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平定南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7&rec=8&run=13

关羽失败被杀以后,刘备既想夺回荆州地盘,又要为关羽复仇,所以即位后不久
就决心伐吴。虽然蜀汉群臣纷纷谏阻,但刘备不听。他命诸葛亮与太子刘禅留守成都,
自率大军于章武元年(221年) 七月出兵伐吴。因为策略失当,第二年被吴国青年将领
陆逊打败,退保鱼复县(不久改名永安)。是年冬,刘备病重。章武三年(223年)二月,
刘备让诸葛亮到永安,托以后事。刘备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敢竭股肱之力,
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三国志·诸葛亮传》)四月,刘备病故。五月,太子刘
禅即位,史称“后主”,改元“建兴”。诸葛亮被封武乡侯,开府治事;第二年又领
益州牧(事见《三国志·杜微传》),事无巨细,悉由诸葛亮决策处理。
这时的汉国形势十分严峻。从外部来说,与吴国的关系仍然紧张。从内部来说,
就在刘备病重之时,汉嘉太守黄元因“素为诸葛亮所不善”,恐刘备死后身遭不测,
故举郡反叛,烧了临邛城;而早在此前,南中四郡豪帅攻杀汉国官吏,有的与吴国联
合,反对汉国中央政权。黄元的反叛,由于诸葛亮的得力助手益州从事杨洪果敢有识,
很快被平定,未酿成大乱;但南中四郡的问题却比较严重。因为刘备刚刚去世,诸葛
亮必须坐镇成都,一方面要迅速修复与吴国的睦邻关系,一方面要加大“内修政理”
的力度。建兴元年(223年) 十一月,诸葛亮派邓芝使吴,取得成功。第二年,孙权派
张温回访。从此,蜀吴盟好,两国始终维持和好关系。在国内,诸葛亮选贤任能,加
强法治,发展经济,使蜀汉大部分地区得到稳定发展,于是准备平定南中。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南抚夷越”的策略,所指夷越范围较广,即今云
南及贵州西部、四川南部一带少数民族地区。蜀汉南部的牂牁、益州、越嶲、永昌四
郡(在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一带)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东汉时期尤其是后期,中
央政权派往南中地区的汉族官吏一方面在心理上歧视少数民族;另一方面又贪婪残暴,
经常激起当地民众的反抗, 见诸《东汉会要》记载的反抗即达4 2次。而南中一带的
豪帅头领,又企图割据称雄,一有机会便煽动叛乱。刘备定蜀以后,派安远将军邓方
为朱提(今云南昭通)太守、庲降都督,治南昌县(在今云南镇雄)。邓方“轻财果毅,
夷汉敬其威信”(《华阳国志·南中志》) 。章武元年(221年),邓方卒,李恢继任庲
降都督,治平夷县(今贵州毕节)。刘备伐吴失败以后,“越嶲叟帅高定元杀郡将军焦
璜(高定元,《三国志》作“高定”,故正文叙述用“高定”名之。),举郡称王以叛。
益州大姓雍闿亦杀太守正昂”(《华阳国志·南中志》)。牂牁郡丞朱提人朱褒代理太
守,放纵不法。正昂被杀以后,诸葛亮派张裔为益州太守。而此前,吴国交趾太守士
燮又“诱导益州豪姓雍闿等,率郡人民使遥东附”(《三国志·士燮传》)。雍闿假借
“鬼教”说:“张裔府君如瓠壶,外虽泽而内实粗,杀之不可缚与吴”,于是把张裔
押送吴国。吴国交趾刺史步骘“因承制遣使宣恩抚纳”(《三国志·步骘传》),遥委
雍闿为永昌太守,并派刘璋的儿子刘阐驻在交州、益州的交界处,当名义上的益州刺
史。诸葛亮又派嶲越太守巴西人龚禄驻安上县(在今四川屏山县(一作在今四川省峨边
县。)),“遥领郡”。建兴元年(223年)夏,益州部从事常颀(常颀,《三国志·后主
传》注引《魏氏春秋》作“常房”。《华阳国志》作常颀,今从之。) 巡察属郡进入
南中地区, 他把都护李严写给雍闿的信转去, 先后六封信,雍闿只回了一封,说:
“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 (《华阳国志·南中志》引此句作“今天下
派分”。) ,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三国志·吕凯传》)表示
拒绝接受蜀汉政权领导。常颀到了牂牁郡,拘禁了郡主簿考问作奸犯科情况,朱褒因
此杀了常颀,响应雍闿。益州郡的夷人不想再反叛,雍闿知道建宁人孟获在当地“素
为夷汉所服”,就让孟获去欺骗夷人说:官府要黑狗三百只,连胸前也不能有一根杂
毛;螨蛇的脑汁要三斗(“螨脑”一词解释不一,此据刘琳《华阳国志校注》说。);
斫木长三丈的要三千根。你们能办到吗? 这些要求实在难以做到,特别是斫木,质地
坚硬,长得弯曲,最高的不超过二丈,到哪里去弄三丈的而且还是三千根? 夷人信以
为真,于是都随从了雍闿。雍闿以吴国永昌太守的名义向永昌郡治不韦城 (在今云南
保山东北) 进兵。永昌郡在益州郡以西,交通不便,和蜀郡又相距很远。任永昌郡五
官掾功曹的吕凯和府丞王伉统率永昌郡的官吏百姓“闭境拒闿”,雍闿多次发出檄文
给吕凯等,吕凯则写信劝告雍闿等要迷途知返,不能“臣仆吴越,背本就末”,而且
“今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遗托孤,翊赞季兴,与众无忌,录功忘瑕。将
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宰哉! ”因吕凯“威恩内著,为
郡中所信”,故能保土安民,抵抗雍闿(《三国志·吕凯传》)。
自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在内政、外交方面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各方面都已就绪,
所以建兴三年(225年) 初决定南征,以巩固后方。诸葛亮准备亲自统兵,领丞相长史
王连劝告说:那是片荒凉贫瘠的地方,瘴气、瘟疫很严重,全国人民都把希望寄托在
您身上,您不能冒险出征。诸葛亮考虑到诸将的军事才能,特别是处理与“夷人”的
矛盾冲突方面的能力没有可以替代自己的,统兵南征非己莫属,但王连的话也确有道
理,所以又拖延了一些日子。不久,王连病故,诸葛亮于建兴三年(225年) 三月,亲
率十万大军南征(据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之《南中志(三)》注文(10)。)。
后主刘禅下诏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
的仪仗(《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陈寿编《诸葛亮集》),以壮行色。大臣们都为诸
葛亮送行,之后各自回衙署处理公务;独有参军马谡,往前送了数十里。诸葛亮主动
向马谡征求意见:“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马谡答曰:“南中恃其险远,
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
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
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 (《三国志·马谡传》
注引《襄阳记》)马谡的建议,正符合诸葛亮《隆中对》中“南抚夷越”的策略思想,
故他在《南征教》中曰:“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玉海》卷一四二)即全取马谡之语。诸葛亮将原弘农太守杨仪任为参军,随其南征;
任命原步兵校尉向朗为丞相长史,统留府事。
诸葛亮的南征部署是,一路由门下督马忠率领,从成都经江阳(今四川泸州)而南
下,向牂牁郡治且兰(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进军,讨伐朱褒;主力由诸葛亮统帅,由
成都至安上,进入越嶲郡,向越嶲郡治邛都(今四川西昌县西北),攻打叛军主力高定
所部;同时,命已在南中的庲降都督李恢率其所部南下,直指益州郡治滇池 (在今云
南晋宁县东) ,攻讨雍闿、孟获。因李恢所部兵力很少,诸葛亮乃调犍为太守王士为
益州太守,与李恢配合。马忠所部,所向克捷,很快击杀朱褒,诸葛亮即任命马忠为
牂牁太守。“忠抚育恤理,甚有威惠”(《三国志·马忠传》),恢复了蜀汉政权对牂
牁郡的统治。李恢向益州进军,开始十分困难,因为兵少,被雍闿、孟获所煽动起来
的叛军围困于昆明 (在今贵州西北部) (昆明,清代人谓即滇池,不确。又谓昆明乃
“昆泽”之讹,亦无确据。) ,与诸葛亮军失去联系。为了突围,李恢派人骗叛军说
官军的粮食已尽,要想撤走,但军士都是当地人,不想再北返成都,要求和你们一起
商量一下今后的行动。因为李恢就是建宁俞元(今云南澄江)人,所以对方相信了,围
守放松。李恢乘机突然出击,大破叛军,并乘胜追击,“南至盘江,东接牂牁,与亮
声势相连”(《三国志·李恢传》)。
诸葛亮大军压境,高定即从越嶲郡治邛都撤出,布防于旄牛(今四川汉源北)、定
笮(今四川盐源) 、卑水(今四川美姑、昭觉二县间)一带(蜀汉卑水县址,此取谭其骧
说。另说在今四川宁南县境。) ,“多为垒守”,并与雍闿、孟获取得联系,企图包
围汉军。诸葛亮却立营于卑水险要地形,并未立即出击,目的是想等高定叛军全部会
集而“并讨之”(《华阳国志·南中志》)。高定派人向雍闿求援,雍闿见汉军势大,
犹豫不决,渐与高定产生摩擦,高定遂袭杀雍闿。诸葛亮于是向高定叛军发起进攻,
大获全胜, 俘获高定的妻子儿女。 高定逃脱,又纠合其同党二千余“杀人为盟”而
“求欲死战” (此据《北堂书钞》卷一五八所引《南征表》:“初谓高定失其窟穴,
获其妻子,道穷计尽,当归首以取生也。而邈蛮心异,乃更杀人为盟,纠合其类二千
余人,求欲死战。”)。诸葛亮在军阵斩杀高定后,立即攻下邛都城,收复越嶲郡。
雍闿死后,孟获被叛军推为首领,撤退至益州郡。诸葛亮于是年五月,由邛都经
会无(今会理)至三缝(今黎溪),渡过泸水(即金沙江),至蜻蛉(今云南大姚),入益州
弄栋县(今云南姚安)(关于诸葛亮渡泸处及所经路线,争论较大,此从刘琳说(见《华
阳国志·南中志》之“夏五月,亮渡泸,进征益州”条注) 。另一说谓由会无东渡泸
水入朱提郡之堂琅县(今巧家、会泽一带) ,再南入益州郡味县。)。其时,李恢所部
已攻克味县(今云南曲靖),向益州进发,两支军队对孟获叛军展开“钳形”攻势。经
过激战,孟获被俘。为了达到使夷人“心服”的目的,诸葛亮让孟获到汉军营阵中参
观,然后问他:“此军何如? ”孟获回答说:“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
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诸葛亮笑了笑,将其释放。孟获重新集结人马与诸葛
亮作战,又被俘虏。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 经过“七纵七禽”
(“七纵七禽” 之说, 历来纷纭。 考诸史籍,习凿齿与常璩皆东晋时人,他们所著
《汉晋春秋》与《华阳国志》,一曰“七纵七禽”,一曰“七虏七赦”,都认定其事。
参以诸葛亮欲使其心服的指导思想,应予认定。但“七”字仅是“多次”之意,无需
凿实。诸葛亮大军与孟获第一次失败后所剩人马相较,不可同日而语,纵、擒亦无需
多长时间。此后之好事者利用传说将每次纵、擒的地点、经过皆如数家珍般载之于传,
如清人王复礼《诸葛忠武侯传》,则不足为法。) ,诸葛亮还要把孟获放回去再战,
孟获不再走了,真诚地对诸葛亮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至此,南中之
役胜利结束,时为秋天。诸葛亮等进驻滇池,做好善后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把南中地区的五郡(越嶲、益州、永昌、牂牁、朱提)划为七郡,并选派得力
官员任太守。益州郡更名为建宁郡,以李恢为太守 (原益州太守王士在南征中“为蛮
夷所害”。) ,加安汉将军,领交州刺史,移治味县;分建宁、越嶲、永昌三郡各一
部分设置云南郡 (《华阳国志》原作“分建宁、越嶲置云南郡”,据刘琳考证,中有
永昌郡地,今从之。) (治所弄栋,即今姚安),由原永昌郡吏吕凯任太守;分建宁、
牂牁二郡一部分设兴古郡(治所宛温,今云南砚山,郡守无考);永昌郡守由原府丞王
伉担任;牂牁郡守仍由马忠担任;越嶲、朱提二郡郡守无考(据《华阳国志·南中志》)。
二是“即其渠率而用之”(《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意为用夷
人当中有威信的头人统治本地。 对此, 有些人向诸葛亮进谏,诸葛亮向他们分析了
“留外人”的三种不利,也说明目的是“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
汉粗安故耳”(《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另一方面,诸葛亮又选拔
其中优异者到蜀汉中央政权任职,孟获官至御史中丞,爨习官至领军将军,孟琰官至
辅汉将军,并随诸葛亮北伐(俱见《华阳国志·南中志》)。
其三是“选兵迁民”。“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
飞军。 分其羸弱配大姓焦、 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
‘五子’”,这是选兵;又“以夷多刚很,不宾大姓富豪,乃劝令出金帛,聘策恶夷
为家部曲,得多者奕世袭官。于是夷人贪货物,以渐服属于汉,成夷、汉部曲”,这
是迁民(《华阳国志·南中志》)。
其四是尊重各民族传统风俗。夷人“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盟
诅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
及牛、马、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
以赐夷。夷甚重之,许致生口直。又与瑞锦、铁券”。这幅图及瑞锦、铁券,东晋时
尚保存完好,“每刺史、校尉至,赍以呈诣,动亦如之”(《华阳国志·南中志》)。
图谱中画有神龙,“龙生夷”,是因为夷人有这样的传说:永昌郡即古哀牢国,哀牢
是山名。原先有一个妇人名叫沙壸,住在哀牢山下,以捕鱼为生。有一次在水中与一
块沉木接触, 遂感而有孕, 后生下十个儿子。后来那块沉木化成龙出现,问沙壸:
“你为我生的儿子现在哪里? ”其中九个儿子吓跑了,只有最小的跑不动没走,陪着
龙一块坐,龙“就而舐之”。沙壸给小儿子起名叫“元隆”,就是汉语“陪坐”的意
思。沙壸带着元隆居于龙山脚下。元隆长大以后很聪明而且勇敢,他的九个哥哥推他
为王。当时哀牢山下有一对夫妇生了十个女儿,元隆兄弟娶以为妻,然后生子女传代。
南中昆明人以元隆为其祖,所以诸葛亮画的图谱,又称“国谱” (见《华阳国志·南
中志》之“永昌郡”条)。
平定南中之役,诸葛亮是年三月自成都出兵,四月即平定高定、朱褒叛乱;五月
渡泸水讨孟获,秋天结束;然后整顿地方,进行善后,至是年年底,回到成都。此后,
南中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华阳国志·南中志》),而
“国以富饶”。诸葛亮实现了“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的目的,至蜀汉政权灭亡,
南中地区见于记载的叛乱次数不多,规模小而平定较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