元好问编《中州集》卷三《承旨党公小传》云:“公讳怀英,字世杰。……
师亳社刘岩老,济南辛幼安其同舍生也。”刘祁《归潜志》卷八:“党承旨怀英,辛
尚书弃疾,俱山东人,少同舍。”《宋史》卷四百一《辛弃疾传》:“少师蔡伯坚,
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刘瞻能诗,风调野逸;蔡松年擅长乐府,以雄爽清丽见
称,对辛弃疾的文学修养当有所影响。据陈模《怀古录》卷中记载,辛弃疾少时,曾
有人称许他“他日当以词名家”,足见其词才早已显露,只是早年作品未克流传。辛
弃疾14岁,曾领乡荐,或借应试之机有北上燕山之行。
辛弃疾是南归以后成婚的。约在30岁左右娶范邦彦之女为妻。岳丈范邦彦,字子
美,邢州唐山(今河北邢台)人,宋徽宗宣和年间的太学生。宋钦宗靖康末年,邢州被
金兵攻占,范氏家乡沉沦于金朝统治之下。后范邦彦举于乡,任蔡州新息县令,宋高
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因荒淫无道被部将杀死,范邦彦率众开蔡州城
门以迎王师,并率全家南徙,驻家京口。辛弃疾的岳丈也是有志复国的抗战派。
范邦彦之子范如山,字南伯,和妹婿辛弃疾关系很好,曾任辰州卢溪令、江陵公
安县令。辛弃疾曾为他写过祝寿词《西江月》(秀骨青松不老) 、《破阵子》(掷地刘
郎玉斗) ,后篇词有“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之句,激励他大试身手,为恢
复故国建立功勋。辛弃疾后来把女儿嫁给范南伯的儿子范炎,算是亲上作亲。范炎,
字黄中,曾官通直郎,知晋陵县,有治绩,能诗。
辛弃疾另一女儿嫁给陈成父。陈成父,字汝玉,福建宁德人,父陈骏(字敏仲),
举进士,是朱熹的学生。陈成父克承家学。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辛弃疾在福建做
提点刑狱官时,闻其才名,决定把他罗致到幕府,后逐渐对他产生好感,遂将女儿嫁
给他。陈成父是个很笃实的学者,安贫守道,著有《律历志解》、《默斋集》等书。
据辛启泰《稼轩年谱》,辛弃疾有九子,他们的名字分别是:稹、秬、 、穮、
穰、穟、秸、褎、 。幼子早殇。辛启泰谓“其八子名皆从禾,盖即名轩之意”。稼
轩八个儿子中,次子辛秬曾任崇仁尉;三子辛 官朝请大夫、直秘阁、潼川提刑,其
后嗣人丁较旺;四子辛穮仕至迪功郎;五子辛穰官承务郎,稼轩身后有人劾奏稼轩迎
合开边,请追削爵秩,夺从官 典,辛穰曾呈奏文为其父辩谤;六子辛穟仕至承务郎,
其子也登过进士;七子辛秸、八子辛褎,年谱未载仕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