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阖门忠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7&rec=10&run=13

《世说新语·品藻》篇说:“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
三国孙吴史官韦昭(曜)在《吴书》中称赞说:“初,瑾为大将军,而弟亮为蜀丞相,
二子恪、融皆典戎马,督领将帅,族弟诞又显名于魏。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
(《三国志·诸葛瑾传》注引《吴书》)这确实是诸葛氏大放异彩之时,其流风余韵直
到南朝。
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在蜀汉仕至长水校尉,事迹无考。诸葛亮的子孙,在诸葛
亮言传身教影响下,都能尽职尽责,为国效力,不坠家风。
诸葛亮中年无子,而其兄诸葛瑾有子三人,故诸葛亮希望过继一个为自己的嫡子。
诸葛瑾向孙权禀告得到同意,将次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诸葛乔本字仲慎,到蜀汉
后改字伯松,拜为驸马都尉。北伐之役开始,随诸葛亮到汉中。诸葛亮让诸葛乔与其
他将领子弟一起带兵运输粮草。诸葛亮给诸葛瑾信中谈及:“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
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 (《三国
志·诸葛亮传》注引《亮集》) 诸葛亮对诸葛乔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特作《诫子书》
两篇(《太平御览》卷四五九),从修身、养性、成才诸方面予以教诲。即使对于喝酒
这样的小事,如何掌握其“度”,诸葛亮也谆谆告诫 (诸葛亮的两篇《诫子书》,一
般认为是给诸葛瞻的,不确。考:诸葛亮卒时诸葛瞻方八岁,若有书与之,应为遗嘱,
而此两篇是有针对性的劝诫;第二篇涉及招待客人喝酒应掌握其度,更非为八岁孩童
所宜言者,故认定所诫之子乃诸葛乔。) ;要求诸葛乔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立志成
才;在待人接物上,喝酒时如果客人还觉不足,做主人的可以陪着喝到醉,但不要出
现迷失性情而胡闹的现象。可惜诸葛乔享年不永,建兴六年(228年) 即故去,时年25
岁。
诸葛亮进驻汉中的这一年诸葛瞻出生。瞻,字思远。诸葛亮去世后,诸葛瞻袭爵
武乡侯。17岁时,尚公主,拜骑都尉。后历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
射,加军师将军。景耀四年(261年) ,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同掌尚书
省事。诸葛瞻工于书画,记忆力很好。蜀汉朝野上下因为追思诸葛亮,只要朝廷有一
“善政佳事”,虽然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的,百姓也辗转相告说:“葛侯之所为也。”
(《三国志·诸葛瞻传》) 炎兴元年(263年)冬,魏国三路大军伐蜀汉,邓艾从阴平由
景谷道潜军攻进。是时,诸葛瞻督诸军到涪城,前锋被魏军打败,诸葛瞻率部后撤,
驻于绵竹。邓艾派使者送信给诸葛瞻劝诱说:“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
杀了邓艾的使者,率军与魏军作战,临阵而死,年37岁。诸葛瞻有二子,长子诸葛尚,
次子诸葛京 (清人张澍辑《诸葛忠武侯文集》,附录有《诸葛篇》,引《诸葛氏谱》
称诸葛亮第三子名怀,引《杂记》称诸葛瞻第三子名质,皆不足据。张氏所引之《诸
葛氏谱》,非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时所引之《诸葛氏谱》(隋、唐间已佚),乃明、
清时人所修,至早是宋代重修,与史实多有不符;《杂记》亦非裴松之注引《益部耆
旧杂记》,张崇琛《武侯鼎蜀诸葛亮世家》之第七章《子孙忠烈后嗣长》中驳之甚详,
文长不录。宋人魏了翁《朝真观记》谓,诸葛亮有一女,“于此乎烟举”;而《仙鉴》
则曰其名为“果”,皆系齐东野语,不取。) 。诸葛尚在魏军伐蜀汉时,随诸葛瞻出
征。诸葛瞻战死,诸葛尚叹道:“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
于是,冲入魏军,战死。诸葛京,字行宗(元刊本《三国志》作“仲宗”),在蜀汉灭
亡的第二年,即曹魏咸熙元年(264年) ,与诸葛乔之孙诸葛显等人一起迁入河东郡。
入晋以后,“随才署吏”,任郿县令。尚书仆射山涛上奏晋武帝司马炎说:“郿令诸
葛京,祖父亮,遇汉乱分隔,父子在蜀,虽不达天命,要为尽心所事。京治郿自复有
称,臣以为宜以补东宫舍人,以明事人之理,副梁、益之论。” (《三国志·诸葛亮
传》注引山涛《启事》)诸葛京仕至江州刺史(江州刺史有作广州刺史者,不确。)。
诸葛瑾(174-241) ,字子瑜。他在叔父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等离开阳都的第二年秋
天(诸葛瑾离开阳都时间有二说,即“194年说”与“200年说”。“194年说”系王汝
涛首先提出,见其所著《诸葛亮故里暨离阳都年代诸异说辨正》一文 (1987年《成都
大学学报》3期)。详考见附录(五)。),即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带着继母与妻子、
幼女南下(诸葛谨一女出生于琅邪阳都,见张崇琛《武侯鼎蜀诸葛亮世家》。),欲投
奔诸葛玄。因为曹操第二次攻打陶谦,“略地至东海、琅邪,所过多所残戮”,曹仁
率一支军队,攻到了费、华及开阳一带。阳都距开阳不远,为免遭无妄之灾,诸葛瑾
才作此决定。但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不久即被朱皓取代,后投奔荆州牧刘表,这些情况
诸葛瑾并不清楚。到了曲阿(今江苏丹阳),曲阿已被孙策占领。其时孙策与袁术关系
已很紧张,战事此起彼伏,诸葛瑾打听不到叔父诸葛玄及弟、妹的情况,就在曲阿住
了下来。
建安五年(200年) 孙策卒后,孙权继父兄之业,广招人才,于是孙权姊婿曲阿人
弘咨推荐了诸葛瑾。诸葛瑾任过孙权的长史,转中司马。建安二十年(215年) ,孙权
派遣诸葛瑾作为东吴使者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三国志
·诸葛瑾传》)。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
住公安”。蜀汉章武元年(221年) ,刘备兴师伐吴,孙权派人求和,刘备盛怒不许。
诸葛瑾致书刘备曰:“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
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于小,未留意于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
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
先帝? 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劝说刘备分
清亲疏关系、利害大小及轻重缓急(时传言献帝为魏所害)。而此时有人在孙权面前造
谣说诸葛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意为欲投蜀汉。孙权很信任诸葛瑾,他说:“孤
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三国志·诸葛瑾
传》)东吴黄武元年(222年),诸葛瑾迁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
吴黄武八年(229年) 四月,孙权称帝,改元“黄龙”。诸葛瑾被任命为大将军、
左都护,领豫州牧。诸葛瑾为孙权所重,国家大事均向他咨访。吴赤乌四年 (241年)
闰六月,诸葛瑾病故,终年68岁。
孙吴灭亡以后,陆机作《辨亡论》,称孙权创业时之人才,“风雅则诸葛瑾、张
承、步骘以声名光国”。陈寿作《三国志·诸葛瑾传》,赞“诸葛瑾、步骘并以德度
规检见器当世”。
诸葛瑾有一女三子。女嫁张承为继妇,生的女儿,后来成为孙权之子孙和的妃子。
长子诸葛恪(203-253) ,字元逊,年少知名,20岁时被任命为骑都尉。32岁时,被任
命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到任仅一年,即将“地势险阻……山谷万重,其幽邃民
人,未尝入城邑,对长吏,皆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时观闲隙,出为寇盗”的地
区,用计策诱使那里的百姓从山林中走出来,诸葛恪挑选其精勇者作战士,得四万人,
“恪自领万人,余分给诸将”。因功升任威北将军,封都乡侯。
陆逊去世后,诸葛恪“迁大将军,假节,驻武昌,代逊领荆州事”。孙权病重,
而太子年少,孙权“征恪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领少傅”,不久又召诸葛
恪、孙弘等“属以后事”。孙权谢世,太子孙亮即位,改元“建兴”,诸葛恪“更拜
太傅。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
姓延颈,思见其状”(《三国志·诸葛恪传》)。
吴建兴元年(252年)十月,诸葛恪调集军队聚于东兴(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与巢
县相接) ,重新修筑孙权时所筑大堤,左右结山,夹筑二城,各留千人防守,自己引
军退还。魏国派大将胡遵、诸葛诞于是年十二月率军七万来攻东兴。诸葛恪率军四万
救援,大败魏军。魏军将士“死者数万”,同时,“获车乘牛马驴骡各数千,资器山
积,振旅而归”。诸葛恪因功进封阳都侯,“加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赐金一
百斤,马二百匹,缯布各万匹”。
因为这次大胜,诸葛恪“遂有轻敌之心”。次年春天,诸葛恪不听众人劝告,又
出兵伐魏,结果大败。回来后被他的政敌孙峻趁机诱杀。诸葛恪的长子绰已卒,次子
竦、少子建皆被害。
诸葛瑾第三子诸葛融,诸葛瑾卒后袭父爵,“摄兵业驻公安,部曲吏士亲附之”。
孙峻杀害诸葛恪后,又派兵围城收捕诸葛融,融饮药而死,他的三个儿子也都被杀。
诸葛恪对孙吴政权忠心耿耿。孙权卒后,诸葛恪辅政,立即写信给其弟诸葛融表
示:“吾身受顾命,辅相幼主,窃自揆度,才非博陆而受姬公负图之托,惧忝丞相辅
汉之效,恐损先帝委付之明,是以忧惭惶惶,所虑万端。”诸葛恪东兴之役胜利后产
生轻敌情绪而急于兴师伐魏,也是以吴国大业为重。他著论晓喻众人说明是为“若不
及今日为国斥境,俯仰年老,而仇敌更强,欲刎颈谢责,宁有补邪”?故诸葛恪被害,
夷及三族,尸体未葬,临淮人臧均上表吴帝请求收尸殡葬,表文中说:“伏念故太傅
诸葛恪得承祖考风流之烈,伯叔诸父遭汉祚尽,九州鼎立,分托三方,并履忠勤,熙
隆世业。爰及于恪,生长王国,陶育圣化,致名英传,服事累纪,祸心未萌,先帝委
以伊、周之任,属以万机之事。”到孙休为帝时,“朝臣有乞为恪立碑以铭其勋绩者”
(《三国志·诸葛恪传》注引《江表传》),事虽未遂,但可见其在吴国的影响。
诸葛诞(?-258),字公休,魏文帝黄初年间(220年-226年)入仕,“初以尚书郎为
荥阳令,入为吏部郎”。在吏部郎任上,有人向他推荐某人有什么才能可任某种官职,
诸葛诞就把推举人的看法公开出来;过一段时间,再根据被推举人的表现与推举人的
荐语印证对比。这样,官吏们推荐人时就很慎重了。
诸葛诞初入仕,就显示出先人后己的品质,尤其是在危难之时。魏黄初六年 (22
5年) ,曹丕训练水师准备再次伐吴(第一次伐吴在黄初三年十月,任命杜畿为尚书仆
射留守) 。这一次,“帝幸许昌,畿复居守。受诏作御楼船,于陶河试船,遇风没”
(《三国志·杜畿传》)。据《魏氏春秋》载:“诞为郎,与仆射杜畿试船陶河,遭风
覆没,诞亦俱溺。虎贲浮河救诞,诞曰:‘先救杜侯。’诞飘于岸,绝而复苏。”诸
葛诞是时年轻力壮,而杜畿已是62岁的老人了,所以诸葛诞活了下来而杜畿死于水难。
诸葛诞既有时誉, 办事亦很有能力, 故逐步升迁至御史中丞、尚书。正始年间
(240年-249年),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魏嘉平三年(251年)四月,太尉王凌谋
废齐王曹芳而立楚王曹彪,太傅司马懿率军潜往淮南攻伐王凌,于是“以诞为镇东将
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三国志·诸葛诞传》)。不久“进封高平
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但是,诸葛诞发觉控制朝政的司马昭欲取魏
而代之的迹象已很明显,所以暗中防范。司马昭亦觉察“诞有自疑心”,于是派其谋
臣贾充至寿春探听动静。据《三国志·诸葛诞传》注引《魏末传》记载,贾充到扬州
后对诸葛诞说,朝廷官吏都希望司马氏禅代。诸葛诞厉声斥责贾充负国,并
表示“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贾充知道诸葛诞忠于曹魏之心不可动摇,就献计把
诸葛诞调出扬州,削其兵权。司马昭听从其计,于魏甘露二年(257年) 五月征诸葛诞
任三公之一的司空。诸葛诞明白司马氏的意图,即夺取扬州首府寿春,杀刺史乐綝,
收其兵众,公开反对司马昭。时有部众十四五万,粮草足够一年之用。他又派长史吴
纲带着自己的小儿子诸葛靓到吴国称臣求救,吴国遣将全怿等率兵三万来援。是年六
月,司马昭胁迫魏帝曹髦、皇太后随他征讨,都督诸军达26万之多。甘露三年(258年)
二月,诸葛诞兵败被杀,并被夷灭三族。追随诸葛诞的数百人因为拒不投降被斩首,
他们说:为了诸葛公而死,一点也不遗憾。
诸葛诞的后人,仅留下了在吴国的诸葛靓。诸葛靓在吴国曾任右将军、大司马等
职。吴甘露元年(265年)九月,孙皓徙都武昌,诸葛靓与御史大夫丁固一起镇守建业。
吴宝鼎元年(266年) 十月,吴兴郡永安县人施但劫持孙皓之弟孙谦到建业,欲立孙谦
为帝。在距建业城30里处,施但派人以孙谦之命“诏丁固、诸葛靓”出城“迎驾”,
诸葛靓立即斩其使,并破其军,施但等败走。
晋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司马炎下诏伐吴。次年三月灭吴,三国一统。
诸葛靓作为俘虏到了洛阳。因他的姐姐是西晋琅邪王司马伷的妃子,故未受虐待。诸
葛靓隐居琅邪王府,司马炎要见他,他躲避起来。回到故乡阳都以后,诸葛靓为了表
示对司马氏的仇恨,终生不向洛阳方向而坐。诸葛靓生有二子。长子诸葛颐,字道回,
在东晋仕至太常。次子诸葛恢,字道明,曾任琅邪国临沂县 (县治在今山东临沂市城
区东北30余里处之诸葛城)令,永嘉元年(307年),随琅邪王司马睿南渡,仕至会稽内
史、尚书右仆射,加侍中、金紫光禄大夫,为东晋中兴名臣之一。诸葛恢长子 ,仕
至散骑常侍;次子 ,赐关内侯。《世说新语·方正》刘孝标注引《诸葛氏谱》称其
一子名衡,娶邓攸女,仕至荥阳太守。诸葛恢三女,长女文彪,次女名不详,三女文
熊,皆嫁于世家大族。
琅邪阳都诸葛氏一族,在三国时代出仕者另有诸葛绪,在曹魏后期任过泰山太守、
雍州刺史。景元四年(263年) ,司马氏大举伐蜀汉,时任雍州刺史的诸葛绪参加了此
役,是三支大军指挥官之一。因遭钟会诬陷,司马昭将诸葛绪“槛车征还”。诸葛绪
入晋后仕至太常崇礼卫尉。诸葛绪二子:长子冲,字茂长,仕至廷尉,其女诸葛婉于
泰始九年(273年) 入宫,为司马炎夫人;次子厷(一作宏),字茂远,官至司空主簿。
诸葛冲二子,长子铨(一作诠),字德林,仕至兖州刺史,散骑常侍;次子玫,字仁林,
仕至御史中丞,在“八王之乱”中为东海王司马越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