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散文特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8&rec=29&run=13

综观辛弃疾的奏章和杂文,可以看出,作者以政治家的气度总览全局、谛观时势、
深刻了解社会民情,写出了大批识见卓荦的政论文,深刻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民
族矛盾和诸多社会问题,对南宋光复故物的统一大业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略和战
术,不愧为一代英才。同时辛弃疾又是一位感情丰富、品节狷介的文学巨匠。他不仅
以爱国词章领一代风骚,其零星存留下来的各体散文,也反映了他感情世界的多样性,
体现了其超逸拔俗、耿直纯洁的心灵。
辛弃疾的散文很有特色,不应为其诗词的出色成就所掩。综述其大者,其一,切
中时务,不为空言。李濂在《批点稼轩长短句序》中谓辛文“皆切中时务”,这确是
中肯之论。当时浙东学派论文讲求事功。如叶适说:“为文不关世故,虽工何益! ”
(《春觉斋论文·识度》引叶水心语)稼轩政论文与浙东学派相近,其所进奏策,无不
针对现实,回答朝野人士所关心的紧迫问题,而且洞悉敌我,言而有据,智略辐凑,
切中肯綮。《十论》、《九议》最足代表。其二,笔势浩荡,议论纵横。稼轩为申述
抗战主张,驳斥失败论、主降论,每条分缕析,层层剖辩。如《久任》篇针对符离之
役对抗战将领张浚处理失当的问题,提出“任之不专则不可以有成”的观点,然后举
出勾践、刘邦知人善任的事例,证明“信之专”,方能“期之成”,由此进而联系现
实,建议人主必须“推至诚,疏谗慝”,依托抗战人才,完成光复大业。作者从理论、
史事到现实,步步推论,使结论扎实可靠,令人信服。辛文善于知人论世,借古鉴今,
纵笔写来,波澜横生,使文章具有雄辩性和逻辑力量。所以刘克庄称扬其“文墨议论
尤英伟磊落”,“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辛稼轩集序》)。其三,
结构严紧,章法缜密。辛弃疾的政论,善于统筹全局、周密谋篇。如《十论》首贯以
引言,以下从十个方面进行分论。引言由回顾个人家世经历说到对总体抗金形势的看
法,并表明进言的款款忠悃;正文十题,“其三言虏人之弊,其七言朝廷之所当行”。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长篇奏议,多属有严密组织、有完整体系的宏文巨制。正如许及
之《上辛安抚二十韵》所称:“宏谟驱固陋,余论细雕镌。”其四,文笔流畅,措语
精工。宋人论文尚气,如陆游所谓“文以气为主,出处无愧,气乃不挠” (《傅给事
外制集序》) 。辛弃疾更是抗战派文气论的倡导者。他说:“昔越王见怒蛙而式之,
曰:‘是犹有气。’盖人而有气然后可以论天下。”这种仡立不移的正气、志气,体
现在文章风格上则是气充言随,有一往无前的凌厉气势。所以他的政论文气如山洪奔
泻,势不可遏,且以判断的明晰、语气的恳切、文笔的爽快,给读者一种鼓荡的力度。
如果说稼轩的政论文正气凛然,以笔力流畅明快见长,那么他的抒情文,则以情感充
盈下字精美引人注目。如上文提到的悼念友人的祭文,多为发自肺腑之音,虽无意雕
饰,却自然精严而动人。《上梁文》虽系闲逸笔墨,而下字用典之精,出人意表。如
写景句“青山”对“白水”,“屋上”对“田头”,极富生活气息。抒怀句,化用语
典,以陶渊明的“吾亦爱吾庐”,同庾子嵩的“卿自用卿法”相对应,仿佛随手拈来,
而意趣横生,精当无比。凡此均体现出稼轩散文的才藻与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