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作者与版本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7&rec=39&run=13

元末明初,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演义》问世,诸葛亮的艺术形象更加丰满。
《三国志演义》 的作者罗贯中, 名本,或作道本,别号名卿、湖海散人,东原
(今山东东平) 人(也有称其籍贯为山西太原、浙江钱塘(今杭州)或江西庐陵(今吉安)
的。) 。他生活于元末明初,是著名的杂剧及历史小说作家。他创作杂剧三种,流传
至今的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编撰小说数十种,除《三国志演义》外,尚有
《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等。罗贯中擅长描写历史上
的朝代兴替,达到借古喻今的目的。这些作品,大都能揭露封建腐朽势力,表彰仁君
贤相,具有儒家正统思想和渴望仁政的色彩,如《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中提出了“涂
炭生民谁拯救,何时正统立中华”的问题。
《三国志演义》是罗贯中的代表作,也是他创作思想最集中的体现。罗贯中尊刘
贬曹,是其正统思想的反映;表彰刘备、诸葛亮,是其慕儒家仁君贤相思想的反映。
诸葛亮作为维系全书的核心人物, 是其政治理想及美学思想的追求。 罗贯中在创作
《三国志演义》时,以陈寿《三国志》为框架,大量吸收裴松之注,借鉴《平话三国
志》等说唱文学及民间传说,加以改编、创造,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历史小说代
表作。
《三国志演义》在明代大量印行,流传至今的大约有30余种刻本,兹列表如下:

明刊《三国志演义》版本一览表
表4-1

(除署名《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钟伯敬先生批评三国志》为一百二十回外,
其它刊本或曰“则”,或曰“段”,或曰“节”,为统一起见,皆称“回”。)

┌──┬────┬───┬─────┬───┬────┬────┬──┬─────┐
│序号│书名 │刊刻或│刊刻时间 │刊地及│卷回数 │收藏地 │存佚│备注 │
│ │ │ │ │ │ │点单位 │情况│ │
│ │ │辑校者│ │堂号 │ │ │ │ │
├──┼────┼───┼─────┼───┼────┼────┼──┼─────┤
│1 │三国志通│ 不详 │嘉靖元年 │ 不详 │二十四卷│国家图书│ │ │
│ │俗演义 │ │(1522年) │ │二百四十│馆、涵芬│ 存 │ │
│ │ │ │ │ │回 │楼、南京│ │ │
│ │ │ │ │ │ │书馆等 │ │ │
├──┼────┼───┼─────┼───┼────┼────┼──┼─────┤
│2 │新刊案鉴│叶逢春│嘉靖二十七│不详 │ 十卷 │西班牙爱│缺卷│根据戴望舒│
│ │汉谱三国│ │年(1548年)│ │ │斯高里亚│三十│《西班牙爱│
│ │志传绘像│ │ │ │ │尔静院 │卷 │斯高里亚尔│
│ │足本大全│ │ │ │ │ │ │静院所藏中│
│ │ │ │ │ │ │ │ │国小说戏 │
│ │ │ │ │ │ │ │ │曲》 │
├──┼────┼───┼─────┼───┼────┼────┼──┼─────┤
│3 │新刻校正│周曰校│万历十九年│金陵 │十二卷二│台北 │存 │收入台北天│
│ │古本大字│ │(1591年)│万卷楼│百四十回│ │ │出版社 │
│ │音释三国│ │ │ │ │ │ │《明清善本│
│ │志通俗演│ │ │ │ │ │ │小说丛刊》│
│ │义 │ │ │ │ │ │ │ │
├──┼────┼───┼─────┼───┼────┼────┼──┼─────┤
│4 │新刻按鉴│余象斗│万历二十 │福建 │二十卷二│日本建仁│存 │收入《三国│
│ │全像批评│ │年(1592年 │双峰堂│百四十回│寺两足院│ │志演义古版│
│ │三国志传│ │) │ │ │、英国剑│ │丛书五种》│
│ │ │ │ │ │ │桥大学、│ │ │
│ │ │ │ │ │ │牛津大学│ │ │
│ │ │ │ │ │ │等 │ │ │
├──┼────┼───┼─────┼───┼────┼────┼──┼─────┤
│5 │新刻京本│熊清波│万历二十 │诚德堂│二十卷 │台北故宫│存 │ │
│ │补遗通俗│ │四年 │ │ │博物院 │ │ │
│ │演义三国│ │(1596年) │ │ │ │ │ │
│ │志传 │ │ │ │ │ │ │ │
├──┼────┼───┼─────┼───┼────┼────┼──┼─────┤
│6 │新锓音释│熊佛贵│万历三十 │福建 │二十卷 │日本睿山│存 │ │
│ │评林演义│ │一年 │忠正堂│ │文库 │ │ │
│ │合相三国│ │(1603年) │ │ │ │ │ │
│ │史志传 │ │ │ │ │ │ │ │
├──┼────┼───┼─────┼───┼────┼────┼──┼─────┤
│7 │新契京本│郑少垣│万历三十 │福建 │二十卷二│日本内阁│存 │封面题《三│
│ │校正通俗│ │三年 │联辉堂│百四十回│文库 │ │国赤帝余编│
│ │演义按鉴│ │(1605年) │ │ │ │ │》 │
│ │三国志传│ │ │ │ │ │ │ │
├──┼────┼───┼─────┼───┼────┼────┼──┼─────┤
│8 │重刻京本│杨春元│万历三十 │闽斋 │二十卷二│日本内阁│存 │ │
│ │通俗演义│ │八年 │ │百四十回│文库 │ │ │
│ │按鉴三国│ │(1610年) │ │ │ │ │ │
│ │志传 │ │ │ │ │ │ │ │
├──┼────┼───┼─────┼───┼────┼────┼──┼─────┤
│9 │新契京本│郑世容│万历三十 │福建 │二十卷 │日本京都│存 │ │
│ │校正通俗│ │九年 │建阳 │ │大学附属│ │ │
│ │演义按鉴│ │(1611年) │ │ │图书馆 │ │ │
│ │三国志传│ │ │ │ │ │ │ │
├──┼────┼───┼─────┼───┼────┼────┼──┼─────┤
│10 │新镌通俗│不详 │万历间 │武林 │二十四卷│日本庆应│存 │ │
│ │演义三国│ │ │夷白堂│二百四十│大学附属│ │ │
│ │志传 │ │ │ │回 │图书馆 │ │ │
├──┼────┼───┼─────┼───┼────┼────┼──┼─────┤
│11 │新锓全像│刘龙田│万历间 │福建 │二十卷二│日本天理│存 │收入《三国│
│ │大字通俗│ │ │乔山堂│百四十回│图书馆、│ │志演义古版│
│ │演义三国│ │ │ │ │英国牛津│ │丛书五种》│
│ │志传 │ │ │ │ │大学 │ │ │
└──┴────┴───┴─────┴───┴────┴────┴──┴─────┘
续表
┌──┬────┬───┬────┬───┬────┬────┬──┬─────┐
│序号│书名 │刊刻或│刊刻时间│刊地及│卷回数 │收藏地 │存佚│备注 │
│ │ │辑校者│ │堂号 │ │点单位 │情况│ │
├──┼────┼───┼────┼───┼────┼────┼──┼─────┤
│12 │新刊校正│余象斗│万历间 │福建 │二十卷二│日本早稻│存 │收入《三国│
│ │演义全像│ │ │双峰堂│百四十回│田大学 │ │志演义古版│
│ │三国志传│ │ │ │ │ │ │丛书五种》│
│ │评林 │ │ │ │ │ │ │ │
├──┼────┼───┼────┼───┼────┼────┼──┼─────┤
│13 │新刻汤学│汤宾尹│万历间 │不详 │二十卷二│国家图书│存 │收入《三国│
│ │士校正古│ │ │ │百四十回│馆 │ │志演义古版│
│ │本按鉴演│校 │ │ │ │ │ │丛书五种》│
│ │义全像通│ │ │ │ │ │ │ │
│ │俗三国志│ │ │ │ │ │ │ │
│ │传 │ │ │ │ │ │ │ │
├──┼────┼───┼────┼───┼────┼────┼──┼─────┤
│14 │新刻京本│费守斋│万历四十│与耕堂│不详 │日本 │存 │ │
│ │全像演义│ │八年 │ │ │ │ │ │
│ │三国志传│ │(1620年)│ │ │ │ │ │
├──┼────┼───┼────┼───┼────┼────┼──┼─────┤
│15 │新刻音释│朱鼎臣│万历间 │福建 │二十卷二│美国哈佛│存 │收入《三国│
│ │旁训评林│ │ │建阳 │百三十四│大学 │ │志演义古版│
│ │演义三国│辑王泗│ │ │回 │ │ │丛书五种》│
│ │志史传 │ │ │ │ │ │ │ │
│ │ │源刊 │ │ │ │ │ │ │
├──┼────┼───┼────┼───┼────┼────┼──┼─────┤
│16 │新刊考订│黄正甫│天启三年│福建 │二十卷二│国家图书│存 │ │
│ │按鉴通俗│ │(1623年)│芝城 │百四十回│馆 │ │ │
│ │演义全像│ │ │ │ │ │ │ │
│ │三国志传│ │ │ │ │ │ │ │
├──┼────┼───┼────┼───┼────┼────┼──┼─────┤
│17 │精镌合刻│熊飞 │崇祯间 │雄飞馆│二十卷二│台北 │存 │收入台北天│
│ │三国水浒│ │ │ │百四十回│ │ │一出版社《│
│ │全传 │ │ │ │ │ │ │明清善本小│
│ │ │ │ │ │ │ │ │说丛刊》 │
├──┼────┼───┼────┼───┼────┼────┼──┼─────┤
│18 │三国志 │不详 │崇祯间 │遗香堂│二十四卷│日本东京│残 │ │
│ │ │ │ │ │一百二十│都立图书│ │ │
│ │ │ │ │ │回 │馆 │ │ │
├──┼────┼───┼────┼───┼────┼────┼──┼─────┤
│19 │新镌校正│郑以桢│明 │不详 │十二卷 │上海商务│佚 │ │
│ │京本大字│ │ │ │二百四十│印书馆 │ │ │
│ │音释圈点│ │ │ │ │ │ │ │
│ │三国志演│ │ │ │回 │ │ │ │
│ │义 │ │ │ │ │ │ │ │
└──┴────┴───┴────┴───┴────┴────┴──┴─────┘
续表
┌──┬────┬───┬────┬───┬────┬────┬──┬─────┐
│序号│书名 │刊刻或│刊刻时间│刊地及│卷回数 │收藏地 │存佚│备注 │
│ │ │ │ │ │ │点单位 │情况│ │
│ │ │辑校者│ │堂号 │ │ │ │ │
├──┼────┼───┼────┼───┼────┼────┼──┼─────┤
│20 │新刊校正│夏振宇│明 │不详 │十二卷二│日本蓬左│存 │ │
│ │古本大字│ │ │ │百四十回│文库 │ │ │
│ │音释三国│ │ │ │ │ │ │ │
│ │志传通俗│ │ │ │ │ │ │ │
│ │演义 │ │ │ │ │ │ │ │
├──┼────┼───┼────┼───┼────┼────┼──┼─────┤
│21 │新刻京本│不详 │明 │不详 │不详 │日本天理│存 │ │
│ │按鉴演义│ │ │ │ │图书馆 │ │ │
│ │合像三国│ │ │ │ │ │ │ │
│ │志传 │ │ │ │ │ │ │ │
├──┼────┼───┼────┼───┼────┼────┼──┼─────┤
│22 │新锓全像│不详 │明 │笈邮斋│二十卷 │牛津大学│存 │ │
│ │大字通俗│ │ │ │ │图书馆 │ │ │
│ │演义三国│ │ │ │ │ │ │ │
│ │志传 │ │ │ │ │ │ │ │
├──┼────┼───┼────┼───┼────┼────┼──┼─────┤
│23 │精镌按鉴│刘荣吾│明 │富沙 │二十卷二│国家图书│存 │收入中华书│
│ │全像鼎峙│ │ │藜光堂│百四十回│馆 │ │局《古本小│
│ │三国志传│ │ │ │ │ │ │说丛刊》 │
├──┼────┼───┼────┼───┼────┼────┼──┼─────┤
│24 │新刻按鉴│刘兴我│明 │富沙 │二十卷二│日本名古│存 │ │
│ │演义全像│ │ │忠贤堂│百四十回│屋大学中│ │ │
│ │三国志传│ │ │ │ │文系研究│ │ │
│ │ │ │ │ │ │室 │ │ │
├──┼────┼───┼────┼───┼────┼────┼──┼─────┤
│25 │新刻按鉴│杨美生│明 │福建 │二十卷二│日本大谷│存 │ │
│ │三国志英│ │ │建阳 │百四十回│大学附属│ │ │
│ │雄传 │ │ │ │ │图书馆 │ │ │
├──┼────┼───┼────┼───┼────┼────┼──┼─────┤
│26 │二刻按鉴│魏某 │明 │不详 │二十卷 │国家图书│存 │ │
│ │演义全像│ │ │ │ │馆 │ │ │
│ │三国英雄│ │ │ │ │ │ │ │
│ │志传 │ │ │ │ │ │ │ │
└──┴────┴───┴────┴───┴────┴────┴──┴─────┘
续表
┌──┬────┬───┬────┬───┬────┬────┬──┬──┐
│序号│书名 │刊刻或│刊刻时间│刊地及│卷回数 │收藏地 │存佚│备注│
│ │ │ │ │ │ │点单位 │情况│ │
│ │ │辑校者│ │堂号 │ │ │ │ │
├──┼────┼───┼────┼───┼────┼────┼──┼──┤
│27 │二刻按鉴│不详 │明 │美玉堂│二十卷 │魏玛德国│残 │ │
│ │演义全像│ │ │ │ │古典文学│ │ │
│ │三国英雄│ │ │ │ │图书馆 │ │ │
│ │志传 │ │ │ │ │ │ │ │
├──┼────┼───┼────┼───┼────┼────┼──┼──┤
│28 │新刻全像│不详 │明 │不详 │二十卷 │国家图书│存 │ │
│ │演义三国│ │ │ │ │馆 │ │ │
│ │志传 │ │ │ │ │ │ │ │
├──┼────┼───┼────┼───┼────┼────┼──┼──┤
│29 │新刻京本│熊冲宇│明 │种德堂│二十卷 │国家图书│残 │ │
│ │校正按鉴│ │ │ │ │馆 │ │ │
│ │演义全像│ │ │ │ │ │ │ │
│ │三国志传│ │ │ │ │ │ │ │
├──┼────┼───┼────┼───┼────┼────┼──┼──┤
│30 │李卓吾先│吴观明│明 │福建 │二十四卷│国家图书│存 │ │
│ │生批评三│ │ │建阳 │一百二十│馆 │ │ │
│ │国志 │ │ │ │回 │ │ │ │
├──┼────┼───┼────┼───┼────┼────┼──┼──┤
│31 │李卓吾先│不详 │明 │藜光楼│一百二十│日本东京│残 │ │
│ │生批评三│ │ │ │回 │都图书馆│ │ │
│ │国志 │ │ │植槐堂│ │ │ │ │
├──┼────┼───┼────┼───┼────┼────┼──┼──┤
│32 │李卓吾先│不详 │明 │吴郡 │一百二十│北京师大│存 │ │
│ │生批评三│ │ │宝翰楼│回 │图书馆 │ │ │
│ │国志真本│ │ │ │ │ │ │ │
├──┼────┼───┼────┼───┼────┼────┼──┼──┤
│33 │钟伯敬先│不详 │明 │不详 │二十卷一│日本东京│存 │ │
│ │生批评三│ │ │ │百二十回│大学东洋│ │ │
│ │国志 │ │ │ │ │文化研究│ │ │
│ │ │ │ │ │ │所 │ │ │
└──┴────┴───┴────┴───┴────┴────┴──┴──┘

上表所列各种版本,除一种亡佚、五种残缺外,多数保存较好。现存刻本最早的
是明嘉靖元年(1522年)本,至于第一次刊刻于何时,目前尚无从知道。自嘉靖元年到
明朝灭亡,究竟在多少地方、刊刻了多少版次,也无从查考。但可以肯定的是,明朝
二百余年间,作为当时社会上最为流行的小说中的一种,其刊刻版次远比现存的多得
多。
这些版本从整体上说,内容基本一致,保存了罗贯中原著的风貌。但在内容、文
字、结构等方面,又有一定差别,可以看出在流传中的诸多变化。
从内容上说,有的版本没有花关索或关索这个人物及其事迹;有的版本有关索这
个人物云南投军事迹;有的版本花关索这一人物在书中非常活跃;有的版本则是花关
索与关索同在一书中出现。没有关索其人其事的,以嘉靖元年(1522年)序刊本为代表,
另有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序刊《新刊通俗演义三国志史传》本。有关索其人其事的,
以万历十九年(1591年)周曰校本为代表,另外还有十余种版本,如诚德堂熊清波刊本、
乔山堂刘龙田刊本、朱鼎臣辑本、忠正堂熊佛贵刊本、福建芝城黄正甫刊本、福建杨
美生刊本、国家图书馆藏《新刻全像演义三国志传》本、书林魏某刊本、夏振宇刊本、
福建建阳吴观明刊本、日本天理图书馆藏《新刻京本按鉴演义合像三国志传》本等。
这些版本中的关索,是在诸葛亮征南中时首次出现的。乔山堂本第十五卷第一七四回
写道:“孔明遂辞后主出征……共起川兵五十万,前往益州进发。忽报有一少年将单
骑来到,不知为谁。孔明令人探之,众军有认得者,却是云长第三子关索也。来见孔
明曰:自因荆州失陷,逃难在鲍家庄养病,要来见先主报仇,疮痕未合,不能起行。
近日安痊,迳来见帝。今遇丞相南征,敬来投见。孔明闻知,嗟呀不已,一面差人申
报朝廷,就令关索为前部先锋。”尔后,关索参加了征南中战役,诸葛亮令关索率援
军去捉拿蛮夷首领,捕俘孟获等。周曰校本在关索出场时,文字内容与乔山堂本相似,
而在此后的战役中,关索出场不多。可见,同属有关索其人其事的这一类《三国志演
义》版本,繁简也不相同,而且全书目录与正文目录时有差别。如乔山堂本的总目第
九卷有“关索荆州认父”、第十一卷有“张飞关索取阆中”的回目,正文则无。有花
关索其人其事而且份量较重的,可以余象斗双峰堂本为代表,其第九卷“关索荆州认
父”是关索出场之始:“张飞随[遂]带轻骑前到荆州见云长曰:‘哥哥令我特来替
守荆州,欲兄建功。’云长大喜,设宴叙情。酒至半酣,忽有小校报曰:‘门外有一
小将军,姓名花关索……要进见,特来报知。’”原来是关羽结发之妻胡氏在关羽离
家出走后不久所生儿子,七岁时元宵节走失,由索员外收养,九岁时送与班石洞花岳
学习武艺,故称“花关索”。相认后关索随关羽取长沙,杀杨龄,建立功勋。然后又
随刘备入川。攻雒城时庞统被箭射死,刘备命关索往荆州接军师入蜀。诸葛亮留关羽
守荆州,让张飞同关索率领部队先奔巴州,自己随后入川。关索在取川战役中出场很
多,卷十一中有“张飞关索取阆中”的回目。其后取东川、镇巴西、攻汉中都有关索
参加,而且是重要将领。直到刘备为汉中王时,命关索为校尉镇云南。至刘备伐吴时
召关索参加,关兴报称已经病故。有关内容相似的版本有:余象斗《新刊校正演义全
像三国志传评林》本、郑少垣联辉堂三垣馆本、杨春元闽斋本、郑世容本、汤宾尹校
正本、熊冲宇本等。既有花关索、又有关索的版本是雄飞馆熊飞所刊的《精镌合刻三
国水浒全传》,即《二刻英雄谱》。该版本第一○五回为“花关索荆州认父”,而第
一七四回“孔明一擒孟获”里又出现了一个关索,这是刊刻人采用不同版本的结果,
应是一个特例。
有没有花关索或关索其人其事,是当代研究《三国志演义》刊本早晚 (不是所刊
刻时间而是所依据的原本) 尤其是哪种版本更接近罗贯中原著面貌的重要依据。单纯
从刊刻时间上看,嘉靖元年(1522年)本最早。今人郑振铎1929年在《小说月报》二十
卷十期上发表的《三国志演义的演化》一文中首先提出,嘉靖元年本是最古、最善、
最忠实地保留罗贯中著作原本面貌的一个版本,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少有异议。80年
代后一二十年间,中外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不少学者认为嘉靖元年
本不是最古、最忠实地保留罗贯中著作原貌的版本,而以余象斗双峰堂本为代表的有
花关索系列活动的这一版本体系,可能与罗氏原著更为接近。之所以出现异本问题,
根本原因是《三国志演义》在明代初期以抄本形式流传,流传中有删削、润色之举。
嘉靖元年本向史实方面靠拢,双峰堂本等向虚构方面发展多些。
《三国志演义》诸明刊本在卷端首行的书名题署,大都强调小说以史书《三国志》
为本。书名题署中除“按鉴”“全像”“音释”“旁训”“评林”“批评”等附加成
份以外,基本结构分为《三国志》加“传”式、《三国志》加“演义”式与“演义”
加《三国志》加“传”式三种。只有《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与《钟伯敬先生批评
三国志》两种,直接用陈寿史书名称。“李卓吾先生”云云是书商用名人招牌售书的
伎俩,批评者实际上是叶昼 (叶昼,字文通,无锡人。自号叶阳开、锦翁、叶五叶、
叶不夜、梁无知,等等。此人“多读书,有才情”,而好为“诡异之行”。他对诸葛
亮的评价有褒有贬,但议论有时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