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爱国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8&rec=13&run=13

“铁板铜琶, 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为济南辛弃疾纪念堂题辞)稼轩继苏轼豪放词风而加以发扬光大的,正是他那
激扬蹈厉、始终不渝的爱国激情;而作为稼轩词主旋律并奠定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的,
也正是他那宏富而又内蕴深厚的爱国词章。辛弃疾的爱国词植根于悲剧的时代,植根
于广大军民却敌复国的呼声,同时也是词人“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 (范开《稼
轩词序》)胸怀的自然流露。
稼轩爱国词的思想内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念念不忘家国之忧。中原沦陷,山河破碎,使词人整日忧心忡忡。他白日纵
目万里江山,是“剩水残山无态度”(《贺新郎》)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水
龙吟》) 。他夜不成寐,所闻所感是“狂风悲歌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
正分裂”(《贺新郎》)。送友人赴汉中,他抚今追昔说:“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
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木兰花慢》)无论出仕江湖或归隐
家园,魂梦所系者,依然中原故土;念念萦心者,还是家国之忧。试读其代表作两首: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
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
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
《菩萨蛮》作于淳熙二、三年(1175年-1176年) 间,时稼轩任江西提点刑狱。词
题为“书江西造口壁”。造口即皂口,皂口有皂口溪,溪水流入赣江。据罗大经《鹤
林玉露》载:“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
‘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郁孤台在赣州西北,唐朝李勉因登台望长
安,改名为“望阙台”。词即由江水起兴,言滚滚江水似饱含着当年流亡者的血泪,
从而翻出一段屈辱伤心的史实。以下写其遥望西北故都,无奈被群山遮目,望而不得,
暗谓中原沦陷金人之手。令人尤为感慨的是,青山能遮望眼,却遮不住江流东逝,一
如当年国势陵夷难挽。正值词人愁绪万端之际,江天渐晚,暮色苍茫,又闻深山鹧鸪
声声,引发归思,国愁乡思融汇一气,情境益发孤凄勃郁。总之,此词虽用山水比兴
经纬,却令人深深感到“忠愤之气,拂拂指端”(卓人月《词统》)。《清平乐》作于
闲居带湖时,题曰“独宿博山王氏庵”。上片写其深夜见闻,饥鼠蝙蝠肆意疾走乱舞,
风雨敲窗,破纸自语,一派荒寒孤寂景象,而以一位铁血男儿处身其间,则请缨无门
之悲灼然可见。下片抒情,“平生”两句,驰骋塞北江南的雄姿英概和归隐田园的白
发苍颜,形成鲜明对照。结处秋宵梦觉,境界奇变,不再凄风苦雨,眼前居然是气势
宏伟的万里江山。这说明词人虽身居茅屋,却胸怀天下,梦中犹自念念不忘一统大业。
二、光复故土,“还我河山”,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稼轩以词勉友或自励,总
鸣响着却敌复国的呼声。其寿赵德庄词:“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水调
歌头》) 其呈史正志词:“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其勉
友人汉水赴任:“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其勉内兄为国
出仕:“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破阵子》)当他登上南剑双溪楼,联想
到剑化双龙的传说,情不自禁昂首高呼:“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在镇
江守任,66岁高龄的老词人犹自志在千里,愤懑一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
(《永遇乐》)在这类词中,《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是富有代表性的一篇: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
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
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此词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 冬,时稼轩二度罢居瓢泉,契友爱国志士陈亮(字
同父) 来访,两人漫步鹅湖,共酌瓢泉,以《贺新郎》词唱和,共勉互励。词的上片
描叙志趣相投的诚挚友谊。起笔以二陈(名士陈登、陈遵)相拟,自见不凡。以下追叙
欢聚情景,两人议时论政,高歌畅饮,意气之豪,以至“惊散楼头飞雪”。但曲高和
寡,知音者唯西窗明月而已。词的下片承“硬语”而来。针对家国分裂依然、人心却
有主战主和之别的严峻现实,词人先是戟指怒斥主和派屈辱求和,致使爱国志士报国
无路,备遭困顿。继之则是昂扬奋起,誓以“补天”相互激励;心坚志刚,充满复国
信念,大有“直捣黄龙,与君痛饮”之豪壮气势,读之令人鼓舞。
三、谴责执政者误国。清谈误国,是西晋覆亡的惨痛教训之一,宰辅王衍 (字夷
甫) 即为当日清谈家之首。故桓温北伐时尝言:“使神州沉陆,百年丘墟,王夷甫诸
人不得不任其责。”(《世说新语·轻诋》)不想时至南宋,“今士大夫微有西晋风,
作王衍阿堵语”(宋孝宗赵眘语,见《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三)。稼轩于是借古
讽今,痛斥当今“夷甫之流”的误国罪行。如其《贺新郎》云:“起望衣冠神州路,
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 ”《水调歌头》说:“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
笑,西北有神州。”试读其《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上片: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
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韩南涧即韩元吉,曾任吏部尚书,主抗金,时退居信州。因志趣相投,常与稼轩
交游唱和。此虽寿词,却不流庸俗,充满爱国激情。起首八句为赞颂友人的反衬之笔,
矛头直指当世的“夷甫诸人”。南渡以来,他们官居高位,却无一治国能手,致使家
国偏安江南一隅的局面依旧;他们对中原故土的陷落,麻木不仁,无意北伐。最后归
结到平戎大业唯有寄希望于韩元吉这样真正的爱国志士。下片结处,词人扣合祝寿题
面,更慷慨激昂地说:“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总之,鞭笞误国者和
颂扬爱国者是稼轩此类词的重要特征之一。又如其早期词作《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
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
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词为友人而赋,却也自吐悲愤,自抒离情。词虽受东坡《水调歌头》中秋词影响,
但命意和词境显然不同。同是把酒问月,辛词兴起的是白发之叹和壮志难酬之愤。下
片虽也“乘风好去”,却志在“直下看山河”,饱含深情,俯瞰破碎的家国全景。结
处借用神话传说,驰骋想像,更待奔月斫桂。这两句诗化用杜诗《一百五日夜对月》,
但月中桂树自有其特定的时代内涵。正如周济《宋四家词选》所说:“所指甚多,不
止秦桧一人而已。”词人嫉恶如仇,意欲铲除奸邪,重整乾坤。
四、反映爱国者愤懑。每当主和势力得逞,必有大批爱国志士投闲置散,稼轩于
此深有体会。因此,他的作品中时时迸发出岁月蹉跎、壮志空怀之愤,常常激荡着请
缨无门、报国无路之恨。如其登月波楼,面对清幽高远的月夜秋色,不禁慨然伤时言
志:“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水调歌头》)在《满江红》一词中,他无限悲愤地说:“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
以尊中国。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翻沉陆。”他被迫罢居时,“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
念少年时事”而作《鹧鸪天》,词的上片回顾其南渡前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涯,下片笔
峰陡转:“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今昔对照,沉痛无限,感慨至深。试读其代表作之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
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秋,时稼轩南归已12年,但仍壮志难酬,故登楼纵目,
虽“玉簪螺髻”,群山风流多姿,然在词人看来,徒自“献愁供恨”而已。以下七句,
文不加点,一气呵成。落日断鸿,把看吴钩,拍遍栏杆,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现
出一位寂寞孤独的爱国者形象。下片连用三个典故,既表现出他那以天下为己任的胸
怀,更抒发其虚度年华、空怀壮志的愤懑。结韵感叹世无知音,与上片结拍“无人会,
登临意”遥相呼应,慷慨呜咽,而又深沉婉曲。再读其借古讽今之作《八声甘州》,
题曰:“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
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
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
细雨,一阵轻寒。
词作于罢居带湖时,李广为西汉名将,英勇善战,屡败匈奴,人称“飞将军”,
但终身未获封侯之赏,更一度废居终南山。词人读史有感,借古人酒杯,浇己胸中块
垒。上片纯叙李广故事,言其虽射虎石裂,战功卓著,却难以升迁而废居田园,更遭
灞陵小吏羞辱。词人对此无限感慨,盖身世遭遇颇相仿佛。下片即事抒情,明确表示
不甘桑麻终老,愿随飞将,射虎南山,坚持实现抗金复国的理想。以下笔回情转,深
深一问:西汉号称盛世,何以李广尚有废居田园之叹? 言外之意,英雄报国无路,自
古而然。显然,这是借古讽今,批判现实而自抒郁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