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诸葛瑾离开阳都时间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7&rec=64&run=13

王瑞功
诸葛亮之兄诸葛瑾离开故里阳都的时间,传统的观点是建安五年(200年) ,根据
是《三国志·诸葛瑾传》:“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
荐之于权。”将“避乱江东”时间与孙策卒年等同,理由是二者之间有一个“值”字,
这种理解欠妥。“汉末避乱江东”是介绍瑾至吴时间,“值孙策卒”说明其仕吴开始
的时间,二者并非同时。
诸葛瑾离开阳都到吴地的时间是有线索可以查考的。第一条线索是由诸葛瑾在吴
地交友情况,可以看出并非是孙策卒年诸葛瑾始到吴地。《三国志·诸葛瑾传》记载,
与诸葛瑾交往甚密的有四人,即步骘、严、张承与顾邵。除了顾邵是吴地人以外,
步骘、严、张承都是因汉末大乱而避难江东的。据《步骘传》载,步骘本为临淮郡
淮阴人,因为“世乱,避难江东”,且“单身穷困”,故“种瓜自给”。他“昼勤四
体,夜诵经传”,在吴地甚有声誉。到孙权为讨虏将军时的建安五年,亦即孙策卒年,
孙权任他为“主记”。《严传》称,严原籍彭城,“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
齐名友善”。后由张昭推荐给孙权。张承是张昭之子,比诸葛瑾小四岁,后成为诸葛
瑾的女婿。张昭渡江时间虽难确定,但他是孙策时代的谋士,故是较早渡江的徐州人。
曾参与撰写《吴书》的周昭著书称扬顾邵、诸葛瑾、步骘、严、张承说:“然论其
绝异,未若顾豫章、诸葛使君、步丞相、严卫尉、张奋威之为美也。”而且“使君、
丞相、卫尉三君,昔以布衣俱相友善,诸论者因各叙其优劣。初,先卫尉,次丞相,
而后有使君也;其后并事明主,经营世务,出处之才有不同,先后之名须反其初,此
世常人所决勤薄也”(《三国志·张顾诸葛步传》)。这就是说,诸葛瑾与步骘、严
在江东为布衣时已“俱相友善”,并且是“齐名友善”。在此时就有“诸论者因各叙
其优劣”的情况出现,并排出了名次。如果他们在江东没有一段较长时间的生活与交
往,友谊从何而来?尤其是“诸论者”凭什么去“叙其优劣”?由此可以断定,诸葛瑾
避难江东必在建安五年以前数年。顺便提及一下,就是为什么诸葛瑾、步骘等在孙策
时代没有出仕、而孙权一继兄业他们就纷纷登上了政治舞台呢?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
孙策尚勇,连年征伐,多用武人;二是孙权新立,为巩固父兄基业,需要广纳人才,
故“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三国志·吴主传》)。正象
孙策临死前对孙权所分析的那样:“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
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孙讨逆传》)
诸葛瑾何时离乡,《诸葛瑾传》中有一段话可供研究:孙权深责校尉殷模,“罪
至不测”。当时诸大臣纷纷为其求情,独诸葛瑾无言。孙权问他何以不言,诸葛瑾说:
“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生类殄尽。弃坟墓,携老弱,披草莱,归圣化,在流隶之
中,蒙生成之福……。”这里的“本州”是徐州。徐州一带在汉末遭到“倾覆”以至
于“生类殄尽”,当指初平四年(193年)与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两次攻伐陶谦之役。
特别是兴平元年夏,曹操连拔徐州五城,接着攻到东海郡,“所过多所残戮” (《三
国志·武帝纪》),而他的大将曹仁沿沂、沭河流域北上,攻至即邱(在今山东临沂市
河东区汤河镇) 、开阳(今临沂市城区)及费、华一带(均在今山东费县境)。这一年,
“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三国志·武帝纪》)。此后,刘备与吕布、袁术、
曹操等时有争战,但徐州境内遭到的破坏都较此次为轻。尤其是是年“人相食”的惨
景,与诸葛瑾所言“生类殄尽”是相符的。故诸葛瑾避难江东的具体时间,定于这一
年是较为合理的 (王汝涛在《诸葛亮故里暨离阳都年代诸异说辨正》一文中首提兴平
元年(194年)说,其主要根据即是所引《三国志·诸葛瑾传》中的这段话。)。
另一个因素,便是诸葛瑾叔父诸葛玄于初平四年赴豫章任太守。诸葛瑾避乱的首
选之所当是豫章。去豫章,一般说来曲阿是必经之地。但诸葛瑾到曲阿后,曲阿已为
孙策所占。关于诸葛玄被朱皓逼走的消息,在曲阿可以了解到;但诸葛玄离豫章而去
了何地,限于当时交通、通讯条件及战争状况,恐怕难以确知,这大概就是诸葛瑾滞
留江东的原因。
诸葛瑾为什么未同诸葛玄一起前往豫章,原因不难理解:一是诸葛玄携带自己家
眷及诸葛亮姐弟四人,负担已经很重;二是诸葛瑾时年二十,已能自立,且已结婚生
女,女儿幼小,不便长途跋涉;三是阳都有祖先坟墓,需要守护,一般情况下不会轻
易离开。
综上所述,诸葛瑾兴平元年(194年)离开阳都之说可以成立,而建安五年(200年)
说则是未加详考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