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遗址遗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6&rec=57&run=13

平邑县南武城故城位于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北距县城40公里。西周、春秋时
期属鲁国,为鲁武城邑的治所。鲁襄公十九年(公元前554年)筑城。
春秋鲁国武城故城长约2.5公里,城址西、南两面以曾子山、南城山为屏障,东、
西依山势用夯土筑成不规则的半圆形城墙。 城墙残墙现存,最高处9米,整个轮廓清
晰可辨。城墙内外,满布圆孔,直径10厘米~15厘米,圆孔内存有朽烂木炭,说明筑
城时为加固城墙放进不少木棒, 圆孔及木炭为木棒朽烂所致。城内地面文化层厚1米
~3米,出土过剑、戈、簇、弩机等青铜兵器。南城山又名石门山、开明山、透明崮,
山腰上方北部有一形似城门的山洞,南部有宋代摩崖造像石刻,山顶上有明末清初农
民起义军修筑的山寨、营房遗迹。
嘉祥县南武城故城在县城南22.5公里满硐乡阿城村北500米处。故城遗址呈方形,
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70米,面积14.8万平方米。遗址东临 山,西南有七日山,南
面蔡河,隔河为鱼山(金乡县境)。残存的东城墙距地表1米~1.5米处,有夯土层和夯
窝,夯土层中含有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陶片。
曾点墓位于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村东1.5公里,现存封土高6.5米,直径20米。曾
参以孝著称,但简葬其父,历代传为佳话。东汉王符《潜夫论·浮侈》有“ 、毕之
郊,文、武之陵,南城之垒,曾 之冢,周公非不忠也,曾子非不孝也”之语。此墓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重修。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设奉祀生1名。先后由曾子六
十九代、七十代、七十一代孙袭任。嘉庆十三年(1808年),山东督粮道孙星衍、费县
知县郭志清立墓碑1座, “文化大革命”中下落不明。1991年平邑县人民政府重立墓
碑1座。
平邑县曾参墓原墓位于平邑县魏庄乡土桥村, 西距武城故城2公里。《费邑曾氏
谱》载:“墓在武城之土桥。”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费县志》载:“莱芜侯既
葬武城,曾参未闻他徙,亦葬武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礼部咨复山东巡抚
国泰, 准于此处设立宗圣曾子墓奉祀生1名,袭任与莱芜侯同。土桥曾参墓“文化大
革命”中被毁为平地,1998年3月,魏庄乡政府在曾点墓东北30米处重修。
嘉祥县曾参墓位于嘉祥县满硐乡南武山西南, 曾子庙西约1公里处,始建于明成
化三年(1467年)。曾子墓高3米,围约15米。墓前立石,镌刻“ 国宗圣曾子之墓”8
字。原墓前有飨堂三间,东配斋房三间,西配更衣所三间。曾子墓所在地统称曾林。
林院南北长117米, 东西宽60米,占地10余亩。林门题曰“宗圣公之墓”。林门前神
道两旁有石人、石马、石猪、石羊。现曾参墓前飨堂、配房、林门、门墙已毁,仅存
遗迹。1985年,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琴堂位于嘉祥县城东北隅,萌山南麓,当地传为曾参鼓琴处。始建年代不详,堂
后篆文石刻铭记:重建于金章宗太和七年(1207年),苏恩忠修建。穴地三尺余,铺以
大石,上砌石台,南面砌九级石阶,台上建堂,上圆下方,形制如亭。
琴堂前有甘泉清池,名曰“琴台坑”。现琴堂已倒塌,仅存石台,称“琴台”。
耘瓜台嘉祥南武山之西有二台南北相望,南台占地约5亩,北台占地约2亩,台高
均在两米以上,世传为曾参耘瓜受笞处,现已铲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