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修养标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6&rec=28&run=13

曾子有极严格的修养方法--“慎独”;又有极高的修养标准--君子。在曾子
的言论中,“君子”一词使用的频率很高:仅《曾子十篇》这5699字的篇幅中,“君
子”一词即出现71次;而以论修养为主的《曾子立事》不足1800字,就达37次;《曾
子制言》 中529字,“君子”一词用了12次。《论语》引曾子之言11段,“君子”一
词出现5次。 曾子在使用“君子”一词时,有时是特指,如在论“孝”的等级时所说
的“君子以正致谏”,一般认为是指公卿大夫;但从整体上说,曾子言论中的“君子”,
是指道德高尚的人。曾子对君子的定义要求极高,几近于苛刻。因为这是个人修养的
极限,也是曾子终生追求的理想人格。
曾子从不同侧面说明君子形象:
一是学习方面。“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
其不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患其不能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者
而已矣。”(《曾子立事》)曾子认为,君子学习一是要广博,二是要及时温习,三是
要真正明白,四是要根据所学而做,五是不要出风头。君子学习上本着这五个方面去
做就行了。而在有疑问的时候,先不要表态,不问明白也不说,如问两个问题先易后
难。即“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两问则不行其难者”(《曾子立事》)。
二是言谈举止方面。“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
俭,直而不径,亦可谓无私矣。”(《曾子立事》)。即君子对人恭敬有礼是发自内心
而不是态度勉强,神态安详而动作不缓慢,谦逊而不谄媚,宽和而不放纵,惠及他人
而待之以礼,言语直爽而不急躁。如果是到别的国家去,君子的做法是要避称对方所
讳,不触犯禁忌,不穿过于华美的服装,不说人家国家的隐患 (“君子入人之国,不
称其讳,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惕之言。”《曾子立事》) 。在日常生活
中,君子不散布流言蜚语,不在言词上压倒对方让人难堪,不在别人面前宣扬自己的
才能,即“君子不唱流言,不折辞,不陈人以其所能”(《曾子立事》)。
三是对待他人。“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
亦不以援人”,意为君子自己好,也喜欢别人好;自己有才能,也喜欢别人有才能;
自己没有本事,也不嫉妒别人的才能而把人拉下来。君子喜欢别人做好事,但不去促
速,怕对方畏难而反退;厌恶别人做坏事而不当面疾言厉色指责,怕激之太甚而酿成
更大的乱子 (“君子好人之为善,而弗趣也;恶人之为不善,而弗疾也。”《曾子立
事》) 。“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而成人之美。存往者,在
来者。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这就是君子“与人为善”之意:
“君子不先入为主地认为人家会作恶,不能用不信任的态度猜疑别人,不宣扬别人的
过失,而成全人家的好事。”作为君子固然是见到别人做了一件好事还希望他再做第
二件,见到行了小善希望其行大善,但只要有了德行,也不要求他比人多,即不能求
全责备 (“见其一,冀其二;见其小,冀其大。苟有德焉,亦不求盈于人也。”《曾
子立事》)。
曾子于君子言行一致方面的言论很多,下节专门论述。
在曾子的君子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德行操守。君子德行操守的原则是“仁、
义、礼、智、信”:“君子虽言不受必忠,曰道;虽行不受必忠,曰仁;虽谏不受必
忠,曰智……是故君子以仁为尊。天下之为富,何为富? 则仁为富也;天下之为
贵,何为贵? 则仁为贵也。”(《曾子制言》中)“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行之
则行也,立之则义也。”(《曾子制言》上)根据这一原则,君子去确定自己的生死观、
荣辱观以及出仕与隐居、追求富贵与甘于贫穷的选择:“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
辱,不如死以荣。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视死若归。”(同上)
在进和退即仕与不仕这个问题上,曾子阐发道:“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
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其能静哉?贵其能守也。夫唯进之何功,退之何守,是
故君子进退有二观焉。故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得志不安贵位,不怀厚
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曾子制言》中)意为“君子出仕
就能发达,不仕就能安静。难道是把发达看作宝贵的吗? 是以能建立功业为贵啊。难
道是把安静看作宝贵的吗? 是以能坚持操守为贵啊。只是看建立的是什么功业,保持
的是什么操守,所以君子的出仕和隐居要从两个方面看。因此,君子的出仕应该能增
加国君的声誉,并且减少民众的忧愁。不能推行自己的意志就不要安居高贵之位,留
恋厚足的俸禄。宁愿自己干活挣饭吃而宣传大道,挨饿受冻而坚持仁德,这是君子的
大义。”孟子因为齐国国君不大礼貌而不去朝见,景子提出批评,孟子引曾子的话说:
“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哉? ”
所以,君子的行为是以仁、义为基础的。
曾子心目中的君子应该是直言直行毫不苟且,“故君子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
取食。直行而取礼,比说而取友。有说我则愿也,莫我说,苟吾自说也。故君子无悒
悒于贫,无勿勿于贱,无惮惮于不闻。布衣不完,疏食不饱,蓬户穴牖,日孜孜上仁。
知我,吾无欣欣;不知我,吾无悒悒。是以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
取位”(《曾子制言》中)。这就是说,“君子不能借贵人之势而取得官位,不靠互相
吹捧而获得俸禄。按照直行的标准来得到礼遇,按照志同道合的标准来找到朋友。有
喜欢我的,那当然高兴;没有人喜欢,只要我自己喜欢就行。所以君子不要对贫穷感
到痛苦,对位卑不满,对少有人知感到害怕。虽布衣都不完整,粗糙的食物都吃不饱,
住着破草屋,但每天孜孜不倦地推崇仁德。别人了解我,我不沾沾自喜;别人不了解
我,我不痛苦伤心。因此,君子应该说话和行动都正直。不靠婉转的言词取得富贵,
不扭曲自己的行为而取得官位”。如果有必要,君子可以藏在高山之上、宽深的沼泽
地带, 以采集橡栗和野菜为食, 或者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靠耕种庄稼度过一生 (
“是故君子错在高山之上,深泽之污,聚橡栗藜藿而食之生,耕稼以老十室之邑。”
《曾子制言》下)。
君子重“道”。“道”,在曾子的言论中经常是作为“正义”理解的,但偶有例
外,如“兴道之士”的“道”。在这里的“道”,是“歪门邪道”之“道”,“兴道
之士”与“有耻之士”是对立的。因此,曾子说:“故君子不贵兴道之士,而贵有耻
之士。……夫有耻之士,富而不以道,则耻之;贫而不以道,则耻之。” (《曾子制
言》上) 君子看重“有耻之士”,是因为他们懂得羞耻:不用正道获取富贵,就感到
耻辱;因为贫穷而走邪路,就感到耻辱。“有耻之士”比君子的修养要低一个层次。
君子以不与富贵的人打交道作为自己的快乐,不把自己居于贫贱人之上。凡是不行义
理的国君,自己就不去他那里做官;凡是不仁德的公卿大夫,自己就不在他那里做事
(“故君子不谄富贵以为己说, 不乘贫贱以居己尊。凡行不义,则吾不事;不仁,则
吾不长(不长,阮元解为“不臣不仁之公卿大夫”。)。”《曾子制言》下)。
曾子以君子为标准进行个人修养,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是故君子思仁义,昼
则忘食, 夜则忘寐。 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没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此段中
“日旦就业, 夕而自省, 以殁其身,可谓守业矣”几句,与《曾子制言上》同,仅
“以殁其身”作“思以殁其身”。)(《曾子制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