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族谱修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6&rec=50&run=13

武城曾氏修族谱始于西汉。西汉曾伟及东汉曾谭曾两次修辑曾氏族谱,为南朝梁
时谱学家王僧孺所推重。
唐宋以后,曾氏后人多次编修族谱。唐贞观四年(630年)八月,中书舍人温彦博、
太子舍人高士廉同为唐初曾氏族谱作序,称曾氏“入我大唐,本支益茂”。曾子二十
九代孙曾兴、三十二代孙曾谊作“唐谱”,三十九代孙曾辉、曾耀作“吴谱”(这里
的“吴”是指五代十国时杨溥所立之国。),四十四代孙曾匪等作“宋谱”。五十一
代孙曾 颜、五十二代孙曾巽申作“元谱”。文天祥在《曾氏旧谱》序中提到“自魏
晋以来至唐最尚阀阅,故以谱牒为重”。
明初,曾子五十五代孙状元曾 、解元曾鼎在前人修谱基础上续修新谱,汇编总
谱,各支庶后裔亦各自为谱。曾 、曾鼎等人遍访诸族散居四方者,条分缕析,相与
参订,至永乐甲辰年(1424年)元月告成,曾 为之作《武城世袭曾氏续修重谱叙》,
此为一次较大规模的修谱活动。明末, 曾子六十一代孙曾洁盘协同六十三代孙、世
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曾宏毅又一次大修族谱。他们竭十余年心力,汇编总谱告成。其间,
曾洁盘迹遍海内, 汇各房系支谱与大宗谱,互相校对,补缺正讹,存真杜冒。明崇
祯十二年(1639年)曾宏毅并将修谱原委冠于总谱篇首以为叙。
至清代,各地曾姓谱牒混乱,多有伪冒之嫌。清世宗赐给“省身念祖”四字图章,
曾氏后裔遂在每页族谱上加盖此章,以存真杜冒。并规定“南宗设局,东宗查核,以
杜混冒,呈公府核印后由东宗盖钤印”。曾氏后裔分东宗、南宗始自明嘉靖年间曾质
粹奉旨东归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奉祀曾子之后,曾质粹后裔被称为“东宗房”,其它
为“南宗房”。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十一月,广州南海大堡大沥范曾氏大成宗谱由
曾子六十八代孙曾养修辑完成,并为之作序。嘉庆至道光年间,东、南两宗大修总谱,
正名为《武城曾氏重修族谱》,系规模最大的一次修谱活动。南宗曾衍咏倡修通谱局,
号“忠谋堂”,后更名为“忠信堂”。其间数十年,天下曾姓要求联修族谱者络绎不
绝。嘉庆七年(1802年),广西岭溪曾氏族谱由曾衍相等人编修告成(见曾衍相《序》)。
清道光六年(1826年), 曾衍咏辑修南宗谱告成(见曾衍咏《序》)。清道光十四年
(1834年)东宗派人去南宗修谱总局(设湖南宁乡),并与南宗汇核各房支系,厘其舛谬。
其后,东、南两宗协同修谱,确保宗圣后裔一脉流传,“共膺千秋”。1803年至1821
年,曾衍相、曾毓 、曾纪琏等历时18年修成“嘉庆谱”。1835年至1846年,曾衍
咏、曾纪瑚等历时11年修成“道光谱”。
清顺治年间,清政府始赐给入谱曾氏后裔优免差徭的特权。清光绪二十四年(18
98年),江西九江府德安县按清政府赐给宗圣后裔优免牌规定,“一切杂差,概行蠲
免”,优免差徭促进了曾氏修谱的积极性。曾国藩乞假返回故里时,发现分衍各处宗
圣后裔未入总谱者甚多,遂向曾氏后裔发出《武城曾氏催修总谱文正公原启》,称曾
氏“迄今叠沐皇仁,翰博有袭,差徭优免”,但曾氏后裔流衍于海内,须清查圣裔,
“修总谱以归画一”。于是发启示以催修总谱,要求速缮草册,解总局案定汇总。东
宗亦下文催促南宗修谱总局甄别混冒以防邀优免。此次通修,南宗以曾国藩、东宗以
世袭翰博曾毓 为主,统一规式,规定由东宗审核加盖御赐“省身念祖”印记,谱首
封面统一印刷大红龙图和奉旨《敕修宗圣族谱》、《武城曾氏重修》字样,以示重视。
民国初,湖南宁乡曾氏南宗修谱总局局长曾传进又发出启示,号召南宗各房辑修
族谱,由曾国藩、曾国荃后裔曾重伯、曾霖森及各族士绅呈请东宗颁给“民国钤记”。
经大总统孙中山批准,仍照旧章办理,要求族谱未合者争先,已修者再续。1935年,
湖南宁乡曾纪锐编修成《武城曾氏重修族谱》。鲁南滕峄费等地曾姓后裔亦协议修谱,
由滕县崇村曾姓发起,组织编修《滕房曾氏续修族谱》,参加编修者共18人,设主修、
编修、校阅、监修等职。主修为曾昭海,编修为曾纪文、曾纪斌。1936年夏续修族谱
完成。该谱按《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例,除曾纪文为之序外,还收有不同时期修谱序
文7篇,另收纶音、奏牍、案牍、族源、宗子世系等共4册,详细介绍了当地曾氏后裔
衍徙情况。
族谱历代纂修情况见表6-2。
历代纂修族谱情况简表
表6-2

┌─────────────────┬────────────┬──────┐
│谱名 │纂修时间 │纂修与 │
│ │ │作序者 │
├─────────────────┼────────────┼──────┤
│1.武城曾氏一修谱 │(十国)吴太和三年(931年) │曾辉 │
├─────────────────┼────────────┼──────┤
│2.武城曾氏二修谱 │宋皇三年(1051) │曾朝阳 │
├─────────────────┼────────────┼──────┤
│3.宁都城南曾氏初修族谱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 │曾荣 │
├─────────────────┼────────────┼──────┤
│4.宁都平源村大屋厦西井头曾氏十修族│明永乐九年(1411年) │曾慎 │
│谱 │ │ │
├─────────────────┼────────────┼──────┤
│5.武城世袭曾氏续修重谱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曾  │
└─────────────────┴────────────┴──────┘

续表

┌──────────────────┬───────────┬───────┐
│谱名 │纂修时间 │纂修与 │
│ │ │作序者 │
├──────────────────┼───────────┼───────┤
│6.雩阳坎溪曾氏一修族谱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 │
├──────────────────┼───────────┼───────┤
│7.武城曾氏合修大成谱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 │陈庆 │
├──────────────────┼───────────┼───────┤
│8.宁都社溪族谱《曾氏源流节略》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 │曾子仲 │
├──────────────────┼───────────┼───────┤
│9.武城曾氏续修总谱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 │曾宏毅 │
├──────────────────┼───────────┼───────┤
│10.宁都曾坊村曾氏四修谱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王思轼 │
├──────────────────┼───────────┼───────┤
│11.宁都城南曾氏六修族谱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曾仪 │
├──────────────────┼───────────┼───────┤
│12.宁都城南曾氏八修族谱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曾珏 │
├──────────────────┼───────────┼───────┤
│13.广州南海大堡大沥范曾氏大成宗谱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曾养 │
├──────────────────┼───────────┼───────┤
│14.城东东鲁曾氏六修族谱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曾云瑞 │
├──────────────────┼───────────┼───────┤
│15.广西岭溪曾氏族谱 │清嘉庆七年(1802年) │曾衍相 │
├──────────────────┼───────────┼───────┤
│16.曾氏总谱 │道光六年(1826年) │曾衍泳 │
├──────────────────┼───────────┼───────┤
│17.东宗联修湖南宗谱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 │曾纪瑚 │
├──────────────────┼───────────┼───────┤
│18.南丰东鲁曾氏谱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 │吴其浚 │
├──────────────────┼───────────┼───────┤
│19.(崇仁)檀溪武城曾氏六修族谱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曾毓  │
├──────────────────┼───────────┼───────┤
│20.城东武城曾氏廉房十七修房谱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曾先恭 │
├──────────────────┼───────────┼───────┤
│21.宁都黉门第南丰族东鲁曾氏五修族谱 │清光绪八年(1882年) │曾芳薰 │
├──────────────────┼───────────┼───────┤
│22.水溪曾氏仲渊公十三修族谱 │1912年 │蔡吉士 │
├──────────────────┼───────────┼───────┤
│23.坳溪曾氏九修族谱 │1918年 │ │
├──────────────────┼───────────┼───────┤
│24.滕房曾氏续修族谱 │1935年 │曾纪文 │
├──────────────────┼───────────┼───────┤
│25.南丰族曾氏洪立公裔杨林渡派附修武 │1949年 │曾蓬宾 │
│城郡原受祖十九修房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