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从师孔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6&rec=5&run=13

曾子的父亲曾点约在公元前522年孔子创办私学的时候就列弟子门墙。 鲁定公十
三年(前497年),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曾点并没有随行。到鲁哀公六年(前489年),孔
子离开卫国到陈国、蔡国及楚国的时候,曾点就让曾参离开家乡,去师从孔子 (曾子
师从孔子的时间,史无明文。明、清时人所撰曾子年谱、年表者一般定在周敬王三十
一年(前489年) ,是年曾子十七岁,包大、冯云、熊赐履皆同。而冯氏用周岁,
称年十六。《琴操》卷下对《曾子归耕》一曲的来历解释说:“《曾子归耕》者,曾
子之所作也。曾子事孔子十有余年,晨觉眷然。念二亲年衰,养之不备,于是援琴而
鼓之曰……。”考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是年曾子27岁。明人包大《圣门通考》:
“周敬王三十一年(鲁哀公六年),曾点五十七岁。是年,孔子在楚,曾点遣子参往楚
从学。”包氏未说明所据,疑即由上引《琴操》之“曾子事孔子十有余年”及孔子离
卫去陈、蔡、楚等地之时间逆推而得。冯云《圣门十六子书》的《曾子书·年谱》
则曰:“年十三入孔子之门,见孔子未尝不问安亲之道也。……敬王三十一年,孔子
自蔡如叶,至楚,年十六,奉父命往楚从学焉。”按:“年十三入孔子之门”之说误。
曾子年十三时为鲁哀公二年(前493年) ,其时孔子周游列国未归。今人有认为曾子系
孔子第二次返鲁后才从学孔子的,可供参考。)。
曾子追随孔子学习,主要是在卫国及孔子结束周游列国回到鲁国以后。孔子教育
学生是联系实际,进行启发,答疑解难,并且自己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给学生做出榜
样。曾子比孔子小46岁,在孔门弟子中是年龄很小的,跟随孔子学习的时间也很晚,
加上孔子认为“参也鲁”,所以,曾子向孔子学习的时候,总是“多问阙疑”。孔子
察觉了曾子的弱点,也因材施教,有意多讲授一些,《大戴礼记·王言》一篇 (《王
言》,亦作《主言》。) ,记录的全是孔子、曾子问答之语。“孔子闲居,曾子侍”
的时候,孔子问:“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 ”曾子回答说:“不敢以为足也,得夫
子之闲难也,是以敢问。”当孔子向他陈述“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的作用
以后,曾子又主动请教“七教”、“三至”的内容。《孝经》、《礼记·曾子问》都
是孔子与曾子问答的记录,以孔子的回答为主。
有一次季康子早晨穿着高级丝织品“缟”朝见国君,曾子就问孔子:“季康子的
服装符合礼制吗? ”孔子回答说:“诸侯着皮弁举行告朔礼,结束以后穿着皮弁来视
朝,像这样是礼制允许的。” (《古本家语》:“季康子朝服以缟,曾子问曰:‘礼
乎? ’孔子曰:‘诸侯皮弁告朔然服之以视朝,若此礼者也。’”)(转引自明人包大
《圣门通考》卷六。包氏引此以后又录王肃的话以阐释之。王肃曰:“ 宋礼也。
孔子恶指斥康子,但言朝服以视朝,明不用缟也。”) 曾子在经常向孔子请教疑难中
摸索出了经验,后来他向自己的学生们说:“向老师请教问题一定要按照次序,不要
抢先,问了以后没有解决,可以趁着老师有空闲情绪好时再问一次。”(《大戴礼记》
卷四《曾子立事》:“问必以其序,问而不决,承间观色而复之。”)
曾子对孔子的教导记得很牢,以后又经常引用,教育自己的学生,指导自己的行
动。《论语·学而》篇记有孔子论孝的一段话:“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
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曾子后来说:“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
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论语·子张》)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
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曾子
则说:“三十、四十之间而无艺,则无艺矣;五十不以善闻,则不闻矣。” (阮元辑
《曾子十篇·曾子立事》) 曾子如此忠实于孔子的教导,有的言论相同,故出现过此
书记为孔子之语,另一书又记为曾子之语的情况:《论语·为政》中载孔子回答孟懿
子问孝“无违”之后解释它的含义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子·滕文公上》则将其指为曾子的言论。
孔子在世时,列举弟子中的优秀代表人物四类十人,即德行:颜渊、闵子骞、冉
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曾子谦虚
好学,善于吸取他人之长。故而他不仅向孔子请教,也向入师门早的师兄们学习,一
旦发现自己的看法、做法不妥,就立即认错改正,找出差距。《孔子家语·六本》记
载,“孔子曰:‘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练;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史鰌有男子之道三焉:不仕而敬上,不祀而敬鬼,直己而曲人。’曾子侍,曰:‘参
昔常闻夫子之三言而未之能行也。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见
人之有善若己有之,是夫子之不争也;闻善必躬行之,然后导之,是夫子之能劳也。
学夫子之三言而未能行,以自知终不及二子者也。’”颜渊去世以后,曾子仍然念念
不忘其优点:“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
尝从事于斯矣。”(《论语·泰伯》)曾子追随孔子在卫国的时候,和子游一起到负夏
这个地方参加葬礼。丧主已经设了祖奠,又撤去,并将柩车转回原位,等曾子诸人吊
唁后才让妇人们下堂行遣奠之礼。跟随曾子的人问:“这样做符合礼仪规定吗? ”曾
子说:“祖,是暂且的意思。既是暂且移动柩车,为什么不可以再恢复原位呢? ”同
行的人又问子游:“这样做符合礼仪规定吗? ”子游说:“在室窗下含饭,在室门内
小敛,在阼阶上大敛,在客位上殡棺柩,在庭中设祖奠,在墓圹中安葬,这样来体现
由近及远的意思。因此,丧事只有进而没有退的道理。”曾子听后说:“子游关于出
葬设祖奠的说法,胜过我啊!”(《礼记·檀弓上》:“曾子吊于负夏。主人既祖,填
池,推柩而反之,降妇人而后行礼。从者曰:‘礼与? ’曾子曰:‘夫祖者,且也。
且,胡为其不可以反宿也?’从者又问诸子游曰:‘礼与?’子游曰:‘饭于牖下,小
敛于户内,大敛于阼,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以及远也。故丧事有进而无退。’
曾子闻之,曰:‘多矣乎,予出祖者。’”)又有一次,曾子掩好里面的皮袄而吊丧,
子游却袒露出皮袄而吊丧。曾子指着子游对别人说:“那个人还是熟习礼仪的呢,为
什么露出皮袄而吊丧呢? ”丧主为死者小敛之后,袒露左臂,用麻束发。这时子游快
步出来,掩好里面的皮袄,腰系葛带,头系葛而后再进去。曾子看了以后说:“我
错了! 我错了!那个人是对的。”(《礼记·檀弓上》:“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裼裘而
吊,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于礼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吊也? ’主人既
小敛,袒,括发,子游趋而出,袭裘带而入。曾子曰:‘我过矣,我过矣! 夫夫是
也。’”)
在与同门切磋学问的时候,曾子总是追根求源。有一次,有若向曾子询问:“你
从先生那里听到过失去官位的人应怎样处置吗? ”曾子说:“听到过,失去官位就希
望尽快贫穷,死了就希望尽快腐朽。”有若认为这不是老师的话,曾子说系亲耳所闻,
而且是和子游一起听到的,有若仍然不信,认为应有所特指。曾子把有若的话对子游
说了,子游承认有若的话对:“从前先生住在宋国,见司马桓 为自己造石椁,三年
还没有造成。先生说:‘像这样奢靡,死后还不如尽快腐朽的好。’死了就希望快腐
朽是针对桓 说的。南宫敬叔回鲁国,一定要载着财宝到朝中去,先生说‘像这样运
用财宝,失去官位还不如尽快贫穷好。’‘失去官位就希望尽快贫穷’是针对敬叔说
的。”曾子把子游的话告诉了有若,有若说:“这就对了。我本来就说那不是先生用
来教导人的话。”曾子又追问:“您是怎么知道的? ”有若说:“先生当中都宰时为
中都定的制度是棺厚四寸、椁厚五寸,所以知道先生不希望人死后尽快腐朽。从前先
生失去鲁国司寇官职而将到楚国去,先派子夏去了解情况,接着又派冉有去作进一步
观察,因此知道先生不是希望失去官位就尽快贫穷。” (《礼记·檀弓上》:“有子
问于曾子曰:‘闻丧于夫子乎? ’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
‘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曾子以斯言
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 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
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逾也。’‘死之欲速朽’,
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
逾也。 ’ ‘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
‘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
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
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通过反复询问,曾子既澄清了自己不
准确的认识,又了解了孔子对失去官位等问题的一贯态度。
曾子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提高,对孔子思想的实质有了深刻认识。有一次孔子对子
贡说:“赐,你认为我是学习广博而能记住的人吗? ”回答说:“是这样,难道错了
吗?”孔子说:“是错了,我是一以贯之的。”子贡没有说什么(见《论语·卫灵公》: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
一以贯之。’”)。当孔子对曾子说“曾参啊!我的大道是一以贯之的”,曾子回答说:
“是的。”门人问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曾子说:“先生的大道,就是忠恕。” (见
《论语·里仁》:“‘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就是宋儒所盛称的“一唯之
传”。
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 ,孔子病故。曾子与其他弟子一起心丧3年。3年心丧结
束以后, 子贡又庐墓3年。有一天,子游、子张等人因为有若的相貌酷似孔子,想以
有若作孔子的替身,曾子不同意这种类似玩笑的不严肃行为,说:“不行! 譬如曾经
用江汉之水洗濯过, 曾经在夏日的太阳里曝晒过, 真是纯洁得无以复加了。” (见
《孟子·滕文公上》:“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
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
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
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按句中“秋阳”,是以周历称之。周历的七八月为
夏历的五六月。“皜皜”,赵歧释曰“甚白”,乃纯洁意。) 孔子弟子们觉得曾子的
话有道理,就此作罢。曾子也归耕故里,供养父母,以尽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