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修养方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6&rec=27&run=13

曾子的个人修养,标准很高,要求很严,这与他的“孝本”思想是紧密相连的,
也是曾子追求完美人格的重要原因。曾子的个人修养过程,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在
高度自觉的前提下进行的。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曾子并不是发现了过失再检查,而是每天多次
从不同方面回顾自己的行为,看是否有不恰当的地方。“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
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曾子立事》)曾子说的“攻其恶,求其过”之“其”,
都是指君子,实际上也是曾子本人的修养信条,是自己攻自己的过恶。他说:“日旦
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没其身,亦可谓守业矣。”(《曾子立事》)如果出现了不被别
人喜欢、不被别人信任等情况,他强调的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怨天尤人:“同
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
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
(《荀子·法行》)意即“和别人在一起相处而得不到别人喜爱,一定是我不仁爱;与
人交往而受不到尊敬,一定是我没有长者风度;面对财物而不被人信任,一定是我不
值得信任。这三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有什么理由埋怨别人? 埋怨别人是无聊的表
现,埋怨上天是没有知识的表现。过失在于自己反而去从别人身上找原因,难道不是
太迂腐了吗! ”曾子又说:“不要疏远自己的亲人而亲近外人,不要自身不好而埋怨
别人, 不要刑罚已到自己身上,而呼叫上天。疏远亲人而亲近外人,不是扯远了嘛!
自己不好而埋怨别人,不是相反了嘛! 刑罚已到而呼叫上天,不也太晚了吗!”(“无
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无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已至而呼天。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不
亦远乎!身不善而怨人,不亦反乎!刑已至而呼天,不亦晚乎!”《荀子·法行》)曾子
强调了修养的“反求诸己”的原则。而且曾子特别强调“慎独”,这是儒家自我修养
的最高境界。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礼记·大学》)意思是
说:“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要像有好多双眼睛在盯着你,好多只手指头在指着你,多
么严厉可惧呀! ”曾子认为可以从外表透视内心世界:“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
行之指也;作于中则播于外也。故曰:以其见者,占其隐者;故曰:听其言也,可以
知其所好矣;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也;久而复之,可以知其信矣;观其所爱亲,可
以知其人矣……”(《曾子立事》)他举例说:“鄙夫鄙妇相会于墙阴,可谓密矣。明
日则或扬其言矣。”(《曾子制言》上)曾子又认为:君子做小事和做大事一样,在家
闲居与出外做官一样(“是故君子为小由为大也,居由仕也(由,意同“犹”。) 。”
《曾子立事》)。在修养上,也是这个道理:像听到不好的话而仍面色平静,(尽管心
里不赞成) 就接近于喜欢对方的话了;喜欢了对方的不善之言,就相当于自身接近了
不善之事;相当于自身接近于不善之事,差不多就等于自身干过不好的事了 (“人言
不善而不违,近于说其言;说其言,殆于以身近之也;殆于以身近之,殆于身之矣。”
《曾子立事》)。反过来也一样:“人言善而色葸焉(葸,孔广森注曰:畏难也。意为
人们谈到行好事而自己脸上露出畏难的神色。) ,近于不说其言;不说其言,殆于以
身近之也;殆于以身近之,殆于身之矣。”(同上)就是在曾子病重期间孟敬子去看望
他,曾子留给孟敬子的话也是让人们从看似小事上做起:“君子应该重视礼的三个方
面:严肃自己的容貌,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放肆;端正自己的脸色,就可以使别
人诚心不欺;自己说话时言辞与语气和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野和背理。” (“君
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论语·泰伯》) 曾子在说这话之前作了强调:“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说明他非常看重从小事做起的必要性。
但人是社会的人。修养上的“慎独”并不只是闭门思过,重要的是在与人交往中
保持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曾子深知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故蓬生麻中,不
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曾子制言》上)。所以,“与君子游, 乎如入兰
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
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曾子疾病》)。这是曾子病中对儿子们说的一段话,
可以说是曾子个人的经验之谈。“慎其所去就”是选择交友对象的问题。
对一个人修养水平的检验,经常反映在面对利欲、嗜欲等问题上。曾子的方法是
通过思索比较,用长远利益否定眼前利益,从利益中看到危害,然后抑制个人欲望而
使思想升华:“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曾子立事》)
曾子的意思是:看到利的东西(如官位、钱财等等),要想到对自己名声有损害,见到
坏事就想到自己若做了别人会骂,当想满足自己欲望的时候要想到耻辱,在愤怒难控
制的时候要想到后患。因为有些不好的事情对人的诱惑很大,自己可以不去做,但神
色上保持不羡慕的样子就有困难;神色上也不流露羡慕可能做到,但内心里一点也不
想就很难。所以修养的最高层次要归纳到“太上乐善”,对不好的事根本不动心。