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8&rec=1&run=13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历城)人,中国历史上
著名的爱国志士,杰出的爱国词人。
辛弃疾生活于公元12世纪40年代至13世纪初期,其时正值南宋中叶,赵宋政权只
据有东南半壁江山,淮河以北广大地区为金人占领,南宋小朝廷苟安享乐,人民生活
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中原人民的抗金要求不断高涨的时代。
辛弃疾少年在祖籍济南历城度过。目击战乱的劫难,亲遭民族压迫之苦,承受祖
父爱国思想的熏陶,辛弃疾萌生了澄清中原的壮志。在他22岁时,金主完颜亮督师南
侵,中原人民纷纷起义,稼轩遂即举起义旗,聚众抗金,加入了耿京领导的义军,随
后决策南向,投归了南宋。这期间,他曾追杀窃印潜逃的义端,并曾率50名骑兵突袭
金营,擒缚叛徒张安国,押回建康斩首示众。其英雄行为博得了人们的普遍赞佩。
辛弃疾南归后的前20年,即24岁到42岁期间,辗转于江淮两湖一带任地方官。这
时期他凭借职守,积极为恢复中原呼吁筹措。南归之初,他被任命为江阴签判。当时
张浚主持隆兴北伐,后兵溃符离,北伐失利,宋金订立“隆兴和议”。不久虞允文为
相,筹划备战,辛弃疾改任建康通判。他考察战局,分析敌我,写成《美芹十论》进
奏朝廷,“以光复旧物而自期”。稍后又进献有名的北伐计划书《九议》,致力推进
恢复大业。33岁,辛弃疾改任滁州知州,两年后一度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36岁被派
为江西提点刑狱,奉命讨捕茶商军。次年调任京西转运判官,不到半年又改知江陵府
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旋又迁知隆兴兼江西安抚使。39岁在江西被召,迁大理少卿,又
出为湖北转运副使。 翌年转为湖南转运副使, 继而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淳熙七年
(1180年)在湖南创置“飞虎”军,“雄镇一方”。冬,迁知隆兴兼江西安抚使。20年
中辛弃疾为筹措恢复、改革邑政虽做了不少努力,但由于孝宗皇帝由支持抗金滑向动
摇妥协,上层官员主战派力量削弱,辛弃疾在官场中的处境日益孤立,他的地方官职
位频繁调动、辗转播迁,走向复国前线的愿望终难实现。
辛弃疾在去江西前早已意识到自己坚持抗金、“刚拙自信”的为人难以见容于朝
臣,果然,他在湖南、江西等地关怀民瘼、创建新军的种种政绩,引起了某些朝臣的
疾忌,谏官王蔺摭拾一些流言对他进行弹劾,朝廷不容剖辩,便于淳熙八年(1181年)
将其免职。辛弃疾便回到上饶带湖,闲居达10年(43岁到52岁)。上饶城北有一片空地,
背城枕湖,风光幽美,辛弃疾在此营建住宅,遭罢职后便退隐于此,过起了与松竹为
友, 同花鸟结伴的村居生活。4年后辛弃疾在江西铅山县营造新居,落成了靠近瓢泉
的新宅。其后在此与好友陈亮欢聚,游赏鹅湖,共酌瓢泉,赋词唱和,相互慰勉。光
宗继位第二年,起用辛弃疾为福建提点刑狱。到任不久,辛弃疾应召赴京晋见光宗,
并进献奏疏,为恢复大业努力建言。晋见后仍回闽中,改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在
福建,他着意筹措军需,计划建立新军。这种力求进取的作风,与当轴者因循苟安的
意图很不协调, 因而这次起用不到3年即被革职。罢官后,辛弃疾正式移居瓢泉。由
于朝廷权力移位,宁宗被拥立上台,掌握实权的外戚韩侂胄有意兴兵北伐,擢用主战
人士,年已64岁的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州兼浙东安抚使,并应召赴京献策。辛弃疾
满怀希望陈奏政见,毅然支持北伐决策,旋被差往前线任镇江知府。他以急流勇进的
姿态,筹划边事,组织劲旅,可惜到镇江刚满一年,即遭弹劾而罢职。辛弃疾满怀激
愤重回铅山故宅闲居。回乡不久,皇帝正式下诏伐金,急需辛弃疾这样的军事干将,
辛弃疾上疏辞免未果,应召赶赴临安,可惜已经病体难支,只得回铅山养病。就在这
年,即开禧三年(1207年),朝廷再次召他出山力挽战局,无奈这位爱国志士却“一病
遽已归荒墟”(陆游《寄赵昌甫》),含恨而长辞人世。
辛弃疾在仕途上屡受拔擢却又迭遭罢斥。他的一生是在干戈扰攘、妥协与敌抗两
派连绵斗争中奋力前进、英勇战斗的一生,是立志献身光复事业而矢志不渝的一生。
在政治舞台上他是壮志莫伸的英雄,在词林文苑中他是成就辉煌的大家。
辛弃疾的著述,当年传布甚广,蜚声文坛,后在历朝流传中有所散佚。据今人辑
本,尚存诗140首,文35篇,词620余首。稼轩在词坛上赢得崇高声誉。他崛起于南宋
中叶,承南渡初年抗金将领、爱国人士以词呼吁抗金的余风,发扬苏轼革新词体的创
造精神,以深厚的爱国热忱、卓异的识见和出色的文才,创作了大批动人心弦的爱国
词章,在词史上树立了一座光彩夺目的艺术高峰。稼轩词倾注了抗金志士昂扬奋发的
爱国激情,抒写了在庸碌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无路请缨、壮志莫酬的深沉悲愤,批判了
南宋当局对外侮屈辱妥协的错误方策,唱出了广大爱国人们的心声。辛词在艺术上有
鲜明的个性。它意境恢宏,形象飞动,无论湖海、山峦、云雷、竹木、鱼鸟等自然万
象,一到稼轩笔底,都带有一种奔腾驰骤、不可羁縻的气势。辛词中常常出现怀才不
遇的人物和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辛弃疾驾驭语言极有腕力。他大胆突破词家用语上
的旧框框,广泛地熔化各种语言材料,摄取成语典故,驱遣万卷,超妙自然。他善于
在词中熔化散文句法,揉进语气助词,能给词体带来奔流贯注、自然宏肆的气韵。稼
轩词的风格是多样化的,悲壮激烈慷慨纵横而外,也不乏清新隽秀、婉转绵密之作。
辛弃疾的诗文奏议,脍炙人口。其奏议政论见解透辟,切中时弊,笔锋驰骤,气
势凌厉,如《美芹十论》、《九议》等,更是结构严整、智略辐凑的宏文巨制。稼轩
诗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时代风云,抒发了作者的爱国襟抱。辛弃疾在中国文学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影响广泛。稼轩赋词紧扣时代脉搏,获得了词友的唱和呼应,影响所
及,使南宋词坛形成了以稼轩为领袖的爱国词派。辛词流风广远,浩渺无尽,从宋季
遗民词人,金代元好问,元代萨都剌,直到清代陈维崧等,无不深受其沾溉和影响。
稼轩的文藻武略,不仅彪炳史册,而且远播海外,堪称事功文业足以辉耀寰宇的一代
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