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后裔名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6&rec=55&run=13

曾氏家族有家学渊源,有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名贤辈出,代不乏人。择其有影响
者,介绍如下。
曾申字子西,曾参次子(唐人陆德明认为:“曾申,字子西,鲁人,曾参之子”。
宋人王应麟、清人阎若璩等亦主此说,并举例说“名申字子西”者历史上有多人。但
东汉赵岐注《孟子》则认为是曾参之孙,今从陆氏之说。) 。据钱穆《先秦诸子系年
通表》,曾申约生于公元前475年,卒于公元前405年。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
说:子夏向曾申传授过《诗经》,左丘明向曾申传授过《春秋传》。《礼记·檀弓》
上记载:鲁穆公的母亲去世了,派人向曾申请教丧礼,曾申回答说:我听我的父亲说,
哭泣的悲哀,穿孝服的区别,吃饭的情况,从天子到普通人都是一样的。吴起师从曾
申 (一般认为吴起也是曾参的学生,钱穆从吴起活动时间及曾参存世时间分析,认为
吴起所从师的“曾子”是曾申。) ,但吴起的母亲病故,吴起却不奔丧,所以曾申与
他断绝了师生关系。曾申提倡仁政与王道,反对霸道,不满于春秋五霸及辅佐霸业的
人。有人问曾申:“你和子路相比,谁强?”曾申说:“子路是我父亲所敬畏的人。”
言下之意是“我怎能和他相比?”那人又问:“那末你和管仲比,谁更强些呢?”曾申
很不高兴地说:“你怎么能把我和管仲相比呢? 管仲得到国君的信任是如此专一,执
政时间那么长,而功绩却很小,你竟拿他和我相比吗? ”曾申在鲁缪公时很有名声,
但其职务和政绩缺载。
曾申的哥哥曾元,对曾参很孝顺,《孟子》中有他“养曾参”情况的介绍。
曾据据《曾氏族谱》 记载, 曾子十五世孙曾据,字恒仁,生于汉元帝永光元年
(前43年),卒年不详。他有功于西汉王朝,封关内侯。王莽取汉帝而代之建立新朝,
曾据耻仕新莽,在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 十一月十一日率族人南迁(曾氏各种族谱都
以曾据为始迁江南之祖。王定安《曾子家语跋》说:“据虽不载正史,自宋以前,南
迁诸曾固已奉为不祧之祖矣。”曾子七十代孙曾国荃说:“吾衡阳、湘乡诸曾,皆来
自江右,其为曾子苗裔与否不可考,要其祖汉关内侯,载诸往牒,子孙世守,由来久
矣。”曾据始迁时间,一说为始建国元年。) ,隐居江西庐陵吉阳乡,这是南武城曾
氏最大规模的一次迁徙活动。曾据生二子:曾阐、曾 。
曾致尧(947年-1012年)字正臣,北宋抚州南丰县(今江西南丰)人。曾子四十一代
孙。太平兴国八年(983年) 进士。先任符离县主簿,逐渐迁至秘书丞,又出任两浙转
运使。性刚直,好上疏言事。魏庠知苏州,介旧恩以进,曾致尧弹劾。宋太宗赞扬说:
“曾致尧敢治魏庠,可畏也。”于是罢了魏庠的官,但曾致尧也未受重用。宋真宗赵
恒即位,大臣张齐贤推荐曾致尧,称其才华可以任“词职”,便让他到翰林院试作制
诰。因不堪此任被免职。后历任地方官多年,大中祥符初年迁为礼部郎中,因过去在
扬州任上冒领了1个月俸禄被人告发,降为掌 州榷酤,后转任户部郎中,卒于任上。
曾致尧非常喜欢著书立说。他写有《仙凫羽翼》三十卷,《广中台志》八十卷,
《清边前要》三十卷,《西陲要纪》十卷,《为臣要纪》十五篇,文集编为《真言集》,
故《宋史》将其列入《文苑传》。
曾巩(1019年-1083年) 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曾致尧之孙,
为曾子四十三代孙。少时很聪颖,12岁时试作“六论”,立刻而就,文辞瑰伟。20岁
时名满天下,欧阳修甚为赏识。嘉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先任太平州司法参军,
不久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奉诏编校史馆书籍,校定《南齐书》、《梁书》、《陈
书》,整理《战国策》、《说苑》、《新序》等。后长期出任地方官,多有惠政。在
越州任上时,遇到灾荒,曾巩估计常平仓存粮不够赈济,而且普通百姓也不能都到越
州城,于是告谕所属各县,让富足的人家卖粮给贫民,价格稍高于国库粮,共凑15万
石,度过了荒年。他又从府库借种子给农民,用秋粮偿还。在齐州(今山东济南)任上,
以打击豪强恶霸为急务。有一户姓周的,财富雄厚,他的儿子周高勾结权豪,纵横不
法,污辱妇女,官府不敢过问。曾巩查清事实,坚决依法严惩。章邱县有一“霸王社”,
拦劫抢夺,为害乡里。曾巩组建巡逻队,又让百姓组织“保伍”,侦察他们的行动,
一旦发现就击鼓相召,共同出击。有一个叫葛友的盗贼自首,曾巩让他吃饱饭,换上
新衣服,骑上马拿着钱帛在各处夸耀,其他盗贼也纷纷自首,齐州由此安定。后又调
任襄州、洪州。其间遭遇瘟疫,曾巩让各县城镇、亭传都准备好药物。军士、百姓没
有钱来求药的,曾巩让他们住在官舍,资助衣食,为其治病。回朝后,任史馆修撰,
又迁中书舍人,卒于任上,谥“文定”。
曾巩性孝友。父亲病故后,孝事继母,悉心照顾4个弟弟、9个妹妹。有《元丰类
稿》存世,学者称其为“南丰先生”,系“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布(1036年-1107年) 字子宣,曾巩之弟。嘉二年,与曾巩同登进士第。初授
宣州司户参军,怀仁县令。熙宁二年 (1069年) 移官开封。他上奏疏给宋神宗,指出
“为政之本”有两条:一是改变社会风气,二是选拔人才;大事有八项:即鼓励发展
农业、管理好财赋、兴办学校、审慎选用官吏、督责官吏勤政、理顺宗室关系、修整
武力装备、制御外敌,受到宋神宗赏识,被提拔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加集贤校
理检正中书五房,三天内接受了皇帝的五道任命敕告。宋神宗在王安石主持下锐意变
法,曾布积极参与,和吕惠卿共同创立青苗、助役、保甲、农田诸法。其间,被任为
修起居注、知制诰,为翰林学士兼三司使,与闻机要。因与王安石在个别问题上有争
议,被逐,任地方官。元丰末年,复任翰林学士,迁户部尚书。司马光执政,想让曾
布改革役法,曾布拒绝说:免役这一法令,包括细微末节都是我自己亲手制定的,让
我自己改变,我不能做。又被逐,出任地方官。绍圣初年回京,迁知枢密院事,与章
有矛盾,互相指责。徽宗立,曾布任尚书右仆射。崇宁间,蔡京为左丞,曾布遭其
诬陷,谪居润州,大观元年卒于此地。蔡京败后,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文肃”。
曾肇(1047年-1107年) 字子开,曾巩、曾布弟。少年时即努力学习,博览群书。
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 进士及第,授黄岩县主簿。后擢升崇文校书、馆阁
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其间删定《元丰九域志》,厘正太常礼文,预修
《两朝宝训》。曾公亮去世,曾肇写其《行状》,宋神宗很欣赏。哲宗时预修《神宗
实录》,擢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因直言得罪宰相,御史攻击曾肇,曾肇要求离职。
大臣范纯仁说:如果好人不能被容纳,我们这些人也不能在这里了,因而离职未果。
曾肇直言敢谏。门下侍郎韩维劾奏范百禄,太皇太后认为是诋毁,要让韩维到邓州任
知州。曾肇上疏说,韩维是为朝廷辨别邪正,是非不能够疑似。并拒不起草制书。谏
议大夫王觌因为劾奏宰相胡宗愈,被降为润州知州。曾肇奏称:陛下以大臣为心腹,
以谏官做耳目,这两者缺一不可。现在王觌批评执政就降他的职,是只爱心腹而堵塞
耳目。皇帝醒悟过来,擢王觌为直龙图阁。其兄曾布被黜,曾肇亦出守地方。徽宗即
位,复召为中书舍人,他向皇帝建议要区分君子小人,赏善罚恶。曾布为相,按规定
亲属应避禁职,曾肇不久出为陈州等处地方官。受曾布遭遇牵连,于崇宁初落职,安
置汀州, 后归润州而卒。 绍兴初,谥“文昭”。著作有《曲阜集》、《西掖集》、
《内则》、《外则》等。
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北宋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曾子四十四代孙。
天圣二年(1024年)举进士甲科,授会稽县知县。镜湖经常淹没民田,曾公亮征发民夫
修镜湖斗门,泄水入曹娥江,百姓受益。后擢集贤校理、天章阁侍讲,修起居注。庆
历三年(1043年)又升为天章阁待制,宋仁宗赐给他金紫服饰。按例,待制官不改服色,
仁宗当面对曾公亮说,此举是为了尊崇儒臣。又迁知制诰兼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
三班院。不久出知郑州,为政有方,境内盗贼不能存身。有一次文彦博路过郑州,发
现丢了一件贵重物品,就让曾公亮追查,曾公亮回答说:我们州里不藏盗贼,大概是
你的随行人员偷的;如是郡人所偷,三日内一定破获。搜索之后,果如所料。后任参
知政事,加礼部侍郎,除枢密使。嘉六年(1061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集贤殿大学士,与韩琦同为宰相。契丹人在界河打鱼,又多次用船在界河运盐,当地
官吏不敢过问,怕引起争端。曾公亮主张坚决制止,以防事态扩大,并说:举荐雄州
人赵滋任此事,边境因此宁息。这时宋英宗病重,不能接见辽国使臣,命曾公亮在公
馆宴请使者,使者不去赴宴。曾公亮责备辽国使者说:“皇帝赐宴而不去,是对国君
不尊重;皇帝有病而一定让他亲自出席,你心里感到妥当吗? ”辽国使者于是赴宴。
神宗即位又加官晋爵,至熙宁二年累封鲁国公,以年老让位。熙宁三年,因叛卒骚乱,
人情惶惧,又起复曾公亮为司空,兼侍中、洛阳三城节度使。后以太保致仕。元丰元
年去世,赠太师、中书令,谥“宣靖”。葬时,皇帝亲书碑首曰“两朝顾命,定策亚
勋”。
曾公亮参与主编了《武经总要》。此书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由曾公亮、丁
度奉敕开始编修, 历时5年。 全书共四十卷, 分前后两集:前集《制度》十五卷,
《边防》五卷;后集《故事》十五卷,《占候》五卷。该书的价值,在于保存了极为
丰富的史料,如记载世界上第一支“火药火箭”的产生及三种火药的配方;从“指南
鱼”的制作方法可知,它是“世界上关于利用地磁场进行人工磁化的最早记载,还表
明当时已在实践中知道利用地磁倾角”(《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成就表》)。正因为
它的史料价值很高,英国人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称它为“军事百科全
书”。
曾几(1084年-1166年) 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南宋虔州赣县(今江西赣州)人,迁
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曾子四十四代孙。曾几事亲很孝,母亲去世,蔬食15年。
曾几是太学生,他的哥哥曾弼因公去世,没有后代,朝廷特命曾几为将仕郎,到吏部
考试。考官见他文章很好,放于优等,赐上舍出身,任为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
道士林灵素受到宋徽宗宠信,以欺骗为能事。他作符书《神霄录》,朝士竞相趋观,
只有曾几、李纲、傅崧卿数人称病不去。宋高宗即位,迁为广西运判、江西提刑。他
的哥哥曾开时任礼部侍郎,反对秦桧议和,请求罢去自己职务,曾几也被罢免。不久
任为广西转运副使,徙京南路。又任为广西运判转运副使,坚决拒辞。乡居上饶7年,
到秦桧死,又起复浙西提刑,知台州事。皇帝召见,曾几说:“士气久已不振,陛下
想很快恢复,就应有矫枉过直的勇气。”皇帝听了很高兴,授秘书少监,权礼部侍郎。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以年老请退未果。改任集英殿修撰。绍兴三十年,升敷文阁待
制。金人犯边,有人建议遣使请求和议。曾几认为此举无小益而有大害。为朝廷打算,
正应当卧薪尝胆,枕戈以待,注重节俭和武备,其它一切都不要管,如能这样,即使
北伐中原也能做到。孝宗即位,曾几又上疏数千言。以老致仕,乾道二年 (11 66年)
去世。谥“文清”。
曾几为官,以廉洁著称。所交游的如刘安世、胡安国,都是当时名儒。他的著作
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
其兄曾开,字天游,高宗时任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在和议问题上与秦桧反复论
争。有一次秦桧诱之以利说:皇上正以宰相之位留着给你。曾开说:儒者所争的在义
理。如果不符合义理,高爵厚禄是不要的。高宗和议之心已决,但因徽宗尸骨在北,
母后、钦宗未还而怕人议论,故召集侍从大臣集议。曾开与秦桧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反对和议,终被罢官。闲居十余年,年七十一卒。秦桧死后,才下诏恢复曾开致仕时
的待遇。曾开曾随大儒游酢学习。每天读《论语》,从文词上无所得则反过来求诸于
心,常有所悟。他与刘安世一见如故,定交终身。《宋史》编者认为,他立身行事,
临大节而不可夺,与其师友渊源不可分割。
曾 (?-1130年)字仲常,曾巩之孙,为曾子四十五代孙。补太学内舍生,因父荫
任为郊社斋郎,逐渐升为司农丞,通判温州。驻于越州 (今浙江绍兴) 时,建炎三年
(1129年),金国军队攻占越州,金军统帅琶八下令越州城中宋国文武官员到帅府报到,
有不到的或藏匿不报的处死。曾 未去,被邻人告发。在琶八面前,曾 大义凛然地
指斥道:“我们国家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们的? 你们竟然背弃盟约,欺骗上天,放纵
不道。我是宋朝世臣,遗憾的是没有寸柄为国而死,怎么能贪恋生命而为你们这些狗
奴作事? ”琶八将曾 全家40人在一天内杀死于越城南门外。金军撤走以后,曾 的
弟弟知杭州余杭县事曾 ,收敛曾 等人的尸骨埋葬于天柱山。
曾悟(1093年-1125年),字蒙伯,曾肇之孙,是曾 的叔伯弟弟。宣和二年(1120
年)进士。靖康元年(1125年)为亳州士曹,金军破亳州,曾悟被执,对金军抗辞大骂,
被乱刃斫杀,年仅33岁。
曾 (?-1155年)字端伯,号至游子,南宋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曾子四十七代
孙(曾公亮是其曾伯祖)。初为尚书郎,历知虔州、荆南府、庐州,后寓居银峰。曾 
的著作很多,计有《类说》50卷,《道枢》42卷,《高斋漫录》1卷,《乐府雅词》5
卷,《至游子》2卷等。《类说》是从252种笔记小说中辑录出来的,内容非常广泛,
其中有不少自然科学知识,如《吉贝布》一条说:“闽中木棉,采其花为布,号吉贝
布。海南诸国出吉贝木,其叶如鹅毛,纺之作布,与苎布不异,亦染成五色,织为斑
布,盖俗呼古为吉耳。”对吉贝布的原料、名称来历都有介绍。《道枢》是道教资料
的第一部集成之作,内有不少自然科学知识。
曾从龙(1175年-1236年) 原名一龙。曾子四十七代孙,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
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第一,宁宗改其名曰“从龙”,故字君锡。初授签书
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迁兵部员外郎,起居舍人兼太子右谕德。出使金国,“执礼
不挠”,嘉定六年(1213)迁刑部尚书。针对当时吏治弊端,曾从龙上疏指出:州郡数
月缺守,就用副职暂时代理。正因为是代理,自知时间不长,所以政令松弛,政务懈
怠,把一个郡的大事都交给了胥吏。任命的郡守未到任即被罢免。而且每换一个郡守,
迎送之资甚多。所以曾从龙建议有缺时就要马上委派,有不愿去的,就不让他做官。
他进一步提出了“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的建议。不久,升为端明殿学士,签书
枢密院,又升参知政事。而当权的史弥远心术不端,擅政弄权,曾从龙对史弥远的心
腹胡榘进行弹劾,被降职。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卒,第二年改元“端平”,
曾从龙升为资政殿大学士、沿江制置使、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等要职。此时,南
宋的劲敌金国已为蒙古所灭。在灭金之前,蒙古使者曾与南宋约定灭金后将黄河以南
归宋;但灭金后则要陈、蔡以北属蒙古,以南属宋。一些主张恢复山河的官员建议北
伐,收复开封、洛阳等地。曾从龙认为,时机尚不成熟,需要作好准备;但宋理宗不
听,结果北伐失败。蒙古以此为借口伐宋,曾从龙以枢密使身份督视江淮、荆襄兵马。
他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并建二阃”,与魏了翁一在江淮,一在荆襄。不久,宋理宗撤
回原议,将曾从龙召回。曾从龙有志难酬,不久病故。有文集《曾少师诗文集》存世。
曾鲁字得之,明新淦(今属江西)人,曾子五十五代孙。生卒年不详。儿时聪颖过
人,7岁已能背诵《五经》。元至正年间(1341年-1367年) (元顺帝至正年号到1370年
结束,但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故此处记为“1341年-1367年”。),地方不靖,
曾鲁组织民众保护乡里,一方安宁,人们称为“君子乡”。洪武元年 (1368年) 诏修
《元史》,曾鲁为主要参与者之一。后授职礼部主事。曾鲁读书甚多,熟知仪礼。洪
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病故,高丽国派使臣来吊祭。曾鲁见使者文书封皮用金龙黄帕,
并且不称洪武年号,便直言用龙帕是错误的,既是纳贡称藩而不称明朝年号,不符合
礼仪。使者只得认错。安南陈叔明弑主纂立,害怕明朝讨伐,就派使者来窥探朝廷的
意图。曾鲁看了表文以后说:“你们以前的国君叫陈 ,现在为什么改了名称? ”使
者不敢隐瞒,说出了实情。洪武五年(1372年),有一次朱元璋问宰相,曾鲁现任什么
官职,宰相说是礼部主事。朱元璋马上升他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说他的父亲
叫曾顺,当中顺大夫犯了父讳,拒不接受,但未获允准。曾鲁很注意科举的人材选拔,
朱元璋就让他主持京都一带的乡试。后有病回家治疗,卒于路途之中。
曾 (?-1432年)字子 ,号西墅,明代永丰(今属江西)人。曾子五十五代孙。永
乐二年(1404年)一甲一名进士及第,授翰林修撰。修《永乐大典》任副总裁。累迁至
詹事府少詹事。曾 才思敏捷,“信笔千百言立就” (《四库全书》之《西墅集》提
要语--编者) 。著有《西墅集》、《巢捷集》等。据刘昌《悬笥琐探》一书记载,明
成祖曾亲试《天马歌》,曾 诗先成,“词旨浏亮”,明成祖赏赐了一条玛瑙带。所
存《西墅集》十卷,是万历年间永丰知县吴期 选录,并非全集。郑瑗《井观琐言》
称“曾子 诗,佳处不减昆体”。曹安《谰言长语》也说:“曾学士 《巢捷集》,
绝似唐人。”
曾 (?-1507年)字克明。曾子五十九代孙。原籍桂阳,因为编入戍籍而住在北京。
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授刑部主事。通州有十几个百姓被认为是盗贼,已经定案;
曾 看了案件文书,指出是被诬陷。不久,果然抓到了正犯,百姓得以昭雪。弘治十
三年(1500年)升至工部尚书。明孝宗时,宫廷供奉日增,曾 千方百计力争裁减。如
司设监请织造龙毯、 素毯100多条,曾 说:毯子虽是一件,但织造却很费事,毛要
从山西、陕西进,纱等料要采自河南,从苏州、松江寻找工匠,需用一年多的时间制
成,因而请求停止,但明孝宗不同意。内府针工局要求新招工匠5000人。曾 上疏说:
往年尚衣监招收工匠1000人, 兵仗局仿效它, 招收了2000人,军器局司设监也收了
1000人。弊端一开,就没法阻止。孝宗听了以后减了一半。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
南京报恩寺塔被雷击毁,守卫报恩寺的宦官傅容请求修复。曾 说:这是上天发出警
戒,不应再重兴土木,劳民伤财。修复之事遂止。这一年,以韩文为首的大臣及刘健、
李东阳等请求诛杀宦官首领马永成等未果。宦官刘瑾当了司礼太监,气焰更凶。曾 
看到事不可为,就于正德二年(1507年)闰正月致仕,不久故去,赠“太子太保”。
曾质粹(1492年-1560年) 本字好古,因与先祖名同,改为南武。原江西吉安永丰
县人,曾子五十九代孙。嘉靖十二年,吏部左侍郎顾鼎臣奏请在全国范围内“访求曾
氏子孙相应者一人,授以翰林院五经博士,世世承袭,俾守曾子祠墓,以主祀事”。
江西提学副使徐阶在永丰县查访,曾子嫡裔永丰县廪生曾嵩、曾衮称“生长南方,不
乐北徙”。支裔曾质粹自愿奉祀,且经合族推举,于嘉靖十四年迁往嘉祥,先以衣巾
奉祀,至嘉靖十八年,授予翰林院五经博士,承担起奉祀曾子庙墓的责任。
曾铣(?-1548年)字子重,号石塘,明代江都(今属江苏扬州)人,曾子六十三代孙。
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他以御史身份巡按辽东时,辽阳、抚顺两处发生兵变,并合
谋与被判死刑的囚犯联合,准备叛乱。曾铣暗中侦察,将变兵首领逮捕斩首,兵变得
到平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鞑靼数入内地侵扰,曾铣修筑临清外城以御敌。
升副都御史。三年后,改抚山西。曾铣治军严厉。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曾铣忽然下
令部队集合出发。当时没听到报警信号,诸将正喝酒不想出兵,就贿赂铃卒让曾铣的
妾替他们求情,晚一点出发。曾铣杀了铃卒示众,诸将只好半夜出兵,果然遇敌,将
敌击败。诸将问曾铣怎么知道有敌人来犯呢,曾铣说:乌鸦鸣叫非时,所以知道。众
将叹服。升曾铣兵部侍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夏,以原官总督陕西三边军务。鞑
靼兵大掠延安、庆阳一带,曾铣带数千人驻扎塞门,而派前参将李珍攻击敌人的根据
地,在马梁山后杀敌数百,鞑靼人撤退。曾铣认为不采取根本措施不行,就上书明世
宗: 在冬春之季,敌人不能长驱之时,选精卒6万,山东枪手两千,另加大炮,直捣
敌人巢穴,可一举成功;并西从定边营,东到黄甫川,筑1500里的边墙,三年可以成
功。 明世宗开始很支持,阁臣夏言也很支持。明世宗并下诏书褒奖,答应给边费2 0
万两。但严嵩因与夏言不和,极力反对;明世宗也突然变卦,亲手写诏书晓喻辅臣说:
“今逐套贼,果有名否? 兵食果有余、成功可必否?一铣何足言,如生民荼毒何?”严
嵩趁机罗织曾铣罪名,以冒功、克饷为由,将曾铣逮捕斩首,妻子流放2000里外。夏
言及曾铣的部分爱将也同遭杀害。直到隆庆初年(1567年),才平反昭雪,赠兵部尚书,
谥“襄愍”。
曾钧字廷和,明代进贤(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曾子六十四代孙。嘉靖十一
年(1532年)进士,擢南京礼科给事中。大胆上书言事,弹劾权贵,无所畏避。翊国公
郭勋,是明初功臣郭英后代。此人“桀黠有智数”,善于窥测皇帝意图,得到明世宗
的特别宠爱。郭勋怙宠骄横,所为不法事甚多,受到曾钧的弹劾。时任礼部尚书的严
嵩,为了迎合世宗在明堂祭祀其父明献宗以配上帝的意图,不顾朝臣反对,撰写有关
礼仪,曾钧又上书弹劾。在任云南副使时,发现黔国公沭春侵占丽江一带民田,坚请
归还。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以右副都御史身份总理河道。当时,徐州、邳县一带
17州县连年遭受水灾,曾钧查勘了地势水情,建议疏理刘伶台至赤宴庙80里的河道,
修筑加高草湾老黄河口等地长堤,并且缮修新庄等地的旧闸。后升任工部右侍郎,又
改任南京刑部右侍郎。长期不受重用,于是乞请归老。卒后赠刑部尚书,谥“恭肃”。
曾亨应字子嘉,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曾子六十五代孙。崇祯七年(1634年)
进士,历官吏部文选主事。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明亡,福王朱由崧于五月即位
于南京,年号弘光。弘光二年(1645年),江西各城大多被清兵攻占,曾亨应让弟弟曾
和应带着父亲曾栋到福建避难,自己与艾南英等决心死守临川城。清兵突至,曾亨应
及儿子曾筠被捕。曾亨应对儿子说:要记住,此是一日千秋之时。曾筠说:是的,您
放心吧!父子均不屈而死。福建被攻陷,其弟曾和应将父亲带到肇庆安置好,拜别后,
投井而死。此前,曾亨应一族的曾轼、曾益都死于任所,人称“曾氏五节”。
曾灿(1626年-1689年) 本名传灿,字青黎,号止山,清江西宁都人。曾子六十五
代孙。少有诗名,明朝亡后,祝发为僧,游历福建、浙江、广东、广西诸省。晚年客
居北京,卒。与魏禧等明末遗老交友,为“易堂九子”之一。他的著作有《六松堂诗
文集》、《止山集》、《西崦草堂诗集》等多种。
曾衍东字七如,一字青瞻,号七道士,山东嘉祥县人,曾子六十七代孙。乾隆年
间举人,授江夏知县。因诖误而被黜戍温州。工诗,书画笔墨狂放,以奇、怪取胜。
著有《哑然集》、《小豆棚笔记》、《武城图考》。能制曲,有杂剧《小豆棚》传世。
曾国藩(1811年-1872年) 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清湖南湘乡人,曾子七十
代孙。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逐次升迁至礼部右侍郎。咸丰三年初(1853年)受
命会同湖南巡抚办理本省团练,后扩编为湘军。时太平军大盛,曾国藩受命征讨,于
咸丰四年发布《讨粤匪檄》。攻下武昌和田家镇后,湘军之名遂响。咸丰十年,被任
命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咸丰十一年攻下安庆,奉命统辖江苏、安
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同治元年(1862年),派左宗棠
攻浙江,李鸿章攻苏南,曾国荃围天京(今南京市)。同治三年,攻下天京。寻加封为
一等毅勇侯,赏太子太保衔。同治四年,奉命北上追击捻军。与李鸿章倡办江南制造
总局,派遣留美学生,倡导洋务。同治六年,授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任。同治七年,
调任直隶总督。 九年,天津教案发生,曾国藩奉命查办,屈民媚外,杀无辜良民2 0
人、充军25人,颇受舆论谴责。后回任两江总督,卒于南京。谥“文正”。治学专主
程朱理学,善文章,有《曾文正公全集》。
曾纪泽(1839年-1890年) 字 刚,曾国藩长子,曾子七十一代孙。初以荫生补户
部员外郎,曾国藩卒后袭侯爵。他32岁开始自学英语,逐渐可用英语对话。并留心西
方科学知识,涉猎过西方的数学、物理、化学。在《几何原本序》中,曾纪泽写道:
“盖称中国算术以《九章》分目,皆因事之名,各为一法。学者泥其迹而求之,往往
毕生习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几何原本》不言法而言理,据一切有形
而概之,曰:点、线、面、体”。曾纪泽认为《几何原本》与《九章算经》结合,可
以取长补短。在《西学述略序》中,曾纪泽介绍西方教育,注重由浅入深层层渐进,
特别是儿童教育,从小孩能懂的事实道理教起,认为这样可以事半功倍。他对中国的
理学名教之士大谈清议,颇不以为然:“今世所谓清议之流,不外三种:上焉者自守
之士,除高头讲章外,不知人世更有何书,井田、学校必欲遵行,秦汉以来遂无政事,
此泥古者流,其识不足,其心无他,上也;中焉者好名之士,附会理学之绪论,发为
虚悬无薄之庄言,或陈一说,或奏一疏,聊以自附于腐儒之科,博持正之声而已,次
也;下焉者视洋务为终南捷经,钻营不得,则从而诋毁之,以 嫉之心,发为刻毒之
词;就三种评之,此其下矣。”大体符合当时实际。对于和西方交往,他认为是“开
千古未曾有之局,盖天运使然。中国不能闭门而不纳,束手而不问,亦已明矣”。因
其懂英语又留心西学,光绪四年(1878年)出任英、法公使。六年,又兼任驻俄公使。
在此期间,与沙俄谈判修改《里瓦几亚条约》,即崇厚与俄国签订的丧权辱国的《还
付伊犁条约》。原约规定:将伊犁地区南境特克斯河两岸地区割让给沙俄,以偿付军
费500万卢布; 俄商不但在蒙古和新疆贸易可以免税,而且还可到天津、汉口等地享
受相同待遇。曾纪泽与俄国人经过了一年多反复的斗争、交涉,终于重订新约,争回
了伊犁南境特克斯河两岸宽200余里、长400里的广大地区。曾纪泽回顾这段历史时说:
“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签约以后,俄国代理外交大臣对曾
纪泽的外交才能称赞说:“不惟出众于中国,亦罕见于欧洲,诚不可多得之使才也。”
中法战争爆发,曾纪泽力主抗法御侮。光绪十一年(1885年)被召回国,任海军衙门帮
办,不久又任兵部左侍郎,命在总理衙门行走。光绪十三年(1887年)著《中国先睡后
醒论》,主张“强兵优先于富国”。有《曾惠敏公遗集》。
曾纪鸿(1848年-1881年) 曾国藩次子,字栗诚(一作 )。同治中,曾国藩死后得
朝廷赏给举人。少年好学,与兄纪泽并精算学,尤精通代数术。锐思勇进,创立新法,
多为同辈折服。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
曾铸(1849年-1908年) 号少卿。原籍福建同安,后改籍上海。曾子七十一代孙。
近代民族资本家、立宪派。少年时博览群书,喜作画,后经商。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年)领导反美运动,受到全国人民支持,后因屈服于压力而妥协。三十三年(1907年),
发起并领导收回沪杭甬铁路运动;热心地方自治,曾参加晚清立宪运动;主张严禁鸦
片,受到地方政府褒奖。曾投资镇江造纸厂、江西瓷业公司等企业,发起上海商团公
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山钟集》。
曾廷杰清末学者,湖北枝江人,生卒年不详。曾子七十三代孙。光绪九年 (1883
年)以候补州判去吉林任职,次年督办边务。十一年(1885年)五月奉命去伯力(今哈巴
罗夫斯克) 一带察探边情,以亲身见闻,征用群籍,阐明黑龙江北岸、乌苏里江东岸
地区历代均属中国领土。著有《东三省舆图说》、《西伯利亚东偏纪要》、《东北边
防辑要》、《伯利探路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