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五伐曹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7&rec=9&run=13

诸葛亮在内政、外交方面都安排就绪后,便“治戎讲武,以俟大举”,即北伐曹
魏,实现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奋斗目标。而只要对伐魏事业有利,任何机会
他都不会放过。就在建兴三年(225年) 年底他从南中返成都到汉阳(今四川高县)县城
时,魏国降人李鸿求见。李鸿对诸葛亮说:有一次闲游路过孟达那里,正好碰见王冲
从蜀汉叛投孟达,说您以前对孟达投降之事切齿怀恨,要杀掉孟达的妻子儿女,多亏
先主没有听从。孟达则说:“诸葛亮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 (意即诸葛亮对自己
的照顾有始有终,必然不会这样) 根本不相信王冲的话。言谈之间,孟达表露了对您
的敬仰之情,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诸葛亮听后,对在座的蒋琬、费诗说:回去以后
应当写封信与孟达联系。费诗说:孟达这个小子,过去当刘璋的部下不尽忠,后来又
背叛先主,反复无常的人,哪里值得给他写信呢! 诸葛亮默然没有回答。诸葛亮明知
费诗说的是实情,但为了北伐,想诱使孟达叛魏以作外援,所以回到成都,于建兴四
年(226年)给孟达写信,追念平生的友谊与对孟达的思念之情。孟达见到诸葛亮的信,
多次联系,表示要叛魏。(事见《三国志·费诗传》)
建兴四年即魏黄初七年(226年) 五月,魏文帝曹丕卒,魏明帝曹叡即位。诸葛亮
认为伐魏时机已到,故于建兴五年(227年) 三月率军北驻汉中。临行前,诸葛亮给后
主刘禅上疏,这就是后人所艳称的《出师表》。在表文中,诸葛亮既分析了出师的必
要性并表示了坚定的信念,又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亲贤臣,远
小人”与“宫府一体”不内外异法。宫中侍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志虑忠纯”
之臣;警卫部队由“性行淑均”的向宠统领。而诸葛亮的丞相府,则以张裔为留府长
史,与参军蒋琬共“统留府事”。为了振奋蜀汉军民斗志,加强政治攻势,后主刘禅
发布《伐魏诏》,站在正统立场上批判了曹氏代汉的不合法性,表明了蜀汉政权伐魏
的正义性与胜利的必然性,要求曹氏集团认清形势,及早“弃邪从正”,将会受到封
赏;“若其迷沉不反,将助乱人”,就会遭到“戮及妻孥”的惩罚。
诸葛亮到汉中以后,驻扎在沔水北岸的阳平关、石马山一带,为伐魏做进一步的
准备。除了运输粮草、制造兵器等军需工作外,还要观察曹魏反应,主要是等待孟达
叛魏归汉。 因为诸葛亮“隆中对策” 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霸业可成”以后,若
“天下有变”,即两路出兵以伐中原。由于关羽败亡,荆州之地丧失,两路出兵的设
想破灭。现在孟达有叛魏归汉之意,使“隆中对策”的两路出兵之想又有了实现的可
能。孟达所在的新城,距宛、洛较近,又处在汉水上游,其地与蜀汉、吴国接壤,战
略地位重要,而孟达所部万余人 (孟达被司马懿所杀,被俘者万余人,“又徙孟达余
众七千余家于幽州”(《晋书·宣帝纪》) ,故其部队至少万余人。),故诸葛亮很重
视对孟达的策反工作。曹丕卒后,与孟达交好的夏侯尚也相继病殁;而司马懿却早就
认为孟达“言行倾巧不可任”。孟达深恐受害,因而准备联吴固蜀,以图中原,又犹
豫不决。诸葛亮怕其反复,派郭模诈降于魏兴太守申仪,有意泄漏其谋。孟达与魏兴
太守申仪有矛盾,申仪密表告发。孟达知道谋泄,十分惶遽,故欲举兵反叛。魏明帝
太和元年(227年) 六月,以司马懿都督荆、豫诸州军事,镇守宛城(今河南南阳),新
城在其辖区。 司马懿一方面写信给孟达劝其放心, 朝廷不会相信谣言;另一方面则
“潜军进讨”,八天就到了新城 (《晋书·宣帝纪》) 。原先,孟达给诸葛亮信说:
“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
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司马
懿的突然到来,使孟达不知所措。建兴六年(228年) 正月,司马懿只用十六天时间即
攻下新城,斩杀孟达。诸葛亮派军接应 (《晋书·宣帝纪》载:“蜀将姚静、郑他等
率其属七千余人来降”,即诸葛亮派去援助孟达之部队。) ,孙权也派去部分援军向
西城安桥、木阑塞救应,皆被司马懿所部阻挡,只得退回(《资治通鉴》卷六九)。在
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于三月开始了伐魏战役。

第一次伐魏
建兴六年(228年) 春,诸葛亮宣称由斜谷道攻取郿(今陕西眉县),使镇东将军赵
云、扬武将军邓芝伪装主力,占据箕谷(在今陕西太白县境内),造成魏军错觉;自己
统率大军攻祁山,蜀汉大将、原汉中太守魏延,被任命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他建议
给他五千精锐士兵,带五千人用的口粮,直接从褒中而出,沿秦岭东行,由子午谷而
北,不超过十天,就能到达长安。“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诸葛亮认为这
是一种冒险计划。其时由汉中通往关中的道路共有四条,自西而东,一是陈仓道,二
是褒斜道,三是傥骆道(即骆谷道),四是子午道。不管哪一条道路,出口处都会有魏
兵把守。一支五千人的队伍长途行军,难免走漏风声。孤军深入一条险要的谷道,一
旦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故没有同意。而是决定“安从坦道,平取陇右” (《三国
志·魏延传》注引《魏略》)。
诸葛亮所统之师,“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魏国上下震惊,“陇右、祁
山尤甚”(《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南安(治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天
水(治在今甘肃甘谷县南)、安定(治在今甘肃镇原县南)三郡一齐叛魏应亮,关中为之
震动。魏明帝慌忙赶到长安,命大将张郃率兵相拒。张郃从长安到祁山只有一条路,
即经固关(今陕西陇县)、大震关(今甘肃清水县东),越过陇山而南下天水、祁山一带,
这条驿运古道上的军事重镇街亭,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又是略阳县的治所 (在今甘肃
秦安县东北) 。蜀汉一方要守住这样的要冲,必须有得力将领把守。不少人推荐富有
实地作战经验的魏延或吴壹,而诸葛亮认为马谡颇晓兵法,故“违众拔谡”,又派裨
将王平及张休、李盛、黄袭等助之。临出发前,诸葛亮将守卫街亭应注意的问题向马
谡作了交待。马谡来到街亭,没有按诸葛亮的要求扼守街亭城,而是将队伍拉到南山
上。王平劝诫不听,只得带自己所部一千余人立营别处,“以为声援”。张郃进至街
亭,见“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三国志·张郃传》)。
马谡所部被打败,“众尽星散”;王平率领所部千余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
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三国志·王平传》)。
此时诸葛亮正在西县(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知街亭失守,而魏军又长驱直入,很快
收复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蜀汉军队处境危险,于是立即撤军,“拔西县千余家”
返回汉中。与此同时,赵云、邓芝因为以少量军队作疑兵吸引来魏军主力,又走漏了
消息,所以兵败箕谷。由于赵云亲自断后,英勇奋战,尽管败退,而士兵、物资没有
多大损失。这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姜维(字伯约)在此役中投于蜀汉,诸葛亮通过谈
话、观察,发现姜维是个人才,故在给张裔、蒋琬的信中称赞“其人,凉州上士也”
(《三国志·姜维传》),后为蜀汉重臣。
蜀军撤回汉中以后,诸葛亮对有功将领王平破格提拔,“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
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这是此役中唯一受赏的将领。马谡因“违亮节度”,
失去街亭而导致此役失利,故诸葛亮将其处死,同时杀了将军李盛、张休,解除了将
军黄袭的兵权(《华阳国志·刘后主志》)。对创建蜀汉政权建立过卓著功勋的大将赵
云,也毫不宽贷,贬为镇军将军。诸葛亮引咎自责,向后主刘禅上疏,一方面对失败
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要求受降职处分:“臣……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
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
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诸葛亮一向严于律己,故刘禅根据诸葛亮个人请求贬其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所总统如前”(《三国志·诸葛亮传》)。有人建议再增派部队,诸葛亮认为问题不在
于兵力多少,关键是决策者指挥是否正确。他总结第一次伐魏失败的教训,决定“减
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并希望部下要多向自己提批评建议,那就
可以取得北伐的胜利。因为诸葛亮“考微劳,甄烈壮,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天下,厉
兵讲武, 以为后图, 戎士简练”,故“民忘其败矣”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
《汉晋春秋》)。

第二次伐魏
诸葛亮第一次伐魏时,就写信给孙权希望共同伐魏。孙权既照顾同盟,也是为自
身利益,于建兴六年(228年) 五月,命鄱阳太守周鲂向魏国的扬州牧曹休诈降。曹休
中计,引军深入皖城。八月,孙权率重兵屯于皖口,派陆逊督诸将埋伏迎击,“追亡
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辆,军资器械略尽” (《三国志·陆逊
传》) 。魏国调兵救援曹休,“关中空虚”,故诸葛亮于是年十一月再次伐魏。诸葛
亮率军出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之大散岭上),进攻陈仓(今陕西宝鸡)。陈仓是汉
中与关中的交通孔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魏国大将曹真深知此地重要,就派杂号
将军郝昭(字伯道)筑陈仓城,扼守要冲。十二月,诸葛亮兵至陈仓后,发现城防严密,
即派郝昭的同乡靳详劝降,郝昭不为所动,诸葛亮于是下令攻城。但郝昭“镇守河西
十余年,民夷畏服”,作战又能随机应变,所以诸葛亮虽用冲车、井阑百尺及挖地突
等手段,20余天亦未攻下。张郃救至,诸葛亮军粮用尽,只得退兵。魏将王双率骑兵
追击,被诸葛亮所部射杀。

第三次伐魏
建兴七年(229年) 春天,诸葛亮第三次伐魏。此次北伐的目标是攻取与蜀汉接壤
的武都(郡治下辨,在今甘肃成县)、阴平(治所在今甘肃文县)二郡。夺取二郡的任务
由将军陈式担任,而诸葛亮则率部接应。郭淮听说武都、阴平受攻,亲自率兵救援;
但知诸葛亮率部到了建威,郭淮怕后路被截断,连忙退走。于是,武都、阴平二郡纳
入蜀汉版图。此次胜利不仅扩大了疆土,而且可以使魏军“不能越剑阁以攻蜀之北,
复不能绕阶、文以捣蜀之西”(《读通鉴论》卷一○),故意义重大。诸葛亮率部撤回
汉中,向刘禅报捷。捷报传到成都,刘禅下诏恢复诸葛亮丞相职务。
是年冬,诸葛亮利用战争间隙,进一步加强了北伐基地汉中的军事设施。先是将
府营迁到南山下原上,接着修筑汉城(今陕西勉县城南牟营、元山一带) 和乐城(在今
陕西城固县北庆山之顶) 。这两座城,一在汉中郡治南郑(在今陕西汉中)以西,当故
道之口;一在南郑以东,扼守子午道与傥骆道的交汇处,成为守卫汉中的屏障。同时,
诸葛亮注意改进兵器,大大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汉城与乐城修筑后不久,建兴八年(230年) 八月,一直处于防守态势的魏国,根
据大司马曹真“数道并入,以取汉中”的建议,兵分数路向汉中进攻。因褒谷的栈道
于蜀汉第一次北伐时已被赵云烧了100余里, 魏军从那里进犯的可能性极小;不管司
马懿由西城(今陕西安康)还是曹真从子午谷攻汉中(《三国志·曹真传》),都要经过
成固,所以诸葛亮率部于成固、赤坂(在今陕西洋县东)一带布防。同时,他又令李严
率领二万兵马赶赴汉中以防意外。不过是年秋天大雨滂沱,一连30余天不止。魏军举
步艰难,曹真所部历经一个多月才在子午谷走了一半路程。鉴于这种情况,魏国太尉
华歆、散骑常侍王肃等建议撤军,魏明帝同意,于是年九月撤回魏军。
是年,诸葛亮又派魏延等人率部进入羌中 (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迭部一
带) ,抚慰羌众,结好诸戎,以扰乱魏国后方。魏延回归途中,与魏国后将军费曜、
雍州刺史郭淮遭遇于阳溪(在今甘肃陇西县境),将郭淮等打得大败。

第四次伐魏
经过两年的整军经武,诸葛亮于建兴九年(231年) 二月,开始第四次伐魏。鲜卑
轲比能原臣属于魏,经过诸葛亮派人劝导,此次也到故北地石城(今陕西耀县一带)配
合作战。此次行军路线与第一次相同,即兵出祁山。诸葛亮发明了“木牛”这种便于
山地运输的车辆,用来运输粮食,一辆木牛可运载一个人一年的口粮。此时曹魏大司
马曹真病重,魏明帝召镇守宛城的大将军司马懿入朝,使其西屯长安,都督雍、凉二
州诸军事。司马懿率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陵及雍州刺史郭淮等将
领抵御诸葛亮大军(费曜,《三国志·魏延传》作“费瑶”。戴陵,亦作戴凌。)。司
马懿命费曜、戴陵率四千人马驻守上邽(今甘肃天水),自己率余部去救祁山。张郃建
议分一部分兵力驻守雍、郿一带,司马懿说:“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
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没有同意张郃之说。诸葛亮则留
下一部分兵力继续攻打天水郡,自己统兵到上邽迎击司马懿。郭淮、费曜等与诸葛亮
接战,被打得大败。此时麦熟,蜀汉士兵趁机大量收割当地的小麦。在上邽城东,两
军主力相遇,司马懿并不交战,而是依据险要地形守而不出。诸葛亮引军而回,司马
懿又追到卤城(今甘肃甘谷县东)。张郃对司马懿说:“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
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
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悬军食少,亦行去矣。”司马
懿不从,继续尾随诸葛亮军;靠近之后,又登山安营,不肯战。魏军将领贾栩、魏平
多次要求出战(贾栩,见《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晋书·宣帝纪》
作“贾嗣”。),司马懿仍不允。将士们说:“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司马懿也
怕人们笑他胆怯,五月,命张郃在南围攻蜀无当监王平,自己从中路迎击诸葛亮。诸
葛亮派魏延、高翔、吴班出战,把司马懿之军打败,斩首三千级,得玄铠五千领、角
弩三千一百张,司马懿又回营固守。(事见《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
六月,诸葛亮军粮将尽,而在汉中负责运送粮草的李平(李严,是年改名李平)却未尽
职责,在后主与诸葛亮之间耍弄手段,诸葛亮于是退军。司马懿见诸葛亮军退,派张
郃追击。魏军在木门道(今甘肃天水西南)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大将张郃被射死。

第五次伐魏
自建兴六年至九年,四年之间,诸葛亮四次伐魏,平均一年一次,蜀汉百姓负担
很重。《三国志·吕乂传》称:“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多不相救。(吕)
乂募取兵五千人诣亮,慰喻检制,无逃窜者。徙为汉中太守,兼领督农,供继军粮。”
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增强国力,诸葛亮决定暂停北伐,息民休士,进一步劝农讲武,
并把粮食运输集中于斜谷的粮仓。“余力所及,官府、次舍、桥梁、道路,无不缮理。”
(宋人张栻《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 经过三年休整,于建兴十二年(234年)春,诸葛
亮统率十余万大军由斜谷道出兵,驻兵于武功县五丈原,用流马运送粮草。同时,又
约请吴国同时出兵伐魏(孙权于是年五月率大军围攻合肥新城,又遣其他将领向广陵、
淮阳进军。) 。魏国使司马懿统兵,又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其节度。司马懿
渡过渭水,背水结阵,与诸葛亮对垒。诸葛亮经常担心的是粮食接续不上,使自己的
作战计划受到影响,这一次就分出一部分军队屯田,为长期驻守做准备。屯田军士与
渭水岸边的居民耕种杂处,百姓很安定。
诸葛亮向司马懿挑战,司马懿守营不出。诸葛亮派人给他送去妇女戴的头巾以示
羞辱,司马懿上表请战。魏明帝派卫尉辛毗(字佐治)以军师身份杖节而制之,魏军不
出。蜀汉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诸葛亮说:“彼
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
千里而请战邪!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相持一百多天,诸葛亮
积劳成疾。他知道自己病重难起,即写密表给后主刘禅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
琬。”(《三国志·蒋琬传》)刘禅得知诸葛亮病重的消息,立即派尚书仆射李福前往
军营探望慰问,并征求有关国事的安排问题,诸葛亮一一作答。部下杨仪和魏延各有
所长,但两人关系却很紧张。诸葛亮在世,他们二人都听调度;如诸葛亮病故,结果
很难预料。诸葛亮就“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
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三国志·魏延传》)。八月,诸
葛亮卒于军中,终年54岁。由于诸葛亮早有安排,所以魏延虽“不从命”,却很快被
王平阻止,没有酿成大祸。长史杨仪等整军而退,有人报告司马懿这一消息,司马懿
率军追赶,姜维让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阵
而去,入谷然后发丧”(《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这就是后人所称
扬的“死诸葛走生仲达”的故事。一颗将星殒落了,这对蜀汉政权的损失是无法估量
的。司马懿在观看了蜀汉军队留下的营垒后称赞诸葛亮说:“天下奇才也!”(《三国
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留下遗命,将遗体葬于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
不须器物”。刘禅得知诸葛亮病故,素服发哀三日,并下诏策“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
谥君为忠武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